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漫改劇《大群》,可能關注漫威漫改劇的小夥伴們都有所關注。這個超乎一般的漫威漫改劇,在一出品的時候,就受到了眾多非議。而在近日,製作單位公布了《大群》第二季的製作鏡頭,並如第一季一般讓很多人依然「摸不清頭腦」!
【漫域網專稿,商業轉載請聯繫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務必標示本文原始連結並註明出處。】
說起漫改劇《大群》,可能關注漫威漫改劇的小夥伴們都有所關注。這個超乎一般的漫威漫改劇,在一出品的時候,就受到了眾多非議。而在近日,製作單位公布了《大群》第二季的製作鏡頭,並如第一季一般讓很多人依然「摸不清頭腦」!
其實很多小夥伴都知道,當漫畫人物跳出漫畫走向真人劇的時候,伴隨著的不單單只是非議,更多的是一種質疑。而作為諾亞·霍利拍攝的《大群》,雖然「如同精神病人的既視感」、「混亂不清的劇情設計」等等非議一直徘徊在左右,但是在去年這部漫改劇無疑還是獲得了中眾多的好評。
在第一季中,我們在畫面中認識了一個「患有嚴重精神分裂」的大群。正如所有變種人系列一樣,當某些特別是精神控制方面的超能力在常人面前顯現,精神病院無意是這些超能力者最好的歸宿,而大群就是很典型的一位。當第一季的結尾顯示大群就是X教授兒子的時候,大家可能會意識到,大群的「精神病」原來是「遺傳」。因為擁有最強大腦的X教授,其兒子會有這麼強大的心靈控制能力並不稀奇。但不了解漫畫的你,是否知道大群是變種人系列傳說級的歐米茄級的人物,是漫威的一個大反派?
歐米茄級的一個大反派?
在電視劇中,可能導演為了表現大群的第一視角,讓很多複雜的設定變得「異常簡單化」。因為作為一個人,不是單純地從眼睛看去就被成為第一視角,而從心靈感應上的「視覺」也被稱為第一視角,而這種第一視角常常會「忽略」很多東西,這也是中國人經常說的「當局者迷」。導演諾亞·霍利就利用這一點讓所有觀眾從感官上,體驗到了大群的那種混亂與無奈。而作為導演,這樣的做法恰恰也是將設定削減的結果,也可以說是某種「投機取巧」。
在漫畫的設定之中,大群的能力最大一部分是「以無限吸收其他人的意識及能力,並且每個被吸收的意識及能力都是獨立的,這也使他擁有多重人格及多種超能力。但如果他的精神稍微分散,這些人格便會相互排斥,使他時常瀕臨崩潰邊緣。」這種能力也是大群之所以叫做「大群」的一種原因。而這個名稱也同樣來自於《聖經》的《馬太福音》的一段故事:耶穌遇見了一個被許多汙鬼(或是惡魔)附身的人,於是耶穌問這些汙鬼叫什麼名字,汙鬼們說「吾名是群,因為吾等眾多(原文:MynameisLegion,forwearemany.)」。最後耶穌為那人做驅魔,讓那些汙鬼附在家豬身上,豬群立即向懸崖墮海而盡。
在第一季的電視劇中,導演在很多鏡頭曾表現這種「狀態」或者說「能力」,但對於漫畫迷們來說,這種鏡頭是一種具象化的致敬,但對於小白們可能就是一種「煎熬」。話回漫畫,大群也是由於這種「吸收」使得自己的能力不斷增大,所以在判定的時候,大群被判定為歐米茄級變種人。
前文提到,大群是漫威的一個反派,大家或許並不解。如果你查詢大群資料的時候,總是會見到這樣鮮明的標籤。其實對一個角色或許有著某些蓋棺定論的判定,但是對於這些後期登場或者是有著巨大背景的人物來說,判定已然沒有意義,或者只能說沒有純粹的黑白「亦正亦邪」罷了。畢竟在變種人衍生劇《天賦異稟》中的斯特拉克姐弟,也屬於洗白系列……
設定靠後的劇情設計
不知是否是有意為之,當《大群》第二季的一些設定公布只是,我們可以發現,第二級的故事似乎能夠更多的展現大群的能力以及更多的變種人,但反派應該還是圍繞著夢魔開始的(畢竟精神戰鬥很少有匹配的反派吧)。但我們發現,似乎在第一季時就已經介紹「在很久以前」的X戰警設定,這似乎有點眼熟……在《天賦異稟》中我們也能發現,X戰警似乎像一個都市傳說一樣的存在,但在漫畫之中我們可以知道,其實這兩個「名二代」(大群、北極星)都屬於X戰警世界中的一員,而大群還是開啟許多大事件的關鍵,比如:大群殺死了萬磁王世界走向了「天啟時代」。
但在這兩部衍生劇中時代的靠後,使得X戰警已經成為一種過去時,這讓很多X戰警迷們既有些遺憾又有些欣喜。畢竟當暮年羅根在看到逃出實驗室的「小改造變種人」拿著《X戰警》的漫畫時,滄桑臉上留下的淚水是一種結束也是一種開始。
新的變種人,希望兩劇互動
作為一個變種迷,其實小航哥也是比較喜歡最近出品的變種人真人劇。而作為今天談論的主角「大群」和一直掛在嘴邊的「天賦異稟」。雖然兩劇在世界觀的設定上以及講述角度上都是十分不一樣的,但是作為萬磁王和X教授的後代,試問哪一個變種迷不想看看這兩位大咖相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雖然大群作為一個歐米茄級的變種人,但是他完全運用自己的能力,在漫畫中也是屈指可數,所以當大群和阿爾法級的熟練度滿級的北極星相遇時,小航哥相信一!定!很!好!看!
當然這只是一種YY了!期待第二季《大群》能夠帶給大家怎樣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