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田村紅十一軍烈士紀念碑。
近日,由潮州市委網信辦和市網絡媒體協會聯合舉辦的「尋找最美紅色村」採風活動走進潮安區登塘鎮世田村,追尋世田村的紅色基因和革命故事,了解世田村的發展現狀。
潮安區登塘鎮世田村原名張四田村,有上村、下村二個自然村。屬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東江特委領導下開創的重要紅色根據地,地處登塘鎮西北端,四面群山環繞。
這個普通的村落,有著不一般的故事。紅色的基因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生生不息。世田村的革命故事已成前塵往事,但革命精神仍在不斷延續。
革命鬥爭曾在這裡轟轟烈烈展開
在世田村村民俗稱伯公髻的山頂處,有巨石居高臨下,構成一個天然的山洞。上山路不易,我們由山腳處沿著山路彎彎繞繞走了近一個小時,方到達巨石山洞。
山洞約一人高,面積約20平方米,後面有出口直達山頂,進退自如,易守難攻。這個山洞就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的軍部所在地。1929年,古大存帶領紅十一軍在大小葫蘆、閃橋、世田村等創建紅軍革命根據地,並發動當地人民群眾,展開革命鬥爭,屬於世田村的革命故事由此轟轟烈烈地展開。
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陳立佳告訴記者,古大存領導的紅十一軍在登塘山村的革命鬥爭,為開闢潮安東北部的浮鳳根據地提供了寶貴經驗,對潮安整個土地革命鬥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
世田村注重「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和開發。村內現有紅十一軍烈士紀念碑、紅十一軍部舊址等革命遺址,均得到較好的保護和修繕;村內部分民居的牆體上繪有革命漫畫,保留有舊時村民文娛休閒的「世田劇場」;村內有各種革命標語和革命宣傳欄,在世田村,到處都能感受濃濃的革命氣息和氛圍。
世田村黨支部書記藍華明介紹說,現在村的紅十一軍烈士紀念碑、紅十一軍軍部舊址等革命遺址,這些都是革命歷史的見證,都是寶貴的遺蹟,值得後人瞻仰。
村民說,紅軍在這裡戰鬥過,從小就聽老前輩在講紅軍的故事。
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世田村努力發展特色產業,大力發展世田特色產業炒仔茶、登塘粿條等,推動世田的經濟發展。
炒仔茶的傳統手工製作需遵循「三炒三揉」,要經「鮮葉——殺青——揉捻——二炒——復揉——三炒——揉選——復火——成茶」工序,才能製作而成炒仔茶。炒仔茶甘醇濃鬱、回味悠長,具有提神消除疲勞、不傷脾胃的特點。
這裡的粿條製作講究,用的是清澈甘甜的山泉水,米漿由手工打磨的米漿,粿條口感好且不生雜味,配合芋頭丁、菜脯、筍丁等配料製成粿條卷,吃起來香而不膩、口感豐富。
如今,炒仔茶和登塘粿條都已經成為世田村的特色產業,村民們通過生產、製作和售賣炒仔茶及粿條,解決了部分人的就業問題,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不斷提高。截至2015年10月,主導產業發展良好,全村茶葉種植面積560畝,產值約38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9959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7238元,在2015年底實現了脫貧攻堅的工作目標;貧困戶醫療參保率100%,貧困戶60周歲以上老人社會養老參保率100%。
發展紅色旅遊,打造愛國教育基地
世田村以「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引領農村經濟創新發展,發展「紅色旅遊」,著力抓好紅色基因傳承,壯大黨組織力量,不斷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將黨建工作與「紅色村」建設工作緊密融合,將黨建活力和紅色潛力相結合,使組織優勢轉化為創建優勢。
自被定為創建紅色村黨建示範點以來,世田村以紅十一軍部舊址為亮點,打造紅色文化體驗徑,通過展示配以解說,還原歷史場景。發展「紅色旅遊」,既傳承和宣傳世田村革命文化,又促進世田村經濟發展,推動世田走向鄉村振興。
世田村黨支部書記藍華明說,他們以紅十一軍烈士紀念碑為核心,建了紅色展覽館、紅色文化長廊、紅色文化戲臺,打造愛國主義培訓營和黨員主題教育活動基地。
村民說,被政府定為紅色村後,對紅色戲臺、紀念碑和紅色文化中心等做了全新的打造,各個單位黨支部都來這裡過黨日,還有,外來的遊客也逐漸增加,給世田村帶來的好處多多。
據了解,世田村未來的發展將著重於新農村建設規劃,「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和開發計劃,基層組織發展規劃,努力將世田村打造成愛國教育基地,從而激勵後人發揚優良的革命傳統。
記者 李歡歡 實習生 林萱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