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們是活在現實裡的,現實會不斷地折磨我們!除非我們一起去跳江,才能逃避現實,才能克服矛盾。——《落葉無限愁》 趙清閣
愛情自古時候就是好出軌的事。
不過,古年間沒有報紙和雜誌,所以不像現在鬧得這麼血花。不用往很古遠裡說,就以我小時候說吧,人們鬧戀愛便不輕易弄得滿城風雨。
亂世中,道德和感情的邊界總是分外模糊。也因此,民國時期的愛情才如此別樣。
話劇《二馬》展示文化差異
老舍的《二馬》為我們展示了究竟什麼才是人生百態,愛恨情仇。
在劇中的溫都太太和老馬的愛情故事側面印證了有關感情中相互尊重的必要。
舍先生筆下,老馬、小馬、古玩店夥計李子榮,是不同類型的三類人:
老馬迂腐陳舊,是典型的「舊民」形象;小馬是中庸的觀望者;而李子榮則是受過教育、有理想的新青年。
書中的人物要數老馬最讓人印象深刻,他一門心思的官迷、愛面子、講排場,身上有著入神入骨的偏執、滑稽,為人不好不壞,可愛亦可恨。
劇裡有兩句句臺詞:
「談戀愛就是兩個人關起門根本不想讓第三個人知道,而結婚就是兩個人站到顯眼的地方讓所有人打量。」
「戀愛的自由是無條件的,婚姻的自由是有條件的。」
老馬上過洋學堂,還入了洋教,卻始終胸懷中國人的傳統大志——當官!可一不留神就從待業青年混成了待業老年。大哥客死,老馬和兒子小馬,前往倫敦接手馬家古玩店。官迷老馬不情不願地變成了小商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做買賣?俗氣!」
幽默平實中詮釋文化碰撞中的眾生百態,到舞臺之上,五位男演員輪流扮演劇中出現的所有人物,行雲流水的表演,充實整部話劇的情節構成,將一部長篇小說改編成一部凝練又意蘊深遠的話劇,用更具表現力的幽默,震撼人們的視聽感官。
創作近一百年後,這部小說被搬上話劇舞臺,對照當下又有了另外的意味:百年前的偏見與愚昧尚未消弭,新的矛盾與荒謬已經登場,而這些矛盾與「荒謬」今天仍舊發生著……
2016年11月至12月,《二馬》先後在北京人藝首都劇場、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成功演出,兩地演出票早早告罄,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火爆局面。這部話劇不僅叫座更叫好,獲得了戲劇界、媒體圈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