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裡的情節,外國人質疑:日本人真的會壁咚嗎?

2021-01-10 雲輝手遊家

日本動漫特別是少女漫畫中,壁咚是非常常見的浪漫情節,但是這一情節卻被外國人質疑了,有不少美國網友在論壇中發出這樣的質疑:日本人真的會壁咚嗎?

在很多少日本女心中都夢想著」對偶像壁咚」或者」被偶像壁咚」,儼然壁咚這個動作已經成為日本戀愛文化的一大象徵,然而現實中真的有人這樣表達愛意嗎?來看看歐美討論區中外國人是怎麼談論的吧。

難道壁咚真的只是存在於動畫、日劇當中的一種虛構文化或都市傳說嗎?夢想驚覺是假的似乎有點哀傷啊……「日本人真的會這麼幹嗎?」

美國4chan論壇最近出現一篇研究壁咚真實性的帖子,不少日本網友狠狠打破發文者的幻想……「他們不會」

「那只是動畫中特有的文化」

雖然大部分的歐美網友都知道壁咚不存在於現實的日文社會,然而還是很多人希望」對偶像壁咚」或者」被偶像壁咚」,這種夢想或許跟日本人根本沒兩樣吧!

「看到維基有壁咚專屬條目,我會想說有」

「那只是虛構,日本人才沒膽量這樣做」

現實突然使出壁咚只會嚇死對方吧?真的會感到浪漫嗎?

日本動畫很容易讓外國人學到錯誤的日本文化啊……

相關焦點

  • 壁咚只會用手?動漫裡的花式壁咚,你頂得住嗎?
    動畫裡的壁咚作為容易讓人心動的動作,壁咚用手只是正常的操作,但是動漫卻是有著各種奇葩的壁咚,現在就讓映天來帶大家來看看動漫裡的花式壁咚吧!首先是一張被人P出來的圖,從人物中可以看出是出自《冰菓》裡的男主角折木奉太郎和女主角千反田愛瑠。動畫中並沒有上演這樣的橋段,要說真上演了就不是單純的校園推理動畫了,而是應該變成搞笑番了吧!
  • 壁咚已經過時,現在日本流行「大號咚」,但是吹一下就要分手了!
    我記得不管是現實中還是動畫裡,前幾年都非常流行「壁咚」告白,只要是帥哥和美少女之間壁咚就讓人覺得非常養眼,甜到掉牙,讓人恨不得把民政局給他們搬過來,讓他們原地結婚,但是醜男壁咚表白可能就會讓對方馬上報警了,現實就是這麼真實,而動漫中對壁咚算是發揚光大了,發明了各種奇葩的壁咚。
  • 讓外國人難以理解的動畫鏡頭,日本人真的都用抹布擦地板嗎?
    外國人都無法理解日本人為什麼可以發明各種先進的居家用品,卻還使用如此過時的打掃方式,這究竟只是因為仙狐腦中的知識太古老,還是現代的日本人依舊會教小孩這麼做呢?是不是只有木地板會這樣擦啊……超治癒心靈的仙狐大人!我發現本季開播的《請讓我撒嬌,仙狐大人!》
  •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日本動漫,日漫裡表達的是真正的日本嗎?
    動漫作品是「形而上」的存在,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來源於生活的那部分,增加了作品的代入感;高於生活的那部分,是一部動漫的精華所在。說到日本動漫,不得不提宮崎駿,宮崎駿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反戰」、「愛護環境」、「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孩子的內心世界十分豐富」等主張。
  • 動漫福利情節會在現實中發生嗎?
    以及動漫中的學生會往往都擁有神一樣的權力。可現實裡學生會才沒想像中的那麼多權力,動漫情節只是滿足那些小P孩的幻想而已,沒辦法,誰叫他們最常接觸的權力機構就只有學生會呢?(沒見過世面啊~~)到頭來,現實中真正掌權的還是老師啊。
  • 外國人在日本想成為聲優,有多難?
    現專屬於日本「青二 Production」聲優事務所。活躍在中日兩國配音業界,主要參與配音的作品有《魁拔》系列(蠻吉·中文)、《藏獒多吉》(田勁·中文)、《美少女戰士 Crystal》(月野進悟·日文)等。 Q:外國人在日本想成為聲優,似乎有很多障礙與困難,你都遇到過哪些難題?
  • 二次元真會玩:動漫中的「壁咚」,夭壽啦,這都是什麼神仙啊
    歡迎來到二次元真會玩,聞言君今天來帶大家看看二次元中被玩壞的壁咚。壁咚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日本,是少女漫畫或者日劇中,男主角展示自己帥氣,將女主角一擊拿下的不二招式但是這還沒有完,動漫之中,蟬咚只是入門!還有更多的鬼畜!今天聞言君就來帶大家見見世面。
  • 在日本,真的有很多偵探嗎?曾經的偵探動漫你都看過嗎
    提到偵探類的話題,不管是動漫還是小說還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是燒腦的懸疑類情節為主類型。既然那麼多關於偵探的動漫小說和電影,那麼日本三次元真的很多偵探嗎?目前,日本的偵探事務所或者與信所為名的調查公司一共達到5000多家。偵探社並沒有搜查權,也沒有逮捕權,所以偵探社只能在「一般人」的範圍內進行業務調查,如果有越界行為,警視廳會給予偵探社處分的。
  • 只有在日本出現的動漫情節—新年神社參拜
    絢麗的和服,繽紛的櫻花,熱鬧的人群,構成了日本新年裡的一道熟悉的場景-新年參拜,也是我們經常在漫畫或動畫裡看到的情節。看過不少動畫漫畫的朋友會發現,故事每到冬季,必不可少的情節就是新年參拜了,因為這可是日本傳統節日,比起普通日子,主角們在這一天相遇都比平常日子有更多的可塑性,不管是發狗糧,湊CP,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或者圓潤一下人物設定,新年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節日。
  • 回答:日本人羨慕外國嗎?有多羨慕?
    很多日本人包括精神日本人都以此為傲。岡田鬥司夫就是其中的代表,這位阿宅文化的鼓吹者大讚二次元宅文化,認為阿宅是日本文化的真正繼承者。而堅定他這個信念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美國人看了日本動畫以後想變成日本人」。
  • 看了日本真實的路邊攤,終於相信:動漫裡的美食原來都是「真的」
    日本動漫可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屬,像咱這老二次元還有很多,要說這動漫裡出現的美食,那還真不少,比如火影裡的一樂拉麵,蠟筆小新裡的壽喜燒,哆啦A夢裡的銅鑼燒,當然忘不了中華小當家裡各式各樣的美食騷操作,當蓋蓋蓋上發出強烈的亮光,咱就知道對手要完蛋了。
  • 日本動漫裡的二戰
    這才是我批評《螢火蟲》等「喊冤片」的主要原因,一個人去欺辱他人,事後卻不斷地大聲喊自己遭到了對方的反抗,被打得很疼、很慘,那又憑什麼資格去獲得他人的諒解? 我同情清太,同情節子,同情每一個戰爭中的受害,無論他(她)是哪國人,但我堅決將《螢火蟲》這類只會喊冤卻不會反思的影片反對到底。
  • 原來日本初中生喜歡這種動漫?
    有一位外國教師在日本中學任教。教學可能有瓶頸。從學校帶走了600名學生進行「你最喜歡的動畫作品」的普查!發現他們都喜歡這些喔!以下是投票選出的前10名!Top10 《進擊的巨人》外國人也喜歡這個,但年輕的中學生真的了解內心深處的貪婪嗎?
  • 在中國演日本人,在日本演中國人,中日兩國的「外國人」矢野浩二
    他經人介紹來拍攝華誼投資的《永恆戀人》,飾演一位日本留學生——川島。當時他還不怎麼會說中文,與人交流都有困難。不過在場的中國導演和工作人員都特別照顧他,這讓第一次來到中國的矢野浩二感到十分溫暖。因為扮演明治天皇這個角色,浩二引起了中國各大導演和演藝圈的關注,同時日本國內也開始關注這個在中國的日本人。2002年,矢野浩二接到了《記憶的證明》邀約,出演岡山總督這一角色的青年時期。他很幸運,能在劇裡飾演一個擁有立體人格的日本人。
  • 為什麼日本動漫裡,有那麼多的「熱血」情節
    對於80後、90後來說,電視是童年裡最重要的夥伴,而電視裡的動畫片則是最愛看的節目。在上世紀90年代,國產動畫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日本動漫成了那一時期,孩子們對於動畫片的最清晰記憶。可仔細看會發現,不論是科幻類還是競技類,或是魔幻的、懸疑的,日本的動漫中似乎總有一股強烈的「熱血」情結。不論主角還是配角,他們的身邊都圍繞著真誠的朋友,很少會孤軍奮戰,他們都有著堅定的信念和不服輸的意志。「熱血」,在漢語裡的解釋是:比喻為正義事業而獻身。
  • 見識日本真實的路邊攤,終於相信:動漫裡的美食原來都是「真的」
    日本動漫可不止是年輕人的專屬,像咱這老二次元還有很多,要說這動漫裡出現的美食,那還真是不少,比如火影裡的一樂拉麵,蠟筆小新裡的壽喜燒,哆啦A夢的銅鑼燒,當然忘不了中華小當家裡各種美食騷操作,當蓋子揭開發出強烈的亮光時,咱就知道對手要完。
  • 動漫裡的膝枕真的會給人營造一種幸福感嗎?
    導語:動漫中的膝枕會讓人有一種幸福感,這是否成立呢?下面就讓我們來探究一下。動漫作為日本的一個特殊文化產業,流行於世界各國,作為二次元文化的發源國家,很多的動漫元素也由此產生。膝枕,在動漫的情節中,往往是男主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或者受到了傷害昏迷不醒人事,女主角通常會雙腿跪在地上,讓男主的頭輕輕地靠在大腿之上,然後愛撫著男主的頭,由此而創造出的幸福畫面,此種溫馨幸福的畫面就被稱為膝枕。在許多二次元漫畫中都有體現。
  • 日本真的會沉沒嗎……
    十月電影公社策劃之地震題材災難電影季之三日本會沉沒嗎至電影《日本沉沒》,歡迎品閱,轉發有你!這整部電影描述的破壞場面只佔135分鐘電影時長的很少一部分,電影劇情更多的描述了一個國家的不確定未來,對於這個國家裡的每一個小小的個體來說,這樣的恐懼是難以戰勝的,在這樣的環境裡,人性的真善美、兇險惡都被淋漓盡致的展現。人類脆弱的秩序和道德是否經得起考驗,這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命題。
  • 日本萬人票選動漫裡最具魅力外國人TOP10
    俊美的稜角,飄動的髮絲,還有那迷人的眼眸,嬌小可愛的小蘿莉,妖魅驚豔的女神,妖孽的男神,在看日本動漫的時候,動漫裡的外國人物散發的魅力同時也俘獲了一大批粉絲的心,所以日本的動漫網站「CHARAPEDIA」就舉行了一個關於「日本動漫裡面最具魅力的外國角色」的調查,有超過一萬名日本網友進行了投票,
  • 日本動漫中的那些中國角色,果然中國人會功夫是人盡皆知的
    「在外國人眼中,中國人都是會功夫的」這一個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也不知從何時起這個梗就開始出現在網絡上。或許是很多武打電影電視的傳播,或者中國一些傳統太極、少林功夫的表演,不知不覺中在他們眼中留下了這樣一個印象。因此在不少外國作品中的中國人也被賦予 會功夫這一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