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世田村:傳承紅色基因 助推鄉村振興

2020-12-16 金臺資訊

世田村紅十一軍烈士紀念碑。

近日,由潮州市委網信辦和市網絡媒體協會聯合舉辦的「尋找最美紅色村」採風活動走進潮安區登塘鎮世田村,追尋世田村的紅色基因和革命故事,了解世田村的發展現狀。

潮安區登塘鎮世田村原名張四田村,有上村、下村二個自然村。屬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東江特委領導下開創的重要紅色根據地,地處登塘鎮西北端,四面群山環繞。

這個普通的村落,有著不一般的故事。紅色的基因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生生不息。世田村的革命故事已成前塵往事,但革命精神仍在不斷延續。

革命鬥爭曾在這裡轟轟烈烈展開

在世田村村民俗稱伯公髻的山頂處,有巨石居高臨下,構成一個天然的山洞。上山路不易,我們由山腳處沿著山路彎彎繞繞走了近一個小時,方到達巨石山洞。

山洞約一人高,面積約20平方米,後面有出口直達山頂,進退自如,易守難攻。這個山洞就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的軍部所在地。1929年,古大存帶領紅十一軍在大小葫蘆、閃橋、世田村等創建紅軍革命根據地,並發動當地人民群眾,展開革命鬥爭,屬於世田村的革命故事由此轟轟烈烈地展開。

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陳立佳告訴記者,古大存領導的紅十一軍在登塘山村的革命鬥爭,為開闢潮安東北部的浮鳳根據地提供了寶貴經驗,對潮安整個土地革命鬥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

世田村注重「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和開發。村內現有紅十一軍烈士紀念碑、紅十一軍部舊址等革命遺址,均得到較好的保護和修繕;村內部分民居的牆體上繪有革命漫畫,保留有舊時村民文娛休閒的「世田劇場」;村內有各種革命標語和革命宣傳欄,在世田村,到處都能感受濃濃的革命氣息和氛圍。

世田村黨支部書記藍華明介紹說,現在村的紅十一軍烈士紀念碑、紅十一軍軍部舊址等革命遺址,這些都是革命歷史的見證,都是寶貴的遺蹟,值得後人瞻仰。

村民說,紅軍在這裡戰鬥過,從小就聽老前輩在講紅軍的故事。

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世田村努力發展特色產業,大力發展世田特色產業炒仔茶、登塘粿條等,推動世田的經濟發展。

炒仔茶的傳統手工製作需遵循「三炒三揉」,要經「鮮葉——殺青——揉捻——二炒——復揉——三炒——揉選——復火——成茶」工序,才能製作而成炒仔茶。炒仔茶甘醇濃鬱、回味悠長,具有提神消除疲勞、不傷脾胃的特點。

這裡的粿條製作講究,用的是清澈甘甜的山泉水,米漿由手工打磨的米漿,粿條口感好且不生雜味,配合芋頭丁、菜脯、筍丁等配料製成粿條卷,吃起來香而不膩、口感豐富。

如今,炒仔茶和登塘粿條都已經成為世田村的特色產業,村民們通過生產、製作和售賣炒仔茶及粿條,解決了部分人的就業問題,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不斷提高。截至2015年10月,主導產業發展良好,全村茶葉種植面積560畝,產值約38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9959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7238元,在2015年底實現了脫貧攻堅的工作目標;貧困戶醫療參保率100%,貧困戶60周歲以上老人社會養老參保率100%。

發展紅色旅遊,打造愛國教育基地

世田村以「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引領農村經濟創新發展,發展「紅色旅遊」,著力抓好紅色基因傳承,壯大黨組織力量,不斷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將黨建工作與「紅色村」建設工作緊密融合,將黨建活力和紅色潛力相結合,使組織優勢轉化為創建優勢。

自被定為創建紅色村黨建示範點以來,世田村以紅十一軍部舊址為亮點,打造紅色文化體驗徑,通過展示配以解說,還原歷史場景。發展「紅色旅遊」,既傳承和宣傳世田村革命文化,又促進世田村經濟發展,推動世田走向鄉村振興。

世田村黨支部書記藍華明說,他們以紅十一軍烈士紀念碑為核心,建了紅色展覽館、紅色文化長廊、紅色文化戲臺,打造愛國主義培訓營和黨員主題教育活動基地。

村民說,被政府定為紅色村後,對紅色戲臺、紀念碑和紅色文化中心等做了全新的打造,各個單位黨支部都來這裡過黨日,還有,外來的遊客也逐漸增加,給世田村帶來的好處多多。

據了解,世田村未來的發展將著重於新農村建設規劃,「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和開發計劃,基層組織發展規劃,努力將世田村打造成愛國教育基地,從而激勵後人發揚優良的革命傳統。

記者 李歡歡 實習生 林萱琪

相關焦點

  • 潮州市世田村:「紅色+綠色」 貧困村變身最美鄉村
    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這個曾經「增收難、留人難、村容差」的貧困村已經變成花繁葉茂的「潮州最美紅村」。這裡山青水秀,自然環境十分優美,且擁有濃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如保存完好的紅十一軍烈士紀念碑、紅十一軍軍部舊址等革命遺址,這引起了各級黨政的重視,於是加大對世田村美麗鄉村建設的支持力度。
  • 潮州鳳凰棋盤村打造櫻花茶園,助推鄉村振興
    接下來,棋盤村打算將棧道延長,在發展茶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助推鄉村振興。鳳凰鎮棋盤村黨支部書記 林寶雄:接下來打算以茶葉為主產,發展旅遊業,促進茶葉的生產,提高農民的收入。再結合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這個契機,將農戶一些閒置的房屋修繕後建成民宿,以後發展休閒旅遊業。
  • 潮安區自然資源局第一、第三黨支部到登塘鎮世田村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近日,潮安區自然資源局第一、第三黨支部到登塘鎮世田村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探尋先烈遺蹟,傾聽革命前輩感人故事,感受紅色鄉村的今昔變化。世田村作為廣東省「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首批入選的「紅色村」,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東江特委領導下開創的重要紅色根據地,地處登塘鎮西北端,四面群山環繞。
  • 潮州除了鳳凰單叢茶,還有回甘力強的「炒仔茶」
    制茶工序一刻也不能停採茶、殺青、揉捻、炒茶……在世田村,茶農藍福斌自3月起就開始忙碌著,他管理的30畝茶園正迎來收穫季。「用來炒茶的茶葉必須是枝上最鮮嫩的部分,如果茶葉較老,炒出的炒仔茶質量就會大打折扣。」
  • 臨沂紀行: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10月21日至23日,一場主題為「傳承革命精神,共享創新發展」的研討會在沂蒙精神發源地山東省臨沂市舉行;一次名為「全國首屆踐行紅色精神黨媒宣傳·沂蒙行」之旅正式開啟。  50多家央媒和紅色精神所在地黨媒齊聚一堂,追尋革命先輩的行跡,重走紅色革命地標,感悟紅色精神的強烈脈動,為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獻計獻力。
  • 王江涇鎮積極探索「鄉賢+」模式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初以來,王江涇鎮積極探索「鄉賢+」工作思路,全面挖掘鄉賢資源,全方位激活鄉賢正能量,鼓勵更多鄉賢反哺家鄉,服務鄉村振興。建設好鄉賢陣地鋪好鄉賢「回鄉之路」5月11日,王江涇鎮虹南村鄉賢參事會成立大會順利召開。
  • 寶頂村發掘「活化」紅色資源 助力百合鎮鄉村振興
    夏末秋初的雨後,走進開平市百合鎮茅岡村委會寶頂村,村子的廣場上,紅色資源到處可見,老人帶著小孩在玩耍,地裡有村民正在忙碌……誰曾想,這個在兩年前還很破舊落後的村莊,如今巧借鄉村振興的東風,以建設「紅色黨建示範村」為契機,充分發掘和「活化」紅色資源,大力實施紅色黨建引領工程,將原來道路坑窪、遺址破敗、環境凌亂的舊村打造成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樣板
  • 以稻米小鎮建設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灤南縣柏各莊鎮以特色稻米小鎮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平臺,以「柏各莊大米」地標認證及國家地標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為基礎,以建設高標準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為載體,以農業合作社建設為依託,激活農村發展內生動力,走出一條集約化、產業化發展道路,推進農村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 依託紅色文化資源 助推鄉村經濟發展——解密通化縣興林鎮曲柳川村...
    依託紅色文化資源 助推鄉村經濟發展——解密通化縣興林鎮曲柳川村的「蝶變」密碼 2020-11-13 12:3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潮州兩年培養鄉村廚師近3400名 烹出創業夢 香飄致富路
    自實施「粵菜師傅」工程以來,潮州以「十大名廚、百名高級技師、千名高技能人才、萬名從業廚師」為目標,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並建立多校聯合培養機制,全面培養烹飪人才和鄉村廚師,激發了鄉村脫貧致富內在活力。 貧困戶創業全程有人「護航」「打工的日子不太穩定。」
  • 關於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考與建議
    【摘要】本文在準確把握當前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新形勢的基礎上,對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問題進 行分析,並從角色定位、工作目標、工作重心、工作方法以及政策制度等方面釐清了生態環境保護助推鄉村振興的 轉變思路,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 鹿邑:培育鄉風文明 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鹿邑縣在大力實施「產業興城、文化立縣」戰略的同時,把鄉村振興的二十字方針融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大力培育鄉風文明,守護文化靈魂。藉助生態文明建設東風,打造美麗鄉村,強化農村原生態文化的建設與傳承,提升提質文明創建實效,以鄉風文明的軟實力,構築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 龍坪舉辦「書記論壇」 支招農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建始網訊(通訊員 黃秀娟 毛迪)「做好一家人,給遊客一個理由來,用溫暖和特色讓它留下來;炒好一桌菜,挖掘傳承地方特色菜系,搞好品牌文化,打造美食一條街;唱好一臺戲,做好民族特色村寨建設……」12月10日,龍坪鄉楂樹坪村書記陳久龍圍繞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在龍坪鄉「書記論壇
  • 激活紅色文化資源 點亮鄉村振興之路
    1月8日上午,中國紅色政權首個公安局——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陳列館在大埔縣茶陽鎮揭幕開館,在現場講解員的指引講解下,領導嘉賓們看著陳列的文物、老照片,仿佛走進那一段烽火徵程。1927年南昌起義爆發後,起義部隊南下入粵首站到達大埔縣,發動了茶陽暴動並成立大埔縣人民革命政府,後改稱為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同時設立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
  • 紙短情長,新縣中小學生誦讀紅色家書,傳承紅色基因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李筱晗 通訊員 王麗君「『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讀到這句時我不禁眼淚盈眶」「品讀紅色家書,感受先輩偉大的精神力量,讀林覺民的《與妻書》,思緒被帶到往昔崢嶸歲月……」11月18日,新縣舉辦「誦讀紅色家書、傳承紅色精神
  • 新疆英吉沙縣:讓傳統老手藝助推鄉村振興
    新疆英吉沙縣芒辛鎮喀拉巴什蘭幹村立足本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大宣傳和支持力度,把傳統老手藝發展成致富新產業,促進村民增收,鄉村振興。 在喀拉巴什蘭幹村,英吉沙小刀村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阿卜拉江家的小店裡,每天都有遊客過來購買小刀等旅遊紀念品。
  • 靈山縣:以文明鄉風引領鄉村振興
    這是靈山縣將鄉村風貌提升與鄉風文明相融合取得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靈山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村學校少年宮等陣地作用,大力開展文化服務和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以「一約四會」推動移風易俗,提升基層群眾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為鄉村振興築「魂」提「質」。
  • 金羚集團舉辦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堅定理想信念」專題培訓班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增強金羚集團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助力江門市鄉村振興戰略,金羚集團於近日舉辦為期3
  • 6萬畝綠色長城傳承紅色記憶——高臺縣以紅色文化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6萬畝綠色長城傳承紅色記憶——高臺縣以紅色文化助推經濟社會發展記事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何成軍在高臺縣黑泉鎮北部戈壁上,一個佔地6萬畝的河西長徵文化體驗景區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在「植綠」的表象下,它更重要的使命是承載「紅色」基因,走出一條集歷史文化、綠色生態、研學旅行、美麗鄉村、民俗特色為一體的旅遊新路徑,使紅色文化成為高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植「新綠」這幾年,高臺縣黑泉鎮的村民們見證了九壩灘上的新變化。
  • 打造樂高樂園、助推鄉村振興、喚醒老品牌……未來,金山將大有作為!
    胡衛國和秦暢暢談拆除滬浙邊界「攔路樁」、「花開海上」助推「鄉村振興」、喚醒「老品牌」、樂高樂園選址上海金山等熱點話題……  拆除滬浙邊界「攔路虎」,「攔路樁」變成「連心橋」  胡衛國:金山與浙江嘉興區域接壤長度約為83公裡,由於區域管轄和歷史原因,道路管理存在困難,不少邊界道路的路口都設置限寬路障,兩地的老百姓稱之為「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