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四寶」!看似常見,很多人卻不知道它們叫什麼、怎麼用

2020-12-10 騰訊網

飲用工夫茶的組合茶具,亦稱「烹茶四寶」,由罐、壺、杯、爐四件組成。質地或陶,或瓷,古樸雅致,其形各異。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評價道 :「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

工夫茶初時茶具眾多,《清代述異》曰:「工夫茶器更為精緻,爐形如截筒,高約一尺二三寸,經細白泥為之。壺出宜興窯,圓體扁腹,努嘴曲柄,大可受半升許。盤杯則花磁居多,內外寫出山水人物,極工致……杯小盤大如月,此外尚有瓦鐳、棕墊、紙扇、竹夾,制者樸雅。」

在飲茶進程中,功夫茶具由十餘件簡化到實用的四件,即孟臣壺、若琛杯、玉書茶碨、汕頭風爐。因茶具精美貴重,故云「四寶」。

01.

孟臣壺

又稱「孟公壺」、「孟臣罐」。紫砂飲具,用於衝泡烏龍茶。

宜興惠孟臣制,多為赭石色,壺小如香櫞,容水50毫升,器底刻有「孟臣」鈐記。

清代施明保《閩雜記》:「漳泉各屬,俗尚工夫茶,茶具精巧,壺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壺。」其標準是「小、淺、齊、老」。

「小」指的是容量少;「淺」指的是壺小水淺能釀味,能翻香,不蓄水,會翻泡;齊指的是壺嘴、口、把三點都平成一線,製作精細;「老」指的是器物古者為貴,使用時間越長越好,「鏽」厚時香重。

02.

若琛杯

又稱「若琛甌」。白瓷質飲具,盛放工夫茶茶湯用。

相傳為清代江西景德鎮燒瓷名匠若琛所作。為白色翻口小杯,杯沿常有花紋,杯身有山水字畫,杯底書「若琛珍藏」。

清代張心泰《粵遊小識》:「若琛所制茶杯,高寸餘,約三四器,勻斟之。」1832年的《廈門志》記載:「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壺必孟臣壺,杯必若琛杯。」茶諺云:「茶三酒四玩二。」品飲以三人為宜,三杯如「品」字。

因清代景德鎮仍有仿定窯製作,故若琛杯有「純白定甌」之稱。現時多用景德鎮和廣東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

03.

玉書茶碨

又稱「玉書碨」。煮水器具,赤色,扁形,薄瓷質,容水200毫升。

閩南、粵東和臺灣省人稱瓷質水壺為「碨」,產於廣東潮安者最著名,能耐冷熱急變,保溫,便於觀察煮水的變化過程。

「玉書」的解釋有二:一說水壺設計製造者的名字;二說壺出水時宛如玉液輸出,故稱「玉輸」,因「輸」字不吉利,取其諧音為「玉書」。

使用時,置於潮汕風爐上急火燒之,水開時,碨蓋一開闔,卜卜有聲,此時即可衝泡茶葉。

04.

汕頭風爐

又稱「潮汕烘爐」。煮茶燃具,黏土燒制的紅泥小火爐,高溫下遇水爐體不裂。

外形如鼎,通紅古樸,長形,高約20釐米,置炭的爐心既深又小,有蓋有門,通風性好。

汕頭風爐是玉書茶碨的配套器具,由風爐改進而來,其爐口大小與碨底相稱,燃料用白炭,更考究者用橄欖核炭,富香,可形成急火。

「烹茶四寶」演變至今,使得茶藝泡茶多彩紛呈,茶具的使用也增加了許多技法,泡茶成為了一項外行人覺得有趣、內行人覺得能提高修養的茶藝生活。

一壺好茶一弧月,愛物寓情,戀茶及物,一爐一炭也能消磨浮生,歡喜自知。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杜耒)

相關焦點

  • 「工夫紅茶」,為什麼叫工夫?
    不知道你注意沒,紅茶名字中還經常出現一個詞——「工夫」。 為什麼紅茶前要加「工夫」? 什麼是工夫茶 但是為什麼叫「工夫」呢?在紅茶發源地:武夷,一首《武夷茶歌》中我們似乎可以窺見緣由。 《武夷茶歌》寫:「如梅斯馥蘭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氣。鼎中籠上爐火溫,心閒手敏工夫細。」
  • 你喝過工夫茶嗎,工夫茶的步驟有哪些,紫砂壺有幾種?
    說起工夫茶,腦海中就閃現潮汕工夫茶。幾乎每個潮汕人都喝過工夫茶,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套乃至多套工夫茶具,幾乎每個潮汕人都知道工夫茶怎麼衝泡。在潮汕家庭,很多都是從很小就開始喝茶,嗜茶的人一天不喝茶,渾身不對勁。可以說,潮汕人到哪裡,工夫茶就到哪裡,這也成為了當地有名的風俗之一。
  • 在潮汕,喝工夫茶就是頭等大事——潮汕工夫茶的發展簡史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是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世人只知潮人愛喝茶,卻不知道早在幾百年前,茶就是潮汕人的必備飲品之一!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 潮汕工夫茶的三人擺杯法,隱藏著什麼秘密?
    我們經常看到的茶席,品茗杯都是這樣的直線擺法:或是這樣的斜線擺法:但潮汕工夫茶的品茗杯卻是品字擺法(也叫三角形擺法):知道為什麼嗎?所以他們認為杯子擺成直線是供品的擺法,用於生人非常不吉利,所以潮汕工夫茶的擺法一般都是擺成「品」字形,寓意好茶需要細品。當然,文化都是交融的。潮汕工夫茶影響廣闊,現在很多茶藝表演的擺杯形式也不拘一格,都會根據茶席設計的主題及茶藝表演的內容選擇合理的擺杯方式。至於茶葉店裡的老闆們是怎麼擺杯的?
  • 工夫紅茶為什麼叫工夫?
    工夫紅茶也稱工夫茶、紅茶,是我國獨有的紅茶品種。紅茶和工夫紅並沒有差別,僅僅是不一樣稱呼。工夫紅茶可分為大葉、小葉。大葉工夫茶是以喬木或半喬木茶樹鮮葉製作而成;小葉工夫茶是以灌木型小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材料製作而成的工夫茶。工夫紅茶要求原材料細嫩。外觀條索緊直,色澤烏潤。
  • 別再把「工夫茶」和「功夫茶」混淆了,來聽聽國家怎麼解釋的!
    一跟潮汕人提起茶這個東西,潮汕人就會跟你特別來勁,仿佛要把他知道一切都講給你聽。潮汕人就說了,這個東西天天伴隨著我們,能願不吃飯也不能不喝茶。隨著現在「潮州功夫茶」文化被傳播起來,現在經常在外面就能看到外面的人,經常的把「工夫茶」寫成「功夫茶」,而且這種寫法和叫法還日漸大行其道,讓我非常的不理解。
  • 潮州工夫茶 何以獨步天下?
    鳳凰單叢可以遠渡重洋,工夫茶「二十一式」可以被學習傳播,但潮州工夫茶文化更重要的內核,在潮州這一座24小時不打烊的茶館和不論什麼事都要「先喝杯茶」的潮州人的骨子裡。  「離不開的潮州工夫」  「再好的茶葉也離不開潮州的工夫。」
  • 也談潮州工夫茶的「三隻杯」
    最近,林宇南先生在丁漫華先生主編的」工夫茶文化 「公號裡發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工夫茶識丨衝泡潮州工夫茶是不是三個杯》,微信推給我,說是讓我指教一下。其實就是想出我洋相。知道我喝鳳凰單叢的時間不長,未必了解有著中國茶文化活化石的潮州工夫茶的歷史和沉澱。
  • 過了這麼多年才知道,工夫茶居然不是源自潮汕?
    講究的人,還要有羽毛扇、橄欖核燒制的炭、銅筷子、納茶紙、存放茶葉的錫罐等,這些器具和固定下來的刮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衝泡流程,共同構成了正兒八經的潮汕工夫茶。不過絕大多數茶友都不知道,讓潮汕人引以為傲的工夫茶並非源於潮汕,至於它的來歷和起源,可能連很多潮汕人也沒有仔細想過。
  • 潮州「最著名」的茶,是中國茶道的代表,已經遍及全國內外
    說起茶藝,不得不提起廣東,廣東人愛喝茶是眾所周知的。廣東不同地區所喝茶的種類也有所不同。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汕地區和福建泉州一帶極為盛行,不過現在的知名度已經很高,遍及全國各地,不少海外國家也知道功夫茶,並紛紛效仿其泡茶技藝。潮汕工夫茶的特點是:茶具精緻小巧、烹製考究、以茶寄情。《潮州茶經》裡寫到:「工夫茶之特別處,不在茶之本質,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備精良,以及閒情逸緻之烹製法。」
  • 祁門工夫紅茶,它到底是什麼工夫?
    由古至今,茶與人一同走過了幾千年的歷史長河。 茶的香氣口感,與其生長環境、內含物質以及製作工藝有著很大的關聯。尤其是精心的制茶工藝,使得茶的香氣更為芬芳馥鬱,高遠流長。 其中以"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的祁門紅茶,便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 【今日廣東·鄉音】一杯工夫茶,一生故鄉情
    生長於汕頭的他,特意帶去一套工夫茶具。許多年來,父親對家鄉的惦念,全憑那一杯杯香濃的工夫茶。後來,一家人終於返回家鄉,圍坐在一起喝家鄉水泡的工夫茶,實現了父親念叨幾十年的願望……醬紫FM出品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 實習生湯舒夷「這叫『關公走麥城』,接下來是『韓信點兵』。」
  • 花地|沙灘上,潮州人最高規格的待客工夫茶
    這時另一個人在桌上布好茶具,真像童年時候玩家家酒,那麼小的茶壺,那麼小的茶杯,布茶具的人說:「我們要喝工夫茶。」當他開始從籃子裡拿出各種茶配(配茶的小點心)時,我一個一個「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地問過去。
  • 看完紅茶的發展史,教你順利區分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但在提到紅茶的分類時,很多茶友容易臉盲。到底小種紅茶和工夫紅茶應該怎麼區分?至於紅碎茶,它又是什麼,將紅茶切碎就能做成紅碎茶嗎?諸如此類,都是有關紅茶分類的基礎話題。《蓴浦隨筆》記述,「紅茶先曬,乘熱復以布,色變紅,再曬不過火」。當時最早的武夷紅茶,由於福州茶行出口至歐洲,稱煙小種。工夫紅茶,也是源自武夷山。
  • 廣東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傳承
    中新社汕頭11月22日電 題:廣東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傳承作者 李怡青 李慶鋒廣東省潮州市是潮州文化的發祥地,是世界潮州人根祖地和精神家園。以潮州話、工夫茶、潮州菜、潮繡、潮劇、潮州木雕、潮州大鑼鼓等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響深遠,譽播海內外。日前,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中央及省市媒體赴潮州市開展主題採訪活動。記者走訪了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採訪了解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傳承、創新。潮州工夫茶是中國古老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 倉庫管理的「四寶」和「門道」
    如果你不懂倉儲,不知道倉庫管理的精髓,也就很難懂得倉儲匠人了。首先,我們從倉庫管理的「四寶」講起。倉庫管理的「四寶」:「號,表,帳,圖」首先講號,我們貨品有名稱,有品名,但在數據關聯時都是用號來關聯、匹配。很多人會說,這個誰不知道啊?其實,我們不僅要知道「號」的好處,還要把它充分利用起來。
  • 紅茶到底是什麼茶?
    前段時間蘇茶寫過一篇《綠茶是什麼茶》,然後發現原來真的有許多愛茶、喝茶、自以為了解茶的人不知道這些基礎知識。今天就繼續來聊聊紅茶這一大類,10個基本知識,讓茶葉小白也能迅速對紅茶有個全面了解。1、什麼是紅茶?
  • 福鼎「白琳工夫」紅茶,制茶工藝推陳出新,喝過的人都讚譽有加
    福鼎「白琳工夫」紅茶始興於19世紀50年代,在清同光間就飲譽世界,至今它作為我國名茶之一仍暢銷國內外,深受青睞。在福鼎民間,「白琳工夫」原是沿襲其傳統的操作過程, 用普通綠茶製造。1930年,福鼎合茂智茶行老闆袁子卿前往福州聯繫茶葉銷售事宜,當他來到福州高豐茶行時,該行經理吳少卿正在開箱檢驗所購的國內著名的安徽「祁紅」。袁子卿見此茶色澤鮮紅似桔,非一般紅茶所可比擬,心甚奇之,於是他撮上些許用沸水衝泡後品嘗,頓覺茶葉醇鬱芬芳,比起「白琳工夫」尚勝一籌。當時他以為此茶品質之所以優良,主要由於安徽祁門一帶的茶樹品種土壤、氣候環境獨特使然, 非福鼎紅茶所能企及。
  • 滇紅專題|①工夫紅茶&紅碎茶&曬紅 三國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東漢末年分三國,曹魏蜀漢和東吳。那麼你知道嗎?滇紅也有精彩三國志——工夫紅茶、紅碎茶與曬紅,三分雲南紅茶之天下又彼此聯繫緊密:大家認真聽我講,誰也不準暈!工夫紅茶起源於1938年的鳳慶,並在後續的十年裡迎來了黃金時期;紅碎茶起步於1940年,但1958年才試製成功,70年代後產量才逐步上升,出口輝煌至90年代末。
  • 廣東潮州旅遊特產小吃美食推薦之:潮州工夫茶
    潮州飲食文化獨具特色,最知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工夫茶,也稱潮汕工夫茶,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所謂工夫茶,並不是指一種茶葉或某種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此工夫,是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工夫。工夫一詞在潮語中為做事考究、細緻用心之意。在潮汕地區,我們會發現當地人形影不離的是一套完整的茶具。工夫茶最講究的第一便是茶具,它之所以跟其它喝茶的方法有別首先也是在於茶具。潮州工夫茶講究茶具器皿配備之精良和烹製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