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飲食文化獨具特色,最知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工夫茶,也稱潮汕工夫茶,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
潮州工夫茶,神乎其技
潮州工夫茶歷史悠久,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等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被尊為「中國茶道」。潮州茶道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
所謂工夫茶,並不是指一種茶葉或某種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此工夫,是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工夫。工夫一詞在潮語中為做事考究、細緻用心之意。在潮汕地區,我們會發現當地人形影不離的是一套完整的茶具。工夫茶最講究的第一便是茶具,它之所以跟其它喝茶的方法有別首先也是在於茶具。潮州工夫茶講究茶具器皿配備之精良和烹製之功夫。正是這些特別的器皿和烹法,使工夫茶獨具韻味,揚名天下。真可謂一茶入口,甘芳潤喉,通神徹竅,其樂無窮。
品茶早已成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公眾場合還是居民家中,也無論是在街巷村頭還是商店工廠,不分雅俗,均可見人們以茶會友。除了日常飲用,潮汕人更把茶作為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極具「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關於整套工夫茶的技藝,可謂神乎其技,令人嘆為觀止。中國以及全世界很多地區的人都有喝茶的習慣,但很少有像潮州這樣,人手一套工夫茶,喝得那麼複雜、那麼較真、又那樣風雅高超。
潮州尚茶,與其地理環境和營商習俗息息相關。潮州的山地約佔其陸地總面積的65%,可用耕地相對較少,種茶制茶便成了很好的選擇。潮州商人刻苦耐勞,極具冒險和開拓進取的精神,他們倚重地緣和血緣宗族的習性,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因為沿海,港口發達,海上貿易活躍,這也讓他們具開放性。種茶制茶又崇商,品茶就成了聯絡感情、互通有無、洽談貿易的上上之選。
今天,工夫茶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濃濃的茶香無時不在滋潤和安撫著海內外廣大潮汕人的心靈。同時,潮州工夫茶作為集中國茶道文化之精粹於一身的代表,擁有深厚的文化和歷史的沉積,早已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工夫茶座間洋溢的祥和氣氛,共飲人間的相敬相愛,茶具雅潔,衝沏精美,詩情畫意,這樣的人間極樂,自然願與更多人共享。
絕美鳳城裡的鳳凰單叢
潮州是中國嶺頭單叢茶之鄉,也是全國重點無公害農產品(茶葉)生產示範基地。潮州種植茶葉和製作茶葉的歷史悠久,潮州茶品種豐富,以嶺頭單叢、鳳凰單叢和鳳凰水仙最多。
工夫茶濃度高,初喝會略嫌其苦,習慣後則感覺其它茶不夠滋味。因為工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鳳凰茶、水仙等。烏龍茶為半發酵茶,介乎於紅茶和綠茶之間,只有這類茶葉才能衝泡出工夫茶的色香味。品茶,先聞香味,再看茶湯顏色,最後品味道,一杯茶剛好分三口品完。茶的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蔓延,最後一飲而盡時香味擴散至全身,感覺氣衝雲霄,通體舒暢,暢快淋漓。這就是工夫茶的三個境界: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嚨,神明凌霄漢。
單叢茶既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濃厚滋味,是集花香、蜜香、果香、茶香於一體的濃香型茶葉。嶺頭單叢產於嶺頭村,是潮汕工夫茶最具特色的代表,其茶湯透徹明亮呈金黃色,茶水鮮香滋潤,回甘持久,素有白葉仙子的美譽,曾是外交部及釣魚臺國賓館招待外賓專用茶。鳳凰單叢產於鳳凰山,形美、色翠、香鬱、味甘,一百多年前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銀獎,其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茶湯色澤微褐,香韻獨特,滋味醇爽,飲之回味無窮。
潮州那古老斑駁的青石板街道,深巷裡的各式美食小吃排擋,遍布各個角落的工夫茶,這一切似乎褪去了城市應有的繁華模樣,但卻讓它擁有著獨一無二的人間煙火氣。潮州,別名鳳城,在古老絕美的鳳城,喝著鳳凰單叢工夫茶,有一種天上人間、今夕何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