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蟲,是草莓種植過程中一個主要蟲害,主要刺吸葉片汁液。受蚜蟲危害的作物表現為生長率降低、葉斑、泛黃、發育不良、卷葉、產量降低、枯萎以及死亡。蚜蟲對於汁液的攝取導致植物缺乏活力,而蚜蟲的唾液對於植物也有毒害作用,且還能傳播病毒病。蚜蟲種類繁多,但在草莓上為害以桃蚜和棉蚜為主。
習性
獨特習性:蚜蟲的繁殖力很強,一年能繁殖10~30個世代,世代重疊現象突出。雌性蚜蟲一生下來就能夠生育,但蚜蟲的繁殖不只是孤雌生殖,也可以雌雄交尾,進行有性生殖。
生態趣聞:蚜蟲與螞蟻有著和諧的共生關係。蚜蟲帶吸嘴的小口針能刺穿植物的表皮層,吸取養分。每隔一兩分鐘,這些蚜蟲會翹起腹部,開始分泌含有糖分的蜜露。工蟻趕來,用大顎把蜜露刮下,吞到嘴裡。一隻工蟻來回穿梭,靠近蚜蟲,舔食蜜露,就像奶牛場的擠奶作業。螞蟻為蚜蟲提供保護,趕走天敵;蚜蟲也給螞蟻提供蜜露,這是一個合則兩利的交易。
食性
本科多數種類為寡食性或單食性,少數為多食性,部分種類是糧、棉、油、麻、茶、糖、菜、煙、果、藥和樹木等經濟植物的重要害蟲。由於遷飛擴散尋找寄主植物時要反覆轉移嘗食,所以可以傳播許多種植物病毒病,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中包括麥長管蚜、麥二岔蚜、棉蚜、桃蚜及蘿蔔蚜等重要害蟲。
發生條件
棉蚜繁殖最適溫度為16-32℃。北方溫度在25℃以上及平均相對溼度在75%以上,對其繁殖很不利,蟲口密度下降。一般溼度在75%以上,大發生的可能性小。而乾旱氣候適於棉蚜發生。
桃蚜一般春、秋季完成1代需13-14天,夏季僅7-10天。夏季孤雌胎生蚜的發育起點溫度4.3℃,有效積溫137℃,發育最快溫度24℃。在20℃、相對溼度80%時,一個月可增殖1.22×103倍。溫度高於28℃或低於6℃,相對溼度低於40%,對桃蚜繁殖不利。夏季高溫和大暴雨對蚜蟲有抑制作用。有翅蚜對黃色有趨性,綠色次之,而對銀灰色有負趨性。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利用鋁箔或銀色反光塑料薄膜避蚜。在畦間張設鋁箔條和覆蓋塑料薄膜,避蚜效果顯著。也可用黃皿或黃色薄型塑料板誘殺有翅蚜。還可根據誘集有翅蚜的數量,預報桃蚜的遷飛期。
(2)生物防治
桃蚜的天敵有很多,作用較大的有菜蚜繭蜂和煙繭蜂等寄生性天敵,以及異色瓢蟲、龜紋瓢蟲等捕食性天敵。棉蚜的天敵:捕食性天敵中,蜘蛛絕對佔優勢。如草間小黑蛛、三突花蛛等;瓢蟲有七星瓢蟲、異爭瓢蟲、龜紋瓢蟲等10多種。此外,還有草蛉、食蚜癭蚊、小花蝽、蚜繭蜂、絨蟎以及蚜黴菌等。
(3)化學防治
化學藥劑可用:吡蚜酮、氟啶蟲醯胺(隆施)、吡蟲啉、苦參鹼、螺蟲乙酯、噻蟲啉等。
(4)小偏方
大蒜防蚜蟲:取紫皮大蒜0.5千克,加水少許浸泡片刻,搗碎取汁液,加水稀釋10倍,立即噴灑;或取大蒜頭1公斤去皮搗爛,加水10公斤,過濾後噴霧。
菸草治蚜:取切碎的煙梗、煙屑(或菸草磨成粉)l公斤,加水20公斤和少量肥皂粉煮1小時去渣噴霧;也可香菸頭泡水噴施。
辣椒治蚜法:選用辣性強的羊角椒、朝天椒,將辣椒切成細絲,把辣椒和水按照1:20的比例放在鍋中煮,待水開後再繼續燒5-6分鐘,然後濾其汁液,待冷卻後即可噴灑。每畝用汁液8公斤左右,約需幹辣椒0.4公斤熬製,噴灑時間最好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溫度越高,效果越好等。
【聲明】本文由藍農平臺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圖文部分參考網上資料,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