漢朝和羅馬誰更強大?

2020-12-22 澎湃新聞

作為同時代東西方並立的兩大強國,「漢朝與羅馬誰強大」的話題,經常惹得口水紛飛。但有理不在聲高,最能釐清話題的辦法,還是事實說話。

比如下面這幾種,歷經歷史考驗的漢代文物遺址,都可以對這個火爆話題,給出客觀回答。

一、滎陽大鐵爐

羅馬時代,一樁常被西方學者大書特書的成就,正是發達的冶鐵業。以英國學者的《世界冶金史》統計:羅馬「鐵器時代」裡,境內32座冶鐵工場,最大的高爐一點三米,直徑零點三米,堪稱歐洲「巨無霸」。但這巨無霸,放在漢代一件大傢伙面前,卻瞬間成了小朋友——河南古滎鎮滎陽大鐵爐。

滎陽大鐵爐,發現於1975年,是西漢時代河南古滎鎮冶鐵遺址裡的一號高爐。該高爐復原後高達四米,容積四十四立方米,是為同時代全球體魄最巨大的冶鐵高爐。且爐體設計更先進,採取橢圓形爐體設計,下部還與地面形成六十二度夾角。不但產量更大,高爐溫度也更高。管保把堅硬的鐵礦石,乖乖煉成爐水。漢王朝堅硬的生鐵,就這樣批量煉成。比起在歐洲巨無霸,當時卻只能煉柔軟熟鐵的「羅馬高爐」,這優勢堪稱碾壓。

而且,這樣造型的高爐,放在西漢中國,也絕非獨一號。陸續出土的漢代冶鐵遺址,基本都是古滎鎮這樣的規模,高爐的體積動輒兩三米以上,比起羅馬「鐵器時代」的「高爐」,各個都是巨人級別。而且保存完好的冶鐵遺址裡,更有鐵範鐵鑄等物件,還有從冶煉到炒鋼的一整套環節。單在西漢武帝年間,漢武帝就在全國境內,設立了五十個鐵官,每個鐵官都統轄一個或數個冶鐵工場。羅馬「32處工場」的規模,只是小兒科。

正是這個獨家優勢,造成了漢朝與羅馬之間,一樁截然不同的奇景:當歐洲中世紀的遺址裡,還有大量木農具與青銅武器出土時,漢朝的遺址上,卻常用大量鐵製農具兵器。甚至西漢長安武庫,更是清一色的鐵器裝備。羅馬「鐵器時代」?問過漢朝沒!

二、三道壕西漢村落鐵犁鏵

羅馬帝國另一個自豪的產業,當屬發達的農業。甚至到了十八世紀時,歌頌羅馬的歐洲畫家們,還畫了大量反應羅馬農村生活的名畫。但一件出土的漢代農業用具,歐洲卻一直到十八世紀時才有:三道壕西漢村落鐵犁鏵。

三道壕西漢村落,發現於遼寧遼陽北郊三道壕村,是西漢中後期的村落遺址,自從1955年起開始發掘,就有大量鐵農具武器以及車馬器出土。漢代農業生活風貌就此生動呈現。但其中最別致的,卻當屬這個「鐵犁鏵」——這是中國農業智慧的代表。

同時期的羅馬農村,耕作時最先進的犁,叫做「阿得犁」。這種犁沒有犁壁,耕地時要用短繩捆住,耕地時只能挖出淺淺的溝。所以歐洲人的耕作,更加依賴牛馬牲口。甚至每次耕作時都要不斷停下來,清理犁上的土和草。耕很小一塊地,就要集資購買六到八頭牲口,累的七葷八素,都收不來幾粒糧食。

但同時代的漢朝,由於這種鐵犁鏵的出現,漢朝農民耕作時就輕鬆得多。擁有堅硬犁壁的鐵犁鏵,不但大大提高耕地的速度,更提高耕作的效率,耕地時鬆土挖溝的效果都更強大。十八世紀這種鐵犁鏵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到歐洲時,亮相就把歐洲農學家們驚呆。以歐洲近代農學家阿瑟楊的驚嘆說,用中國犁耕種,效果就像「刀切黃油」一樣輕鬆。這領先歐洲千年的「輕鬆效果」,漢朝同時代的羅馬農民,真心體會不到。

同樣也因這類匠心獨具的農具,漢朝的農業生產,隨著鐵器化的推行突飛猛進。以當代農業學者的保守估計,漢代時的糧食畝產量,已經突破了一百二十斤。而在羅馬帝國結束數百年後的歐洲中世紀裡,公元11世紀英國的最高畝產,也只有七十斤。古代東西方的農業水平的差距,一隻小小的鐵犁鏵,就已生動縮影。

三、東漢永初紀年鐵刀

在西方電影裡,手持羅馬短劍的羅馬軍團士兵們,也常見戰無不勝的模樣。不過如前面所說,羅馬士兵的常用短劍,當時還是柔軟熟鐵打造,最長不過八十釐米。對上一件漢朝出土文物,不知能否扛得住——東漢永初紀年鐵刀。

東漢永初紀年鐵刀,是1974年在山東蒼山發現的一款漢代戰刀。放在漢代時,它還有一個學名叫「環首刀」,以東漢時期的壁畫見證,它已是當時漢軍步騎兵的常規裝備。因其刀身上有「東漢永初年間」銘文,故而得名「東漢永初紀年鐵刀」。

而這一款東漢常規裝備,也見證了漢軍的常規軍備水平:整個戰刀以含碳量百分之零點七的炒鋼打造,整個刀身長一點一五米,寬三釐米,刀背厚度一釐米,整體比例十分合理,砍殺效果十分強大。倘若跟柔軟熟鐵打造的八十釐米「羅馬短劍」對撞一下,只要腦補下物理學,後果就可以想。

倘若是一支拿著環首刀的隊伍,與一支拿著羅馬短劍的隊伍,面對面搏殺?環首刀絕對的物理撞擊優勢,造成的後果,更是可以想像。

四、漢中褒斜道

羅馬帝國一項常引起西方文人情懷的科技,正是公路建設。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盛況,引得多少人由衷詠嘆。不過道路建設同樣強大的漢朝人卻證明:中國人不單能修大路,更能修高難度的路——棧道。其中一項見證漢朝工藝技術的遺址,正是褒斜道。

褒斜道,即從今天陝西漢中市褒谷為起點,延伸到陝西眉縣斜谷,漢水與渭水間崇山峻岭的險惡地理,就被這條全長二百三十五公裡的道路一氣徵服。

雖然最初的褒斜道,是由戰國時的秦國開鑿,且毀於楚漢戰爭的兵火中。但漢武帝年間重修褒斜道的漢朝,卻是修出了「高科技升級版」:整個道路基本開鑿於陡峭巖壁的半山腰上,以漢朝先進的鑿鑽技術,在堅硬石壁上鑿出深零點九米的壁孔,然後插入木材,硬是在群山之間搭出一條最寬可達六米的暢通道路、關中與蜀地間的交通,從此大大縮短。

更見證褒斜道科技水準的,還有褒斜道上一段特殊道路:石門隧道。這是位於陝西漢中的褒斜道南出口,從當地七盤山上穿山而過的人工隧道,是中國最早的穿山隧道。

在古代施工條件下,打通一座山本就艱難,而石門隧道卻有強大技術含量:整個隧道高三米四以上,全長16點3米,尤其首創的是,它以當時世界獨家的「水激火澆」技術開鑿石壁,先加熱石壁巖石,再以冷水衝擊,一步步將頑固山體炸開,終於開出了這個寬四點二米的人工隧道,足以容許漢朝兩輛馬車並排通過。是為全世界最早可通行車輛的穿山隧道,技術水準領跑世界。

如果說羅馬擁有條條大路,那麼漢朝的棧道隧道,卻是更加高速的「高鐵」。強大的漢朝隧道,就好似澎湃不息的血脈,擔起了兩漢王朝四百年的輝煌。

這些看得見的中國史,生動如昨的中國古代智慧,意義並非與別家文明比個高低,卻更為一個淺顯道理:記住歷史,那是我們的輝煌!

相關焦點

  • 漢朝和羅馬誰更強?打破次元壁地理性分析一下
    漢朝與羅馬,大體在同一歷史分區興起,佔據歐亞大陸兩端,各自代表一方的文明最高水平。二者都是在東西文明在「軸心文明」定型時最具典範新的代表。對比漢朝與羅馬,當中的相似與差異總會有種迷人的張力,激起人們的無窮遐想。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有學術大牛涉足於此。
  • 漢朝軍隊的鼎盛時期,對抗羅馬軍團的鼎盛時期,誰強誰弱?
    羅馬帝國不斷擴張和強大的原因之一是羅馬軍團的實力,軍團是羅馬軍隊的名稱,以軍團為單位,四千五百到六千人為一個軍團,軍團的主力是重步兵,輔以一些騎兵、弓箭手、標槍兵和輔助兵。羅馬軍團瑪麗安改革後,羅馬軍團成為一支職業軍隊,以作戰為唯一職業。軍隊的戰鬥力和武器裝備都得到了提高。
  • 漢朝和羅馬帝國誰更加輝煌?漢朝:來打一場試試
    漢朝我國歷史上一個十分強盛的朝代之一,古來對漢朝的作評價的人們都會稱:強漢盛唐。漢朝和唐朝並稱為「漢唐雄風」,但是,和漢朝同時期出現的還有一個強大的帝國,那就是出名的羅馬帝國。而根據記載,古羅馬當時的戰鬥力是十分強大的,每次在戰爭中無論遇到多麼強大的軍隊都可以取勝。在那時,古羅馬幾乎統治著整個地中海地區,成為了那時的霸主。而在漢朝,漢朝也經常擊退了匈奴的進攻。在後來,漢朝甚至把匈奴趕出了大漠,趕到了國外。所以,兩個如此強盛的王朝,我們不禁會想,到底是哪個更強一些呢?
  • 漢朝人眼中的羅馬帝國是什麼樣的?漢朝人給予羅馬足夠的尊重
    而羅馬曾經和漢朝遙相呼應,各自照亮亞歐大陸的東西兩端。由於貿易往來,羅馬人逐漸認識到漢朝是一個大國,並稱之為「賽裡斯」,也就是「絲綢之國」的意思。那麼漢朝人眼中的羅馬又是怎麼樣的呢?自從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和西域等地的貿易就逐漸發展了起來,「絲綢之路」也開始出現。在西漢時期,羅馬帝國尚未控制地中海東部,因此和漢朝並沒有產生貿易聯繫。
  • 漢朝和羅馬是怎麼看對方的?史書記載很有趣!
    漢朝和羅馬 羅馬歷史中的漢朝 1,傳承 公元前7世紀希臘文明時代,希羅多德《歷史》中,記載了希臘東行旅行者聽當地人說
  • 漢朝和羅馬帝國到底誰更強?雖沒有直接碰撞,但有間接證據證明
    長期以來,中國漢朝,羅馬帝國,貴霜帝國,安息帝國四個國家,一直被各國學者普遍認為,這是當時的亞歐四大帝國。而這四個處於同一時代的帝國,到底誰的實力才是第一,其實一直都是很多學者討論的對象。而當時的漢朝,與安息帝國之間,同樣也有著使節來往,對彼此稍微有一個認知。而唯獨漢朝和羅馬帝國之間,沒有進行過官方層面的接觸以及軍事層面的碰撞。那麼到底大漢帝國和羅馬帝國之間,誰的實力更強呢?接下來由小編來為大家解析。
  • 漢朝時四大帝國哪個更強大,客觀評價,全方位的分析才能看出差距
    那麼在漢朝時期,世界上其他文明又是怎樣的一種形態?他們是否建立了同漢朝一樣的強大帝國?之前的帝國在漢朝之前,兩河流域上已經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波斯帝國與亞歷山大帝國,這兩個帝國先後統一了西亞、印度北部、埃及以及希臘。而這一時期,中國仍處於春秋戰國的分裂局面,印度也處於「十六國」並存的時期。
  • 在漢朝和唐朝或明朝這三個朝代之中,哪個更強大?
    但這麼比自然是不公平的,如果和他們所處的時代進行對比的話,最強的應該是漢朝。漢朝除了初期的時候,在對外吃了點虧,從漢武帝開始,漢朝就已經開始吊打周邊國家了,而且這種強勢一直維持了整個漢代。直到三國的時候,哪怕當時軍閥混戰,北方的軍閥都可以吊打當時的周邊民族。「唯漢以強亡」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強漢之名一直流傳後世,如果單以和周邊相比相比的強大來說,那麼漢應該是最強的。
  • 大漢王朝和羅馬帝國誰更強的世紀之爭終於有答案!匈奴說:我知道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在網上討論很多了,很多網友都說,如果把大漢和羅馬放在一起,誰更厲害。當然,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搞清楚,羅馬和大漢是不是並行的王朝?羅馬和大漢有沒有交集? 先說大漢和羅馬是不是同一時代的。
  • 1994年的杯、羅馬獅子座和巴喬誰更強大?
    利奧和巴喬,這兩個最受歡迎的足球運動員,在用他們在世界盃的進球把他們引以為傲的足球才華丟進了進球,這起到了經典的作用。儘管時間在流逝,這兩個卻之間的比較從未停止過。在筆者看來,作為世界盃上最耀眼的兩顆星星,無論誰更好,從競爭的角度看,他都會輸偏頗,只能說在通往終點站的岔路口中,幸運最終選擇了獨狼。世界盃上的表現是現象,但毫無疑問,巴喬有更多英雄顏色。雖然兩隊在這次比賽中也進了五個球,但巴喬的五個進球都來自淘汰賽,他在義大利淘汰賽中安排了6個進球中的5個,決賽前的三場比賽都在最後時刻得分,就像義大利中的救世主。
  • 曾經與漢朝齊名的大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後再也沒有重建過?
    漢朝與羅馬的比較一直是古代史領域非常熱門的話題。同時期的這兩個超級帝國都曾統治了超過5000萬人口和500萬平方公裡以上的領土。漢代以後,東方周而復始地誕生了眾多以漢朝疆域為基礎的王朝,並最終孕育了現代中國。而羅馬帝國滅亡後,帝國的廢墟上再也沒建立羅馬人的國度,為什麼羅馬人民不選擇再造羅馬呢?
  • 通過漢朝獲取巨額利益的帝國,實力和漢朝並列,雙方關係還不錯
    安息帝國與西域諸國不一樣,它和漢、貴霜、羅馬並列為世界四大強國。安息由波斯人在公元前247年建立,比漢朝還要早一點。其鼎盛時期的版圖囊括了東到阿富汗、西至兩河流域,以及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的廣大區域。古代波斯人發源於伊朗高原和中亞地區,分布範圍非常廣泛。西域諸國其實大部分都是古代波斯人的後裔,屬於印歐人種,使用波斯語。
  • 羅馬軍團和馬其頓步兵方陣誰更強?
    與此同時,羅馬軍團的重士兵則裝備著最輕的武器和裝甲。因為他們更窮,所以很可能用較輕的胸板和單個的護脛甲。在這個比他們的希臘對手輕很多的盔甲之上,則是比他們的希臘對手重得多的盾牌。儘管如此,羅馬軍團的青年兵還是有很有可能有速度上的優勢。
  • 帝國VS王朝:為何古西方「追著羅馬跑」,古中國要「跟著漢朝走」?
    羅馬與漢朝,作為東西方文明不同坐標軸下的兩個大帝國,在世界歷史上創造出了不同的輝煌。西方不僅有羅馬還有希臘,中國不僅僅有漢帝國還有唐, 但是西方古代為何一直以繼承羅馬為榮,而中國古時候是以繼承漢為榮呢?
  • 中國第一期盛世和羅馬的中興,都毀於瘟疫
    侯楊方先生去年曾寫過兩本《盛世》,總結中國歷史上西漢和康乾兩大盛世的得失,見解獨到。 -1- 中國第一期盛世毀於瘟疫 王夫之說過,「國恆以弱喪,而漢以強亡」,即歷朝歷代末年都衰弱不堪,被內外強敵所滅,惟有漢朝以強亡,滅亡的時候仍然很強大,照樣打遍周邊無敵手
  • 古羅馬鬥獸場堪比伯納烏,浴場堪比鳥巢,做這麼大為誰服務?
    和完全服務於政治不同,羅馬城擁有很多公共服務設施,比如羅馬擁有一整套給水和排水系統,完整的城市網絡,還有城市消防系統以及警察系統等。古羅馬鬥獸場復原圖我們今天看到的羅馬城,比如鬥獸場,還有議事廣場等都是在弗拉維王朝時期修建的。卡拉卡拉浴場和戴克里先浴場,是在圖拉真時期完成的。
  • 東方漢朝,曾經是羅馬人心中嚮往的地方
    漢朝和羅馬兩個同一時代的巨人,雖然天各一方,但是彼此都有對方美好的傳說。漢朝人以神州第一個王朝的名字來稱呼羅馬:大秦。這或許賦予了大漢帝國對遠方那個神秘帝國傳統的尊重。而傲慢的羅馬軍團在以掃落葉的速度橫掃歐、亞、非三大洲的同時,已經擁有無盡財富和無邊疆域、不可一世的羅馬人竟然對遠方一個陌生的帝國心生嚮往,甚至在嚮往的同時,還有些許說不清的惆悵和妒忌:何不生為漢朝人?只因那裡是心中最美好的東方!
  • 如果同時期羅馬和秦朝發生戰爭誰會贏?
    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以古羅馬為代表的西方文明和以秦漢為代表的東方文明首次發生碰撞交流,這在世界文明史的發展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以絲綢之路為載體的東西方文明交流主要是經濟文化上的互通有無,雙方和平發展,相安無事。古羅馬在中國史書上被稱之為「大秦」,可見漢朝對其實力的認可,有好事者會問,如果同時期的羅馬和秦朝發生武力上的碰撞,結果如何呢,是山寨版的「大秦」厲害,還是真正的大秦朝本尊更勝一籌呢?
  • 趣歷史|秦漢和羅馬:為何得出不同的果?
    所以在攻入鹹陽時,蕭何不要金銀財寶,只搶奪秦廷收藏的律令、地圖和編戶冊。漢朝正是依靠這些資料才重建了中央集權郡縣制。基層政權出天下。這是秦漢之所以能建成世界最早現代國家的原因。(二)羅馬國家之治和秦漢同時,羅馬崛起為地中海霸主。
  • 沃爾特·沙伊德爾 編《古代中國與羅馬的國家權力》
    一對一的比較可能並不適用於測試更普遍的模型,因為太小的樣本不一定能支持一般化規律的發現,但比起那些要求更高抽象層次的廣泛調查,一對一比較能提供更有深度、更內在於歷史狀況的探索,這會有效彌補上述不足。為什麼選擇中國和羅馬?漢帝國與羅馬帝國是古代世界最為強大的政權,並且是所有前現代帝國形態中持續時間最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