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雕造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他們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現代雕工

2020-12-15 北京日報客戶端

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揭幕典禮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新中國第一個大型紀念性工程,是新中國美術史中城市雕塑的奠基之作。在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師、雕塑家背後,還有一群無名英雄,為紀念碑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就是紀念碑的雕造人。

聘請外國專家還是使用本地石匠?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是中國跨入新時代的產物,它的建設必將載入共和國發展的史冊。

為保證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盡善盡美,當時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規劃、建築、美術人才。當十幅漢白玉浮雕泥塑工作進行中,尋找高級雕刻工人就到了關鍵時刻。因當時中國沒有完全可以勝任現代雕刻的石刻人才,所以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建議從國外如蘇聯、法國這些國家聘請專家來華參加紀念碑雕刻,我國的藝術家王朝聞、江豐、王式廓等人組成的專家組也曾到蘇聯考察。但時值新中國成立初期,資金、接待等等困難較多,而且無法預知國外專家能否掌握中國建築風格。因此,大家轉而傾向在國內尋找合適的石刻工,後來的事實證明,我們自己的石刻工是完全能夠勝任的。

劉藝民劉志惠在雕刻《勝利渡長江》。

擔綱雕刻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石刻工主要來自素有「雕刻之鄉」美譽的河北曲陽。

曲陽石雕始於漢,興於唐,盛於元,已有2000多年歷史。曲陽當地出產漢白玉,曲陽人祖祖輩輩和石頭打交道,練就了打磨石頭的好手藝。元朝時期著名雕刻大師楊瓊雕刻的「一獅一鼎」被元世祖忽必烈稱為絕藝。清末時曲陽石匠雕刻的「仙鶴」「幹枝梅」曾在巴拿馬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榮獲二等獎。從雲岡石窟、樂山大佛、敦煌石窟、五臺山佛像,到紫禁城、圓明園、頤和園,都有曲陽石雕的印記。大多數曲陽人都與石雕結下不解之緣。從學徒開始砸碎石子、擦光雕塑、打鑿石臼,到出徒學成雕刻石獸、塑造石人,誰的手藝高,誰的社會地位就高,誰的家庭就富裕。楊家、高家、劉家、董家、冉家幾個大姓家族憑著石匠手藝薪火傳承,促使曲陽的雕塑行業繁盛興旺,綿延不絕。

曲陽石匠與紀念碑結緣

中國曲陽石匠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結緣,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來自擔當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五卅運動」石刻組長曹學靜之子曹忠亮的回憶:「我爸爸曾說:全國政協會議決定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最初考慮從蘇聯請40位專家來進行石刻,但當時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的劉瀾濤表達了不同意見。劉瀾濤從1931年就在華北地區打遊擊,開展革命工作,非常了解河北地區的情況,他知道河北曲陽縣有大批優秀石刻人才,經過培訓是可以完成人民英雄紀念碑石刻任務的。於是他向周恩來總理建議請曲陽石匠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雕刻工作,周恩來總理認為可行,就把這件事情交給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主任彭真去辦,彭真請市政府秘書長薛子正落實。當時任北京市政府黨委辦公室主任的劉漢章正是曲陽縣羊平人,本身也會雕刻,於是薛子正請他先找一位曲陽石匠來試試。劉漢章找到當時在北京琉璃廠仿古雕塑很有名望的曲陽石匠冉景文,請他雕刻樣品,看看是否符合雕刻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基本要求。」

劉潤芳和曹邦玉在雕刻《歡迎解放軍》。

冉景文正是來自雕刻家族曲陽冉家,劉漢章請冉景文按毛主席照片雕刻一尊毛主席像,冉景文用了二十多天時間便雕刻成了一尊毛主席半身像。劉漢章把雕像送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的藝術家進行評定,獲得曾竹韶等專家的認可。

第二個說法來自2015年10月12日河北日報刊登的作者為王思達文章——

請蘇聯專家進行紀念碑雕刻工作的消息,讓曲陽人劉漢章夜不能寐。幾天後,對家鄉雕刻技藝滿懷信心的他走進了北京市政府秘書長薛子正的辦公室,陳述了曲陽雕塑的悠久歷史和精湛技藝,建議由曲陽石匠代替蘇聯專家完成雕刻任務。就這樣,劉漢章找到了冉景文。大半輩子為古董商創造財富的冉景文聽說是為新中國作貢獻,十分高興,欣然答應下來。

《五四運動》

第一輪考試過關,冉景文將面臨更難的考驗。他們把冉景文請到中央美院,讓其與雕塑專家進行現場比照:先是讓一位雕塑家以美院一位後勤工人為模特,精心製作了一尊泥塑頭像,然後再讓冉景文照著來雕刻,這次是用點線機來完成。

冉景文的雕刻水平得到市政府人員和專家的讚賞,因此薛子正正式向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提出了由曲陽雕刻藝人來承擔浮雕雕刻任務的建議。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採納建議後向周恩來總理匯報。周總理聽了匯報後高興地說:人民英雄紀念碑,理應由人民來雕造。指示挑選一批曲陽石匠進京擔當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雕刻任務。

石刻工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勝利渡長江》前留影。左起曹邦玉、劉志豐、王二生、劉潤芳、劉藝民、劉志惠。

兩種說法雖然在細節上有些許不同,但中國石匠走上現代雕塑舞臺,擔任人民英雄紀念碑石雕工的過程描述基本是一致的。

傳統石匠向現代雕刻技工轉型

在決定使用中國自己的雕塑工匠後,1952年至1955年期間,紀念碑興建委員會開始在河北省曲陽縣、江蘇省蘇州市、河北省武強縣、山東省青島市等地招集優秀的石工進京。

赴京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工程的工人需要經過家庭出身、個人表現、政治面貌、技術水平、身體條件等等層層篩選,合格的工人到紀念碑工地後,每人首先依照石膏的西洋浮雕頭像複製石刻頭像,由專家檢驗水平,確定等級,然後重新培訓。

這些工人在當地都是技術高手,他們當中很多人參加了共產黨,是鄉縣解放運動的中流砥柱。每一名工人都懷著激動的心情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設,這是他們一生中最珍貴、最難忘、最輝煌的事情。

劉開渠給工人講解雕塑內涵。學習者為王二生、劉潤芳、劉志惠、劉藝民、曹邦玉、劉志豐。

1953年,根據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的安排,被召集參加紀念碑工程的252人被分成10個組參加冬訓。來自蘇州、武強和青島的石工主要負責裝飾紀念碑花紋和平面雕刻,來自曲陽的石工主要負責紀念碑浮雕的刻制,中共黨員劉潤芳任正組長,王二生任副組長。

在初步測定等級後,冉景文、劉潤芳、王二生、劉蘭星、楊志卿、楊志泉、劉秉傑、曹學靜、高生元、劉志清、劉志傑、王勝傑12名工人被選送到中央美術學院進行培訓,由劉開渠等專家進行教授。從點線機的使用到人體解剖學,從歷史知識的了解到現實時事的學習,12名工人實現了從傳統石匠到現代雕刻技工的轉型。這些工人學成後由周總理親自籤發聘書,成為紀念碑建設各浮雕組的負責人。

參加浮雕工程的石刻工人在進入實際操作之前,以劉開渠的《毛主席半身像》、王丙召的《老頭胸像》、蕭傳玖的《朱總司令像》、滑田友的《工農努力生產》、王臨乙的《民族大團結》等雕塑作為考核項目進行實物雕刻,通不過考核的不得擔負雕刻任務。美工組還以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中劉開渠的《婦女頭像》、滑田友的《五四運動青年頭像》為模型,指導工人們熟悉使用點線機操作,進行多種石刻技藝手法的演練。

《勝利渡長江》

參加紀念碑雕塑工程的所有石刻工人刻苦學習,通過了一道道考驗,最終不但配合雕塑家圓滿完成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雕刻工作,而且通過在紀念碑建設工程中的學習,迅速成為政治責任心強、具有一定的藝術素質、技術爐火純青的難得的現代雕刻技工。

顧士元是1955年從蘇州來參加紀念碑工程的工人之一,他回憶起當年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工程的情形:「紀念碑工程在技術方面一絲不苟,有一點兒問題就會被開除。我們的技術就是在這個地方練出來的,特別是年輕的,提高得特別快。我們當時文化低,到紀念碑工程後學的文化,從不懂到懂,從不成熟到成熟。我腦子裡就一個想法:到北京我就一定要學好,幹好。」

「你們的雙手在雕刻歷史」

進入實際操作時正值隆冬,條件艱苦,但參建工程的每個人都不以為苦,大家都卯足了勁,一心一意只為完成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劉秉傑之子劉獻朝回憶說:「每逢有人採訪我父親,他總是提起在人民英雄紀念碑施工的那個隆冬,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到施工現場檢查工作。當他看到工人們在冬天作業很辛苦,就指示興建委員會領導在工地搭起席棚。周總理還指示興建委員會為石匠們每人每天供應二兩白酒,並要求每天下午必須按時發放。」周總理還握著劉秉傑的手叮囑:「英雄們創造了歷史,雕刻家們創作英雄,你們的雙手在雕刻歷史呀!一定要雕好。」

部分參建人員合影。

除了緊張的工作學習外,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每星期都安排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氣氛非常活躍,在能容納500人的大食堂,首場文藝演出就有劉開渠夫人程麗娜和蕭傳玖夫人劉伯英的表演。程麗娜在《人生是可以雕塑的——回憶劉開渠》一文中寫道:「在紀念碑的興建過程中,開渠很關心年輕人的學習。當時市政府規定,每周三是業務學習,開渠非常支持這一工作,他要求青年們要認真學習,還精心地為他們安排了模特兒,以提高他們的寫生能力。此外,他還鼓勵年輕人觀摩電影、戲劇,參觀各種藝術展覽,以提高藝術素養。為了豐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施工部把原有的食堂改造成一個能容納500人的大劇場,開渠非常支持業餘的演出活動,首場演出就有我演的京劇《空城計》,還有蕭傳玖的夫人劉伯英演的《女起解》,我們的演出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1957年11月,浮雕初步細刻完成。經過石刻藝人的精心雕刻,不但泥塑中的風骨精髓得到完美體現,而且精湛的刀功技法、精確的表現力度、精緻的堅硬石質使浮雕藝術質量達到了極高水平,展現出了人民英雄的精神風貌。

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揭幕典禮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北京市市長彭真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

供圖/視覺中國

「留在北京做貢獻」

幾輩的積累、果斷的抉擇、時代的需要,孕育出新中國第一代現代石刻工。1958年6月1日,在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落成後一個月,全國第一個國營雕塑設計加工企業——北京市建築藝術雕塑工廠正式成立了。

人民英雄紀念碑「南昌起義」石刻組長高生元之女高景順回憶父親曾說:「人民英雄紀念碑竣工後,周總理及其他領導人看後非常高興,周總理指示說:我們不請外國雕塑家也完成了任務,而且非常出色,這說明中國的雕塑藝術很了不起,並不亞於外國人,今後這些手藝人就不要回去了,留在北京繼續為祖國的雕塑藝術做貢獻。」

被稱為新中國雕塑先驅的劉開渠先生以領導者和藝術家的雙重身份和獨特的眼光意識到中國雕塑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實體的雕塑企業。劉開渠先生的夫人程麗娜在《人生是可以雕塑的——回憶劉開渠》一文中提到:開渠認為這些經過多年培訓的人才,不可多得,最好組織起來成立雕塑院,可以完成一些雕塑項目。沒有工程的時候,可以繼續深造,這樣不但安置了人才,又對雕塑事業的發展提高有利,豈不兩全其美。開渠甚至連雕塑院的領導有了初步的人選設想,他推薦王朝聞任院長,因為他既是老黨員又是雕塑家、理論家。賈國卿在整個紀念碑的工作中表現了出色的領導才能,他可擔任院長助理。開渠曾把自己的想法向江豐(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和賈國卿等人提過,大家都非常贊同。」但當時因為種種原因,劉開渠的設想在實施中發生了一些變化。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後,紀念碑雕塑組的班子改組為北京市建築藝術雕塑工廠,劃歸北京市房管局領導,劉開渠被聘為顧問。

雕塑《黃河母親》

北雕廠成立後完成了遍布祖國各地的多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大型肖像雕塑和南京雨花臺烈士群雕等紀念雕塑,還有廣州五羊、蘭州黃河母親等城市雕塑。北京復興門橋畔的和平雕像也出自北雕廠工人之手。北雕廠創作的經典雕塑成為了新中國城市雕塑的時代發展的標誌。

相關焦點

  •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怎樣雕造的
    因擔心當時中國沒有完全可以勝任現代雕刻的石刻人才,所以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建議從國外如蘇聯、法國這些國家聘請專家來華參加紀念碑雕刻,我國的藝術家王朝聞、江豐、王式廓等人組成的專家組也曾到蘇聯考察。但時值新中國成立初期,資金、接待等等困難較多,而且無法預知國外專家能否掌握中國建築風格。因此,大家轉而傾向在國內尋找合適的石刻工,後來的事實證明,我們自己的石刻工是完全能夠勝任的。
  • 人民英雄紀念碑:永垂不朽的紀念!
    而位於天安門廣場中心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個國家級公共藝術工程,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精神。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北京中軸線的天安門廣場上,自天安門向南約430米,在廣場的中心,矗立著中國自古以來最大的一座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
  • 他們-值得永世紀念-人民英雄紀念碑背後的故事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規定:將每年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今天是第七個烈士紀念日,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人民英雄紀念碑背後的故事
  • 人民英雄紀念碑頌歌
    我聽到,那個來自敵人心臟的,永不消失的電波聲;男:我聽到,董存瑞「為了新中國前進!」的吶喊迴蕩長空。女:紀念碑不只是紀念逝者亡靈,更銘記著屈辱,刻寫著抗爭!一個不屈的民族啊,昂起頭來,就是頂天立地的英雄。男:為民族獨立,為人民自由,多少仁人志士,笑對刀叢。
  • 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始末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為紀念1840年至1949年間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巨大石碑。聳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中央。其位置在天安門南約463米,正陽門北約440米的南北中軸線上。人民英雄紀念碑莊嚴宏偉的雄姿,具有我國獨特的民族風格。
  • 人民英雄紀念碑原本重達300噸,當年是如何從青島運到北京的?
    有一件事在天安門廣場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那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座國家級公共藝術工程——人民英雄紀念碑,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座紀念碑。碑文中刻有當時領導人親手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幾個金箔大字,以及與周總理共同題寫的150個小楷大字,其中還刻有許多近代的重大事件,如「虎門硝煙」、「武昌起義」等。人民英雄紀念碑原來重300噸,為什麼後來只重60噸?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為紀念在戰爭和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紀念碑。
  • 你知道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那塊「碑心石」的來歷?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只要去過天安門廣場的朋友都會被屹立於廣場中央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所吸引,據《人民英雄紀念碑》所載,這個紀念碑是新中國為紀念在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犧牲的人民英雄而修建的,通高37.94米,整體由17000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總重量大約在萬噸左右。
  • 「人民英雄紀念碑」重300噸,到達北京之後,為何足足廋了240斤?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趨於安穩,1949年9月30日,國家決定建設一座紀念碑,以此來緬懷在民族解放戰爭、人民革命戰爭和民主運動中犧牲的英雄。選用原料費心費力,原料出自何處?「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我國的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它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正中心,其地位可想而知。
  • 人民英雄紀念碑:原有300噸重量,為何從青島到北京後只剩60噸?
    引言 眾所周知,新中國是在無數愛國志士的鮮血奮鬥下建立起來的,正是因為他們每一位的無私奉獻,我們才能擁有和平繁榮的今天。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後,為發揚繼承英雄志,人民英雄紀念碑矗立起來。
  • 67年前,重達320噸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怎麼抵達北京的?
    這句話用來形容新中國的第一座豐碑——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造過程再合適不過,這一座紀念所有無名英雄的紀念碑的建成過程其實也十分坎坷,背後承載了無數人的心血與勞動。在青島市搬運公司起重隊所承接過的所有任務中,最艱難、最光榮的任務就是將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石料送往北京。
  • 人民英雄紀念碑原本300噸,經歷2次「減肥」,到北京只剩60噸
    英雄是個普通人,但其品質卻高於普通人,在中國處於危難時期之時,我國就湧現出一大批為國家、為人民而戰鬥的英雄。他們吃盡了苦頭,執行了最危險的任務,卻沒有享受過勝利的果實,建國後為了紀念那些英雄,便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此碑初始重達300噸。
  •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所有花紋,全部出自林徽因之手!
    1952年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方案的模型圖出爐,紀念碑分碑身、須彌座和臺座三部分。根據設計,碑身正中有一塊巨大的碑心石,上刻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碑身下的須彌座上,將安放十塊裝飾性浮雕。設計和我們今天看到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已經非常相似了,方案確定之後,接下來就要開始浮雕設計和施工了。
  •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心石,重達94噸,歷時7個半月從青島運到北京
    為了紀念在抗戰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國家決定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重達94噸的碑心石是採用的青島的石料,在那個運輸業並不發達的年代,它是怎麼運到北京的呢?無數抗戰英雄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造就了現如今的和平生活。為了紀念這些偉大的英雄兒女,1949年9 月30 日,決定為犧牲的戰士們,修建一塊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國家領袖的帶領下,紀念碑的形式和內容被優秀的設計師們不斷討論,在全國最優秀的建築師和專家們的努力下,從設計的240個圖案中,選下了最終的圖樣。
  •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是哪位領導人寫的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是哪位領導人寫的 2020-09-28
  • 他們是新中國第一代電影演員,其中還有很多對夫妻
    在這樣的情況,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陳波兒倡導籌辦一所電影學校,從而培養新中國自己的電影演員。這個提議得到了文化部電影局的大力支持。於是在1950年9月14日這一天,位於北京的表演藝術研究所,就迎來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才華熱愛表演的青年。然後經過系統的學習,他們成了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電影演員。
  • 新中國70周年特輯②|十大公共雕塑裡面的光陰故事
    這些雕塑要麼是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要麼是時代精神的象徵,要麼是城市的精神圖騰,通過這些作品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新中國發展的心路歷程,以及中國公共藝術事業發展的路徑。人民英雄紀念碑「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 人民不會忘記!廣東公安英雄廣場落成,他們用生命守護南粵平安
    數據顯示,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東公安民警因公犧牲1282名,其中509名被評定為烈士,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平安祥和的幸福生活。 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名字——鄭春強、楊靖宇、彭寶林、楊啟泉、陸錦棠、王九明、楊水桐、曾志德…… 他們的名字,人民不會忘記!
  • 新中國十大獨臂將軍都是誰?他們誰的軍銜最高呢?
    新中國的建立是有無數人犧牲性命換來的,還有許多人在戰爭中屢次負傷,深受疼痛的折磨。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了授銜儀式,以表彰那些在革命戰爭年代中為祖國為人民熱血戰鬥的人。在這次授銜的將軍裡面,有十名「獨臂將軍」,他們都是在和敵人的戰鬥中失掉自己的手臂的,並且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故事。那這十名「獨臂將軍」都是誰呢?誰的軍銜最高呢?這十名「獨臂將軍」分別是:「彭紹輝、賀炳炎、餘秋裡、晏福生、彭清雲、左齊、陳波、童炎生、蘇魯、廖政國。
  • 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致敬!
    1949年9月30日,共和國締造者在天安門廣場執鍁鏟土,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莊嚴奠基;65年後的這一天,新中國迎來首個法定烈士紀念日,深情緬懷為民族復興偉大事業捐軀的無數先烈。,在天安門廣場興建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 旅行:雲南抗日英雄紀念碑
    作者:福享華旅行:每到一地必須去紀念碑(陵園)瞻仰。在昆明瞻仰抗日英雄紀念碑並在碑前默哀三分鐘,無數的革命先烈們——您好!我在銘記英烈,緬懷英烈豐功偉債。紀念碑坐落在昆明市的五華區光華街中段的步行街,紀念碑所在的地方又名抗戰勝利堂。紀念碑前的正中央,鐫刻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金字行楷,清秀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