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回家,土特產怎麼處理?

2020-12-19 騰訊網

(視頻製作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葉源昊)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 帶著月球「土特產」,遠遊的「孩子」回了家。歷經約23天、11個飛行階段後,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標誌著我國已具備地月往返的能力,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

返回器凌晨著陸,「接力跑」完成衝刺一棒

如果說嫦娥五號的地月之旅是一場接力跑,那降落回收便是最後衝刺一棒。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軌道器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在降至距離地面約10公裡高度時,嫦娥五號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平穩著陸。負責搜索回收任務的測控與回收系統技術人員及時發現了目標,回收工作有序開展。

和載人飛船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體積只有飛船返回艙的約1/7,可著陸面積卻是載人飛船的16倍。時值隆冬,在冰天雪地的黑夜搜索如此小的目標,難上加難。

不打無準備之仗。針對新特點和新挑戰,擔任此次搜索任務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最複雜情況,更新改造設備十餘套,準備了各種「神器」,還組織進行了多次貼近實戰的訓練演練。

為確保直升機在目標區域安全降落、地面搜救車輛能順利抵達,搜索回收分隊結合冰雪夜間環境進行了近30次的著陸區地形勘察,開展了3次夜間搜索回收專項訓練、1次積雪暗夜極寒條件搜索回收演練、1次大範圍著陸偏差和3次全系統綜合演練,確保空地協同聯合搜救作業萬無一失。

在距著陸場萬裡之外的印度洋上,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遠望3號船早已啟航出海。由於嫦娥五號返回大氣層時,與周圍空氣劇烈摩擦,導致返回器表面的高溫高壓電離氣體層如劍鞘一般,隔絕其與地面測控站間的通信,形成黑障區。遠望3號船的使命,便是在預定海域執行返回器初次再入黑障區附近的遙測、外測、光學測量等測控任務。

「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通信黑障區的這一跳至關重要,如果跳不起來,返回器會摔得粉碎;如果跳過了,『嫦娥』可能會逃離大氣層,無法二次進入。」隨船出海的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技術部副主任房新兵形象解釋道。

一切都按計劃進行。遠望3號船在黑暗中牽著嫦娥五號「放風箏」,為返回器穿越黑障區、實施關鍵一跳牽線搭橋,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同樣執行測控任務的,還有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兩支活動測控分隊。為準確預報返回器落點,精準指引搜索回收分隊快速實施回收,他們千裡轉場,分別在四子王旗著陸場和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靜候嫦娥五號「回家」。

據介紹,位於四子王旗著陸場的活動測控分隊主要承擔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段的測控和關鍵指令發送,以及提供返回器開傘前後的光學實況攝錄任務。而另一支活動測控分隊已在藏北高原堅守數月,實施返回器遙測接收以及上行遙控任務。失之毫釐,差之千裡,這支首次在藏北高原實施測控任務的隊伍出色完成了類似於「徒手接子彈」的困難操作。

「打水漂」式返回挑戰重重,減速降溫有妙招

執行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任務的嫦娥五號是「幸運兒」,她拿到的是地月旅行「往返票」。

能返回的探測器寥寥無幾,其中門道頗深。嫦娥五號返回器採用了俗稱「打水漂」的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方式,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方式呢?

嫦娥五號要安全順利返回地球,速度和溫度是兩大關鍵因素。返回器從月球飛回的速度接近每秒11.2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而此前從近地軌道返回的神舟飛船等太空飛行器速度接近每秒7.9公裡的第一宇宙速度。這每秒3公裡多的差距,就像扔石頭,同樣一塊石頭,從一樓扔下和從十幾層高樓扔下的速度迥異;同理,太空飛行器從數百公裡高的近地軌道返回和從38萬公裡遠的月球返回速度差距巨大。此外,高速進入大氣層時將摩擦產生劇烈高溫,急劇增加的熱量也成為嫦娥五號回家路上的「攔路虎」。

如何減速?這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在反覆學習、研究美國和蘇聯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太空飛行器實際情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的軌道設計師們決定藉助地球大氣層這個太空飛行器再入返回的「天然屏障」,通過空氣摩擦產生的阻力減速,並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

一出一進,返回器慢了下來。「就像在太空中打水漂,返回器先是高速進入大氣層,再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回太空,然後再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氣層,返回地面,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在15分鐘內完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主任設計師孟佔峰說。

如何降溫?出發時通體雪白,但返回地球時,由於受到大氣層劇烈摩擦產生的高溫燒灼,嫦娥五號變「黑」了。

「再入的速度提高1倍,再入熱量將提高8到9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嫦娥五號探測器結構分系統主任設計師董彥芝說,如此高的溫度,一旦進入返回器的內部,後果將不堪設想。

對抗燒蝕成為必攻難關。以放熱結構設計為例,總體設計部防熱結構設計團隊為探測器巧妙設計了一件「貼心防熱衣」。針對月球軌道返回熱環境、空間環境和重量的要求,提出了不同部位耐燒蝕和隔熱的具體需求與指標,從33種新研材料中篩選出了7種防熱材料,完成了防熱材料的布局和局部防熱結構設計,實現了我國由近地軌道再入到深空軌道再入的防熱結構設計的跨越。

嫦娥五號帶回的「土特產」如何處理

帶著月球「土特產」,嫦娥五號奔走38萬公裡後凱旋。中國成為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這也是時隔44年後,人類再次把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對探月工程技術人員來說,嫦娥五號回家意味著此次探月工程任務圓滿完成,但對地面應用系統的科學家來說,月球樣品的科學研究工作才剛剛開始。

嫦娥五號共獲取了兩種月壤樣本,分別是利用抓取裝置獲得的月球表層土壤和利用鑽探設備獲得的月球表面下約2米深的月巖樣本,總重量預計約2公斤。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此前別國月壤採樣點都在緯度30度的範圍,而嫦娥五號採樣點選擇了43度的月海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可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下一步,珍貴的「土特產」將會送到哪裡呢?

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月球與深空探測研究部,我國首個月球樣本實驗室已「萬事俱備」,月球樣品的存儲、管理和研究工作將在這裡進行。

月壤樣品呈粉末狀,易受到地球物質汙染,因此月球樣本操作必須極其嚴謹規範。安全解封,科學處理,妥善存儲——這十二個紅色大字醒目地張貼在實驗室牆上。

安全解封。月球上幾乎真空,和地球存在很大壓差,安全解封成為擺在科研團隊面前的首個難題。據探月工程三期地面應用系統主任設計師張廣良介紹,針對解封在月表真空環境下封裝的設備這個難題,他們反覆多次進行技術驗證,最終設計了一套方案,在真空條件下獨立解封罐子,解封後再把樣品轉移到氮氣環境下進行存儲和處理。

科學處理。「一是採用科學的方法,制定科學的規範和方案,保證結果可信,二是利用最精密儀器進行實驗,並且使用最少量的樣品展開研究,讓樣本發揮最大功效。」嫦娥五號任務地面應用系統副總指揮張洪波說。

妥善存儲。據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透露,除了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月壤主要存儲地點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毛主席生前「可上九天攬月」的夙願。

「土特產」怎麼用?李春來介紹稱,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系統的月球樣品研究工作,包括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份、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等方面。

完成地面處理工作後,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首次」,中國探月六戰六捷

十年磨劍,載譽歸來。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研製團隊與嫦娥五號相伴了十年之久。「從2011年1月立項,到現在整整十年,一個月不多,一個月不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感嘆道。

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首次在地外天體採樣與封裝;首次在地外天體上點火起飛、精準入軌;首次進行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首次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首次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設計得這麼「難」?

「我們要把樣品拿回來,就必須走這條路。」葉培建說,「我們(探月)搞得比較晚,水平要搞得高一點才行,而且將來要搞載人登月,因此要為載人登月奠定一些基礎,摸索一些技術。」

嫦娥一路向月,六戰六捷。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重大成就。探月工程匯聚了全國包括港澳地區的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

求索寰宇開新篇。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客戶端新版上線

敬請關注!

更多內容,為您推薦

「借弟脫罪」的副縣長

領導「打招呼」,警惕!

揭開信用評級領域腐敗窩案的「蓋子」

「無所不能」的普通商人竟被白恩培秦光榮奉為座上賓,雲南重拳修復淨化政治生態

「六假」商人牽出40餘名領導幹部貪腐案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攜土特產回家的旅程已開啟!
    嫦娥五號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攜土特產回家的旅程已開啟!時間:2020-12-13 14:12   來源:上觀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攜土特產回家的旅程已開啟! 嫦娥五號回家之路又傳新消息。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挖土」歸來,嫦娥五號闖過了幾道關?榮耀歸來的道路並非坦途。你可知道嫦娥五號回家邁過了幾道坎?它的「娘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向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介紹。
  • 帶著月球「土特產」 嫦娥五號踏上返程路
    點火 起飛 回家 帶著月球「土特產」 嫦娥五號踏上返程路 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飛行過程。 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瞬間。
  • 嫦娥要回家了!回家之後,「土特產」放哪裡?
    △嫦娥五號軌道器與上升器完成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實驗室首亮相嫦娥五號科學載荷採集到的月球表面數據,以及未來月壤回到地面後,都會集中到位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進行處理和分析。秘訣就是嫦娥五號搭載了四大科學載荷——降落相機、全景相機、中月壤結構探測儀和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
  • 「嫦娥」回娘家,帶著「土特產」!一起回顧任務全程……
    「嫦娥」回娘家,帶著「土特產」!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歡迎回家!「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月球「土特產」成功送達
    零下20攝氏度的寒冷,也阻擋不了「嫦娥五號」歸家的腳步,17日凌晨,一位離家多日的「天外來客」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土地上,它攜帶著來自月球的「土特產」,滿載而歸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嫦娥五號」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它的一舉一動都讓人牽掛。同時,這次「嫦娥五號」成功從 月球上帶回珍貴的巖石和土壤樣本,也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完成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 嫦娥五號月球「取貨」 「土特產」如何帶回?
    央視網消息: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這個「星際快遞員」將在月球表面取「土特產」,隨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這項工作具體怎麼進行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全新落月點 「土特產」來自未知地嫦娥五號著陸點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著陸過程中降落相機拍攝到了著陸區域影像圖。
  • 嫦娥五號帶回的「土特產」怎麼用?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下午3時,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
  • 數據看中國 | 「嫦娥」凌晨回家,月球「土特產」成功籤收,背後的...
    「土特產」?那麼很有可能,在下一個50年,更多關於月球的迷霧,會由嫦娥五號、六號、乃至七號、八號的樣品來撥開。1嫦娥五號攜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對月球 科研 意義有多大?這正是嫦娥五號的意義所在。嫦娥五號登陸地點選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Mons Rümker)一帶,並在這裡完成月壤採集。
  • 以獨特方式返家嫦娥5號,歷時23天成功帶回月球土特產!
    用了23天終於拿到了土特產在人類探月歷史上,許多航天大國都曾參與過,美國更是在1969年成功地帶回了月壤和月巖樣品,我們一直被拿來和美國進行比較,現在我國也終於實現了這個目標,嫦娥五號於11月24日成功發射,進入環月軌道,順利完成月面自動採樣,樣品安全送返,12月17日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成功著陸
  • 嫦娥降落「月宮」、帶回「土特產」 離不開這些「上海智...
    圖說:科研團隊調試相關載荷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北京時間12月3日23時許,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的嫦娥五號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帶上「土特產」,嫦娥「五妹」就此踏上了回家的路。對上海技物所的科研人來說,嫦娥五號的任務已經畫上圓滿句號,但另一段探索星辰大海的徵途已然開啟。
  • 嫦娥五號採回的「土特產」,可以用來研究些什麼?
    :CNSA/CLEP 至於實際採回了多少樣品,等「土特產」落地,我們很快就會知道了。 這些珍貴的月球「土特產」,除了一部分會用於科普和展示之外,重頭戲還是會用於科學研究。這些月球「土特產」,可以用來研究些啥呢? 改進月球定年體系 月球形成於約45億年前,但具體在第幾億年裡發生了什麼事,卻不是那麼容易搞清楚的。
  • 嫦娥5號帶土特產回家,美俄歐都想分享土特產,日本印度則酸溜溜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中國成功發射了嫦娥5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並返回之旅,嫦娥5號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面的呂姆克山附近著路,採取2千克的月球土壤樣品返回地球,供國內的科學研究所研究月球數據,嫦娥5號是繼美國的阿波羅11號和蘇聯的月球16號的第3次月球採樣活動。
  • 嫦娥五號帶著「土特產」還在回來的路上,美國卻厚著臉皮急於分享...
    這次嫦娥五號上月球採月壤其實沒有其它多餘的或者說其它背後的任務,真的就只是簡單的採集了1.5千克的月壤和0.5千克的月球巖石,現在正在返回的途中,預計月球的「土特產」將在本月底被安全的送到我國境內,本次科考活動也沒有讓美國緊張,只不過美國希望我們給他們分享一點「土特產」,同時老美習慣性的還對我國的嫦娥五號進行了貶低
  • 五姑娘要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家啦 BJ40軍團攜新成員霸氣相迎
    北京越野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官方戰略合作夥伴,繼見證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參與嫦娥五號出徵後,此次將以中國航天探月工程用車、嫦娥5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工程官方保障用車的「娘家人」身份繼續為其保駕護航,攜BJ40全系陣容列隊歡迎探月英雄「五姑娘」的平安回家。
  • @嫦娥五號 來了,老妹兒!
    嫦娥五號為您搜到爆款頭條 2020年12月17日內蒙古四子王旗12月17日凌晨,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網友留言:待嫦娥五號平安回家 土特產要帶回來了!感覺土特產回來要分不少人回來還帶東西了,有來自宇宙的明信片嗎!
  • 嫦娥帶「土特產」回家,小動物最先「迎接」它!
    12月17日1時59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區域,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第一個找到嫦娥五號探測器是只小動物!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返回!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簡稱嫦娥五號,是負責嫦娥三期工程"採樣返回"任務的中國首顆地月採樣往返探測器。也是"繞,落,回"中的第三步。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等多個部分組成,由於體積龐大,故將使用中國新一代的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發射。
  • 「嫦娥玉兔」探月記|打包「土特產」
    嫦娥五號:哎,是誰在呼叫我呀?你好,這裡是嫦娥五號。 玉兔二號:喂喂,五姐,是我,小兔子。 嫦娥五號:咦?小兔子,你怎麼偷偷摸摸的?四姐呢? 玉兔二號:噓,五姐,我就是有點擔心你。
  • 嫦娥五號返回了,它身上有哪些你家鄉的「土特產」?香港:我先說
    在經過近23天的太空旅行之後,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艙攜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這代表著我國此次探月採樣任務圓滿成功。在大家在對它回家路上高潮的「打水漂」技術讚嘆不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在嫦娥五號身上,有哪些來自你所在省的貢獻呢?
  • 「廣寒宮土特產」已籤收!100秒高燃回顧…
    「廣寒宮土特產」已籤收!·媒體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