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反法西斯勝利75周年。1月3日,《美麗人生》的4K高清修復版在中國上映,想必許多觀眾會重溫這部「有生之年」系列的經典。經典重溫,我想起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時的情境,想起向我推薦此片的演員方青卓。
十年前,方青卓到天津籤售新書《讓我們做更好的媽媽》。我去現場採訪,問起方老師平時的愛好。她說喜歡看電影,看碟。接著,她說起前幾天看的一部電影《美麗人生》,說起片尾的一幕:男主人公被集中營的納粹士兵押著,要被槍決。但是,當他走過兒子藏身的鐵皮箱時,卻誇張而滑稽地大步走起來,並衝鐵皮箱裡的兒子眨眨眼,做了個鬼臉。兒子也衝他眨眨眼,鐵皮箱裡傳出輕微的笑聲——他此前告訴兒子,集中營的一切,是一場遊戲。不一會兒,幾聲槍響,男主人公倒在黎明前。兒子得救了。方老師說,她看到這一幕時,淚水橫流。
是的,再沒比這更偉大的父愛了!他為了孩子的心靈沒有陰影,在地獄中給孩子營造出快樂的童年。他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孩子。當時,僅僅是聽方老師複述這一幕,即有一股酸澀湧上心頭。
幾天後,我買了碟,看了這部影片。我感覺,這部片在二戰題材的影片中真是太醒目耀眼了。導演羅伯託·貝尼尼特立獨行,以喜劇形式塑造人物,結構故事,讓人看前半部,笑到抽筋;看後半部,笑中含淚;看完電影,哭到臉花。
竟然能用喜劇來呈現二戰與集中營這樣沉重的題材!真是不可思議。羅伯託·貝尼尼說:「把災難當作遊戲,用笑容徵服一切,沒有什麼可怕的,只要你的愛人還在,幸福和快樂就永遠不會離你而去。」只有心中裝著太陽的人,才能說出這樣陽光的話語。
有些人可能覺得,在死神無處不在的集中營裡,還能想到讓兒子快樂,男主人公的內心該是多麼強大!初看此片時,我也這麼想。但當重溫經典,我發現導演的思想認識與我們根本不在同一維度。在其心中,人的內心是沒有強大和懦弱之分的;在其看來,人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去尋求幸福和快樂,美麗人生無處不在。
如此超拔和卓絕的精神面貌,如何修煉的呢?任何事都要從娃娃抓起。這部影片,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教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的。首先,對於那些醜陋、野蠻和罪惡的人與事,不拿正眼瞧它;只將陽光和愛以及無限的歡樂傳遞給孩子,別讓他看到愛的對立面——愛的對立面遠不只是恨,還有瘋狂、淡漠、猜疑、忌妒以及麻木、絕望——所以,只讓孩子感受到愛、認識到美,他便會有強烈的幸福感知力,一生美美噠。
反映在影片中,對於戰爭殘酷的一面及打鬥場面,導演一反常態,不像一般戰爭片那樣去正面展現,只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男主人公奎多和同伴初到叔叔家時,正好遇到納粹分子從叔叔家中溜走。奎多拉起倒在地上的叔叔問,你為什麼不喊叫求救?叔叔說,他們是野蠻人,「此處無聲勝有聲」。叔叔的幽默,不僅有對野蠻者的蔑視,更體現了其無邊的悲憫。野蠻在高貴者眼中並不可怕,反而顯得可憐。因為它顯示了人類文明之花的凋零。
奎多和兒子被納粹抓走那天,其妻朵拉回家後看到家裡一片狼藉——顯然是納粹所為。但是,跟叔叔被野蠻人欺負的片段一樣,影片沒有給我們顯示其打砸搶等野蠻行徑的鏡頭。
這一切,顯然是導演有意為之。對於惡,貝尼尼只給我們留下一個過去式的背影,讓其一掠而過,不讓我們看到其猙獰的面目。因為,首先,惡會引起人的憎恨,而恨是負面情緒,任其滋長,會使人瘋狂甚至迷失自我;其次,對於少年兒童來說,惡行有時也是會傳染的。
熱情、樂觀的奎多,用行動告訴我們:要盡情去愛,要熱愛美麗的事物。而當一個人的內心被愛充滿時,其眼中所見皆為美,其所有美夢都能成真。當奎多和兒子被關進集中營時,他告訴兒子,這裡的人們在做一個遊戲——勝出者,能獲得一輛坦克。最後,雖然奎多倒在黎明之前,但第二天,其子真被駕駛坦克的盟軍大兵抱上了坦克。
所以,導演只告訴我們什麼是美好的,怎樣去愛——尤其教育孩子的時候,能認識到這一點,極為重要。這樣看來,這部電影也在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做更好的爸媽。哦,那麼十年前,方青卓在籤售《讓我們做更好的媽媽》時,聊起這部影片,還是蠻登對的。(聞雲飛)
[ 責編:邱曉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