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單叢茶,源於廣東潮州鳳凰山脈,瀕臨東海,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優越的地理環境孕育出:宋種茶王 單樅茶。
今日的鳳凰山脈,茶農種茶世代相承,繼承宋種茶王的優異品種,精耕細作,堅持傳統制茶工藝,韻味天成,承接宋味的鳳凰單叢茶一步步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稱道!
一片綠葉讓無數人結緣,茶禪一味,品茶論道。
宋種茶王,關於它的坊間故事多不勝數,宋帝賜名,聖僧手植善根,媒雀傳枝等等,無不在訴說著關於宋代的華夏茶文明。
鳳凰單叢茶,關於單樅還是單叢,其實均指同一種。雖然單叢茶理論上是標準的名稱,儘管如此,這兩種稱呼已是被茶友們約定俗成式地通用了。正因如此,這也才成為品茶人在茶餘津津爭論的談資。無可厚非也。
如果單從這兩個名稱而言,可見中華文字的魅力所在,側面流露出鳳凰單叢茶的歷史文化底蘊,可見一斑。
「樅」字,繁體「樅」(音zong,同宗),樹木名:柳杉、松。
「叢」字,繁體「叢」(音cong,同從),釋之為:叢生草木。
古漢字的細膩在繁體字中可見,而單叢茶在繁體字中也有如此豐富的表現形態,可見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先人的茶禪智慧也可見一斑。
也許真正愛茶之人的世界裡沒有對錯,只有適口。
更多的只是禪茶悟道,品茶論道。
鳳凰單叢茶通過世代茶人承接,演變出豐富的品種,加上茶師看青做青的手工古法制茶,賦予其更加豐富的內涵。
好的單叢茶可遇不可求,好茶青也需要好師傅,「魚和熊掌必須兼得」。好的茶青,若是無法駕馭它,依舊做不出好的成茶,因此製作鳳凰單叢茶也是一項極具智慧的「匠心工藝」。
鳳凰單叢茶農對於茶葉品種的命名或以形態或以香氣,在承接宋種的歷程中,選育出優異的品種,茶農廣泛種植,為了區分自家祖上傳承種植的單叢茶品種,還有以產地、茶主及歷史故事、傳說命名的。
例如鴨屎香,是一茶農祖上承接宋種培育的單叢茶,栽種於特定土壤(黃砂土),通過古法製成茶後,香氣非常好,引來無數人追詢,茶農怕被人偷走,故意稱為鴨屎香,這一隨口「臭化」的稱呼卻掩蓋不住它的魅力,無意間竟也引燃了單叢茶的熱點,隨後被茶山人民選育廣泛種植至今。
今日,我們如果按香型來分,鴨屎香單叢茶是屬於銀花香型茶。
單叢茶的香型由茶樹選育、製作風格、採摘季節等因素所決定。就成品茶的香型而言,常規的有蜜蘭香、黃梔香、芝蘭香、桂花香、玉蘭香、肉桂香、杏仁香、柚花香、夜來香、姜花香十大香型,還有部分高端的古樹樅韻,山韻,宋韻等以韻味的形態而分。
鳳凰山脈延綿跨越鳳凰鎮以及饒平鎮兩個行政區域,宋種茶王誕生於鳳凰鎮境內的烏崬山,山上有一天然巖洞,洞口酷似一眼古井,名曰「太子洞」,有著許多關於宋代皇帝的歷史傳說。
承接宋味的單叢茶自古以來廣泛種植於鳳凰山脈中各個得天獨厚的高山環境,其中鳳凰烏崬山、饒平嶺頭山都是產好單叢的高山,這也是部分以地名來區分的單叢茶。
華夏文明,在單叢茶中傳承不息。
在潮州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隨處可見人們衝泡鳳凰單叢茶,有人的地方就有茶具,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這裡的人從小就學會衝泡工夫茶,客人來了就衝茶請茶,非常有禮貌,茶禮的德育深入人性。說潮州是中華茶文化的活化石,確實不足為怪,人文風情處處彰顯華夏文明的傳承氣息。
品茶悟道,是鳳凰單叢茶的核心文化價值,茶具自古以來都是三個品茗杯,形為「品」,因此喝單叢茶,實際上不僅僅是喝,更多的是品。茶禪一味,人生如茶。
「一杯清茶問今古,兩袖清風為蒼生」、「茗溢芳醇滿天地,人修廉潔和坤」、「歷盡艱辛成極品,自甘恬淡散清香」等等家喻戶曉的優秀古詩詞都是品茶悟道的智慧結晶,是中華人民的精神財富,更是入世修心的茶禪。
也許經歷過了燈紅酒綠,風風雨雨,擁有過一切,路過了人生的喧囂處,最終才能看淡世俗,沉靜下來。人到無求品自高,回歸平淡,返璞歸真,頓然醒悟最臻貴的奢侈唯有一杯修身養性的清茶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