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老電影:《羅生門》一切的起點源於小說家芥川龍之介

2021-01-15 呆呆的馬時尚

一切的起點:小說家芥川龍之介

關於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藪之中〉(1922),有一個非常奇妙的分界點──黑澤明改編的電影《羅生門》(1950)。在那之前與之後,至少在華語世界中,它是以不同的方式被認識的。事實上,「羅生門」也是芥川龍之介的作品名稱,同樣取材自《今昔物語》,描述一個為生活所迫的男子,於城門下躲雨,辯證「為惡」究竟是否可以饒恕的故事。

黑澤明將〈藪之中〉與〈羅生門〉合併在同一個故事中,運用躲雨作為開場與收尾,但骨幹則是運用〈藪之中〉的情節,官員帶著美麗的妻子,被大盜多襄丸劫持,官員謎一般的死於竹林深處,妻子受盜賊侮辱之後逃離現場。盜賊落網,聲稱是應妻子的要求殺死丈夫,但妻子的口供卻不同,就連死者的冤魂都持不同說法。時至今日,當我們說某事各說各話真相不明,「陷入羅生門」時,其實意思是它陷入了「藪之中」。

黑澤明《羅生門》的女主角真砂。

黑澤明《羅生門》的男主角多襄丸。

被殺害的丈夫金澤武弘。

在1950年的黑白電影中,黑澤明以氣氛寧靜但光影強烈的方式,呈現了這個大家爭相承認自己是兇手的故事。儘管芥川的兩個故事原作都沒有留下正面的結尾,但黑澤明並不打算讓觀眾也感受到此般的絕望之意,因此在電影的最後,留下了一線光明。這使得此一作品不再那麼芥川龍之介,而相對比較黑澤明一些。

究竟是誰殺了丈夫?

芥川在〈桃太郎〉一文中,將桃太郎描述為打家劫舍的惡少,因為鄰人跟父母都痛恨他,而率部下前往住著無辜妖怪的「鬼島」燒殺擄掠,奪取寶物跟人質「凱旋迴鄉」。這是芥川1924年的作品,在這之前,1921年芥川曾以記者的身份前往中國達四個月。這四個月的時間對芥川的精神狀態有相當大的損害,表現在他各種身心不適的症狀全部惡化之上。有論者認為,芥川對於桃太郎的批判,就是對當時甚囂塵上的軍國主義的批判。不過他也不是那個時代唯一一位抗拒日本政治現況的文學家,儘管他曾批評軍人階級之爭「宛如兒戲」,但芥川與海軍的關係似乎還不錯。總之,芥川留下的作品,基本上都充滿了對人性的懷疑與對現實的絕望。只用一句話就試圖將他的作品歸類於反戰或者左翼,似乎不是完全公允。

芥川死於1927年,因精神狀態惡化而自殺。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黑澤明改編了他的作品,方有《羅生門》之誕生。有趣的是,在《羅生門》問世之後,又陸陸續續有其他人翻拍這個主題——包括超級巨星保羅紐曼主演的美國西部片!更奇妙的是,在西部片《Outrage》(1964)中,焦點同樣被放在劫財劫色的「盜賊」身上。毫不意外,保羅紐曼在此片中的角色,就是盜賊「胡安」(多襄丸在此片中改名為Juan Carrasco,有點拉丁美洲風味的名字)。每一位詮釋〈藪之中〉的導演,似乎都不怎麼在乎被殺死的那位丈夫,恐怕也對可能不貞的女子真砂興趣缺缺,而對盜賊多襄丸很感興趣。

《羅生門》改編作品:《Outrage》

西部版妻子與盜賊相遇的一幕。

西部版兩個男角色決鬥的場面。

後面改編者對多襄丸的興趣,也顯示在2009年小慄旬主演的《TAJOMARU》上。這部片運用了很多特效,劇情也幾乎改編到完全跟原作無關,變成家臣、公主、與盜賊之間恩怨情仇的動作片。但片名留下了致敬的痕跡,TAJOMARU,就是多襄丸的日文念法。

相關焦點

  • 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集,《羅生門》及其他
    《羅生門》中譯本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一九二七)的這部短篇小說集中譯本,收錄有《羅生門》、《鼻子》、《秋》、《南京的基督》、《地獄變》、《河童》、《蜘蛛之絲》、《芋粥》、《密林中》、《某愚人的一生》共十篇。
  • 《文豪野犬》之芥川龍之介
    在歷史上,太宰治是芥川龍之介的粉絲,對於芥川龍之介很是崇拜,由此芥川龍之介深深的影響了太宰治。1927年芥川龍之介的死,給了太宰治很大的衝擊,從1928年,太宰治開始了自己的自殺之路。芥川龍之介,1892年生於東京,是日本著名小說家,代表作有《羅生門》、《竹林中》、《鼻子》、《偷盜》等。1927年,因情緒上以及健康原因,服毒自殺。
  • 《羅生門》:鬼才作家芥川龍之介對人性的叩問
    最聰明的處世術是,既對世俗投以白眼,又與其同流合汙--------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被稱為日本鬼才作家,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文學新人獎「芥川賞」。1892年3月1日,他出生在舊曆中的龍年龍月龍時龍日,所以被取名為龍之介。
  • 日本文學鬼才:芥川龍之介
    江戶川亂部、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太宰治、芥川龍之介等等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著名作家皆是來自於日本,前幾年的諾獎得主石黑一雄,很早以前也是個日本人。陪跑了多年諾獎的村上春樹,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日本人,說實話,如果不是莫言代表中國獲得過一次諾獎,破了這個尷尬的局面,我大概真不清楚中國文學能在國際上走多遠。日本文學的蓬勃讓人生畏。
  • 茨木童子、芥川龍之介、黑澤明和 「羅生門」究竟有什麼關係?
    因為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一部經典電影《羅生門》,使得「羅生門」這個詞由一個單純的地名變成了一個被廣泛使用的形容詞。在今時今日,我們經常能看到「某某事件陷入了羅生門」這樣的說法。芥川龍之介筆下的《羅生門》原著就是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羅生門」在這裡是人間地獄的一個象徵,在這裡人心敗壞,善惡的界限已經模糊不清了。可能很多讀者在讀完這個故事之後,會很迷惑,這和後來我們經常在各種報導裡面會見到的「某某事件陷入羅生門」的說法有什麼關係?這並不奇怪,因為在這個時候,羅生門確實還和我們經常見到的作為形容詞的用法沒有什麼關係。
  • 這條遊西湖的經典線路 芥川龍之介100年前就在走了
    來自各地的遊客,有很多種記錄這座城市模樣的方式,今天,我們要帶你回到100年前,跟著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來一次杭州遊。  1921年春天,芥川龍之介開啟了在中國各個城市的「深度遊」,並寫下了《中國遊記》。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靠拔死人頭髮為生,卻被一個男人扒光衣服
    芥川龍之介這個名字,喜歡文學的童鞋都不陌生,或多或少都讀過他的作品,如《竹林中》、《羅生門》、《蜘蛛之絲》、《鼻》等經典名作。在1915年,芥川龍之介以柳川隆之介的筆名,在《帝國文學》上發表《羅生門》,自此以後,日本文壇就有了他的一席之地,而這時的芥川龍之介才23歲,風華正茂時,成為了日本的一大文學家。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著名作家、小說家,代表作有《羅生門》《竹林中》《鼻子》。
  • 百年經典《羅生門》探求人生意義與價值必讀,芥川龍之介名篇
    《羅生門》是一本短篇小說集。在日本,「芥川龍之介文學獎」是現代最有權威的文學獎,也是日本文學最高榮譽獎。這個獎項,是本書作者,芥川龍之介去世7年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從中我們便可看出作者在日本文壇的霸主地位。芥川塑有短篇小說「鬼才」之稱,一生著作150餘篇,篇篇經典。
  • 芥川龍之介,在人性陰暗的地方,發掘出攝人心魄的美
    看罷此書,不禁感慨,原來黑澤明對於人性的剖析是建立在芥川龍之介對於人性的認知的基礎上的,於是,便對作者芥川龍之介有了興趣。這個生於東京,死於東京的日本本土作家,有著異於常人的悲苦的身世,也有著如利刃一般的眼睛,削肉剔骨,看透人性根本的醜惡與良善。
  • 《羅生門》給人們的感觸是什麼
    二、《羅生門》感觸芥川龍之介,是一位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芥川先生的創作既含浪漫,卻又不乏現實主義色彩。三、芥川龍的人生芥川龍之介(あくたがわ りゅうのすけ、,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小說家。 代表作《羅生門》、《竹林中》、《鼻子》、《偷盜》、《舞會》、《阿富的貞操》、《偶人》、《橘子》、《一塊地》及《秋》等。
  • 1921年芥川龍之介訪華,120天後敗興而歸,遊記裡的中國不堪入目
    作為上個世紀日本著名的作家,芥川龍之介可以說是頗具代表性的人物。由於自小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讓芥川龍之介有了很高的中文修養,在古典小說和詩詞的影響下,芥川龍之介將中國幻想成了一個「文明古國」,可惜一場中國之行,徹底打碎了芥川龍之介的「中國夢」,還讓他寫下了許多「惡評」。
  • 《羅生門》:黑澤明的成名之作
    看到有人將「羅生門」解釋為人間與地獄之間的門不覺好笑,讀者多去附會文學經典,何患無辭?「羅生門」本是平安京朱雀大道的北大門,歷史蒼茫,如今徒留一根上書「羅城門」的石柱立在那裡,為平安時代守節。這種讀者與讀者之間的誤會,豈非也是「羅生門」嗎?
  • 文豪野犬:芥川龍之介調查報告書,黑外套少年化身「貫穿的黑刃」
    《文豪野犬》正版IP手遊《文豪迷犬怪奇譚》即將開啟「芥川龍之介調查報告書」主題活動,總共會有3張芥川的立繪登場。分別是R牌「黑外套少年」、SR牌「叢」、SSR牌「貫穿的黑刃」,卡牌等級的遞進同樣說明著芥川實力的提高。R牌參與活動即贈送,而SR和SSR牌則需要挑戰活動關卡,搜集覺醒材料。
  • 《文豪野犬》「新雙黑組合」中島敦和芥川龍之介
    隨著第二季的播出,港口黑手黨和武裝偵探社聯手對付組合,而成功打敗組合首領的就是「新雙黑組合」中島敦和芥川龍之介。中島敦的異能是月下獸,身體能夠變身為白虎,但是自己無法控制能力,變成半人半虎時可以控制。中島敦是個自卑而溫柔的少年,心思單純,很容易相信別人。從小在孤兒院長大,後來因為自己的異能被驅逐。之後碰到太宰治,加入武裝偵探社。
  • 被電影騙了?小說《羅生門》講的是另一碼事
    提到《羅生門》,大家想到的幾乎都是黑澤明導演的電影《羅生門》。不可否認,這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它成功地讓日本電影走向了世界。電影講的是武士金澤武弘被殺後,強盜、妻子、自訴是死者附體的女巫和目睹兇案的樵夫都分別作出了不一樣的供詞,也讓案件顯得撲朔迷離,也讓大家都摸不著頭腦。
  • 《羅生門》:所謂善惡,不過是一念之間
    《羅生門》就是這樣一部作品。《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191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情節取材於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語》,這本書在由現代出版社平裝出版,是一本非常不錯的作品。讀《羅生門》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作者,芥川龍之介是日本鬼才作家,他1892年出生,在抗日戰爭前10年,自殺身亡。他博聞強識多愁善感,非常喜歡中國文化,作品從來不含蓄,特別喜歡猛烈的直擊人心,一點也不會無病呻吟,作品深受大家喜歡。
  • 芥川龍之介遊歷中國,為何百般失望?
    91年後的今天,國人知道芥川龍之介,多半是因為他的小說。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說《竹林中》與《羅生門》被合二為一,由導演黑澤明拍出了著名電影《羅生門》,享譽世界。其實,芥川龍之介與中國的緣分遠不止於此。1921年,芥川曾作為《大阪每日新聞》社的海外視察員來華訪問。
  • 看《羅生門》,淺析其作品內涵以及帶給我們關於創作的思考
    這本《羅生門》命名的書籍,其中包括《竹林中》、《河童》、《杜子春》、《某傻子的一生》等等短篇小說。書籍的版本不同,所收集的作品也不相同。比如日本一部電影名字叫《羅生門》,其實它講述的是短篇《竹林中》的故事。我們以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羅生門》為代表,來看看其作品所表達的內容,以及作者對於社會底層民眾和人性的深刻描寫。
  • 被困文豪大逃亡,中原中也欺騙太宰治,芥川龍之介自願留下
    據太宰治生前回憶,芥川龍之介是追逐一生的真愛,卻總是拿不到芥川獎。芥川龍之介死後,靈魂被鍊金術師召喚,成為潛書人,潛入太宰治的《奔跑吧,梅勒斯》中,引導變成梅勒斯的太宰治,走向原作的結局,保住太宰治的著作。 太宰治的靈魂從《奔跑吧,梅勒斯》出來後,也被招募為潛書人,但太宰治卻不願意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