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故事!嫦娥降落「月宮」、帶回「土特產」 離不開這些「上海智...

2020-12-05 新民晚報

圖說:科研團隊調試相關載荷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北京時間12月3日23時許,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的嫦娥五號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帶上「土特產」,嫦娥「五妹」就此踏上了回家的路。那一刻,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相關團隊的實驗室傳出了歡呼聲,科研人員研製的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以及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和三維成像敏感器完成了各自使命,並且表現優異。

如果說,敏感器如同汽車上的"避障雷達",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就是帶著科學探測目標飛往月球的乘客。「這些科學載荷的有關技術已經用於其他型號任務中,在後續的探月工程四期中也會看到這三件載荷的身影。當然,四期工程會對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略顯疲憊的科研人員告訴記者。對上海技物所的科研人來說,嫦娥五號的任務已經畫上圓滿句號,但另一段探索星辰大海的徵途已然開啟。

圖說:嫦娥五號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和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

「避障雷達」有雙「火眼金睛」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平穩著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仙女」降落「月宮」,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製的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和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功不可沒。

此次軟著陸的地點,雖然是月球正面,但卻是以前未曾探索過的區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因此,嫦娥五號落月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對於嫦娥「五妹」來說,著陸月球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

由遠及近,兩臺敏感器又一次完成了「接力跑」,為科研人員提供了關鍵的距離信息。上海技物所副所長、月球與深空探測系列載荷指揮舒嶸介紹,在距離月球20公裡時,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測距功能開啟,提前獲取了軌道下降段月表高度信息;當距離高度縮短降低到2.5公裡,著陸器建立對月降落姿態時,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測速功能開機,以0.1米/秒的精度開始測量著陸器的降落速度,提供給導航系統保證著陸器以穩定的速度平穩降落到月球。

解決了降落高度與姿態問題,「往哪兒落」也極富挑戰。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帶著嫦娥「五妹」,避開隕石坑和大石塊,選擇安全的著陸區。當著陸器距離月球僅100米時,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開機工作,成功獲取雷射點雲圖像,圓滿完成障礙物識別及安全著陸點選擇的預期目標。「這一回,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懸停避障時平移了6米,正是因為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拍』到了不適合降落的因素。」舒嶸透露。

說兩臺敏感器「又一次」完成「接力跑」,是因為這雙「火眼金睛」還承擔過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任務。不過這一次,情況有些不一樣了。「嫦娥五號需要攜帶更多載荷,因此對雷射器重量的要求比較苛刻。」嫦娥五號雷射測速敏感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主任設計師、上海技物所研究員徐衛明介紹,「相比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兩臺敏感器減重了30%,卻提高了可靠性,新增了雷射測速的功能。」

圖說:科研人員正在調試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

超越「前輩」 嫦娥「挖土」有支撐

降落月球後,嫦娥五號最主要的任務當然是「挖土」啦!12月2日5時06分,上海技物所研製科學載荷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開機,並圓滿完成對採樣區的光譜成像和紅外光譜探測,這些工作既可研究「挖土」區的物質組成與分布,也有助於對"挖土"位置的土壤特性進行精細分析與研究。

嫦娥五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主任設計師、上海技物所研究員何志平介紹,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獲取了表取採樣區的光譜圖像和紅外光譜科學數據,從中可以得到採樣區物質的分布,還可以結合未來實驗室對於月面樣品的測試分析,對月球展開深入研究。「由於長期沒有人類活動,嫦娥五號落月區的月面一直是原生態的,對採樣前後的光譜和圖像信息進行比較,這有利於月球演化的科學研究。」

據介紹,相對於「三姐」「四姐」上的「前輩」載荷紅外成像光譜儀,嫦娥五號礦物光譜分析儀的光譜範圍進一步拓展,覆蓋了羥基譜段,具備探測水化合物的能力。「紅外成像光譜儀不具備自主選擇目標進行探測的能力,只能依靠月球車去調整姿態。而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新增了二維指向功能,集成了一個自己可以搖擺轉的光學反射鏡,如果看到了感興趣的目標,就可指向它,有針對性地進行探測。」

圖說:研製嫦娥五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

何志平告訴記者,以光譜手段在深空探測,特別是對分析物質成分而言是很重要的一種手段,幾乎每一項任務裡都有相類似的載荷配置。 「很多任務規劃都會參考前期任務中已驗證的信息獲取手段,也會要求越做越新,比如為航天員配備光譜儀器時,就會要求做成可穿戴式的輕便設備。」何志平說。

舒嶸感慨,三件科學載荷的研製團隊,主要是80後年輕一代。團隊屬於任務驅動型——沒有預研,擼起袖子直接進入型號任務。「我們每次會給自己加壓,在有限的時間裡將任務出色完成。」他說,「只有將把中科院的創新文化和探月工程的工匠精神相結合,才能產生更新、更好的載荷。」

圓滿完成嫦娥五號任務,奮戰了許久的技物所科研人總算能睡個好覺了。或許夢裡,嫦娥姑娘正帶著珍貴的「土特產」,離他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相關閱讀】這些「神器」上海「智造」 助力嫦娥「五妹」探月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月球「取貨」 「土特產」如何帶回?
    央視網消息: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這個「星際快遞員」將在月球表面取「土特產」,隨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這項工作具體怎麼進行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全新落月點 「土特產」來自未知地嫦娥五號著陸點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著陸過程中降落相機拍攝到了著陸區域影像圖。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催熱概念股
    從人類登月歷史來看,在1969年至1976年期間,美國阿波羅」完成了6次載人登月,蘇聯「月球號」完成3次無人登月任務,分別帶回了月面300多千克和300多克樣品。在那之後,人類已經有44年沒有獲得過月球樣品,直至嫦娥五號再次重啟探索月球之旅。
  • 以獨特方式返家嫦娥5號,歷時23天成功帶回月球土特產!
    用了23天終於拿到了土特產在人類探月歷史上,許多航天大國都曾參與過,美國更是在1969年成功地帶回了月壤和月巖樣品,我們一直被拿來和美國進行比較,現在我國也終於實現了這個目標,嫦娥五號於11月24日成功發射,進入環月軌道,順利完成月面自動採樣,樣品安全送返,12月17日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成功著陸
  • 【地評線】中安時評:感悟月亮「土特產」背後的偉大精神力量
    據悉,「嫦娥五號」從11月24日出發到12月17日成功返回,歷經24天,成功帶回月亮「土特產」,這是自蘇聯帶月球樣本的44年後,人類再一次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中國創造了月球「挖土」新歷史。從「嫦娥五號」發射到月球「獨立展示」國旗,到21秒完成「太空牽手」,到「打水漂」式返回地球……每一步都非常關鍵,而每一步都凝聚著偉大的精神力量。
  • 嫦娥五號帶回的「土特產」怎麼用?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下午3時,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
  • 嫦娥回家,土特產怎麼處理?
    (視頻製作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葉源昊)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 帶著月球「土特產」,遠遊的「孩子」回了家。
  • 「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月球「土特產」成功送達
    零下20攝氏度的寒冷,也阻擋不了「嫦娥五號」歸家的腳步,17日凌晨,一位離家多日的「天外來客」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土地上,它攜帶著來自月球的「土特產」,滿載而歸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嫦娥五號」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它的一舉一動都讓人牽掛。同時,這次「嫦娥五號」成功從 月球上帶回珍貴的巖石和土壤樣本,也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完成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 日本學太空「挖土」,探測器降落小行星,比嫦娥五號搶先一步
    據專業人士分析稱,無人探測器帶回的樣本,暫時還不能確定是否是小行星上的產物。 中國發射的「嫦娥五號」月面探測器目前正處在環月等待階段,軌道器和返回器將擇機從環月軌道返回地球。
  • 「探月女神」張玉花科普大講壇開講,揭秘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嫦娥五號任務有哪些亮點?從月球上取土有多難?航天人為之開發了多少黑科技?……12月19日晚,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8講在第一時間邀請到「探月女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探月工程負責人、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講述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 月宮除了嫦娥,還有什麼?
    嫦娥奔月,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神話故事:嫦娥本稱恆娥(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恆的諱而改嫦娥,又作常娥。相傳,嫦娥是羿的妻子。羿從西王母處,求得長生仙藥。逢蒙前往盜竊,嫦娥無奈之下,吃下仙藥,飛入月宮之中。當然,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有的說是嫦娥自己偷吃了仙藥。
  • 嫦娥奔月帶回的土特產——「月塵土」是什麼味道
    嫦娥奔月,是我們華夏民族探索宇宙奧秘的重要一步,要知道四大文明古國歷經千年只有我中華千年不斷萬年不朽,浩瀚星辰才是我們的徵途。嫦娥5號結束了23天的太空之旅。順利返回地球。今天小編就和大家探討一下,月球土壤到底是什麼樣的物質。美蘇以前研究他們學到了什麼東西。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數據看中國 | 「嫦娥」凌晨回家,月球「土特產」成功籤收,背後的...
    「土特產」?實地採樣的最珍貴之處在於,樣品背後總是蘊含著無限的研究可能。五十年前蘇聯登月計劃、美國阿波羅計劃採集的樣品,直到今天還在為行星科學家提供新的發現和驚喜。那麼很有可能,在下一個50年,更多關於月球的迷霧,會由嫦娥五號、六號、乃至七號、八號的樣品來撥開。
  • 嫦娥五號成功降落地球!中國人什麼時候能登上月球?
    從發射到登月,從採集月壤到飛離月球,從樣品交接到最後返回器降落地球,嫦娥五號的每一步走得都是驚心動魄。現在,大家懸了23天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嫦娥五號的返回器成功在內蒙古的四子王旗預定著落區降落!嫦娥五號任務已經宣告圓滿成功,整個過程非常完美。寶貴的月壤終於被帶回地球,這是人類近半個世紀以來的首次。
  • 「嫦娥」為何只帶2公斤「土特產」回
    原標題:「嫦娥」為何只帶2公斤「土特產」回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亮的這些傳說,背後的事情很不簡單
    嫦娥和月亮的故事,其實背後的事情並不是傳說那麼簡單。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早先天上有10個太陽,弄得老百姓民不聊生。勇士后羿善於射箭,為了替民除害,就登上西王母的崑崙山,一口氣射下了9個太陽。西王母為了獎勵后羿,送他一顆長生不老的仙藥。帝嚳為了獎勵后羿,也把女兒嫦娥許配給了后羿。
  • 大話降龍:嫦娥和老外飛向宇宙,飛船降落到了「星戰世界」
    嫦娥厭倦了月宮枯燥的生活,於是她搭上了老外的飛碟,穿上太空衣開始了冒險,但讓嫦娥沒有想到的是,老外的飛碟居然飛到了星球大戰裡的塔恩圖星。降龍正在幫忙打掃月宮,嫦娥一會說要幫降龍拿水,一會又要拿月餅給他吃,看上去非常殷勤,但降龍看出來了,嫦娥是因為太無聊了才這樣的。
  • 嫦娥五號帶著「土特產」還在回來的路上,美國卻厚著臉皮急於分享...
    這次嫦娥五號上月球採月壤其實沒有其它多餘的或者說其它背後的任務,真的就只是簡單的採集了1.5千克的月壤和0.5千克的月球巖石,現在正在返回的途中,預計月球的「土特產」將在本月底被安全的送到我國境內,本次科考活動也沒有讓美國緊張,只不過美國希望我們給他們分享一點「土特產」,同時老美習慣性的還對我國的嫦娥五號進行了貶低
  • 嫦娥五號採回的「土特產」,可以用來研究些什麼?
    該區域內最典型的地貌特徵是呂姆克山(Mons Rümker),一個疑似盾狀火山的遺蹟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1] 「四件套」裡的返回器接過了最後一棒,帶著珍貴的月球「土特產」於12月17日凌晨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人類時隔44年再次迎來月球樣品。
  • 五姑娘要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家啦 BJ40軍團攜新成員霸氣相迎
    【環球網汽車報導】截至12月14日11時13分,嫦娥五號順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預計將在12月17日左右返回地球,最終在四子王旗降落。從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落月,到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到上升器月面點火,到實現地外天體起飛,再到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上演 「月宮之吻」,完成月壤樣品的 「收件 」工作。至此,嫦娥五號正式踏上「回娘家」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