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講堂(166):中國漢字中最神的八個字

2021-01-21 臟腑機能調整

中國漢字中最神的八個字


中國漢字有千千萬,但最神的只有八個。這八個字可以代表古人最敬畏的天、地、山、澤、雷、風、水、火等八種自然景觀,還能代表方位、陰陽、時節、男女、長幼什麼;如果安排到人體上,則分別是首、口、目、足、股、耳、手、腹。可以說這八個字無所不包,無所不能代表,風水好壞、人生吉兇、家庭福禍、仕途升降都與它們有關,實在是邪門!


這八個字,就是風水羅盤上八卦層中的八個字——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封中為什麼要用這八個字作名?


八卦有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之別,前者傳是中華人祖伏羲氏所創,故稱「伏羲八卦」;後者傳是西周奠基人周文王演出,故稱「文王八卦」。先天與後天所用名字都是一樣的,卦符也沒有差別,只是這八個字擺放的位置有很大不同。


依先天八卦中順序(在羅盤上逆時針),先說「乾」。古往今來用此字入名的特別多,如家喻戶曉的清朝第六位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他用的年號叫「乾隆」,因為這年號,大家都習慣叫他為「乾隆皇帝」。比「乾隆」更讓人感興趣的是「乾陵」,它是中國歷史上惟一女皇武則天與她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為什麼將陵名起為「乾」?說法很多,但與「乾」的方位屬性有很大的關係,在羅盤「地盤正針二十四龍」中,此字位於西北方,而此陵宮位置正好處於長安城的西北方,故為「乾」。更重要的是,「乾」這是個代表「天」,用的帝王陵上簡直太合適了。


「乾」這個字呢,還有性別色彩,它是男性,屬陽的。古人還認為與君子一樣,還有四德:元、亨、利、貞,即所謂「乾德」。對於一國而言,它是「元首」;對於家庭來說,它是「父親」。這麼好的字自然會受到中國古人的崇尚,在先天八卦中,將它排在最上面,稱為「乾一」。


再說「兌」。這個字所包含內容的現實意義很大。現在,「兌」一般都當動詞用,「換」的意思,金融界人士對此字應該是最熟悉了,如兌換美元,兌換人民幣什麼的。在古漢字中,它的屬性也以動詞為主,但意思上差別很大。《說文》稱「兌,說也」;《易·序卦》中稱「兌者,說也」,兩者大同小異,即「兌」都是說話的意思。


從甲骨文來看,這個字是一個人張著嘴巴手舞足蹈的樣子,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兌」通「悅」,而天下樂才是真正的「悅」,如何做到「天下樂」,那就是要讓人民說話,這是最基本的人權,也是原始民主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在那邊麼多漢字中,古人選擇此字為卦名,並且將之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天(「兌二」),說明古人雖然視「乾」這個天子為老大,是父親,但也不能堵天下子民老百姓的嘴巴,應該廣開言路,允許他們上訪、發牢騷,表達不同政見,可見古人對集體訴求是十分重視的,崇尚言論自由,而且暗示自由快樂是人民自己爭取來的。


「離」這個字。八卦的意思中,「離」通「麗」,麗日豔陽天是最美好的,所以,「離」代表當空烈日,賦予它「火」的化身。而在後天八卦中,「離」更受推崇,將此字推到最正的位置——太陽高照的正南方,取代先天八卦中最上面「乾」的位置,這個位置給「離」符合自然規律,同時我看也喻示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美好未來的憧憬,自由幸福比「乾」這個天還重要。


「震」更厲害了。在《說文解字》上,「震」的意思是「疾雷」,古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天打雷,認為那是天神發怒了,要懲罰人類。這個字不要說古人害怕了,其實就是現代人也敬畏三分的。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把全中國的人都震呆了;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福島大地震,則把全地球的人都震呆了。可見「震」字太厲害了,足夠把所有人都震住,古人因此也此「震」字小心翼翼,生怕它生氣。


古人面然災害不相信「人定勝天」,通常會變通,施以軟招,對神靈進行賄賂,即老百姓通常所說的「破財消災」,尊這些害人精為神,再奉上好吃好喝的,甚至給男性神選送美女,如給河伯娶婦就是這種意思。所以,在後天八卦中,古人用「震」字來代表可怕的「雷」,並擺在當時最受尊崇的位置——正東方。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是萬物生長的地方,是天帝所在的位置,「帝出乎震」就是這原因。現在考古中發現的秦漢及以前的早期大中型墓葬,朝向幾乎是千篇一律——向東,從側面反映了古人在民俗學上對「震」的理解。


「巽」,可能大家都覺得冷僻。這個字念xùn。這個字相當古老,在已出土銘文最多青銅器——毛公鼎、最完整青銅編鐘——曾侯乙編鐘上,都發現了此字。在古人眼裡「巽」同樣很神,其神神在上面的兩個「巳」。一說「巳」是蛇形,而據清代學者朱駿聲《通訓定聲》,「未生在腹為巳」,「巳」即胎兒。所以許慎的《說文》釋「巽」為「具也」,即成形了。


但在八卦中,古人用此「巽」字代表「風」,則因此字還有「消散」的意思,是一種「風神」。後天八卦中,「巽」排在東南宮位,為什麼要排在這方位,這與中國東面南面均環海,多東南風有關,每年夏秋季節災害性的颱風,都是從東南沿海登陸的。巽風厲害,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也有反映,如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六回中,孫悟空看見有人放火,「他轉捻訣念咒,望巽地上吸一口氣吹將去,一陣風起,把那火轉颳得烘烘亂著。」


「坎」,這個字古今意思差不多,《說文》稱「坎,陷也」,即路面低陷的地方。人的一生哪個沒有遇到過溝溝坎坎的「坎」,就是這個意思。在甲骨文中,此字就是一個「U」,代表人為挖出的陷阱和地洞。古人祭祀活動中,都會挖坎(坑),將犧牲埋掉。八卦中選此字可能與此行為有一定關係。地面上有低陷的坎,往往會積水,故在八卦中,它還代表「水」,在後天八卦中,它的位置與先天八卦中的「坤」位是一樣,在正北方,與正南方的「離」宮相對。為什麼用「坎」代表北方,不太清楚,也許與北方人善於挖坎、打地道戰有關吧。《新唐書·沙陀傳》中有「汴人夜坎諸野」一句,意思是今河南開封人乘黑夜在田野裡悄悄地挖下了很多陷阱,導致後唐太祖李克用之子人馬都落陷坎中。但這是一個勞卦,是萬物歸藏的地方,包括人在內,死後都要進「坎」,屍體都會被埋掉。


「艮」,這個字大家也不常用。這個字挺操蛋的,從遠古的字形上看,有點象兩個成年人怒目而視,古義確是互不聽從,互不服氣。所以許慎的《說文》中解釋,「艮,很也。」我看就是一個比一個「狠」。因為這股「狠勁」,後來引申出了堅硬、生硬的意思,北方地區說某個人艮,就是說他性子太生硬、太耿直。這個字用在八卦上代表什麼最恰當?當然是山了。先天八卦中排在西北的位置,後天八卦中排在東北的位置,這兩個方位都是中國地理中出大龍(山多)的地方。


「坤」,這個字大家也熟悉,所謂「乾坤」是也。「坤」的古義是「地」的意思。在八卦中,每個字都是講究陰陽的,上面說過的字中,乾震坎艮,是「四陽」,兌、離、巽加上這個「坤」,是「四陰」,陰陽相對才佳,「異性相吸」嘛,如果玩「同性戀」便不好了,有失文字倫理。前面說過,「乾」是代表天的,與乾相對的字就只能是地,所以選了「坤」與「乾」相配,由此「天地定位」。因為這個字是陰性的,還代表女性。因為這原因,古時此字也是女人的代稱,如過去稱女戲子為「坤伶」。在八卦中,「坤」,在國家代表皇后,在家庭代表母親。所以,在先天八卦中處於北方宮位,而在後天八卦中則被安排在西南,為什麼原因會安排到這位置,可能與此字在五行中屬「土」有關。


這八個字,其實代表的是中華傳統文化,風水羅盤上對這個八個字關係是這樣定義的:「天地定位(乾坤),山澤通氣(艮兌),雷風相薄(震巽),水火不相射(離坎)」。大家還是應該知道一點為好。

個人微信號:zfjntz

公眾微信號:zangfutiaoli

相關焦點

  • 2021年寓意最好的八個漢字,八種生存智慧!
    作者:京博國學  來源: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健康,不止是身體強健,還要心情康樂。  漢字,是漢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蘊含著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和處世智慧,它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也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早在1994年版的《中華字海》中,統計的字數就已達85000字!
  • 今自國學,小學生漢字的學習方法
    現在我們學習漢字用的是西方單詞的學習方法,所以我們學會漢字後,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要寫錯字。漢字和單詞的區別是什麼,我不多說。漢字寫錯的幾種情況。字比較接近而寫錯,如末,未。(這個很重要,是相互補充,不是對立反對)1、 小學初段,學習的漢字很簡單,一般是從生活中,找常用的,簡單的字開展(這個和英語一樣)。對怎麼讀,怎麼寫,什麼意思,了解就好了。補充:對這些基礎的字,還要加一個內容,怎麼來的。原本的意識是什麼,引申的意思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引申。
  • 4個中國漢字作證,1個神跡證明「挪亞方舟」不只是傳說那麼簡單!
    我找到了挪亞方舟故事真實發生的證據,就是四個漢字船、公、沿、鉛和一個「一刀剪出十字架」的神跡。有人說,中國的漢字跟外國的神話故事有什麼關係?有關係,中國人就是挪亞的長子「閃」的後代。「閃」的發音跟「軒轅」很像,其實就是一個人。
  • 「簞食瓢飲」漢字守護者 101歲國學大師杜道生仙逝
    ——國學大師杜道生  9月10日教師節這一天,101歲的「漢字守護人」杜道生先生離開了人世。這位中國著名文字學、語言學、音韻學和古文學家,四川師範大學著名教授,雖登上學術頂峰,但依然不失簞食瓢飲的學者本色。 在他的親友和學生們的回憶中,我們一步步走進了杜道生恬淡風雅卻不失精彩的人生畫卷。
  • 招生信息 | 2021春季線下招生進行中,少年國學院國學初階課程等你來!
    《三字經》就像一本「百科全書」一樣,它雖然只有一千多個字,卻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道德等等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孩子不僅可以通過它來識字,還可以認識很多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了解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脈絡。《三字經》是一本融會經史子集的啟蒙讀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出了讓孩子受用一生的道理。
  • 《說文解字》第166課:五個跟「笑」相關的漢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6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的五個漢字,這些漢字都跟笑有關,我們來看一下,古人們是如何來用文字描述笑的,
  • 李宇明:新時期對待國學的態度 體現在這十六個字
    而最受矚目的全球華人國學終身成就獎,則被授予兩位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許倬雲與陳來。我們應該熱愛它、珍惜它、傳承它,讓它在我們現代生活中發揮應該發揮、能夠發揮的作用。鳳凰網文化: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的主題是十六個字——「致敬國學、繼承創新、文明互鑑、重建斯文」。對此,您怎麼看?李宇明:我覺得這十六個字,道出了對待國學的態度,對待中華文化的態度。
  • 「天眼頭條」「30本最受讀者歡迎的國學圖書」評選結果揭曉
    跨千年時空,國學正當潮!8月30日上午,「30本最受讀者歡迎的國學圖書」評選結果在第三屆孔學堂·國學圖書博覽會(以下簡稱孔學堂國學書博會)開幕式上揭曉。由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力宣讀最終網絡票選結果。國學是中華民族最絢爛的瑰寶,它承先賢之智慧,啟後輩之德行。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字字珠璣的國學經典浸潤人生。
  • 中國最難認的5個漢字,很多人不認識!你認識幾個?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尤其是中國的漢字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一字多音,一字多義等等,還有些看似簡單的文字,我們卻不知道怎麼讀,這就是漢字的魅力所在。中國的文字,不像英語中的字母總共才26個,每個漢字都有他獨特的意義,因此,現在很外國人,都紛紛來到中國,來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字。
  • 這10個有意思的漢字,你都認識嗎?
    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從遠古時期一直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每個漢字從一開始的成形到現在普及和應用,可以說是一字一歷史,一字一傳承。漢字,最注重的就是形、音和義。有些象形字是像是疊羅漢一樣,上面一字,下面一字,組合在一起,又成了另外的漢字,所表達的意思也不盡相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認識中國有趣的生僻字,這些漢字像是疊羅漢一樣,很有趣味性,你都認識多少?
  • 國學巨著《說文解字教本》出版發行
    這部博大精深的國學巨著,由中國文化研究會會長默公先生所著,中華書局正式出版發行,得到了我國漢學界的高度關注,數位學界大師、泰鬥傾情作序,隆重推薦。稱之為,打開中華文明經典寶庫大門的金鑰匙。被世人尊稱為「字聖」的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匯集中國先秦時代的種種字書,是後世學習漢字、研究漢字的必讀書目。
  • 魯迅:「漢字不死,中國不興」,魯迅為啥要廢漢字,原因在這裡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但也是愛國文人爭雄的時代。當國家走向滅亡時,文人學者也在用自己的能力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魯迅作為近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民主鬥士,為中國的發展貢獻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比如在《答曹聚仁先生信》,他說「漢字與通俗不在同一個位置」,在他自己的《且介亭雜文》中,他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魯迅先生認為漢字是中國勞動群眾的結核病,病原體是由內而外的。儘管漢字的思想是如此先進,但漢字是滲透到人體的病原體。如果不從根本上消除它們,結果就不會改變死亡的結果。其實,魯迅也是一個靠漢字吃飯的人。他為什麼厭惡讓他養家餬口和流傳千年的漢字?
  • 中國最簡單的5個漢字,只有一筆,能讀出1個就很了不起
    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數量也很龐大,《新華字典》收錄漢字超過1.1萬個,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全部的漢字了,其實不然,據相關統計,漢字總數超9.1萬個,而我們生活中的常用字不到3000個,所以很多漢字我們認不出來,甚至不認為它們是漢字。
  • 青苗國學館 | 親近中國古文字(四)---周武王的「中國夢」——利簋...
    青苗國學館 | 親近中國古文字(四)---周武王的「中國夢」——利簋、何尊銘文釋讀 2020-12-09 2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漢字和日本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早在距今1300多年前,日本人便開始以中國漢字為基礎,結合漢字造字的要素與原理,開始了國字的創造。之後,通過中日文化和貿易往來,日本國字也被傳到了中國。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很多自己的地區方言,專屬於方言的漢字讀音有趣,字形跳脫,卻也鮮少為人使用。
  • 瞿秋白主張廢除漢字,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隨著世界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前往中國遊玩或是定居,很多的外國人都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被打敗。很多外國人都認為漢字就像是在畫符,非常難以辨認;音調不同字義也不一樣,有的詞語讀音一樣但是意思卻完全不同,例如意義、譯意與異議,有些字還有多個讀音;他們更加無法理解我國的古詩和古文中的優美語句。
  • 一個常用漢字,2個、3個、4個它組合起來都是字,請問什麼字?
    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從最早的甲骨文到現在的簡化漢字,已經使用了3500多年,形成了異彩紛呈的漢字文化,也有很多的漢字趣聞。
  • 中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雖只有「一筆」,但大多數的人不會讀
    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開始學習起漢語,看到老外蹩腳的學習漢字時,也想起我們學習英語時的情景。目前我們的漢字已經超過了8W,不過常用的漢字也就3000多個,有趣的是許多漢字都是字相近音相同的,所以大家就算遇到不認識的字,看字形也大都能讀出來,然而有些字只有一筆,就這一筆就有許多人都認不出來,不過這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能認出來的算你厲害。
  • 漢字中國·忠:字以達意 文以化成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蕭兵先生先生曾出版了一部近百萬字的巨著《中庸的文化省察——一個字的思想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就是圍繞「中」字展開的的文化史考察。我們知道,「忠自中出」,「忠」與「中」關係密切。某種意義上說,「忠」乃「中」與「心」的結合,是「中」文化孳乳下的產物。
  • 有個漢字,2個、3個、4個它組起來都是字,連在一起還是個成語
    就算真的有倉頡這個人,他也最多是創造者之一,或者是整理者,即把漢字整理成一個比較完善的體系。無論是哪一種,他都為中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文字是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載體,漢字的出現,無疑加速了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一個漢字,2個它、3個它、4個它組起來都是字,連在一起還是一個成語,它就是「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