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東北的另外一所高校東北大學,奉系軍閥張作霖聽從奉天省代省長王永江和奉天省教育廳廳長謝蔭昌「欲使東北富強,不受外人侵略,必須興辦大學教育,培養各方面人才,的建議。開始籌辦東北大學,1923年東北大學正式成立,王永江認東北大學第一任校長。學校地址有兩處分別在在原文學專門學校舊址開辦文法科大學,在原六大國立高師之一的瀋陽高等師範學校舊址開辦理工科大學。並提出「知行合一」的校訓。之後奉天省省長劉尚清兼任東北大學校長,踵事增華,歷有建設。
張學良時期的東北大學
1928年日本人為了更好的控制東北形勢,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張作霖將軍身亡,張學良接管奉系軍閥,並任東北東北大學第三任校長。張學良任校長期間提出了「研究高深學術,培養專門人才,應社會之需要,謀求文化之發展」的辦學宗旨,並捐出大量金銀,時東北大學有了長足的發展,之後張學良又邀請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著手創建中國第一個建築系。當時梁思成的父親梁啓超雖重病在身,卻非常細緻地為梁思成、林徽因考慮了他們的未來。他在1928年5月13日給其長女梁思順的信中寫到,「清華、東北大學皆請他,兩方比較東北為優,因為那邊建築事業極有希望……所以我不等他回信,徑替他做主辭了清華……」可見當時東北大學良師薈萃,學風淳穆。
東北大學建築系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個本科學制的建築系,當時在任教前梁思成寫下了他的任教思想:「溯自歐化東漸,國人競尚洋風,凡日用所需,莫不以西洋為標準,而我國營造之術亦慘於此時,墮入無知識工匠手中,西式建築因實用上之方便,極為國人所歡悅,然工匠之流不知美醜,任意壘砌,將國人美之標準完全混亂,於是近數十年間,我國遂產生一種所謂外國式建築,實則此種建築作風,不惟在中國為外國式,恐在無論何國亦為外國式也。本系有鑑於此,故其基本目標,在挽救此不幸現象,予求學青年以一種根本教育。」
建築系成立後,東北大學廣招人才,章士釗、梁漱溟、羅文幹、馮祖荀、劉仙洲、黃侃、劉半農陸陸續續執教東北大學,使東北大學在國內達到了頂峰,成為全國一流的高等學府。而東北大學建築系更有梁思成、林徽因、童寯、陳植、蔡方蔭、郭毓麟、劉鴻典、林宣、張劍霄、陳紹蕃……他們一個個走出來,在舉步維艱、百廢待興的歲月中,以滿腔的熱情、卓絕的才情,支撐起中華民族建築教育的脊梁!
戰爭時期的東北大學
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東北大學成為第一所被迫流亡的大學,只能在北平勉強上課,另外東北大學也十分注重體育事業的發展,畢業於東北大學並任教的青年教師劉長春懷揣著張學良資助的8000元的經費,參加了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劉長春手執中國國旗闊步走在奧運會開幕式上,他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國人在國家、民族問題上的堅定與堅強,而這也是中國首次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一二·九」運動以後,華北局勢危在旦夕,東北大學工學院率先遷往西安,成立西安分校,當時的張學良正在西安,並出資15萬元建立校舍,並在禮堂基石上題詞:「瀋陽設校,經始維艱;至 『九一八』 ,懆遭摧殘,流離燕市,轉徙長安,勖爾多士,復我河山!」,告誡師生不忘復土還鄉的責任。1938年7月, 奉國民教育部令,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併入東北大學。
新中國時期的東北大學
1949年3月,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以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理學院(部分)為基礎建立瀋陽工學院。1950年8月,定名為東北工學院,隸屬國家冶金工業部,校址設在瀋陽南湖。52年院系調整的時候先後有清華大學、大連工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工學院、青島工學院、蘇南工業專科學校、華南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的學科和系,包括電機系、採礦系、冶金系、土木系、建築系、市政類系(科)、外國語言系、金融系等併入東北工學院。同年,東北工學院開始招收研究生。東北工學院數學系被調整到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物理系被調整到東北師範大學,化工系被調整到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由東北工學院長春分院地質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合併組成東北地質學院(後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全國第三次院系調整時,東北工學院建築系、土木系西遷西安,組建了西安建築工程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改革開放後的東北大學
改革開放後北工學院被國家確定為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並在1987年在秦皇島成立東北工學院分校,1993年,國家教委正式批准東北工學院復名為東北大學,學校聘請張學良為東北大學名譽校長。秦皇島分院隨東北大學復名,更名為「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96年東北大學進入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98年東北大學進入國家首批「985工程」大學行列。進入21世紀後由於同地區的高校開始了合併的浪潮,導致東北大學在各個高校排名中落後於哈工大、大連理工、吉大,只能屈居東北高校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