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近23天的太空旅行之後,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艙攜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這代表著我國此次探月採樣任務圓滿成功。在大家在對它回家路上高潮的「打水漂」技術讚嘆不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在嫦娥五號身上,有哪些來自你所在省的貢獻呢?(本文數據全部來自公開資料)
在嫦娥五號身上,有你家鄉的哪些貢獻呢?
首先要說的是香港,因為在嫦娥五號身上,有來自香港理工大學團隊的貢獻,他們深度參與研製了嫦娥五號的「挖土機」部件:「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收集鬆散月壤的採集器,以及用於密封和保存月球樣本的初級封裝系統。而香港團隊通過融入國家戰略,增強凝聚力,也感受了作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
香港研製的用於收集黏性月壤的採集器
香港研製的用於收集鬆散月壤的採集器
不僅如此,香港理工大學還曾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等項目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未來的嫦娥六號,將繼續採用香港理工大學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在月球南極「挖土」。
香港研製的初級封裝系統
在內地,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和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被稱為中科院上海分院的「五朵金花」,它們分別拿出各自的法寶,助力嫦娥五號此次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
成都的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則承擔著嫦娥系統部分衛星產品的研製生產任務,主要涉及太陽帆板驅動線路、中心控制單元、推進線路盒等,他們按計劃完成星上機箱20餘臺、電路板200餘塊,所有產品均100%實現了按時保質交付,產品合格率達100%。
嫦娥五號上升器
湖南的中南大學和中創空天公司團隊,通過與西南鋁業、航天一院等聯合攻關,著力於改善嫦娥五號乘坐的交通工具,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硬體條件。他們提出多向鍛造、高溫固溶熱處理、軸向冷壓縮變形等工藝技術,給出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直徑5米環件工業化製備工藝方案和工藝指導,並完成了樣件的製備,延伸率提升一倍以上。
湖南的貢獻很「硬」
在湖北,從10年前開始,位於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肖龍教授團隊、段隆臣教授團隊和李大佛教授團隊就已經接受任務,為嫦娥系列任務研製模擬月壤、繪製採樣點地質地貌地圖、研究使用何種鑽探方法取樣、採用何種型號鑽頭等等。而這次嫦娥五號發射前,中國地質大學的美女還在長徵五號火箭面前現場Cosplay了一把嫦娥本娥。
湖北不僅能研製航母,航天也很在行
地質大學的嫦娥(侵刪)
而安徽的強項是微電子,位於合肥高新區的中電博微43所為嫦娥五號探測器配套的4款高壓抗輻照DC/DC變換器,為探測器各功能單元提供穩定供電。中電博微16所研製的特種低溫接收機,可以精確接收遠至上億公裡之外的微弱信號,則為地面測控和通訊系統裝上了「順風耳」。
安徽的微電子和發動機都很強
在江蘇,南航趙淳生院士團隊研製的超聲電機,此次應用在嫦娥五號探測器上,用於光譜儀驅動與控制。針對星表地形複雜導致的著陸緩衝性能與穩定性要求高等技術難題,南航航空學院聶宏教授牽頭的空間結構機構團隊承擔了著陸緩衝機構柔性體建模和著陸衝擊計算等任務,發明了多種月球及火星、小行星著陸緩衝機構,在以後的深空探測任務中會陸續亮相。
嫦娥五號的大長腿
在河南,航天695廠研製的多種閥門產品,如同人體中重要的「關節」,服務於嫦娥五號上最關鍵的溫控系統和姿控系統,助嫦娥五號跳出「精準舞步」。同時,嫦娥五號身上還廣泛應用了由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低磁性矩形電連接器、軌返分離信號裝置、快速斷接器等明星產品。另外,中國電科27所和中國電科22所,則布下通信測控「天羅地網」,迎接嫦娥五號「安然回家」,甚至連鄭州宇通都為嫦娥五號返回艙提了供保障用車等「全程服務」。
河南的貢獻也很大
在東北,哈爾濱工業大學校科研團隊,經過十餘年刻苦攻關,攻克嫦娥五號四大核心技術之一的月面採樣技術。而佳木斯深空站則在12月16日上午9時15分,完成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第五次中途修正工作。另外,嫦娥五號的月球鑽取採樣機構中的關鍵部件,鑽杆及其結構件,是用位於遼寧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馬宗義團隊研製的碳化矽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製成的。
東北不全是燒烤和直播
至於北京、天津、海南、內蒙,就不用說了,一個是指揮大腦,一個是火箭製造工廠,一個是發射基地,一個是著陸場,甚至遍布西部省份的測控站,都在此次嫦娥五號任務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一些文章中未提到的省份,也都在背後做著默默的貢獻。
大家都有貢獻
一路上的測控站
造一艘航母,「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保障嫦娥五號和未來的載人登月的成功,甚至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需要一個更偉大的國家,而我們,有幸成為這個偉大國家的一分子。
載人登月比造航母更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