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喝工夫茶就是頭等大事——潮汕工夫茶的發展簡史

2020-12-15 潮汕一方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

即使是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世人只知潮人愛喝茶,卻不知道早在幾百年前,

茶就是潮汕人的必備飲品之一!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汕人喜歡喝茶,且講究茶葉、茶藝淵源已久。

一杯工夫茶,竟引出多少茶文茶趣!

今天就讓我們,都來品那茶香飄飄的潮汕工夫茶吧……

潮州工夫茶和中國茶道

從茶的本性說到了茶的煎煮,再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以及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元稹的這首寶塔詩,充分表達了古代人們對茶的喜愛。

「工夫茶」的來源與發展

潮汕關於茶最早的記載,現時可見到的是北宋時蘇軾的《與子野》書:「寄惠建茗數品,皆佳絕。彼土自難得,更蒙輟惠,慚悚!慚悚!」子野,即潮州前八賢之一的吳復古,與蘇軾至教,贈與蘇軾建溪茶。

由此可見,當時在潮州當地已經有飲茶習慣了,而且對於茶葉還是有所講究的。「可見宋代,潮州至少在上層人士中已有酒後上茶之食俗。

據元代《三陽志》記載:「潮之為郡,無採茶之戶,無販茶之商。」這證明在元時,潮州地方還沒有種茶的。當時的茶葉主要來自福建。至遲到了明代中葉,飲茶已成為潮人民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從殷富人家到普通人家,莫不如是」。

明嘉靖壬辰科狀元林大欽的《齋夜詩》有「掃葉烹茶坐復行,孤吟照月又三更」句。然而,有喝茶之風氣,未必喝的是工夫茶.

宋代點茶圖

作為茶藝的工夫茶,其形成離不開飲茶史上的三大革新:條形散茶的製作、瀹飲法的提倡和紫砂壺的出現。茶、法、器皆備,才有可能形成完整的工夫茶工藝。

古代制茶圖

唐代主要的品茶方式是煎茶,將茶餅敲碎輾末,放入水中煎煮。散茶在唐代雖已出現,但仍要輾末煎飲。宋代仍盛行以茶餅為主的碾煎飲法。

煮茶
鬥茶圖

至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詔令停止進貢團茶,「惟令採芽茶以進」。從此,炒青制茶法風行天下,成為制茶方式的主流,同時,也出現了用沸水直接衝泡以炒青製成的不碾成末的條形散茶。這就是明人首創的瀹飲法。

到了明萬曆年間,出現了一大批制壺高手。小型紫砂茶具的出現,為工夫茶之茶藝提供了必要的茶具。此後,工夫茶道開始興起。

宜興紫砂壺

宜興紫砂壺明末清初,潮州與蘇州商業貿易頻繁,潮商將宜興紫砂壺大量帶回潮州作為茶具,成為「蘇罐」。

正宗的潮州功夫茶,不僅要用散條形茶,而且需用烏龍茶,而不能用紅、綠茶。烏龍茶是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具有香高、味醇、綠葉紅鑲邊三大特色,其獨特的風味尤其適合於工夫茶衝泡。

烏龍茶

「閩諸郡皆產茶,以武夷為最」,烏龍茶的原產地在福建,而工夫茶的興起,首先在武夷山。而首見以「工夫茶」指茶藝,於清代興寧典史俞蛟的《潮嘉風月》:「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投閩茶於壺內衝之」,說明了工夫茶用的是福建的烏龍茶。

《潮嘉風月》

《潮嘉風月》至晚清,工夫茶茶藝逐漸擴展成為習尚。但能經常喝得起工夫茶的人還是少數。民國時期的潮州工夫茶,除了較富有的商號、仕宦人家、文人學士用以接待客人和自我消遣之外,還有三種人也常喝工夫茶。一是教書先生等讀書人,以茶遣興,潮諺有「坐書齋,喝燒茶」之說法。二是手工藝人,以茶解乏,極為普遍。甚至後來還有人說「工夫茶」之稱就是因為「做工夫人」喝茶方式而得名;三是鄉鎮中之閒人,聚眾喝茶消閒。

因此,喝工夫茶一時成為社會風氣,但普通人家雖備有工夫茶具,卻無財力常飲,款待客人或年節之時,放有機會一嘗工夫茶,視為一種教高級的消費。饒宗頤說:「過去飲茶的人有二種:一是祠堂裡的閒人,一是做生意的有錢人。」

20世紀50年代初期,普通民眾飲用工夫茶的風氣在潮汕推而廣之。秦牧筆下記錄了很多親歷的例子:「一小杯一小杯慢條斯理地品茶」;

「在候客的當兒,從車鬥裡拿出一套爐具、茶具來燒工夫茶喝,那副悠然自若的模樣兒,也像花廳裡品茶一樣。和這異曲同工的,是一位潮汕籍老幹部,無論到什麼地方去,公事包裡都裝著一套功夫茶的茶具,外加茶罐、精巧電爐等物,以便隨處都可以衝茶品嘗一番」。

旅行茶具套裝

潮汕工夫茶之習俗,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嗜之尤甚,即使在經濟困難的20世紀60年代也未能遏止。而「文化大革命之後」,喝功夫茶之風尚在潮汕地區始終不衰減而越發推廣普及。

另外,潮州人把茶葉叫」茶米」, 一種解釋就是:潮州人嗜茶若命,茶與米不可分。茶這猶米,故曰"茶米"。這個說法雖然有點勉強,可是卻描出"嗜茶若命"者的形象,也頗為有趣。由此可見潮州人對茶的情有獨鍾。

為何潮汕人喜歡喝工夫茶?在潮汕,很多時候沒有一泡茶不能解決的事。

也許,在北方或者潮汕之外的地方,很多朋友求人辦事喜歡請客吃飯,而喝酒自然是成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在潮汕不一樣,也許吃飯會喝酒,但喝茶卻是比喝酒還要重要的頭等大事。上到八旬老翁,下到3歲小屁孩,都會喝茶。

潮汕人不可一日無茶,飯後一泡茶,也是很多潮人必不可少的,而潮人平時待客,第一件事便是泡茶。

婚、喪、喜、慶,無一離得開茶,如過去結婚之曰,就有新娘向長輩下跪捧茶的儀式。有親人自海外歸來,家中媳婦及下輩,如第一次見,也要得行「跪茶」之禮.

至於喪事,如其娘家長輩到來,晚輩媳婦也要捧甜茶叩跪行禮,然後才議事。祭祀拜神,也要「清茶三杯」等等。

除此之外,在潮汕,請人辦事,一泡好茶或者兩斤茶葉,便可帶來些許方便;訪親會友,帶上一袋茶葉,更顯一片真心;而平時的以茶相聚,更是一種難得的情懷。

起來看看潮汕人對茶有多熱衷:

喝茶對於潮汕人來說,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習慣。

茶不醉人人自醉

一杯工夫茶,泡出了海外遊子的多少故鄉夢,泡出了潮汕子民的多少家鄉情。一杯濃濃的工夫茶,泡出了多少優美動人的故事。雖然不是酒,卻勝似酒,多少人由此而陶醉。

詩人李曙光曾高聲詠唱:「淳樸的鄉親捧起你/捧起對生活的誠摯和熱愛/海外的赤子捧起你/捧起對故鄉纏綿的眷戀/一杯工夫茶,是一闕古老的歌謠。」 一杯工夫茶,體現出潮汕人謙遜禮讓的美德。

一杯工夫茶,還能體現潮汕人的愛心。客無親疏,每當你進了門,主人便會立刻衝泡起工夫茶,一杯香濃的工夫茶,一番熱情的話語,為你驅走疲倦,為你帶來溫馨。宋人杜小山說:「寒夜客來茶當酒。」鄭板橋也說:「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可謂茶香飄飄,香飄四海,人情冷暖,情暖人心。喝一杯潮汕工夫茶,享受許多溫暖的人情味,令人回味無窮。

品茶不僅是品茶,還可以用茶的文化底蘊為自己添一抹神韻,用茶的清香之氣衝淡生活的煩惱,鬆弛繃緊的神經,充實自己的情感。蘇轍有詩:「閩中茶品天下事,傾身事茶不知勞。」這可見茶的功效。對酒當歌,對茶恣情。

參考資料:【1】陳澤泓.《潮汕文化概說》【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2】秦牧.《中國茶道》,載《潮汕鄉訊》1986年5月24日;《敝鄉茶事甲天下》,載《潮汕旅遊》1998年第7~8期

作者|硬水

編輯|牛肉丸

校稿|紅桃粿

來源|百度百科、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

硬水,潮汕百曉生,專注於潮汕歷史文化研究,潮汕各個角落都有他的足跡。關注潮汕一方,共謀潮汕發展,硬水帶你閱遍潮汕萬水千山,吃遍潮汕大街小巷。

講述潮汕故事 弘揚潮汕文化 我們在行動

一起喝杯茶吧

相關焦點

  • 過了這麼多年才知道,工夫茶居然不是源自潮汕?
    走在潮汕地區,感覺自己像被泡在茶壺裡。這裡家家戶戶都會喝工夫茶,從早晨到晚上,從家裡到車上,簡直是見縫插針的喝。說起愛喝茶,潮汕人自認第二,恐怕沒人敢稱第一,潮汕人具體有多迷喝茶,我們之前在《潮汕人喝茶有多野》裡已經做了詳細描述,想了解的茶友可點擊查看。
  • 潮汕工夫茶的三人擺杯法,隱藏著什麼秘密?
    我們經常看到的茶席,品茗杯都是這樣的直線擺法:或是這樣的斜線擺法:但潮汕工夫茶的品茗杯卻是品字擺法(也叫三角形擺法):知道為什麼嗎?所以他們認為杯子擺成直線是供品的擺法,用於生人非常不吉利,所以潮汕工夫茶的擺法一般都是擺成「品」字形,寓意好茶需要細品。當然,文化都是交融的。潮汕工夫茶影響廣闊,現在很多茶藝表演的擺杯形式也不拘一格,都會根據茶席設計的主題及茶藝表演的內容選擇合理的擺杯方式。至於茶葉店裡的老闆們是怎麼擺杯的?
  • 你喝過工夫茶嗎,工夫茶的步驟有哪些,紫砂壺有幾種?
    說起工夫茶,腦海中就閃現潮汕工夫茶。幾乎每個潮汕人都喝過工夫茶,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套乃至多套工夫茶具,幾乎每個潮汕人都知道工夫茶怎麼衝泡。在潮汕家庭,很多都是從很小就開始喝茶,嗜茶的人一天不喝茶,渾身不對勁。可以說,潮汕人到哪裡,工夫茶就到哪裡,這也成為了當地有名的風俗之一。
  • 廣東潮州旅遊特產小吃美食推薦之:潮州工夫茶
    潮州飲食文化獨具特色,最知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工夫茶,也稱潮汕工夫茶,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所謂工夫茶,並不是指一種茶葉或某種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此工夫,是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工夫。工夫一詞在潮語中為做事考究、細緻用心之意。在潮汕地區,我們會發現當地人形影不離的是一套完整的茶具。工夫茶最講究的第一便是茶具,它之所以跟其它喝茶的方法有別首先也是在於茶具。潮州工夫茶講究茶具器皿配備之精良和烹製之功夫。
  • 【今日廣東·鄉音】一杯工夫茶,一生故鄉情
    生長於汕頭的他,特意帶去一套工夫茶具。許多年來,父親對家鄉的惦念,全憑那一杯杯香濃的工夫茶。後來,一家人終於返回家鄉,圍坐在一起喝家鄉水泡的工夫茶,實現了父親念叨幾十年的願望……醬紫FM出品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 實習生湯舒夷「這叫『關公走麥城』,接下來是『韓信點兵』。」
  • 別再把「工夫茶」和「功夫茶」混淆了,來聽聽國家怎麼解釋的!
    同樣造詣很高的還有一樣東西,就是茶葉,中國的茶葉最早開始是從唐代開始傳播出去的,跟隨茶葉傳播出去的還有中國茶藝中的功夫茶文化,這裡提到了的功夫茶,不是一種武術的名字或是關於茶類的名字,而單單只是泡茶的技巧。說到功夫茶這個東西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那就是潮汕地區。
  • 潮州工夫茶 何以獨步天下?
    如果說經濟的發展與時代的變化讓更多人能夠在「尋常饑渴外」萌生「多事」的心思來滋養閒暇時光,那麼人們對於工夫茶的理解與書寫,也印證一個時代對於「浮生」的態度。喝茶不過拿起、放下,浮生也不過一杯茶。  「潮州是個大茶館」  在潮州,願意為一泡茶下「工夫」的不是少數人。漫步潮州,有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過門即是客,請喝茶是禮。
  • 用工夫茶具喝杯好茶
    工夫茶是南方廣東和福建等地的飲茶方法,也是最為講究和複雜的。以前的茶客聽說過潮汕人泡茶另有一套,幾乎是一笑而過,無人當真。隨著沿海經濟的發展,潮汕工夫茶美名也就揚天下了。工夫茶工夫茶,費的就潮汕工夫茶美名揚天下是工夫。
  • 工夫茶「四寶」!看似常見,很多人卻不知道它們叫什麼、怎麼用
    飲用工夫茶的組合茶具,亦稱「烹茶四寶」,由罐、壺、杯、爐四件組成。質地或陶,或瓷,古樸雅致,其形各異。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評價道 :「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
  • 也談潮州工夫茶的「三隻杯」
    最近,林宇南先生在丁漫華先生主編的」工夫茶文化 「公號裡發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工夫茶識丨衝泡潮州工夫茶是不是三個杯》,微信推給我,說是讓我指教一下。其實就是想出我洋相。知道我喝鳳凰單叢的時間不長,未必了解有著中國茶文化活化石的潮州工夫茶的歷史和沉澱。
  • 廣東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傳承
    以潮州話、工夫茶、潮州菜、潮繡、潮劇、潮州木雕、潮州大鑼鼓等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響深遠,譽播海內外。日前,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中央及省市媒體赴潮州市開展主題採訪活動。記者走訪了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採訪了解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傳承、創新。潮州工夫茶是中國古老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 汕頭小公園,帶你品遍潮汕特色文化,這才是潮汕美食的天堂
    這裡就是汕頭的小公園,現每天晚上都有文娛活動,潮劇等傳承潮汕物質文化的表演,這也是最吸引遊客的地方,在這裡,每天都是人潮湧動,擠滿了人,人們對於潮汕非遺的傳承熱度一直很高
  • 和德元丨做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茶丨武夷巖茶丨大紅袍丨和德元茶業
    和德元在產業化經營與市場開拓過程中,將潮汕工夫茶特色工藝要求和潮汕美學融入產品設計,首創潮式大紅袍和廣式普洱受到業界青睞,開創了茶行業新業態先河,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開拓創新,為傳統茶行業引入「教育營銷」、「體驗共享」等新運營模式,和德元正在成長為極具投資升值空間、市場競爭實力和世界影響力的中國茶業品牌。
  • 潮州「最著名」的茶,是中國茶道的代表,已經遍及全國內外
    並且每個地區的茶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當地古老文化的象徵,像小方之前提到的客家擂茶就是一種知名度和影響度都很高的茶種,今天小方給大家介紹產自廣東潮州的一種茶,它的影響力比擂茶強多了,不僅遍及全國大江南北,甚至還發展到了海外,是我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有著如此盛譽的茶便是潮州工夫茶,它完整繼承了中國古代茶事美學理念與衝泡方法,是中國茶道的活化石。
  • 《茶日子》喝盡天下好茶,品盡天下芳華
    苦蕎茶:低血糖不要喝菊花茶:胃寒要少喝新茶:胃病不能喝玫瑰花茶:氣虛別多喝桂圓紅棗茶:易熱體質不要喝四、茶的誤解其最終目的是品嘗,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工夫茶道清代 至今南方地區流行的潮汕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和廣東的潮汕地區,福建的漳州、泉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
  • 工夫茶裡論功夫 專家同臺揭示烏龍茶的三大價值
    工夫茶是一種茶俗、茶藝,流傳於福建省、廣東省及周邊地區並已推廣流傳於全國、全世界。2020年12月1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工夫茶藝代表性傳承人葉漢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文禮三位在茶行業,烏龍茶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安溪論道,共同揭示安溪鐵觀音與潮州功夫茶的健康價值、精神文化價值、社會經濟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作《安溪鐵觀音與健康中國茶》主旨演講。
  • 「工夫紅茶」,為什麼叫工夫?
    為什麼紅茶前要加「工夫」? 什麼是工夫茶 來看茶葉文獻裡面有關「工夫」的記載:最早記載有「工夫茶」的文獻是清代劉埥所著《片刻餘閒集》。
  •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丨潮州工夫茶藝
    潮州工夫茶藝是流傳於廣東省潮汕地區的一種茶葉衝泡技藝,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風,甚至流傳到東南亞各地。潮州工夫茶的衝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講示、茶師淨手、泥爐生火、砂銚(煮水器具)掏水、欖炭煮水、開水熱罐、再溫茶盅、茗傾素紙、壺納烏龍、甘泉洗茶、提銚高衝、壺蓋刮沫、淋蓋追熱、燙杯滾杯、低灑茶湯、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敬請品味、先聞茶香、和氣細啜、三嗅杯底、瑞氣圓融等多個環節組成。除衝泡獨特外,潮州工夫茶藝另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以烏龍茶為主要茶品。
  • 潮汕的桔子茶與其他地區的有什麼區別?
    潮汕,一座坐落於廣東的千年古城,這裡的人生活節奏慢,舒適愜意,而在這平淡的時光中,和朋友衝茶喝茶則是很多潮汕人最大的愛好。古瀛堂桔子茶潮汕茶葉多種,其中有一款茶十分特別,外形是柑桔狀,而裡面則是茶葉,他叫桔子茶也叫納桔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