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罵人最狠的話,只有八個字,人人皆知

2021-01-20 愛詩書

孔子生活的時代,正是春秋晚期,當時諸侯之間連年徵戰,兵戈不息。

孔子希望能夠終止戰爭,提倡仁政,希望列國國君罷兵,,他周遊列國,結果可想而知,他的主張不可能實現。

正是由於孔子推行不切實際的仁政,加上後世讀書人尤其是唐代之後讀書人身體素質的羸弱,讀書人更多被稱為儒生,因此給人造成了一種儒家文弱的印象。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不推崇武力不等於文弱,孔子就曾經說過:對百姓不進行訓練,就讓他們上戰場,等於是讓他們去送死。他又說:賢德的人練兵七年,就可以使百姓上戰場了。

由此可以說,孔子不僅可以打仗,而且對軍隊的訓練也很在行。

孔子為後世留下了六藝,分別為:禮、樂、射、御、書、數。射是射箭,御是駕車,在孔子的時代,戰場上基本上都是戰車作戰,國家的實力也用戰車數量來衡量:千乘之國、萬乘之國。射、御就是士兵的必修課。

不僅孔子如此,孔子的學生個個都是身懷武藝。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勇武過人,哪怕是到了晚年的時候,仍舊不是懦夫,子路是怎麼死的,史書之中記載:

太子聞之,懼,下石乞、盂黶敵子路,以戈擊之,割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

衛靈公時,蒯聵欲殺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事敗而逃亡到晉國。衛靈公死後,南子立蒯聵之子即位,是為衛出公。蒯聵回國後希望奪回君主之位,於是便挾持孔悝以壯大自己的勢力發動政變。

子路當時是孔悝的家臣,為了讓蒯聵放了孔悝,隻身到城下要人。結果蒯聵讓自己的家臣石乞、盂黶去和子路戰鬥,此時的子路已經是六十三歲的老人,他自知自己也離不開了。

戰鬥過程中,子路系冠的帶子被割斷了,於是他停了下來,彎下身撿起冠並系上帶子,結果被石乞、盂黶殺害。

孔子罵起人來不帶髒字,但是非常深刻,比如罵自己的學生「朽木不可雕也」,罵自己的老鄉「老而不死是為賊」,不過孔子罵人最狠的話還是這八個字: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這八個字翻譯成為白話文就是:開始作俑來殉葬的人,他會斷子絕孫的。

孔子這八個字看起來你已經非常狠了,那麼他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這句話的呢?

商代的時候,經常用人來殉葬,這在甲骨文之中有很多記載。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

有的國君殉葬的時候相對就文明了一些,燒製成人型的俑來殉葬,這在孔子眼中仍然不可饒恕,根本原因就是用「俑」殉葬的意思,代表的還是人,也就是是說,用意相同,本質上還是一樣的。

只可惜,孔子的呼籲並沒有被人接受,之後的俑更是層出不窮,一直到了宋代才有改觀。

雖然這種習慣早已經絕跡,但是孔子這八個字卻流傳下來了,這八個字背後,不僅僅是孔子的呼喊,更是他的一片仁愛之心。

相關焦點

  • 九首古代罵人最狠的古詩詞,有學問就是不一樣,讓你大開眼界
    文人罵人應該是有學問的,既能一針見血,也能高雅優美。特別是詩人罵起人來,將罵人的話寫在詩裡,讓你啞口無言,罵人不帶髒字。下面就來見識下什麼叫罵人的最高境界,十首古代罵人最狠的詩,總有一首讓你大開眼界!一、《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 李白罵人最狠的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根本看不懂是在罵人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首李白的作品,這是李白罵人最狠的一首詩,通篇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根本看不懂是在罵人。《嘲魯儒》魯叟談五經,白髮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足著遠遊履,首戴方山巾。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從這首詩的名稱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首嘲諷魯地儒生的詩歌。
  • 魯迅最經典的一句話,只有26字,罵人不帶髒字,你都不知道是罵你
    因此,遍覽中國古代歷史文獻書籍,雖然有許多罵人言語,但幾乎見不到一個髒字。古人也是人,也有情感,也會憤怒,憤怒了自然也想罵人,但儒家思想鉗制著古人,即便真要如此,也不能有半個髒字。可以說,這種狀態一直保持到明清時期。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就有許多這樣文雅的罵人話。例如,《西遊記》中,孫悟空曾經因為豬八戒非常貪吃懶惰,就罵他是「夯貨」。
  • 孔子罵人太智慧,被後人誤解了幾千年,希望孔子的罵聲能警醒世人
    這句話裡面最出名的就是孔子說的這句話:鳥獸不可與同群。這句話的意思都是解釋成:人不能和鳥獸在一起,躲避現實社會,我不和社會上的人在一起和誰在一起呢?所有的書上都是這樣解釋的: 說長沮、桀溺都是當時的隱士。長沮桀溺並非人名。長沮,桀溺:意為在水田裡幹活的一個高個子和一個壯漢。
  • 「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一句罵人的話,說出了年輕人的心聲
    中國是禮儀之邦,儒家提倡「仁、義、禮、智、信」五常,孔子更是首推仁、義、禮三個字。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教導我們要尊老愛幼、兄弟和睦、鄰裡和諧。孝敬老人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更是維持家庭和諧、社會安定、民族延續、國家繁榮的根本。
  • 牛頓:說最狠的話,幹最狠的架,不服氣你過來啊!
    說起牛頓的故事,最家喻戶曉的、最典型的就是說他因為看到蘋果落地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故事不僅在成人世界流傳很廣,甚至還被選入了很多兒童讀物裡。 牛頓是一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3磅重,加上家庭條件不好,童年時期的牛頓是個小個子,身體不好。一天在上學路上,一個同學欺負他,踢了他的肚子,牛頓做的既不是直接還手,也不是和這個同學理論,而是默默地在心裡憋了一口氣,該怎麼上課怎麼上課,但在放學以後,他把這個人叫到沒人的地方,狠狠地打了一架。雖然牛頓沒這個人健壯,但他鬥志昂揚、意志堅決,一直打到對手趴在地上求饒。從此牛頓在學校就以「狠」,出了名。
  • 「讀史隨筆」禮節篇 「老而不死是為賊」,究竟是不是罵人的話?
    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雖是個講禮的人,但他也曾罵過人。事見《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論語》注家將「夷」解釋為「踞」,即蹲、坐的意思。古漢語有一個名詞叫做「箕踞」,指人在坐著的時候將兩腿分開,呈八字形。這屬於失禮的舉止。俟,就是等待的意思。
  • 史上4句罵人的「狠話」,罵人從不帶髒字,沒有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現代人罵人的詞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什麼樣的字眼都有,罵人的時候很爽快,過後就覺得粗俗無比,有的人還暗自後悔,自己怎麼會說出這樣的字眼。若是不細細思考,還真不知道其中是什麼意思,而要說起古人的諷刺,還有更厲害的,今天要說的就是史上4句罵人的「狠話」,沒有一個髒字,看起來還有些文雅,細細思考才知道,這罵的是真的「狠」。第一句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一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全文是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對梁惠王說,這句話是孔子說的。
  • 史上最有名的6句「髒話」,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別誤以為是在誇你
    論起罵人不帶髒字,這兩句話最為經典。蘇東坡與自己的好朋友佛印對罵的時候,蘇東坡吐出了「狗啃和尚骨」,佛印和尚也不妥協,用「水流東坡詩」來回懟。 如果不理解其中的含義,很難看出罵得有多狠。其中,「河上」與「和尚」的讀音很近,其含義自然相同;「東坡詩」中的「詩」與詩歌或詩句沒有關係,與「屍」的讀音是一樣的,所以它特指的就是「東坡屍」。
  • 李白罵人最狠的一首詩,文化人罵人就是不一樣,不帶髒字還很高雅
    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稱李白是「太白星精」,範傳正後來為李白撰寫碑文時,亦用這一說法:「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所取象。」李白的優秀不僅僅在於詩作,還在於其性格,他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和交友,因此生活還算幸福。當然,人都是有喜怒哀樂的,李白也不例外,他生氣的時候,往往也會對人開口大罵。
  • 孔子罵的啥意思?
    對於孔子的話,由於語境不一樣,就不可斷章取義。另外,古今漢語的詞義也有變化。所以,大家對「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有些誤解,是十分正常的。中國歷來有尊老的傳統在《論語》中,孔子訓斥了貓在地上(箕踞)的原壤。你看看這個原壤的名字就知道,他保持原始本色(質),但不開化(文),所以才會不成體統。
  • 盤點古人的文言文「髒話」,罵人變得文雅了,對方都不知如何回應
    許多老外學習中文都表示太難了,同一個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標點符號、不同的心境,意思都有著極大的差別,特別是文言文,字數精煉,涵義深遠,現階段流行的網絡用語和文言文真的無法相提並論。而且,用文言文罵人特別過癮,聽的人如果文學功底不夠深厚,可能還悟不出其中罵人的精髓來,大家知道哪些用文言文罵人的經典句子呢?
  • 秦時明月誰最狂?虎哥照單全收,曉夢敢懟孔子,還是我莊叔最妙
    田虎「來多少我都照單全收,反正在我眼裡都是渣」這句話是農家田虎最出名的金句,有他這句話足以奠定他的狂傲之名,最有趣的是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另一隻眼睛是瞎的,他就不想想自己的眼睛怎麼瞎的嗎?曉夢「孔子境界未到」「孔子這個老頭害人不淺」。這是曉夢的金句,這位可了不得,她可是如今道家天宗最有天分的天才少女,八歲就擊敗了除掌門之外的六位天宗長老,也不知道是八歲的曉夢太強還是六位長老太菜。
  • 國學講堂(166):中國漢字中最神的八個字
  • 唐朝的文人罵人很文雅
    如果想罵得更狠一點,還可以說「田舍奴」,如果想說得文雅一點,可以改成「田舍子」。 想罵狠一點也是加個「奴」字,罵別人「獠奴」。 用法舉例:唐高宗想廢后娶武則天的時候,大臣們都很反對,褚遂良就曾經進宮說服高宗。他沒想到在他說的時候,武則天就在帳子後面偷聽,他剛一走,武則天就怒氣衝衝地出來,跟高宗說:「何不撲殺此獠?」意思就是還不趕緊把這個賤人殺了?
  • 葉匡政:孔子比今天的很多知識分子幽默大度多了
    不過要追溯歷史的話,這種隱士在《論語》中就已有了,不僅有,而且很多很活躍。那時的隱士雖然也罵人,也翻白眼,但大多還是留下了自己的真名實姓。孔子到楚國,就遇到一個狂士叫接輿。既是狂士,你就自己在家狂吧,他偏不甘寂寞。他跟在孔子的車旁,一邊走路一邊唱歌。
  • 歷史上「最會罵人」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才是精華
    在中國歷史上,只要提到對聯,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紀曉嵐與和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個世上最會罵人的對聯,上聯非常簡單一二三四五六七,看起來非常普通,但它是要結合上下文一起看的。
  • 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別以為是在誇你
    這句詩也用於後來職場上的反諷,也被劃分為「罵人不帶髒字行列」。儘管這兩句例子已經顯得罵人者很有文化,但其實諷刺程度還是太過溫柔,真正能夠被定義為「罵人不帶髒字」的六句話,句句戳心程度其實都比這兩句要強的多。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別以為是在誇你。
  • 古代人教你怎麼罵人
    來來來,學學古代人怎麼罵人的,那罵人可是不帶髒字的,既出口氣爽到了自己又顯得文雅有涵養。1.送他一副對聯吧,成本不高,意思自到: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清朝,臨池王半朝為顯示他家有文有武,建造了一座功德牌坊,請蒲松齡題副楹聯。蒲松齡知道:這王半朝排行第八,為人狡詐霸道,人稱「王八」。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孔子的這七個字:「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孔子的這七個字:「從心所欲不逾矩」何謂「從心所欲不逾矩」呢?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篇》,所謂「從心所欲」,說的就是,要以一顆真心做人,順從自己的心意和愛好,做一個真實坦率,無所偽飾的灑脫之人;所謂「不逾矩」,指的是堅守自己的底線,遵循法理人心,遵循倫理良知,再瀟灑也不能損害他人或者社會的利益。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就是強調,人要順心而為,這並非是做思想上的奴隸,而是明心見性,順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