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個世紀日本著名的作家,芥川龍之介可以說是頗具代表性的人物。由於自小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讓芥川龍之介有了很高的中文修養,在古典小說和詩詞的影響下,芥川龍之介將中國幻想成了一個「文明古國」,可惜一場中國之行,徹底打碎了芥川龍之介的「中國夢」,還讓他寫下了許多「惡評」。
1921年,當時已是著名作家的芥川龍之介以大阪每日新聞特派員的身份,來到中國進行了為期120天的巡遊。
在芥川龍之介眼中,中國是一個充滿了「意趣」「古意」的國家,風土人情全然是古香古色,仿若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而他的好友谷崎潤一郎則早3年來到中國,他稱中國充滿趣味,江南人美物美,甚至後悔沒在杭州多玩一段時間。
彼時的日本,正處於一個新舊文化思想交替的階段。西方文化湧入日本,一些日本文化界人士受不了這種衝突,想要到日本文化的故鄉「躲清靜」。
這個文化故鄉自然就是中國。
於是當時中國是日本人眼中最火爆的旅遊勝地,很多文人都遠渡重洋,到中國「朝聖」,尋找詩詞中那個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中國。
作為報社的特派員,芥川龍之介不用自費出行,單位掏腰包供他來華。
經過一番舟車勞頓,芥川龍之介終於到了上海,可是他學會的第一句中文不是:你好,而是不要。
面對著周圍蜂擁而至的黃包車夫,他只能連連念叨「不要」「不要」。
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歷史上的黑暗時刻,軍閥混戰時期。一方面是山河破敗,民生凋敝,另一方面是外來文化、軍隊的入侵。
所以在芥川龍之介看來,當時的中國不倫不類,既沒有古典的美,也沒學到西方文化的精髓。
儼然是一個殘破的東方文化與半瓶子醋西方文化的結合。
芥川龍之介眼中的上海,可以說是一個「罪惡之都」,經常能在報紙上看到黃包車夫化身劫匪的事情,也能看到隨處大小便這樣不文明的行為。
他為了寫好遊記,於是深入民間,看到了妓女與客人在昏暗的房間裡吸鴉片。而那些女人居然還會幾句簡單的日語,見到芥川龍之介後喊:撒一勾,意味跟我來。
這樣的情景讓他有說不出口的羞愧。
在看到美國水兵踩翻了老太太的菜籃子並揚長而去後,芥川龍之介上前給了老太太一些錢以表同情,誰知她不僅沒有感謝,反而追上來要更多的錢。
這讓芥川龍之介瞠目結舌。
雖然後來的江南之行和北平之行讓他看到了想像中「古典中國」的一角,但是在芥川龍之介看來,還是失望大於想像,落差巨大。
再加上舟車勞頓,兼有病體拖累,讓他心煩意亂,遊記寫起來也不留情面
於是在遊記中,對彼時的中國進行了種種「惡評」。
現代中國有什麼?政治、學問、經濟、藝術,難道不是悉數墮落著嗎?尤其提到藝術,自嘉慶、道光以來,有一部值得自豪的作品嗎?我不愛中國,想愛也愛不成。在目睹了這種國民的墮落之後,如果還對中國抱有喜愛之情的話,那要麼是一個頹廢的感官主義者,要麼便是一個淺薄的中國趣味的崇尚者。
在芥川龍之介的筆下,中國不僅沒有什麼優點長處,反而是讓人覺著不堪入目。
雖然他的言論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但是魯迅先生卻十分贊同,因為魯迅是那個年代少有的「冷靜人」。
中國之行讓芥川龍之介失望透頂,6年之後他在家服藥自殺,這與中國之行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生活上芥川龍之介身體一直不好,多病,而且見證了多位家人的離世,這讓他對生活有了種絕望的感覺。
在去過中國之後,心中的「理想國」徹底幻滅,精神寄託已經蕩然無存,即使是信教也不能緩解。
於是在肉體折磨和精神空虛的雙重打擊之下,芥川龍之介只能了此殘生。
在了解日本作家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有著不幸命運的人往往能創作出驚人的作品,不論是太宰治和《人間失格》,還是川端康成和《雪國》,都是最好的佐證。
同樣,擁有不幸人生的芥川龍之介也有《羅生門》這樣的經典作品。
這本書中收錄了芥川龍之介的多篇小說,風格各異卻都不失為精彩。
如果你沒有讀過,那麼我要推薦給你。通過這本書,相信你能對於人性的黑暗與複雜有更深刻的了解。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