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除了鳳凰單叢茶,還有回甘力強的「炒仔茶」

2020-12-15 精彩熱門閱讀

陽春三月茶飄香,潮州市潮安區各茶園正洋溢著盎然生機。春茶採摘期到來,登塘鎮世田、大葫蘆等村隨處可見茶農繁忙身影。與鳳凰單叢茶不同,這裡產出的茶葉為「登塘炒仔茶」,是一種不發酵的炒青綠茶,口感醇厚,滋味芳烈,回甘力強。

茶園裡,茶農忙碌。

制茶工序一刻也不能停

採茶、殺青、揉捻、炒茶……在世田村,茶農藍福斌自3月起就開始忙碌著,他管理的30畝茶園正迎來收穫季。「用來炒茶的茶葉必須是枝上最鮮嫩的部分,如果茶葉較老,炒出的炒仔茶質量就會大打折扣。」藍福斌告訴記者,「登塘炒仔茶」顧名思義就是選取茶叢的幼芽、細葉進行炒制而成的產品,這是登塘鎮地域範圍內獨有的茶葉品類。

茶農藍福斌正在茶園

「受炒鍋手工摩擦,炒仔茶色澤呈鐵灰綠,表面起一層薄薄的白霜,這是登塘炒仔茶最顯著的特性。」藍福斌製作炒仔茶已有20多年時間,他告訴記者,炒仔茶的做法與鳳凰單叢茶不同,從茶園採摘回來的茶葉,稍微一曬,就要趕緊進入下一道工序。炒仔茶的傳統手工製作需遵循「三炒三揉」,要經「鮮葉——殺青——揉捻——二炒——復揉——三炒——揉選——復火——成茶」工序才能製作而成炒仔茶,一刻也不能耽誤。「天氣好就曬一下,不好就不用曬,直接殺青,殺青要半小時,炒的話要二十多個小時。」藍福斌說。

登塘炒仔茶

「一斤茶葉,好的賣有七八百元,普通的一兩百元也有。」藍福斌炒茶的手藝是從祖輩傳下來的。他介紹稱,早在1914年登塘屬潮安縣歸仁區時,就已記載有農戶炒制山茶的農事,製作方法百多年來未曾改變。「以前用來炒茶的是這裡土生土長的茶種。」藍福斌介紹稱,近年來,當地用來炒茶的有以白葉、水仙茶等品種。

茶葉產量將達150萬斤

作為登塘炒仔茶的主產區,世田村與大葫蘆村年平均氣溫在18℃,長年山巒雲霧繚繞,適合茶葉生長。目前,登塘鎮茶葉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全鎮從事與茶葉相關產業企業19家,從業人員約1萬人,佔全鎮總人口的四份之一。

登塘鎮茶葉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

登塘茶葉種植規模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登塘鎮茶葉協會會長李俊介紹稱,早在1992年,由農業部、廣東省農業廳、潮州市人民政府三級共同投資的「廣東潮州茶樹良種繁育示範場」在登塘鎮國有大坑苗圃場開始建設,收集本地良種資源,建立良種基因庫,建設面積60畝,建成品種園、母本園、示範園和育苗圃「三園一圃」。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目前登塘鎮有世田村、大葫蘆村、黃潭村、平林村、堯田村、小葫蘆村等茶葉種植專業村6個,茶葉專業合作社7家, 生態茶園2 家,茶葉產量將達到150萬斤,產值超過1億元。

炒仔茶製作中

當下,春茶吐綠,茶香四溢。面對疫情,如何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呢?登塘鎮特地派出鎮農技站站長、農藝師柯澤歆到世田村擔任第一書記,在周邊茶園開展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工作並指導茶農進行春茶採摘。世田水電站附近也設置了檢測點和服務點,通過卡口的輪班值日,配合政府開展春茶疫情防控相關工作,並維護春茶季的道路交通安全。

柯澤歆協助茶農製作茶葉。

在世田村藍家灣茶葉生態園,柯澤歆正協助茶農藍明景製作茶葉。「世田村既有紅色文化,也有綠色產業。」柯澤歆介紹稱,世田村曾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十一軍在中共東江特委領導下開創的重要紅色根據地,也是廣東省紅色村黨建示範村。目前,登塘鎮正以「紅色登塘,炒仔茶之鄉」為主題,將炒仔茶文化融入紅色世田黨建文化,通過黨建「紅色引擎」撬動「綠色產業」崛起,做強做精做特「登塘炒仔茶」。

開啟茶葉「觸電」營銷新模式

為加快推進登塘炒仔茶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2019年7月份,登塘鎮茶葉協會成立。李俊介紹稱,在促進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等發展和應用的同時,協會引導帶領茶農「走出去」,參加各類茶展會。為了擴寬炒仔茶的銷售渠道,登塘鎮開啟了茶葉「觸電」營銷新模式,以「潮安區登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電商平臺為載體,多措並舉促進產業發展。

茶園中,小茶藝師正在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春茶採摘中,登塘鎮茶葉協會還牽頭對接茶農大戶在世田、大葫蘆、平林等村按往年採摘標準提升20%收購貧困戶的茶青,以茶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提高貧困戶種植茶葉的積極性。

茶園中,工人正在採茶。

接下來,登塘鎮將繼續把茶產業列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用足用活「三農」政策和強農惠農富農舉措,扶持一批重點企業、金字招牌、行業帶頭人、標杆產品,引導帶領茶農種好茶、管好茶,走特色發展、品牌發展和「抱團」發展之路,助推鄉村振興。

來源:南方

相關焦點

  • 鳳凰單叢茶,承接宋味茶之精品!茶禪一味,品茶論道
    鳳凰單叢茶,源於廣東潮州鳳凰山脈,瀕臨東海,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優越的地理環境孕育出:宋種茶王 單樅茶。今日的鳳凰山脈,茶農種茶世代相承,繼承宋種茶王的優異品種,精耕細作,堅持傳統制茶工藝,韻味天成,承接宋味的鳳凰單叢茶一步步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稱道!
  • 廣東潮州,鳳凰單叢茶火了,但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大自然的饋贈,使潮州鳳凰山散發獨特魅力:春賞杜鵑漫山遍紅,夏日清享避暑氧吧,秋觀雲海氣勢如虹,深冬可遇霜雪結冰。縱情山水間,茶亦能醉人。如何通過「鳳凰單叢茶」與「旅遊」這兩張鳳凰重要名片,使良好的生態旅遊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蘊相結合,一直是鳳凰鎮破解城鄉二次元結構,促進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課題。
  • 「潮汕工夫茶」之鳳凰單叢茶的品質特點
    人草木茶禪文化自古至今,潮汕地區盛產烏龍茶,與福建、臺灣並稱為中國烏龍茶三大產區;潮汕烏龍茶擁有十四個茶樹優良品種,組成水仙、色種、烏龍、觀音四種花色品類;其中最出名的是潮州鳳凰山單叢茶口含茶湯有清香芬芳之氣衝鼻而出,有齒頰留芳的感覺,雋永幽遠,清快爽適,在於茶本身的香,還有精心培育的天然花果香,絕不加任何香精。單叢因為單株採摘製作,各單株香型都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單叢的香型也特別多。根據茶香單叢茶的香味分為黃枝香、芝蘭香、桃仁香、玉桂香、通天香等;目前粗略歸類就有十大香型,每個香型下都有數款不同單叢。按香味劃分的單叢茶,下次再分享給大家,今天就簡單概括。
  • 鳳凰單叢茶-仙豆葉單叢
    鳳凰單叢茶,當屬世界植物史上最奇特的茶葉,它源自優異水仙變異的結果,變異出兩百多個品種,十多個香型,每一片葉子都能散發出天然的花果香味。縱觀中國六大茶類,也唯有單叢茶香型多,且自發其香。
  • 在潮州,除了鳳凰單叢,還有一款叫「嶺頭單叢」的名茶
    很多人不知道,在潮州並不是鳳凰單叢茶一枝獨秀,還有嶺頭單叢與之並駕齊驅。嶺頭單叢的主要產區是在饒平。嶺頭單叢種原種出自鳳凰水仙群體品種。1961年,饒平縣坪溪鎮嶺頭村許木溜、許嘉順等人,在該村1957年種植的鳳凰水仙品種茶園中,發現一株發芽特早,芽葉黃綠的茶樹,1961年—1963年連續三年對這株茶樹單獨採制,樣茶送汕頭茶葉公司、汕頭地區農業局(當時饒平縣屬汕頭管轄,茶葉由農業局管理)、饒平縣農業局和饒平縣茶葉收購站的專家審評鑑定,認為該茶樹所產茶葉質量穩定,具有花蜜香特點,品質達到單叢茶級檔,可與鳳凰單叢茶媲美。
  • 鳳凰單叢茶中的「小清新」香型,夏天梔子花開的香味,聞之難忘
    2、作為廣東潮州的本地茶,鳳凰單叢茶。其最獨特之處就是其豐富又複雜的香型,光細分出來的就有100多種,正是因為其香型眾多,使得鳳凰單叢茶有了「茶中香水」的美稱~鳳凰單叢是什麼意思呢?而鳳凰單叢茶中的黃枝香,其實也叫黃梔香。因為梔的潮汕音和枝是一樣的,因此就常常寫作黃枝香了。3、黃枝香與蜜蘭香,鴨屎香等同為清香型單叢茶。
  • 廣東津源茶業旗下品牌茶意薈|深諳烏龍茶之極品鳳凰單叢茶
    此鳳凰茶山正是「中國烏龍茶之鄉」——廣東省潮州市的鳳凰山,而「鳳凰單叢」就得名於此山。鳳凰山,一座大自然贈予人類的瑰寶,廣東津源茶業旗下品牌茶意薈,就誕生於這片古老的沃土,憑藉著鳳凰山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馳名中外的茶葉,其中烏龍茶之極品——鳳凰單叢茶極為尤甚。
  • 鳳凰單樅茶VS嶺頭單樅大PK,你最喜歡那一款茶呢?
    單叢茶,歷史上是「單株採制」的特定名稱。現代概念的單叢茶,是原有單株採摘的延伸,有單株採制的,也有單叢品系,單叢品種採制的,現代單叢茶產品,分「鳳凰單叢」和「嶺頭單叢」兩個品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鳳凰單叢」與「嶺頭單叢」,這兩款茶那款更好喝呢?
  • 一茶百種香 3分鐘教會你選、衝、品鳳凰單叢
    鷦[jiāo]咀[zuǐ]:古代茶葉名稱,潮州鳳凰山的鷦咀茶,即鳳凰單叢茶。近幾年,鳳凰單叢茶受到全國茶友的喜愛,北方愛喝銀花香,香氣濃鬱迷人;南方則喝蜜蘭香、銀花香、宋種等多一些。鳳凰單叢茶,烏龍茶類,全國名茶,因產自鳳凰鎮、茶葉在泡時香、醇、甘、潤、韻等特點而聞名。「鳳凰」很明顯是指產地潮州鳳凰鎮了,那「單叢」是什麼意思呢?
  • 潮州工夫茶 何以獨步天下?
    「潮州工夫茶,是茶,又不是茶。」謝鴻洲在退休的年齡擔任會長,他認為成立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的首要任務是固本清源,要先把潮州工夫茶的基本概念釐清,「潮州工夫茶自成一個體系,這個是其他地方沒有的。」  潮州文史專家曾楚楠和潮州工夫茶藝非遺傳承人葉漢鍾合著的《潮州工夫茶話》中記載,工夫茶多始於武夷茶。
  • 2020廣州茶博會:潮州工夫茶進拼多多直播,超56萬人品潮州單叢
    其間,廣東省潮州市委副書記崔建軍還走進直播間,客串了一把「潮州工夫茶大師」。 崔建軍不僅熱情介紹了潮州單叢茶,還親自展示了工夫茶衝泡的各類茶具和方法步驟,令觀眾大開眼界。據悉,本屆茶博會展出面積達80000平方米,參展企業上千家,展品覆蓋茶葉、茶具、茶食品、茶服、茶周邊等全產業鏈產品。會上,各地產茶區紛紛組團展開區域公共品牌的推薦,其中潮州單叢茶頗受關注。「潮州單叢茶因採用單株採摘、單株制茶、單株銷售的技藝,故稱『單叢茶』。」崔建軍一走進拼多多直播間,便迫不及待地介紹起潮州單叢茶名字的由來。
  • 廣東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傳承
    以潮州話、工夫茶、潮州菜、潮繡、潮劇、潮州木雕、潮州大鑼鼓等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響深遠,譽播海內外。日前,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中央及省市媒體赴潮州市開展主題採訪活動。記者走訪了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採訪了解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傳承、創新。潮州工夫茶是中國古老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 記錄|潮州茶簡史
    如今當你進入潮州,就會發現光怪陸離的現代都市只是表面深厚的文化內涵才是我們心靈的崇拜,整個潮州就是一個大茶館一杯工夫茶,真是無處不在!有關潮州茶事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北宋大中祥符五年知州王漢《金漢山詩》的飲茶記載,並在潮州金山南麓的麾崖上留下「茶灶香龕平」的遺蹟。早先潮州地方還沒種茶,但潮州文士中,亦有能品茶的。
  • 潮州單叢茶亮相廣州茶博會 5G雲平臺擦亮茶業品牌
    本次推介會由潮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辦,南方農村報社承辦,將藉助中國(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的優質平臺,向大眾推介潮州單叢茶,推動潮州茶產業的發展。2020潮州單叢茶推介會暨潮州單叢茶產業5G雲平臺啟動儀式打響「潮州單叢茶」區域公共品牌潮州產茶歷史悠久,是我國烏龍茶三大產區之一,也是單叢茶的原產地,曾先後獲得「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中國嶺頭單叢茶之鄉」「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榮譽稱號。
  • 廣東潮州旅遊特產小吃美食推薦之:潮州工夫茶
    潮州飲食文化獨具特色,最知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工夫茶,也稱潮汕工夫茶,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正是這些特別的器皿和烹法,使工夫茶獨具韻味,揚名天下。真可謂一茶入口,甘芳潤喉,通神徹竅,其樂無窮。品茶早已成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公眾場合還是居民家中,也無論是在街巷村頭還是商店工廠,不分雅俗,均可見人們以茶會友。除了日常飲用,潮汕人更把茶作為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極具「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 【人文廣東】潮州鳳凰單叢(樅)茶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保護名單
    據協定條款顯示,28個茶葉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入選首批保護清單,潮州的鳳凰單叢(樅)茶在首批入選名單中。&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地理標誌是表明產品產地來源的重要標誌,屬於智慧財產權的一種。《協定》將為雙方的地理標誌產品提供高水平的保護,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標誌的產品,為中國茶葉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提升市場的知名度提供有力的保障。
  • 潮州鳳凰單叢茶,裝滿著春天
    清明,於茶鄉鳳凰素有「一天等於三天」的說法,其意本為:清明過後,隨著氣溫上升,蜜蘭香單叢茶長勢一天相當於清明前三天。沐浴在春風中的茶樹,經歷過風霜雨雪的洗禮,熬過了一整個冬季的嚴寒,奉獻給人們蘊含著春天氣息的一捧新茶,沁潤身心,點染詩意。
  • 鳳凰單叢茶-香番薯單從
    鳳凰單叢茶,當屬世界植物史上最奇特的茶葉,它源自優異水仙變異的結果,變異出兩百多個品種,十多個香型,每一片葉子都能散發出天然的花果香味。縱觀中國六大茶類,也唯有單叢茶香型多,且自發其香。
  • 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原來這麼「潮」!
    潮州,一座活著的古城,一座好看、好玩還有好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此外,潮州的紅色旅遊、研學親子遊等旅遊新業態市場同樣方興未艾,潮州七日紅、茂芝會議、左翼文化運動潮州英傑等14張紅色文化名片出爐,成為愛國主義教育最好課堂,17處文化研學遊基地將陶瓷、單叢茶、食品、潮菜等工業資源和老字號品牌囊括其中,讓遊客「遊中學、學中遊、遊中悟」,不斷拉長旅遊產業鏈條,壯大旅遊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