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或禁用中國App 宣稱以防止「用戶信息被洩露」

2021-01-20 中國質量萬裡行

近段時間以來,國際版TikTok這款手機軟體,在印度遭到封殺,印度市場上再無抖音這款app,在應用商店裡也找不到了,緊接著,外媒今日報導也指出,日或禁用中國App——TikTok,宣稱以防止「用戶信息被洩露」的風險。

在中國,TikTok有多火想必大家都知道,隨著它在中國市場的流行,漸漸地,國際版TikTok應用程式在海外也掀起關注,深受海外多國年輕用戶的喜愛,但自從進入7月份,海外版TikTok頻頻遭到外國下架、隱藏,甚至是封殺,早在7月1日,印度市場的TikTok也已無法查詢。

海外版TikTok或被日本禁用

據介紹,印度是TikTok除了中國以外最大的市場,繼印度封殺TikTok之後,美國政府又以「TikTok會將用戶信息洩露」為由,將國際版TikTok進行禁用,在PlayStore和AppStore等平臺都隱藏了TikTok這款來自中國的App,但用戶還是可以用谷歌搜索到這款App進行下載。

直至北京時間7月28日,日本《讀賣新聞》報導表示,日或禁用中國App,因此,海外版TikTok也將可能會受到影響,理由和美國禁用TikTok時的一模一樣,宣稱以防止「用戶信息被洩露」安全隱患,因此提議對TikTok等中國APP進行設限,這一提議,是由日本自民黨議員聯盟提出的。

相關焦點

  • 日本將禁用微信、抖音等App?代購怎麼辦?
    最近中國app連遭到海外圍堵, 禁用的理由如出一轍:為防止用戶信息被洩露。
  • 聚投訴網友投訴藍貓:藍貓app超級高利貸!信息洩露
    2019年11月20日 13:27,顏女士發起對藍貓的投訴。截止發稿前,藍貓有效投訴89次。
  • 印度再次禁用中國APP:釘釘等43款應用中招 中使館回應如此
    據悉,11月24日,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發布公告,宣布禁用全球速賣通、釘釘等43款中國背景手機應用程式,這讓中國企業在印度市場再次受到不公平對待,引發國際熱議。印度再次禁用中國APP 中使館回應針對印度再次禁用中國APP,中使館回應稱:中方堅決反對印方一再以「國家安全」為藉口對擁有中國背景的手機應用程式採取禁用措施。
  • 日本準備禁用抖音、微信?日本網友表示不相信
    來源:九個頭條網7月28日,日本執政的自民黨「規則形成戰略議員聯盟」,在國會內舉行了一個會議,對於禁止抖音等中國APP和軟體的問題展開討論。會議決定在今年9月,正式向日本政府提交議案,這個議案有三大內容:第一,禁止在日本國內使用抖音、微信等中國APP和軟體。第二,修改相關法律,允許對違反政府規定的企業實行入門搜查。第三,情報機關有權對相關企業和人士實施偵察調查。日本的禁用理由是抖音等中國APP正在盜取日本信息,禁用中國APP能夠防止「用戶信息被洩露」,還呼籲日本用戶慎用中國APP。
  • 印度網友:禁用中國59款軟體app,能讓中國的科技發展後退十年
    6月29日,印度以中國軟體app存在安全問題為由,宣布在印度境內禁止使用TikTok(抖音海外版)、UC Browser(UC瀏覽器海外版)和微信在內的59款軟體app,這樣的禁令一出,不僅讓中國老百姓感到吃驚,同時也讓印度老百姓很「受傷」!
  • 蘋果App Store 新增 App「隱私」信息,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12 月 15 日,蘋果發布了 iOS/ iPad OS 14.3 和 macOS Big Sur 11.1,在 App Store 中引入了 App「隱私」信息 。蘋果在今年 6 月份的 WWDC 20 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就宣布了這一消息,用戶可以直接在 App Store 中的 app 的產品頁面看到「隱私」信息。
  • 蘋果App Store新增App「隱私」信息,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12 月 15 日,蘋果發布了 iOS/ iPad OS 14.3 和 macOS Big Sur 11.1,在 App Store 中引入了 App「隱私」信息 。蘋果在今年 6 月份的 WWDC 20 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就宣布了這一消息,用戶可以直接在 App Store 中的 app 的產品頁面看到「隱私」信息。
  • 炒作"信息安全" 日本三地停用官方TikTok帳號
    炒作「信息安全」,日本埼玉、神戶、大阪三地停用TikTok帳號)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程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洋】美國總統川普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將禁用短視頻應用TikTok後,日本三個地方政府迅速跟進。
  • 圓通40萬用戶信息洩露背後
    我問為何要洩露我的個人信息,客服卻說是第三方平臺洩露的。」王微說。而公安局那邊表示,沒有證據證明信息是圓通快遞洩露,責任難以界定。如果抓不到詐騙團夥,王微的這筆錢就追不回來。她開始陷入絕望。就在事情僵持不下時,一條圓通「內鬼」租借員工帳號給外部「黑產」團夥的新聞,很快就上了熱搜——圓通多位員工將其內部員工系統帳號,以每日500元的價格租借給外部「黑產」團夥,導致超過40萬條用戶信息洩露。王微既氣憤又委屈。圓通明明洩露了用戶信息,她也因為信息被洩露讓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但她並沒有證據將這兩件事情關聯起來。
  • 印度禁用59款中國App究竟是怎麼回事?
    今日,根據《環球時報》印度當地媒體的報導稱,在6月29日(昨日)印度政府印發的一份新聞稿中提到,印度電子信息技術部宣布,印度當地將禁用包括TikTok(抖音外海版)、微信、微博等59款中國應用。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臉書用戶數據失竊,已經拉響了臉書用戶隱私洩露的警報
    整整4.19億臉書用戶的電話號碼,暴露在了一個未受保護的資料庫裡。去年,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不正當使用臉書用戶數據的醜聞,已經拉響了臉書用戶隱私洩露的警報。
  • 個人信息洩露 防「內鬼」也要管「鍾馗」
    □本報記者李鳳虎前不久,圓通速遞「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引發社會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關注。不管是網購、叫網約車、點外賣,還是使用APP,都需要提供個人信息。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個人信息?12月8日,記者對此進行走訪調查。個人信息是怎樣洩露的?
  • 快遞員工、「海淘」代購、黃牛 快遞用戶信息洩露誰之過?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快遞用戶信息洩露 誰之過?作者: 陳姍姍[ 2016年,國內70家大型快遞物流企業曾共同成立快遞物流「黑名單」查詢系統,把盜竊快件、洩露客戶信息、倒賣客戶信息等12種違規違法行為列入黑名單。
  • 微博用戶手機號和密碼被洩露?工信部約談新浪微博App
    原標題:工信部就新浪微博App數據洩露問題開展問詢約談據工信部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工信部就新浪微博App數據洩露問題開展問詢約談。3月21日,針對媒體報導的新浪微博因用戶查詢接口被惡意調用導致App數據洩露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對新浪微博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問詢約談,要求其按照《網絡安全法》《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要求,對照工信部等四部門制定的《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數據安全隱患:一是要儘快完善隱私政策,規範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行為
  • 防信息洩露,拒做「透明人」
    來源:海外網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網信辦工作人員走進叢臺小學宣傳網絡安全知識,呼籲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楊揚 攝(人民圖片)「圓通內鬼租售帳號導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相關話題日前引發熱議。數字時代,信息化、大數據極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稍有不慎,信息洩露讓用戶變成網際網路上的「透明人」。
  • B站up主被黑客攻擊:談我們個人信息洩露有多普遍
    黨妹在事情發生後報案沒有結果,也提醒我們重視個人信息,IP,從這件事上我想淺談個人信息洩露這個話題。某個風控up主曾說:我們幾乎每個人的個人信息都在被販賣,甚至不知道賣了多少次。我們的信息是如何洩露?你註冊app?現在的手機app註冊哪個不是手機號註冊,仔細想想我們用手機號綁定了的多少個人信息?而99%的app在註冊登錄時會要求授權訪問你的手機信息(手機號,IMEL),定位,讀取應用列表等等私密的信息。
  •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智能時代,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極...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手機是我們個人信息的載體,承載了很多我們比較隱私的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盜取,後果將不堪設想,很多小夥伴以為,將手機中存儲的信息,照片等數據刪除之後,手機內的信息就不會被洩露。但是這樣真的能徹底刪除手機裡的信息內容嗎?我們一起往下看就一目了然了!
  • 安卓GO SMS PRO仍在洩露照片及視頻問題
    安卓GO SMS PRO仍在洩露照片及視頻問題 研究人員表示,自11月披露一個重大安全漏洞以來,GO SMS PRO 的Android應用已經在Google Play上發布了兩個新版本--但都沒有修復原來的漏洞,這使得1億用戶面臨著隱私被侵犯的風險。
  • 中國App遭五國圍堵!日本提議拉黑抖音,印度或再禁275款
    禁用理由如出一轍:為防止用戶信息被洩露。至此,印度、美國、韓國、澳大利亞、日本均以侵犯數據隱私為由,表露出對TikTok的打壓之意。早在6日29日,印度就宣布禁用59款中國App,其中不乏TikTok、微信、微博、UC瀏覽器、美圖等知名App。當地時間7月25日,微信正式限制印度用戶發送和接受消息。
  • 防止信息洩露 67.9%受訪者不隨便參與街頭掃碼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6.9%的受訪者近期接到過詐騙電話,38.1%的受訪者感到最近接到詐騙電話的頻率變高了。為防止信息洩露,67.9%的受訪者不隨便參與街頭掃碼活動,59.1%的受訪者會妥善處理車票、機票、快遞單據等含個人信息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