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吳棟 SCOP
Fork, 1928
© André Kertész
1925年,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從匈牙利搬去了法國,熱情地投身於達達主義和超現實運動,在那裡,他結識了一大批藝術家,其中包括蒙德裡安。在蒙德裡安的家裡,柯特茲留下了他日後廣為人知的兩張照片:《蒙德裡安的房間》和《蒙德裡安的眼鏡和菸斗》。投射的陰影、物體的位置和精確的構圖使得畫面極具藝術之美,富有設計感。同時,早期相機成像不夠銳利的特點使畫面呈現出一種模糊感,仿佛令人憶起昨日往事。蒙德裡安幾何形體構成的「形式美學」對柯特茲有著巨大的影響。
Chez Mondrian, 1926
© André Kertész
Mondrian's Glasses and Pipe, 1926
© André Kertész
柯特茲喜愛用鏡頭做一些實驗,他曾取下了一部分福倫達(Voigtländer)相機的鏡頭組件,為了得到輕微的長焦效果,使畫面更扁平。柯特茲曾用8到10分鐘的曝光時間拍下巴黎窗外的夜景,透過窗外的視角後來也成了柯特茲偏好的觀看方式,貫穿於他一生的創作中。那時,他結識了另一位移民法國的匈牙利攝影記者——久拉·阿拉茲(Gyula Halász)。柯特茲後來把夜景的拍攝技巧分享給了阿拉茲,他與這位年輕人成了朋友,討論攝影的藝術可能性,以及如何通過尊重畫框內的自然幾何結構和形式來創作精美的構圖。阿拉茲那段時間著迷於夜色中的巴黎,後來,他化名為「布拉塞」(Brassaï),並留下了著名的攝影集《夜巴黎》(Paris by Night)。
Montmartre, 1927
© André Kertész
1928年,柯特茲得到了一臺徠卡。於是,他開始更多地上街拍照,而不是之前所熟悉的靜物和室內人像。他很快就習慣了這個輕便小相機的習性。在巴黎默東(Meudon),柯特茲拍下了一張具有瞬間感的照片(下圖二):前景中攜著畫框的人匆匆走過,頭頂上,蒸汽火車正巧開過。這張照片常被認為是一張抓拍照,不過有人認為畫面裡的人很可能是德國畫家威利·鮑邁斯特(Willi -Baumeister),柯特茲可能是在蒙德裡安的陪同下為他拍下的照片。這樣的猜想使得這張照片更像一次有預謀的守株待兔。
Satiric Dancer, 1926
© André Kertész
Meudon, 1928
© André Kertész
但柯特茲並不像布列松那樣追求「事件發生的時間流中最閃亮的一刻」。他不著迷於「瞬間感」所揭示的真相,而更多是把瞬間當作畫面的構成元素,以突出整體的形式,甚至喚起情感。蘇珊·桑塔格曾以「感傷之翼」(a wing of pathos)形容柯特茲的照片。布列松則稱:「每當安德烈·柯特茲的快門發出咔嚓聲時,我感覺到的是他的心跳。」
Lost Cloud, 1937
© André Kertész
Children and shadows in the park, 1951
© André Kertész
不過,儘管我們不難體會到畫面裡透出的情感,我們也同時會發現,在很多照片裡,柯特茲實際與拍攝對象存在著一定的距離。他常以一種「局外人」的旁觀視角去看待事物,在他搬去美國後,這樣的特徵愈發明顯。中年的柯特茲在美國並沒有獲得事業上的成功,相反,由於他不那麼流利的英語,匈牙利在二戰時的立場(加入軸心國),以及編輯習慣(柯特茲習慣自己編輯成幾張照片構成的系列,而美國的編輯則傾向於從更多底片去選),使得柯特茲在美國過的一直不太順利,他對美國有著深深的隔閡。
Weather vane and New York skyline, 1952
© André Kertész
Washington Square Day. 1954
© André Kertész
在紐約,他常用長焦鏡頭,透過自家窗臺,拍著樓下的公園。妻子的離世也讓柯特茲的照片看起來充滿了愛與悲傷。與在巴黎時和藝術家的互動不同,柯特茲常覺得在紐約缺少和其他藝術家的溝通,他的晚年有著宿命般的憂鬱。
Martinique, 1972
© André Kertész
柯特茲作品的攝影美學主張具有開創性,影響了後人的表達。但同時,由於當時世界局勢對攝影面向現實功能的召喚,柯特茲的照片也曾因其遠離社會政治而未受到許多雜誌的青睞。他的攝影溫暖、平穩,但並不尖銳、反叛。攝影更像是關於他對現實的想像——那是一個永恆的、理想化的世界。
時至今日,儘管形式語言已不再是攝影藝術的主要的問題,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將柯特茲的貢獻視作一種方式,一種通向問題的表達手段。
安德烈·柯特茲
(André Kertész)
安德烈·柯特茲(1894年7月2日至1985年9月28日),曾用名安道爾·科特茲(Andor Kertész),生於匈牙利,他以其對攝影構圖的開創性貢獻而聞名。在他攝影生涯的早期,他當時非正統的攝影角度和風格使他的作品無法獲得更廣泛的認可。柯特茲從沒有覺得自己得到了他應得的認可。今天,他被認為是新聞攝影的開創性人物之一。
正在展出 Current Exhibition
天·地·人
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40周年特展
People and Place
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 40th Anniversary
2020.11.28 - 2021.01.31
參觀時間 10:30 - 17:30
周二至周日 Tuesday to Sunday
周一閉館 Closed on Monday
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1
(021)- 64289516
info@scop-sh.com
線上預約
購票通道
感謝您的關注!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SCôP Conversation | 安德烈·柯特茲:開創性的構圖形式和情緒感染力》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紀實攝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