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薦序言中,學習到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氣功、瑜伽、禪修的修持下,培養出對茶的香、味、韻、氣以及化學殘留等有非常特殊的評鑑力。
在如今快銷時代,各大網紅茶可能是平時工作、逛街、休閒時候的首選,此處不一一介紹,介紹幾款經典網紅茶飲吧:
茶顏悅色:茶顏悅色是大陸首創以中國風為主題的奶茶店,成立於2014年中旬,總部設在有「星城」之稱的長沙最繁華地段的黃興步行街。喜茶:2012年,喜茶HEYTEA起源於廣東江門一條名叫江邊裡的小巷,原名皇茶ROYALTEA。奈雪:奈雪の茶是一個很有思想的茶飲品牌,它的飲品店裡,並不單單是經營各種奶茶飲品,同時還有著美味的歐包美食,對於吃貨們來說,在這裡不僅可以喝到美味,也能夠吃到美食。CoCo都可:coco奶茶具有獨特的口感,營養價值高,得到更多人的喜愛,並在細節上有嚴格的控制。一點點:一點點奶茶是一個有特色的茶飲品牌,而且它的店裡有著許多不同系列的奶茶飲品,同時還有著美味的小吃和甜點,牢牢把握住了市場的需求。快樂檸檬:快樂檸檬是上海快樂檸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2006年成立的咖啡茶藝品牌,總部設立在上海。市場上的普通果汁,為了保持口感,會添加食品添加劑和色素。而快樂檸檬是不含添加劑的,但是果汁的口感,卻能保證原汁原味。蜜雪冰城:蜜雪冰城價格特別便宜,基本都在十塊錢以內,而且味道也好喝。一款網紅茶的風火,背後有很多的商業邏輯,但是總離不開底元素的累積。那麼,就單純就「茶」來說茶、品茶吧:
說茶
一、茶葉品種
龍井大紅袍普洱金駿眉青山綠水碧螺春茉莉花茶中國最香的六款茶:
祁門紅茶:似花、似蜜、似果的「祁門香」鐵觀音:飄香蘭花觀音韻,七泡之後有餘香。蘭花香的「觀音韻」碧螺春:嚇煞人香康熙贊,親口御賜碧螺春。悠悠的果香味鳳凰單叢:鳳凰山上鳳凰舞,特產單叢冠四方。有形美、色翠、香鬱、味甘的四絕「鴨屎香」武夷肉桂: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奇香異質,醇厚甘爽,苦中帶焦糖香茉莉花茶:他年我若修花使,列做人間第一香。香氣馥鬱、清秀雅致二、茶葉等級
單芽茶叫做蓮心:最嫩、品質最好
一芽一葉叫旗槍
一芽兩葉叫雀舌
一芽三到四葉叫鷹爪
三、喝茶注意事項
鐵觀音:貧血不宜喝
苦蕎茶:低血糖不要喝
菊花茶:胃寒要少喝
新茶:胃病不能喝
玫瑰花茶:氣虛別多喝
桂圓紅棗茶:易熱體質不要喝
四、茶的誤解
大紅袍不是紅茶,是烏龍茶鐵觀音不是綠茶,是烏龍茶安吉白茶不是白茶,是綠茶白牡丹不是花茶,是福鼎白茶六lu安瓜片,不念六liu安瓜片五、三款茶葉中的無價國寶
金瓜貢茶,國家二級文物,無價國寶武夷山母樹大紅袍,已禁採多年龍井御茶園十八棵,一年大概只能採二兩
那麼,拋開凡人世間的茶,一起來學習下《茶日子》中一杯茶的大同世界吧。
茶藝
茶藝體現的是一種和諧、 優雅、仁、德、誠、真。
她源於遠古卻不失時尚 , 她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飲茶是物質上的生活需要, 而茶文化則是精神生活的享受 。以茶養生,以茶論道,擁有 健康的體魄和心靈。茶藝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運用茶道規則賦予茶與人之間的靈性。
韻品第一式:聞香與湯香
韻品第二式:呼吸與層次感
韻品第三式:回甘與餘韻
詠茶十二韻
作者:齊己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佔火前名。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晚憶涼泉對,閒思異果平。松黃幹旋泛,雲母滑隨傾。頗貴高人寄,尤宜別匱盛。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七碗茶歌(節選)
作者:唐 盧仝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 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茶道
煎茶道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最早記述於唐代,有「吃茶」之說。流行於宋代。
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展現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葉經烘乾後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泡茶道泡茶道茶藝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節。泡茶道醞釀於元朝至明朝前期,正式形成了十六世紀末葉的明朝後期,鼎盛於明朝後期至清朝前中期,綿延至今。中國臺灣地區的泡茶道來源於中國廣東潮州的工夫茶。
鬥茶道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嘗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嘗,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工夫茶道清代 至今南方地區流行的潮汕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和廣東的潮汕地區,福建的漳州、泉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功夫茶盛行於廣東潮汕地區,源於宋代。至今潮汕地區家家戶戶仍保留著喝功夫茶的風俗。功夫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也就是沏泡茶的學問,其中灑茶還有四字訣:低、快、勻、盡。「低」,即是灑茶要低,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快」也是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勻」是灑茶時須像車輪轉動一樣,茶初出色淡,後出色濃,要杯杯輪流灑勻。「盡」就是不要讓餘水留在蓋碗中。
日本的煎茶道、臺灣的泡茶道都來源於潮州的工夫茶,可以說他們把工夫茶藝術化了。比如現在臺灣的茶具多得很,什麼公道杯、聞香杯,在潮州工夫茶中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因為泡工夫茶就是趁熱喝,但經「公道杯」一番折騰後,茶湯幾乎變成溫吞水;工夫茶品後要「三嗅杯底」,因此「聞香杯」也沒有必要。我不好說他們把簡單的東西弄得複雜了,但我認為,潮州工夫茶把複雜的東西簡化了,是貼近生活的 。
歡迎關注@小葉子葉萌萌正能量 一起喝茶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