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返回了,它身上有哪些你家鄉的「土特產」?香港:我先說

2020-12-19 光速戰機

在經過近23天的太空旅行之後,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艙攜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這代表著我國此次探月採樣任務圓滿成功。在大家在對它回家路上高潮的「打水漂」技術讚嘆不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在嫦娥五號身上,有哪些來自你所在省的貢獻呢?(本文數據全部來自公開資料)

在嫦娥五號身上,有你家鄉的哪些貢獻呢?

首先要說的是香港,因為在嫦娥五號身上,有來自香港理工大學團隊的貢獻,他們深度參與研製了嫦娥五號的「挖土機」部件:「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收集鬆散月壤的採集器,以及用於密封和保存月球樣本的初級封裝系統。而香港團隊通過融入國家戰略,增強凝聚力,也感受了作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

香港研製的用於收集黏性月壤的採集器

香港研製的用於收集鬆散月壤的採集器

不僅如此,香港理工大學還曾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等項目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未來的嫦娥六號,將繼續採用香港理工大學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在月球南極「挖土」。

香港研製的初級封裝系統

在內地,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和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被稱為中科院上海分院的「五朵金花」,它們分別拿出各自的法寶,助力嫦娥五號此次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

成都的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則承擔著嫦娥系統部分衛星產品的研製生產任務,主要涉及太陽帆板驅動線路、中心控制單元、推進線路盒等,他們按計劃完成星上機箱20餘臺、電路板200餘塊,所有產品均100%實現了按時保質交付,產品合格率達100%。

嫦娥五號上升器

湖南的中南大學和中創空天公司團隊,通過與西南鋁業、航天一院等聯合攻關,著力於改善嫦娥五號乘坐的交通工具,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硬體條件。他們提出多向鍛造、高溫固溶熱處理、軸向冷壓縮變形等工藝技術,給出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直徑5米環件工業化製備工藝方案和工藝指導,並完成了樣件的製備,延伸率提升一倍以上。

湖南的貢獻很「硬」

在湖北,從10年前開始,位於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肖龍教授團隊、段隆臣教授團隊和李大佛教授團隊就已經接受任務,為嫦娥系列任務研製模擬月壤、繪製採樣點地質地貌地圖、研究使用何種鑽探方法取樣、採用何種型號鑽頭等等。而這次嫦娥五號發射前,中國地質大學的美女還在長徵五號火箭面前現場Cosplay了一把嫦娥本娥。

湖北不僅能研製航母,航天也很在行

地質大學的嫦娥(侵刪)

而安徽的強項是微電子,位於合肥高新區的中電博微43所為嫦娥五號探測器配套的4款高壓抗輻照DC/DC變換器,為探測器各功能單元提供穩定供電。中電博微16所研製的特種低溫接收機,可以精確接收遠至上億公裡之外的微弱信號,則為地面測控和通訊系統裝上了「順風耳」。

安徽的微電子和發動機都很強

在江蘇,南航趙淳生院士團隊研製的超聲電機,此次應用在嫦娥五號探測器上,用於光譜儀驅動與控制。針對星表地形複雜導致的著陸緩衝性能與穩定性要求高等技術難題,南航航空學院聶宏教授牽頭的空間結構機構團隊承擔了著陸緩衝機構柔性體建模和著陸衝擊計算等任務,發明了多種月球及火星、小行星著陸緩衝機構,在以後的深空探測任務中會陸續亮相。

嫦娥五號的大長腿

在河南,航天695廠研製的多種閥門產品,如同人體中重要的「關節」,服務於嫦娥五號上最關鍵的溫控系統和姿控系統,助嫦娥五號跳出「精準舞步」。同時,嫦娥五號身上還廣泛應用了由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低磁性矩形電連接器、軌返分離信號裝置、快速斷接器等明星產品。另外,中國電科27所和中國電科22所,則布下通信測控「天羅地網」,迎接嫦娥五號「安然回家」,甚至連鄭州宇通都為嫦娥五號返回艙提了供保障用車等「全程服務」。

河南的貢獻也很大

在東北,哈爾濱工業大學校科研團隊,經過十餘年刻苦攻關,攻克嫦娥五號四大核心技術之一的月面採樣技術。而佳木斯深空站則在12月16日上午9時15分,完成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第五次中途修正工作。另外,嫦娥五號的月球鑽取採樣機構中的關鍵部件,鑽杆及其結構件,是用位於遼寧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馬宗義團隊研製的碳化矽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製成的。

東北不全是燒烤和直播

至於北京、天津、海南、內蒙,就不用說了,一個是指揮大腦,一個是火箭製造工廠,一個是發射基地,一個是著陸場,甚至遍布西部省份的測控站,都在此次嫦娥五號任務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一些文章中未提到的省份,也都在背後做著默默的貢獻。

大家都有貢獻

一路上的測控站

造一艘航母,「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保障嫦娥五號和未來的載人登月的成功,甚至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需要一個更偉大的國家,而我們,有幸成為這個偉大國家的一分子。

載人登月比造航母更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月球「取貨」 「土特產」如何帶回?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劉繼忠:相對於美國、俄羅斯落的區域,我們這是一個新的區域,它的火山噴發的年代和它們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科學上還是會有很多研究價值的。「土特產」取貨方式:鑽取+表取成功落月後,緊接著嫦娥五號就開啟了「取貨」的工作。不像地球上快遞員取貨那麼簡單,它要取的約2公斤的樣品,包括月面以下和月面的土壤,採用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12月2日4時53分,鑽取採樣及封裝已經完成,目前表取還在進行中。
  • 「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月球「土特產」成功送達
    零下20攝氏度的寒冷,也阻擋不了「嫦娥五號」歸家的腳步,17日凌晨,一位離家多日的「天外來客」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土地上,它攜帶著來自月球的「土特產」,滿載而歸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嫦娥五號」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它的一舉一動都讓人牽掛。同時,這次「嫦娥五號」成功從 月球上帶回珍貴的巖石和土壤樣本,也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完成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挖土」歸來,嫦娥五號闖過了幾道關?榮耀歸來的道路並非坦途。你可知道嫦娥五號回家邁過了幾道坎?它的「娘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向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介紹。「就像在太空中打水漂一樣,返回器先是高速進入大氣層,再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大氣層,然後再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氣層,返回地面,整個過程環環相扣。」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主任設計師孟佔峰介紹說。
  • 嫦娥五號帶回的「土特產」怎麼用?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下午3時,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
  • 嫦娥五號帶著「土特產」還在回來的路上,美國卻厚著臉皮急於分享...
    這次嫦娥五號上月球採月壤其實沒有其它多餘的或者說其它背後的任務,真的就只是簡單的採集了1.5千克的月壤和0.5千克的月球巖石,現在正在返回的途中,預計月球的「土特產」將在本月底被安全的送到我國境內,本次科考活動也沒有讓美國緊張,只不過美國希望我們給他們分享一點「土特產」,同時老美習慣性的還對我國的嫦娥五號進行了貶低
  • @嫦娥五號 來了,老妹兒!
    嫦娥五號為您搜到爆款頭條 2020年12月17日內蒙古四子王旗12月17日凌晨,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網友留言:待嫦娥五號平安回家 土特產要帶回來了!感覺土特產回來要分不少人回來還帶東西了,有來自宇宙的明信片嗎!
  • 除了嫦娥五號,還有哪些探測器從太空帶回過「土特產」?
    蘇聯的三次月球採樣任務:月球16號、月球20號、月球24號均為無人採樣返回,這也是嫦娥五號之前人類唯三的無人月球採樣任務。 僅僅一年之後,破繭重生的長徵五號火箭帶著嫦娥五號挑戰了更高難度——月球採樣返回。
  • 香港科技助力「嫦娥五號」成功
    在順利完成月球採樣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直奔等待它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從月面點火起飛,本就是一個高難度科目。一般而言,飛行器發射要有專門的發射塔架,點火起飛位置經過精確測算,而月面起飛就不一樣了,完全靠自己,沒有可依靠的發射塔架,上升器只能站在著陸器身上發射,極具挑戰性。畢竟發射前沒法調平、瞄準,只能在起飛後做姿態控制,確保「嫦娥五號」上升器圓滿完成了這項艱巨任務。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背後13所高校助力,看看有沒有你的高校
    前幾日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月球採土任務。人們親切地稱嫦娥五號為「五姑娘」,此次月球採土行動稱為「月球來的快遞」,但是這次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行動背後助力的高校有哪些你知道嗎?喜愛航天事業的同學們不要錯過今天的推送,這些學校將有可能成為你將來會選擇的高校哦!打起精神來跟著我進入到今天的主題吧!
  • 嫦娥五號返回艙貼滿了暖寶寶 用來防止推進劑凍住
    嫦娥五號返回艙貼滿了暖寶寶高端的設備,往往只要最樸素的保溫方式。嫦娥五號:「聽說你們都以為我身上貼滿了暖寶寶?……沒錯!是這樣的!」聽說它這次帶了一頂大傘嫦娥五號返回器已經搭載著珍貴的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而嫦娥五號返回器的傘究竟是一面什麼傘?製作降落傘又需要什麼工藝呢?總臺央視記者陶嘉樹:嫦娥五號這次探月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將從月面上採集的月壤帶回地球。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降落是最後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如何平穩地著陸?聽說嫦娥五號這次帶了一頂大傘。
  • 嫦娥五號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攜土特產回家的旅程已開啟!
    嫦娥五號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攜土特產回家的旅程已開啟!時間:2020-12-13 14:12   來源:上觀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攜土特產回家的旅程已開啟! 嫦娥五號回家之路又傳新消息。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催熱概念股
    在最後一棒,嫦娥五號返回器通過「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兩次進入大氣層,成功穿越了大氣層,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對於此次採回的樣品,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取回的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 嫦娥回家,土特產怎麼處理?
    返回器凌晨著陸,「接力跑」完成衝刺一棒 如果說嫦娥五號的地月之旅是一場接力跑,那降落回收便是最後衝刺一棒。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軌道器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
  • 如果嫦娥五號順利返回,是不是意味著可以載人登月了?
    我看到有人說,咱們中國那是不想登月,要登早登了,這明顯就是在自欺欺人。咱們不是不想登月,而是技術上還不成熟。 這個「嫦娥工程」一共有三個階段,分別是「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很明顯,「登月」一直都是咱們航天計劃中的重要要組成部分,甚至於是核心計劃。 因為登月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未來的太空殖民時代咱們能否佔得先機。就當下而言,探索太空其實就相當於十六世紀的大航海。到處都是「無主之地」,先到先得。
  • 探秘「月表模擬實驗室」:看嫦娥五號如何帶「土特產」
    【解說】經過二十多天的等待,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嫦娥五號於11月24日4點30分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而今,它終於「挖土」成功,攜帶珍貴的月壤順利返回。在這次探月工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月表採樣裝置,是由一個來自香港的科學家團隊研發的。
  • 帶著月球「土特產」 嫦娥五號踏上返程路
    點火 起飛 回家 帶著月球「土特產」 嫦娥五號踏上返程路 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飛行過程。 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瞬間。
  • 「嫦娥」回娘家,帶著「土特產」!一起回顧任務全程……
    「嫦娥」回娘家,帶著「土特產」!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地球!為何嫦娥五號返回時會燃燒,升空卻不會?
    相比之下,嫦娥五號當初離開地球時,並沒有遭遇如此的高溫,外表不會灼燒起來。那麼,嫦娥五號同樣穿過地球大氣層,為什麼返回時會遭遇高溫,劇烈燃燒,而升空時卻不會呢?因此,長徵五號載著嫦娥五號在稠密的大氣中飛行時,速度並不會加速到很快的程度,氣動加熱效應並不強烈。100公裡被認為是太空的分界線,也是速度的分界線。當火箭飛到100公裡的高度時,它的速度一般不到3公裡/秒。而在50公裡以下的大氣層內時,速度更小,氣動加熱效應並不會讓火箭外層燃燒起來。
  • 嫦娥五號採回的「土特產」,可以用來研究些什麼?
    尤其是30-10億年前這段漫長的歷史,幾乎可以說是空白。 按照目前的撞擊坑定年體系估算,嫦娥五號的採樣區表面非常年輕,年齡在10億年出頭。如果對嫦娥五號樣品的放射性定年結果表明,這裡確實就是這個年紀,那就有力地證明了之前的定年體系是可靠的;如果差別很大,則表明之前的定年體系需要作出大幅修正。
  •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土特產」有啥用?怎麼研究?
    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