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規定:將每年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今天是第七個烈士紀念日,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人民英雄紀念碑背後的故事。
天安門廣場中心有一塊巨碑,它的名字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1949年9月30日奠基,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個國家級公共藝術工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1952年8月1日正式開工建立,直到1958年4月22日才正式建成。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設匯聚了魏長青、鄭振鐸、吳作人、梁思成、董希文、劉開渠等一大批當時中國最優秀的文史專家、建築家和藝術家,而石料本身也是極為珍貴,紀念碑是由17000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的,採自青島浮山的紀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大石料,它是中國建築史上極為罕見的完整花崗石,這塊石坯長14.4米,寬2.72米,厚3米,重達320噸以上,它的採運工作歷時7個半月才運抵天安門廣場工地,從開採到運輸共計有7116名工人參與其中。
我們今天看到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經過重重討論,才最終設計出來的,高37.94米,分臺座、須彌座和碑身三部分,這個高度在設計的時候原本是39米,這是考慮到天安門高33.7米,正陽門高40.96米,而人民英雄紀念碑要放在天安門廣場中心,待紀念碑建成後,再根據它的中心位置,重新規劃天安門廣場以及周圍的建築,所以最終我們見到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以37.94米的高度矗立在天安門地區中心。
臺座就不說了,說說須彌座,臺座上有大小兩層須彌座,上層小須彌座四周鐫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組成的八個花環,象徵著品質高貴、純潔,表示全國人民對英雄們的永遠懷念和敬仰。下層須彌座上有十塊漢白玉的大浮雕,這些浮雕的內容是:「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遊擊戰爭」、「勝利渡長江」、「支援前線」和「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些浮雕高2米,在總長40.68米的浮雕上鐫刻著170多個人物形象,每個人物都和真人一樣大小,表達了近代以來,特別是民主革命以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鬥爭史實。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正面鐫刻有毛澤東1955年6月9日的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箔大字;背面是毛澤東起草,周恩來題寫的金箔製成的小楷字體的碑文,這個碑文是魏長青放大鐫刻而成的。
這篇碑文被稱為三個永垂不朽,毛澤東起草並在1949年9月30日所舉行了的該紀念碑的奠基典禮上親自朗讀了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兩側裝飾著用五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這象徵人民英雄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今天在天安門舉行的獻花籃儀式是為了致敬1840年以來,在反對列強、反對軍閥、反對白色統治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是為了致敬犧牲在中國遠徵軍、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等戰鬥中的保衛國家的人民英雄,是為了致敬在和平年代為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而犧牲的人民英雄,更是為了致敬在今年突發的新冠疫情中犧牲的人民英雄。
斯人遠去,不勝唏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