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用英烈的鮮血浸染;雄偉挺立的共和國大廈,以壯烈的犧牲奠基。
1949年9月30日,共和國締造者在天安門廣場執鍁鏟土,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莊嚴奠基;65年後的這一天,新中國迎來首個法定烈士紀念日,深情緬懷為民族復興偉大事業捐軀的無數先烈。
△央視新聞視頻:首個國家烈士紀念日獻花藍儀式全程
今天上午,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來到天安門廣場,與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上午10時,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10名小號手在烈士紀念碑的基座下方吹奏專門為「烈士紀念日」創作的開場曲《烈士紀念日儀式號角》,拉開了整個儀式的序幕。接著,30名儀仗兵正步行進到指定位置持槍肅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宣布儀式正式開始。全體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然後集體默哀1分鐘。默哀後,少年兒童代表獻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最後,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界代表跟隨抬送花籃的禮兵,緩步走上人民英雄紀念碑,向烈士敬獻花籃並瞻仰紀念碑。
65年前毛主席親自為紀念碑奠基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天安門廣場興建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傍晚,毛澤東主席親自執鍬鏟土,為紀念碑奠定基石。
碑身的正面刻寫著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背面是毛主席起草、周恩來總理撰寫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90年代的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是講紀念碑的。文中關於漢白玉浮雕壁畫讓人印象深刻。「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的浮雕,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浮雕上,號兵吹起衝鋒號;指揮員右手高舉,連連向高空發射信號彈,已登上敵岸的戰士,踏著反動派的旗幟,向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老巢——南京城衝去。」
紀念碑上的浮雕內容還包括鴉片戰爭前夕的「虎門銷煙」,太平天國運動的「金田起義」,辛亥革命的「武昌起義」,還有「五四愛國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以及「抗日敵後戰場」。
紀念過去意在當今 體現國家包容心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烈士,是神聖光榮的稱號,是一個民族的脊梁。設立烈士紀念日,既彰顯烈士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高尚品質,也體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氣質。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2014年8月31日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並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其中1/3是國民黨抗戰人士,還包括部分民主愛國人士,甚至包括1名日本人在內的外籍人士。專家指出,這也是體現國家「包容心」的一部分。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的勝利,烈士紀念日同樣紀念國民黨及民主抗戰人士,也是有利於加強整個中華民族的團結,實現民族統一大業。
據不完全統計,近代以來我國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捐軀。為他們設立國家紀念日,組織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正是為了以國家的名義向他們致敬,深切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學習傳承他們熱愛祖國、忠於人民、無私奉獻、敢於犧牲的寶貴精神。在國慶節前夕開展烈士紀念活動,突出國家褒揚烈士的主題,豐富了國慶的內涵,有利於全體國民更好地表達愛國情感、增強國家意識、激發奮鬥動力。
慎終追遠,實幹興邦。設立烈士紀念日,是以一個國家的名義向烈士致敬;銘記烈士,同樣是每一代人不能忘卻的歷史責任。而擔當重任、不懈奮鬥、開創新局,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
背景解讀
烈士是指近代以來,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為了國家繁榮富強,壯烈犧牲、堪稱楷模的英雄。
烈士紀念日為何確定為9月30日
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日,在國慶節的前一天開展烈士紀念活動,能充分體現「國慶勿忘祭先烈」的情懷、突出國家褒揚烈士的主題。
近代以來約有2000萬名烈士
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由於戰爭年代條件有限,許多先烈沒有留下姓名。
目前,全國有名可考並收入各級《烈士英名錄》的僅有193萬餘人。近幾年,每年新評定的烈士數量約在300人左右。
烈士紀念設施得到妥善保護
我國國內現有烈士墓98.9萬餘座;烈士紀念堂館、碑亭、塔祠等紀念設施2.9萬餘處。在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我國還有170多處烈士紀念設施。
烈士評定標準
《烈士褒揚條例》規定,公民犧牲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評定為烈士:
1.在依法查處違法犯罪行為、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執行反恐怖任務和處置突發事件中犧牲的;
2.搶險救災或者其他為了搶救、保護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公民生命財產犧牲的;
3.在執行外交任務或者國家派遣的對外援助、維持國際和平任務中犧牲的;
4.在執行武器裝備科研試驗任務中犧牲的;
5.其他犧牲情節特別突出,堪為楷模的。
(綜合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報導)
本期監製丨餘偉利
主編丨江平
編輯丨李偉 江永韜
微信用戶如何查閱及分享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騰訊微博
點擊右上角→複製連結,可發送到電腦上查看
如何訂閱央視新聞微信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帳號:央視新聞
添加朋友→搜號碼:cctvnewscenter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喜歡此文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