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接引禪院簡介
接引禪院座落在東臺市海豐鎮卞團村一組。接引禪院據傳始建於南宋末年,第一代始祖為松月老和尚。
接引禪院的命名,在東臺市境內乃至省內外極為罕見。一般寺廟通常叫「寺」、「廟」,而唯獨此廟命名為「接引禪院」,足見其歷史悠久,與淨土,禪宗有很深的淵源,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剎。
解放前,接引禪院頗具規模,有大門兩間,南殿三間,大殿三間,東廂房五間,西廂房四間,齋堂兩間,廚房三間,廁所三間,合計二十五間,並圍以大院。
禪院內供有諸佛,西方三聖、觀音、金剛,十六羅漢等佛像。
禪院內有古槐三株,樹枝遮天蔽日,須三人以上才可合抱,其中一株中裂為洞,並設有一門,可容三,四歲小孩進出,晚間歇有數百隻烏鴉,頗為壯觀,成為當地一景,以此也足見禪院歷史久遠。
禪院內有大匾四塊,這除在東臺市區可見外,在鄰居寺廟是很少見的。其中一塊「有道於山,佛光普照,心印寒山,清江明月」,此匾下署:丁崇業贈(崇業字修脯,為同治癸酉年(1861年)舉人)。
禪院內有口古磚井,相傳為是明代遺物。
禪院從南宋末年到前清,歷史上曾興修三次。
解放後,禪院交公改為供銷社,規模很大,供應品種齊全。改革開放後,供銷社停業,應地方政府之請,於2004年交由南京市長老全乘(時為金粟庵住持、鷲峰寺方丈、南京市佛教協會顧問)主持恢復。
經數年努力,接引禪院已建有山門五間(其中天王殿三間,鐘鼓樓兩間)大殿五間,東西廂房十二間,東偏房三進九間(其中方丈室三間,齋堂三間,廚房三間)西偏房六間,廁所,池塘等。並建有祖師紀念石塔三座。
禪院內供有新加坡居士捐贈三米玉佛一尊、觀音、地藏、四大天王,菩提樹及其他綠化已經修建完備,已初具叢林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