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很優秀,因此很多家長除了對孩子的課內學習投入精力和財力外,還為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其中十有八九報音樂方面的興趣班佔主要部分。對此我也表示贊同,但前提首先是孩子首先要真正有那方面興趣,而且不宜多,有一種足亦;其次是為孩子提供充足的條件,尤其學習鋼琴的孩子,家裡最好是要備一臺,不能說等孩子喜歡練了再買;第三就是家長的監督和堅持,這點是最重要的。因為即使一開始孩子是有興趣學的,但一段時間枯燥的練習後就會產生厭倦甚至是牴觸,這個時候家長就起到關鍵作用。
家長們肯定也深有體會,每周六周天都象是打仗似的上完文化課補習班然後又趕去上各種諸如鋼琴、吉他、提琴、聲樂等等興趣班。長此以往,大人孩子都顯得身心疲憊。有些家長和孩子能夠從一而終的堅持。而有些堅持不住可能就半途而廢。
就拿我兩個孩子來說吧。兒子9歲、女兒7歲開始學習鋼琴,當時說要學我把鋼琴買了。然後一開始很認真的練,但過了一久便沒興趣了,一到練琴就得連哄帶嚇的,根本談不上自覺。但不管哄也好嚇也好,終歸是堅持下來了。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討論話題:「小時候被父母逼著上過樂器興趣班的網友現在有什麼感想」。那些學有所成的網友都表示當初無論被罵被打著學習樂器的,現在對父母都心存感激,因為憑自己的興趣愛好在不同的環境中都多少有所助力。而有些半途而廢的基本都表示後悔當初沒有堅持下來。
順便說一下相關器樂考級的問題。有些朋友認為以考級為目的去報興趣班沒有必要。而且很多考過級的孩子實際的水平其實並沒有達到該級別應有的水平。這裡我要說的是雖然考級只是種形式,但通過以考級為目標進行要求是很有必要的。有個段性的目標可以讓家長和孩子都有個堅持的方向和理由。這和文化學習考試是一個道理,我們在學校學習的各科知識畢業後不一定都用得上,實際上很多都用不上。但為什麼要學呢?其實就是讓自己具備某種程度的素質。而且每次考級前孩子練起琴來還是非常努力的。
兒子在初一時過完十級,女兒現在五年級過了八級。雖然級別並不能代表孩子具有相應的水平,但通過考級怎麼也能一定程度的提高演奏水平。而且考級拿到證書的時候孩子也有成就感,對其也是一種很大的激勵。至少讓他們認識到努力了就會有好的結果。而整個過程中,家長是必須要堅持不懈地督促孩子,只有你不放棄他才能堅持!
孩子在堅持學習一種器樂到一定程度時又會再次開啟他的興趣。比如能夠彈奏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時,他們就會自己去找譜練習或者自己編彈。還會帶動其喜歡上其他的樂器。像我兒子,我喜歡吉他,曾讓他學,但他不感興趣,前久卻突然瘋狂痴迷,沒日沒夜的玩,而且學得挺快。這可能也是學了鋼琴後為他奠定的良好的音樂基礎。這比一天刷抖音玩手遊好多了吧。
所以,為孩子選擇一項興趣班有必要,但關鍵是作為家長的你準備好堅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