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隨著七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修編及實施,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不斷探索和實踐「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問題。70年來,伴隨著偉大祖國的復興之路,北京逐步發展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那麼,北京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為如今的模樣?面對新時期、新階段,首都城市發展又面臨哪些新挑戰、新問題、新機遇?在紀念建黨99周年和即將迎接建黨100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思考未來。「北京城市故實」專題立足北京「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從城鄉規劃、自然資源、建築工程、市政交通、文化生活五個方面,按照新中國成立後的30年(1949-1978)、改革開放後的30年(1979-2012)、黨的十八大以來(2012-至今)三個階段,講述北京城市「故實」(註:「故實」指有歷史意義的事實),帶您重溫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發展的故事,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城市規劃建設之路和輝煌成就。
鮮花敬英雄,浩氣存天地。
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於9月30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而位於天安門廣場中心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個國家級公共藝術工程,
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精神。
值此之際,「北京城市故實」欄目特別帶大家
一起重溫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設故事。
人民英雄紀念碑
在北京中軸線的天安門廣場上,自天安門向南約430米,在廣場的中心,矗立著中國自古以來最大的一座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它與北面的天安門、東面的國家博物館、西面的人民大會堂和南面的毛主席紀念堂,共同組成了代表國家形象的標誌性建築群,成為對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紀念碑碑基佔地面約3000多平方米,碑高38米,由17000多塊堅固美觀的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全部建築,加上地下30米見方的鋼筋混凝土基礎在內,總重約10000噸。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合基分兩層,上層長寬各32米,下層臺基東西長60米,南北長50米。兩層合基四周都有寬敞的臺階和漢白玉護欄,碑身臺座為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大須彌座東腰部分,四面鑲嵌8塊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和兩塊裝飾浮雕,這8塊浮雕反映了從鴉片戰爭到解放戰爭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歷史,浮雕高2米,總長40米,共刻畫人物172個。
碑身由大小不等的413塊花崗石組成,碑身正面最醒目的部位鑲嵌著一塊高14.4米,寬2.7米的巨大花崗石,上面鐫刻著毛主席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鎦金大字。
碑身另一面用每塊2.4米高、4.6米寬的7塊大石組成,鐫刻著周恩來總理書寫、毛主席撰寫的三段鎦金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碑身中部收分,使碑形更顯挺拔。碑頂採用上有捲雲、下有重幔的小廡殿古典建築式樣,莊嚴凝重。在碑身第2層和第6層的大須彌座上下枋、第8層和第12層的小須彌座上下枋,以及第13層,均雕刻著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裝飾花紋。在第10層的正面、背面、側面束腰,雕刻有紅旗和牡丹、荷花、菊花組成的花圈,表達了對人民英雄的永久敬仰,在碑身上部的東西兩側,還有紅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光輝永照」裝飾浮雕。
自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率領出席全國政協會議的委員們集體奠基,1952年8月1日開工到1958年5月1日落成,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新中國建立後第一個由國家興建的大型紀念碑,無論從時間、地點、體積、造型及組織設計建設等方面,都是新中國美術史、建築史上最為重要的大型公共藝術工程。
作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充分體現了人民性,體現了毛澤東思想精髓中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1950年6月在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現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前身)舉行的紀念碑設計討論會上,就明確提出,碑形設計的原則之ー是在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基礎上,紀念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們,形象要為人民大眾所接受,要以簡單明了為原則。
在創作和建造過程中也體現出這一特點:一是,作為國家級的紀念碑,在開國大典前舉行奠基典禮,實屬罕見;二是,紀念碑浮雕在做出實物比例二分之ー大小的樣稿時,停工三天,組織十萬群眾觀摩提意見,然後集中意見加以修改,這真是世界首創;三是,紀念碑落成初期,前往參觀瞻仰的群眾每天多達十萬人次,這也是世界少有的。
時至60多年後的今天,曾經參觀瞻仰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全國各族人民和世界友人,何止數千萬計!它充分體現了現代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公共藝術所具有的廣泛的群眾性,它對於一代代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影響是無可估量的。
人民英雄紀念碑既有濃鬱的民族風格又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代表了新中國紀念性建築與雕塑藝術的最高水平。
供稿單位:北京城市規劃學會註:本文整理摘編自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北京城市規劃學會公共空間與城市雕塑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殷雙喜先生的著作《人民英雄紀念碑研究》(河北美術出版社,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