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娘家,外媒擰巴的小心思徹底暴露了

2020-12-25 騰訊網

歷時23天,嫦娥五號勝利採樣歸來,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落地不到20小時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了它的「娘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受到了「娘家人」的熱烈歡迎。

中國日報

「五姑娘」回到北京「娘家」!月球樣品容器將取出

視頻號

嫦娥五號的順利歸來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全球為之震撼,引來外媒爭相報導。

外國科學家驚喜:「中國撈到寶了 」

在萬眾矚目之下,嫦娥五號攜帶來自月球的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後,國際同行發來了問候。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導,美國華盛頓大學麥克唐奈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布拉德·喬利夫(Brad Jolliff)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這些樣本的年齡將有助於填補大約10億年至30億年前月球歷史知識的空白。它們還可能提供關於月球上是否有經濟上可用資源的線索,如濃縮的氫氣和氧氣。

The age of the samples will help fill in a gap in knowledge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Moon between roughly 1 billion and 3 billion years ago. They may also yield clues as to the availability of economically useful resources on the Moon such as concentrated hydrogen and oxygen.

喬利夫說道:「這些樣本將是一個寶庫!」

"These samples will be a treasure trove," Mr Jolliff said.

緊接著,喬利夫說:「我向我們的中國同行致敬,因為他們執行了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對樣本進行分析所取得的科學成果將持續影響許多年,希望國際科學界也能參與進來。」

My hat is off to our Chinese colleagues for pulling off a very difficult mission; the science that will flow from analysis of the returned samples will be a legacy that will last for many, many years, and hopefully will involv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f scientists.

此外,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些樣本還將使科學家們能夠更精確地校準他們用來測定太陽系內行星表面年齡的「天文鐘」。

The samples will also allow scientists to more precisely calibrate the "chronometer" they use to age surfaces on the inner Solar System planets.

美國科學家擔憂:

當初拒絕與中國合作,

如今怎麼辦?

當地時間12月17日,《紐約時報》以「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返回地球,太空競賽新時代來臨」為題報導了嫦娥五號勝利採樣歸來的消息。

《紐約時報》認為中國探月工程的六戰六捷使人類太空探索進入了一個不同的時代。

《紐約時報》的內容全文充滿了擔憂。一方面《紐約時報》擔心中國探月對美國構成挑戰;另一方面,因為美國曾經出臺法律限制中美在該領域的合作,所以又擔心美國沒有機會分享中國的探月成果。

儘管《紐約時報》試圖描述一個野心勃勃的中國,但中國的表態讓他們失望了,北京方面沒有「發表某種宣言性聲明表示希望取代美國成為太空領導者」。

Beijing has not "staked out some sort of declarative statement where they want to replace the United States as leader in space," said Brendan Curry, chief of Washington, D.C. operations at the Planetary Society.

《紐約時報》坦言,儘管美國重返月球的計劃一變再變,但是不得不承認,中國始終有一個自己的長期發展規劃和節奏,從未受過美國的影響。

中國嫦娥探月工程於21世紀初開始,當時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George W. Bush)宣布,NASA太空人將在2020年前重返月球。當歐巴馬政府取消月球計劃,重點關注諸如小行星和火星等更遙遠的目的地時, 中國仍堅持著原來的路線。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ng'e probes started in the early 2000s when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declared that NASA astronauts would return to the moon by 2020. It continued that path when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canceled that moon program and focused on more distant destinations like an asteroid and Mars.即使川普政府鼓吹要重返月球,中國也沒有表現出要加緊實施在本世紀30年代將中國太空人送上月球的計劃。如果NASA太空人提前到達,中國似乎也並不急於搶在他們前頭。And even as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touted a return to the moon, China has shown no urgency to accelerate its plans of sending Chinese astronauts to the moon in the 2030s. If NASA astronauts arrive earlier, China seems to be in no rush to beat them.

文章提到,其實人們希望中美能夠建立合作,但同時也明白這條路被美方堵死了:美國國會通過條款限制NASA與中國航天的往來合作。

人們希望中美之間的競爭可以轉為合作。但是,目前NASA與中國航天局或中資公司的直接合作受到限制。Some hope that a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change to cooperation. But NASA is currently limited from directly working with the Chinese space agency or Chinese-owned companies.該限制於2011年由當時的維吉尼亞州共和黨議員弗蘭克·沃爾夫(Frank Wolf)納入管理NASA經費的法律中......Some hope that a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change to cooperation. But NASA is currently limited from directly working with the Chinese space agency or Chinese-owned companies. That provision was inserted in 2011 into the law financing NASA by Frank Wolf, then a Republican congressman from Virginia...

而這則條款如今可能會直接帶來美國在科研領域的巨大損失。《紐約時報》報導稱,對此美國科學家頗為失落。

The restrictions...will also be a disappointment for many scient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years to come.

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土木工程和地質科學教授克萊夫·R·尼爾(Clive R. Neal)對美國不抱期待,悲觀且失望地寫道:

「它們(嫦娥五號勝利採樣歸來)代表著月球歷史上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肯定能幫助我們了解月球的演變,」聖母大學土木工程和地質科學教授克萊夫·R·尼爾寫道,他說自己很樂意得到研究這些新樣本的機會。"They represent a completely different era of lunar history and will definitely help in our quest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our moon," wrote Clive R. Neal, a professor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geological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who said he would love a chance to examine the new samples.「可惜,」尼爾在郵件中補充道,「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了。」"Alas," Dr. Neal added in his email, "I don't think this is possible."這句話後面接了一個悲傷的表情符號。That was followed by a sad face emoticon.

相關焦點

  • 嫦娥「五姑娘」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娘家,外媒擰巴的小心思徹底...
    歷時23天,嫦娥五號勝利採樣歸來,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落地不到20小時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了它的「娘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受到了「娘家人」的熱烈歡迎。嫦娥五號的順利歸來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全球為之震撼,引來外媒爭相報導。
  • 「嫦娥」回娘家,帶著「土特產」!一起回顧任務全程……
    「嫦娥」回娘家,帶著「土特產」!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帶著月球「土特產」 嫦娥五號踏上返程路
    點火 起飛 回家 帶著月球「土特產」 嫦娥五號踏上返程路 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飛行過程。 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瞬間。
  • 嫦娥五號月球「取貨」 「土特產」如何帶回?
    央視網消息: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這個「星際快遞員」將在月球表面取「土特產」,隨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這項工作具體怎麼進行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全新落月點 「土特產」來自未知地嫦娥五號著陸點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著陸過程中降落相機拍攝到了著陸區域影像圖。
  • 「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月球「土特產」成功送達
    零下20攝氏度的寒冷,也阻擋不了「嫦娥五號」歸家的腳步,17日凌晨,一位離家多日的「天外來客」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土地上,它攜帶著來自月球的「土特產」,滿載而歸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嫦娥五號」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它的一舉一動都讓人牽掛。同時,這次「嫦娥五號」成功從 月球上帶回珍貴的巖石和土壤樣本,也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完成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 嫦娥五號帶著「土特產」還在回來的路上,美國卻厚著臉皮急於分享...
    這次嫦娥五號上月球採月壤其實沒有其它多餘的或者說其它背後的任務,真的就只是簡單的採集了1.5千克的月壤和0.5千克的月球巖石,現在正在返回的途中,預計月球的「土特產」將在本月底被安全的送到我國境內,本次科考活動也沒有讓美國緊張,只不過美國希望我們給他們分享一點「土特產」,同時老美習慣性的還對我國的嫦娥五號進行了貶低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催熱概念股
    在最後一棒,嫦娥五號返回器通過「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兩次進入大氣層,成功穿越了大氣層,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對於此次採回的樣品,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取回的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 嫦娥五號月球之旅大事記
    >11月25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11月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實施「剎車」制動,順利進入環月軌道飛行;11月29日20時23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再次實施制動,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飛行;11月30日4時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成功分離;
  • 五星紅旗首次在月球「獨立展示」 嫦娥五號帶著「土」特產啟程回家
    接下來,嫦娥五號將迎來激動人心的月球無人交會對接時刻。不少網友在激動留言:「月球土特產已打包,嫦娥快遞正在派送中,請注意查收!」「舉國歡迎最美挖土姐姐」「即使太空再黑,五星紅旗的光芒也會指引你我繼續前進,嫦娥五號我們等你回家」……這條回家之路必將被世界、被歷史銘記。
  • 五姑娘要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家啦 BJ40軍團攜新成員霸氣相迎
    北京越野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官方戰略合作夥伴,繼見證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參與嫦娥五號出徵後,此次將以中國航天探月工程用車、嫦娥5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工程官方保障用車的「娘家人」身份繼續為其保駕護航,攜BJ40全系陣容列隊歡迎探月英雄「五姑娘」的平安回家。
  • 嫦娥五號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攜土特產回家的旅程已開啟!
    嫦娥五號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攜土特產回家的旅程已開啟!時間:2020-12-13 14:12   來源:上觀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攜土特產回家的旅程已開啟! 嫦娥五號回家之路又傳新消息。
  • 以獨特方式返家嫦娥5號,歷時23天成功帶回月球土特產!
    近日,我國首次紅外天體採樣任務圓滿完成,嫦娥五號成功著陸並返回地球,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嫦娥五號就多次刷新了我國深空探測技術的高度,首次實現了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首次帶著月壤返回地球,更是實現了世界上第一例無人對接對接的樣品轉移。
  • 嫦娥五號帶回的「土特產」怎麼用?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下午3時,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
  • 嫦娥五號採回的「土特產」,可以用來研究些什麼?
    該區域內最典型的地貌特徵是呂姆克山(Mons Rümker),一個疑似盾狀火山的遺蹟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1] 「四件套」裡的返回器接過了最後一棒,帶著珍貴的月球「土特產」於12月17日凌晨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人類時隔44年再次迎來月球樣品。
  • 嫦娥回家,土特產怎麼處理?
    (視頻製作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葉源昊)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 帶著月球「土特產」,遠遊的「孩子」回了家。
  • 喬遷之喜 | 月塵落戶國家天文臺|月球土壤|嫦娥五號
    今天,在國家天文臺舉行的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接收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月球樣品正式交給國家天文臺,並向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頒發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   在眾人見證下,這珍貴的月球「土特產」安全進入國家天文臺的月球樣品實驗室。
  • 月球「土特產」幫助了解太陽系
    【深圳商報訊】(記者 劉娥 實習生 馬菲)近日,嫦娥五號採回「土特產」的好消息紅遍網絡。這些珍貴的月球「土特產」,可以用來研究什麼呢?多位專家網上發表科普文章稱,「土特產」的研究價值不可小覷,或可解鎖宇宙的奧秘。 《自然》雜誌提到,嫦娥五號樣品,可用來研究月球的起因和演化,可改進月球定年體系。
  • 嫦娥五號順利打包月球「土特產」,回家之路還有五關要闖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那麼這臺「月球挖掘機」是如何挖土的呢?不妨看看以下片段。
  • 數據看中國 | 「嫦娥」凌晨回家,月球「土特產」成功籤收,背後的...
    「土特產」?那麼很有可能,在下一個50年,更多關於月球的迷霧,會由嫦娥五號、六號、乃至七號、八號的樣品來撥開。1嫦娥五號攜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對月球 科研 意義有多大?——就是重返月球。去採集到更多來自不同地質背景,形成於不同歷史時期的月球樣品。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完整還原月球的歷史,甚至去了解地月系統、整個太陽系的過去和未來。這正是嫦娥五號的意義所在。嫦娥五號登陸地點選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Mons Rümker)一帶,並在這裡完成月壤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