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和黃河一起並稱為我們的「母親河」,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滾滾長江自西向東橫貫中國中部地區,從古至今奔流不息,孕育了上下五千年無數華夏子孫。
長江全長6300多公裡,是亞洲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但尼羅河流和亞馬遜河流域,均跨多個國家,只有長江完全在一國境內。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 各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穿過橫斷山區,流經雲貴高原、四川盆地,然後進入地勢平緩的長江中下遊平原,最後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
幹流流經11個省市行政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以及上海市。
長江水系支流眾多,有數百條之多,從長江南北兩側匯入長江。整個長江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裡,約佔我國國土總面積的18.8%,養育了我國三分之一人口。長江水資源總量高達9616億立方米,是黃河的20倍,流域較大的密西西比河的水資源也僅佔長江的60%。長江水量如此的豐富,那麼它有多深呢?最深的地方在哪裡?
長江綿延數千公裡,流經區域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落差較大,各地海拔不同、地形多變,因此造成長江幹流河道深度、寬窄、流速千差萬別,參差不齊。從源頭到入海口整體落差高達6000多米,感受一下!
提到長江的深度,我們首先要知道,長江的水深有自然水深和人工水深的區別。
自然最深水位——牛關磯
長江源頭的沱沱河,是高原冰雪融水匯聚而成的小溪流,這裡是長江幹流最淺的地方,平均深度只有1-1.5米深;而過了橫斷山脈以後,開始出現地勢高落差,河流強烈下切,有些江段水深可達幾十米;而從橫斷山區到四川盆地南部,再到重慶,這一段區域的水深相差不太大,基本在三四十米左右;到了長江中下遊,地勢趨於平坦,平均水深則不超過10米。
但水深的地方還是有的,位於長江中下遊湖北武穴與江西兩省交界處,一個名為牛關磯的地方,該江段曾測出水深達103米,相當於30幾層樓的高度,是迄今長江中測得的自然形成的最大深度值,而且比長江其他自然區段水位要高出許多。
這個地方的水位之所一這麼深,是因為滾滾長江水,從湖北流入江西的過程中,河道急劇變窄,突然加快了水流速度,江水的猛烈的衝擊,將河底的泥沙衝走,於是形成了天然的深水區。
三峽庫區最深水位320米
說起三峽工程,想必大伙兒應該都不陌生。它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具有發電,防洪,生態補水,航運等重要功能。
三峽大壩修建後,可以用來蓄水,三峽庫區的人工幹預水深比自然水深要深很多。長江宜昌三鬥坪(三峽大壩所在地)至重慶涪陵段一般被稱為三峽庫區。
三峽大壩高185米,最終蓄水位至海拔175米,三峽庫區內的水面將全線達175米的高程,原來的水面坡度基本消失,此時三峽庫區水位在長江全段流域為最深水位。
三峽庫區內,沿岸高山聳立,有很多地方的水位都超過200米,甚至300米,其中最深的地方在西陵峽流域某處,據測最深水位約320米。要知道我國渤海的平均深度也才18米,黃海最大水深也不過才90米。有人說,如果發生戰爭,戰略核潛艇真可以潛伏在三峽庫區內!
所以,長江的自然最深度為103米,坐標:牛關磯;人工最深度為約320米,位於三峽庫區的西陵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