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中國成功發射了嫦娥5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並返回之旅,嫦娥5號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面的呂姆克山附近著路,採取2千克的月球土壤樣品返回地球,供國內的科學研究所研究月球數據,嫦娥5號是繼美國的阿波羅11號和蘇聯的月球16號的第3次月球採樣活動。
世界各國對於這項科研計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雖然目前嫦娥5號還沒有返回地球完成項目的全部過程,但是全球的科學家都在請求中國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分享此次探月工程以及月球土壤的數據。
美國反應
先是美國航天局NASA在社交媒體上先是祝賀中國嫦娥5號發射成功,同時希望中國能夠大方的想全世界分享此次研究的數據,並且可以將月球土壤樣品捐贈一部分出來。
有人肯定會問美國不是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完成了月球土壤採樣工程了嗎?為什麼對於這次中國嫦娥5號的反應有這麼大呢?
因為一方面美國可能不太相信中國的航天技術以及發展到如此先進的階段,如果中國貢獻出部分月球土壤樣品,美國藉此來檢驗中國的航天技術是否可以獨立完成天體採樣工程。
另外一方面月球土壤數據是非常珍貴,即便是美國當年的阿波羅工程也沒有多少土壤樣本,而且兩個工程相隔時間差了快半個世紀,目前嫦娥5號帶回的月球土壤研究的科學價值更高,那你認為中國應該不應該向美國分享月球土壤呢?也歡迎你的評論喲。
歐洲的反應
歐洲宇航局ESA也發表聲明,祝賀中國嫦娥5號探測工程的成功,甚至還願意向中國提供幫助,如為嫦娥5號提供數據中繼服務,以保證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完整性,在 嫦娥5號返回地球的過程中歐洲也願意提供方位探測,以保證此次嫦娥5號工程的順利完成。
歐洲航天局這麼做,即是為了全人類的航天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中國能夠分享嫦娥5號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畢竟中國這次航天任務採集到的樣品有2公斤足夠能分享樣本。
俄羅斯反應
俄羅斯也是對中國表達了祝賀,並任務中國此次工程將改變世界航天史的發展,從原來的航天探測發展到全方位的資源採集工作,加大對地外天體的研究計劃,這也是對中國航天技術的高度肯定。
都知道美國和俄羅斯作為航天大國,中國則一直都是扮演著追逐者的角色,而這一次中國終於追上了它們的步伐,俄羅斯認為全世界都希望能夠得到月球土壤,也希望能和中國展開科學合作共同分享月球數據。
日本和印度的反應
如果說美國,俄羅斯,歐洲的反應比較正常,那麼日本和印度對此的反應就是更加激烈,日本一方面是祝賀中國嫦娥5號工程發射成功,也希望中國能夠分享此次月球數據,贈送部分月球土壤樣品。
另一方面日本也不太滿意嫦娥5號搶走了日本的風頭,因為日本的隼鳥2號回收艙12月6日在澳洲返回地球,這本身也是人類航天史上值得銘記的日子,也是日本航天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然而和嫦娥5號探測工程相比就顯得有點微不足道的意思了。
日本的隼鳥2號是北京時間2014年12月3日發射成功,探測器總量為609公斤,探測器目的是為了探測1999JU3小行星,這顆名為龍王的小行星是含有水和有機物的巖石,日本希望通過地這顆小行星的研究來探究地球最初的生命演化過程。
除了在探測器行駛距離上要比嫦娥5號更加遙遠之外,在其他各項難度上都元不如嫦娥5號, 首先月球的引力要遠遠大於小行星,想要脫離月球軌道返回地球並不是簡單的事情。
其次就是中國和日本採集的土壤標本總量差距較大,中國的的嫦娥5號是通過工具直接在月球表面採集2公斤的月球「土特產」,而日本則是利用金屬球撞擊小行星表面,獲取飛濺起的煙塵物質總量只有月0.1克,重量的差距拿起來都不是一般的大。
相對日本來說印度的反應就顯得有點酸的味道,一直以來印度在航天事業上都以追逐中國為目標,心裡認為印度和中國處在同一水平位置。
在嫦娥5號發射成功的第7天,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公布了一項航天計劃,印度將於2021年發射月船3號實現探測器登月計劃,中國的嫦娥5號也大大刺激了印度,此前印度的月船2號就因為技術故障最後軟著路失敗,不知印度是否解決了這個技術難題。
印度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美國,中國,俄羅斯,歐洲都經歷了失敗才有了成功,航天工程也是關乎人類未來的工程,雖然印度的航天技術發展並不是很好,但是也有正確的認知,印度還有追逐中美俄航天技術發展的機會。
你認為印度的航天計劃會取得成功嗎?嫦娥5號返回地球之後中國是否向全人類分享月球土壤呢?歡迎表達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