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心緣
智東西7月29日消息,中國企業App連遭海外圍堵,前天剛傳出印度政府將再對約275個中國App進行審查,昨日日本自民黨議員聯盟也向政府建議禁用抖音國際版TikTok等中國企業App。
禁用理由如出一轍:為防止用戶信息被洩露。
至此,印度、美國、韓國、澳大利亞、日本均以侵犯數據隱私為由,表露出對TikTok的打壓之意。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昨日日本自民黨「規則形成戰略議員聯盟」舉行會議商議此事,以保護日本「安全不受威脅」為由,建議政府在《電信商業法》中加入「考慮安全風險」條款,限制TikTok等源自中國的App對日本用戶「個人信息的使用」,從而規避這些數據被提交給中國政府的風險。
日本自民黨「規則形成戰略議員聯盟」會長甘利明稱:「隱藏在水下的、能動搖社會的課題已經明顯存在。」
同時,日本政府正在促使日本國家安全局經濟組織收集有關源自中國的App信息。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昨天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我們正在密切關注網絡安全趨勢。在發布或註冊可識別個人身份的信息時,請務必謹慎。」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自2018年以來,TikTok在日本青年人群中人氣飆升,其中許多短視頻配樂也在日本樂壇爆紅,促使日本多家音樂公司與字節跳動合作,在TikTok中添加約25000首歌曲。
另據《赫芬頓郵報》日文版報導,截至2019年2月,日本TikTok月活躍用戶數量已猛增至950萬,預計未來將會更多。
一、遭「圍攻」的國際版抖音TikTok
這已經不是海外政府第一次以「用戶隱私安全」為由對中國App下手了。
早在6日29日,印度就宣布禁用59款中國App,其中不乏TikTok、微信、微博、UC瀏覽器、美圖等知名App。當地時間7月25日,微信正式限制印度用戶發送和接受消息。
7月6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考慮在美國禁用短視頻應用TikTok」;12日,白宮顧問納瓦羅再度透露,川普預計將對TikTok和微信這兩款中國應用採取「強力行動」。
7月15日,根據韓國通訊委員會的聲明,TikTok因未經家長同意收集14歲以下兒童的數據、未通知將用戶的個人數據轉移海外被處以罰款,罰款總額為1.86億韓元(約合108.6萬人民幣)。
7日17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稱,其政府正在「非常密切地」監視TikTok,如有必要將對該視頻分享平臺採取行動。同日美媒報導,美國白宮正在考慮將抖音海外版TikTok列入實體清單。
7月20日,美國眾議院以336票對71票通過「禁止聯邦僱員在美國政府設備上下載TikTok」的法案,作為《國防授權法》修正案的一部分。
7月26日,據CNBC報導,字節跳動正在評估其TikTok業務的新公司結構以及變化,或將以250億至400億美元估值出售部分TikTok業務公司的股份。
戲劇性的是,印度宣布禁令後,印度用戶沒怎麼買帳,依然選用其他沒被禁用的中國App。
據說在禁令生效三周內,小米短視頻共享應用Zili在印度的下載量增長了167%。禁令生效後的三周內,其用戶從300萬增長至800萬人。
不過小米Zili沒能逃過印度審查的「魔掌」,27日傳出新消息,印度政府將對約275個中國App進行審查,不僅小米Zili在列,被審查的App還包括騰訊遊戲應用絕地求生(PubG)、阿里網絡購物應用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字節跳動音樂流媒體應用Resso等。
▲騰訊遊戲應用絕地求生(PubG)
7月28日,日本自民黨議員聯盟向政府建議禁用抖音國際版TikTok等中國企業App。
前兩天還有一則奇葩新聞,說一份印度法院的文件顯示,印度首都新德裡的一家法院因一起訴訟案,已對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作出傳喚。
起因是一名曾供職於阿里巴巴旗下UC瀏覽器的印度僱員起訴稱,他因對公司App上的「審查制度」和「虛假新聞」內容提出反對,結果遭解僱。
對此,阿里回應:「UC一直堅定地致力於服務印度市場和保護本地員工的福利,政策符合當地法律。因為這件事還在審判中,我們無法對這個問題作進一步評論。目前只是UC收到了傳票,馬雲沒有收到,也不應該成為被訴對象。」
二、中國駐印度使館發言人回應:已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糾正錯誤做法
7月28日,就微信被迫限制其在印度用戶中發送與接收消息,中國駐印度使館發言人嵇蓉參贊回應稱:
「中方注意到有關報導。6月29日,印度政府封禁包括微信在內的59款中國背景手機應用,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中方已就此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並要求印方糾正錯誤做法。
我想重申,中國政府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遵守國際規則和當地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開展對外合作。印政府有責任根據市場原則,維護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國際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中印在務實領域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這種合作格局受到人為損害,實際上也不符合印方自己的利益。中方也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國駐印度使館發言人嵇蓉參贊就微信被迫限制其在印度用戶中發送與接收消息答記者問
此前在6月30日,嵇蓉參贊曾發表聲明稱:
「中方對此表示強烈關注,堅決反對。印方措施選擇性地特定針對部分中國應用程式,歧視性地採取限制,理由模糊牽強,程序有違公正公開,濫用國家安全例外,涉嫌違反世貿組織相關規則,與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發展大趨勢背道而馳,更無益於印度消費者利益和促進市場競爭。」
「相關應用程式在印度擁有廣大用戶,一直以來嚴格依照印度法律法規運營,為印度消費者、創作者、創業者提供高效迅捷服務。印方的禁止措施,不僅影響為這些應用提供支持的本地印度員工就業,更影響印度用戶利益和眾多創作者、創業者的就業和生計。」
▲中國駐印度使館發言人嵇蓉參贊就印度阻止部分中國手機應用發表聲明
7月13日,就美國稱不排除將禁止TikTok和微信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
「我不知道納瓦羅此次是以白宮官員的身份還是以『羅恩·瓦拉』(註:納瓦羅曾被媒體披露在其書中多次引用自己杜撰的專家「羅恩·瓦拉」)的身份在發表言論。
他聲稱所有的數據都可以經過社交軟體進入中國軍隊、進入中國共產黨,不知道證據何在?能不能拿出證據給大家看看?如果拿不出來,那就是納瓦羅在往自己可恥的謊言單上又增加了一條。」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來源:外交部網站)
華春瑩表示,「稜鏡門事件」早已揭示美國才是這個世界上名副其實的黑客帝國,長期以來都在世界範圍內進行無差別的非法網絡攻擊、監聽和竊密。
「美國自詡擁有強大的價值觀,可是為何現在卻對一個年輕人喜歡的、輕鬆分享娛樂視頻的社交媒體如此害怕?為何強大的美國會如此脆弱?」華春瑩說,「我想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也是希望納瓦羅和美國這些官員們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希望他們能夠跟他們的年輕人進行對話,不要去做貽笑天下的事情。」
三、日本網友反應不一:或支持,或惋惜,更多探討起國產化問題
建議禁用中國企業App的新聞一公布,迅速登上日本推特熱搜,引發日本網友熱議。
日本網友的立場分成幾派。
其中的確有部分網友存在對中國獲取隱私數據的刻板印象。
有支持者說:「只有應用危險?華為、小米、OPPO、vivo、歐奇、凌度、UMIDIGI、中興都是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
也有個人隱私洩露感到恐慌的人認為,不應該只禁TikTok,Zoom和Line同樣很危險,還有谷歌、Facebook都在收集他們的信息。
還有網友反駁該觀點,認為Line是基礎App,消失了很可怕,但中國App消失了沒關係。
也有不少網友對禁用中國App感到不滿。
例如一位網友吐槽說:「美國先不提,難道現在連IT後進國日本也要這麼做了?」
有人表示很難過:「限制來自中國的App對我來說是很痛苦的。」「再見TikTok,我想知道來自中國的所有App是否都受到限制。」
還有多位網友表達對TikTok、荒野行動、第五人格等中國App的喜愛,希望它們繼續存在。
除此之外,日本網友們還在這則熱搜中開始探討日本App國產化的問題,以及反思日本本土IT產業及App的落後。
有位網友吐槽說:「很好,您無法在中國進行反擊,因為日本沒有太多可以限制的App。」
另一網友則表示理解但日本應該反思:「沒關係,但不要忘了開發和普及日本製造的應用並超越它們嗎?首先,如果日本擁有能開發這種級別App的環境,情況就不會如此。」
還有人覺得,禁用TikTok後,或許日本App開發商會迎來商機。
看來,只要電子產業有薄弱環節,家家都有本難念的「國產化」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