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君主投降後,為啥待遇不同,魏稱王,蜀稱公,吳稱侯?

2020-12-12 小明開眼看歷史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歷史上發生的很多事情,其實都可以站在利益的角度分析,這個人為何這麼做,這件事為什麼會發生,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用利益分配來做出解釋。而三國君主投降後,為啥魏稱王,吳稱侯,蜀稱公,其實也是可以站在利益角度來分析一番的!

我們先來看這三個爵位的關係,魏晉時期爵位主要分為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關內侯九個爵位,其中王爵是要高於公爵的,公爵是要高於侯爵的。所以說,三國君主投降時,魏國皇帝曹奐爵位是最高的,其次是蜀國皇帝劉禪,最差的是吳國皇帝孫皓。接下來我們一個一個的來分析。

魏國皇帝曹奐

從高平陵之變開始,司馬懿擊敗曹爽,就已經獨佔了曹魏大權。不過由於當時忠於曹氏的人還是挺多的,而且曹氏自身也還有一定的力量,司馬懿是不敢貿然動手的,只能通過時間,來一步一步掃滅曹氏的殘餘力量。司馬懿死後,兒子司馬師掌權,之後司馬昭,最後權力落到了司馬炎手中。經過了三代人的努力,司馬家終於成功地掌握了整個魏國大權,再也沒人有足夠的力量威脅到司馬家了,於是司馬炎開啟了篡位自立的行動,滅掉魏國,建立西晉!

作為魏國末代皇帝的曹奐,其實是比較悲催的,他的前任曹芳、曹髦多多少少還有點權力,手下也還是有那麼一批人,但是到了他這裡,之前皇帝的力量已經是完全被剷除乾淨了,曹奐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傀儡!從他登基開始,他就只是司馬家手中的一張牌面,他的地位還不如當年的漢獻帝。不過司馬昭在篡位之後,給曹奐的待遇還不錯,封他為陳留王。

而司馬炎之所以封曹奐為王,其實主要是以下兩個利益考量。

一、安撫人心

當年曹丕篡漢,給漢獻帝的是一個公爵,而現在司馬懿篡位,給曹奐的卻是王爵,這就顯示了司馬家對曹家的重視與厚待。司馬炎想的是,我對曹家後人安排這麼妥當,待遇這麼好,你們總沒法再說我了吧?司馬炎就是企圖用給曹奐的好待遇,來堵住天下的悠悠眾口,使得司馬家在天下人的心中印象沒那麼壞,雖然我司馬家篡了曹家的權位,但那是因為曹家不行了,沒能耐了,就和當年的漢獻帝差不多,而且我對曹奐比當年曹丕對漢獻帝更好!

二、顯示司馬家的大度

曹丕篡漢,只給人家漢獻帝一個公爵,而司馬炎篡位,給的卻是王爵,這不就說明了司馬家的大度?從這方面來看,司馬家可比曹家大度多了!司馬炎想的是,我們都這麼大度了,大家就別多想了,相信我們,一定幹得比曹魏好,一定會給大家帶來好生活的!

蜀國皇帝劉禪

曹操、劉備、孫權是當世英豪,不過他們的子孫也確實是趕不上他們了。劉備胸懷大志,如此聰明機警之人,他兒子劉禪的表現卻如此不堪,在大軍尚在,國土尚存的情況下,選擇了投降魏國偏師鄧艾,令人大驚不已,貽笑大方。對於劉禪,沒啥好辯解的,就是個平庸之君,不過他倒是繼承了劉備唯一的一個優點,那就是保命技能滿滿!

劉禪投降後,被封為安樂公。其實以司馬昭的後續表現來看,他很可能並不願意給劉禪這麼好的待遇,他倒是挺想對劉禪殺之而後快的。司馬昭之所以選擇給劉禪一個公爵,而且給劉禪子孫侯爵,主要就是因為還有一個吳國在對面。司馬昭需要對劉禪好一點,讓東吳君主看到希望,不要堅決抵抗了,你看我司馬家對待投降之君多麼好?順便也讓蜀漢了遺老遺臣看看,我司馬家並非絕情濫殺之人。

吳國皇帝孫皓

孫皓這個人,剛繼位時還是很英明的,使得國家陰霾橫掃一空。不過稍微有點成績後,孫皓就變了,也有可能孫皓本身就是一個暴虐之人,他之後的表現簡直是荒唐至極,把東吳搞得一團糟。不過他運氣比較好,當時司馬炎的西北部爆發了禿髮樹機能之變,以至於司馬炎把大部分帝國精銳都派到了西北去了,讓孫皓享受了幾年爽日子,要不是這樣的話,東吳早就滅了。

公元280年,孫皓投降,東吳滅亡,而司馬炎給孫皓賜了一個侯爵。這裡面其實主要也是兩層意思。

一、東吳已亡,天下歸一

東吳滅亡後,司馬家算是徹底的統一了天下,沒必要再像對蜀漢國君那麼好,做樣子給其他人看了。此時再給孫皓一個公爵,做給誰看?何況在蜀漢滅亡後,東吳一直是拒不投降,之前司馬家做出的善意舉動,相當於是白做了。胡蘿蔔你不要,那就只能給你大棒了,在我強大的軍力威懾下,你才投降,那就沒必要給你好果子了。

凡是投降的,其實往往越投得早,待遇越好,越投得晚,待遇越差,一個道理。

二、孫皓為人不行

孫皓這個人,為人比較暴虐,所以在東吳的名聲並不好。司馬炎完全沒必要因為他而擔心東吳的民心,給他一個侯爵都算是看得起他了,要是真給他一個公爵,說不定東吳百姓還有很多不滿呢。

結語

說白了,之所以三國君主投降後,待遇各不相同,完全是利益使然。比如司馬家給曹奐的待遇那麼高,就是為了安撫天下人心,展示自己的大度。而對劉禪那麼好,則是為了安撫蜀漢人心,做樣子給東吳看,要是蜀漢是最後投降的那個,估計劉禪最多也是得一個侯爵而已。

來都來了,點個讚再走唄!本文由超級七品小芝麻官原創,歡迎交流!

相關焦點

  • 三國君主投降之後,蜀稱公、魏稱王、吳稱侯,這其中有什麼講究?
    世界的形勢,分之必合,合之必漢末分三國,但三國鼎立的局面也有結束的時候。先由蜀漢劉禪投降,被封為安樂縣公,然後曹奐將王位禪讓給司馬炎,封為陳留王。三國時期撐到最後的皇帝是東吳的孫皓,他在西晉軍隊向東吳進犯時,選擇了自縛求降,然後到洛陽為歸命侯。投降後三國末代君主的地位,僅從封號上看,就可以看出其不同。
  • 麒麟蜀夢戰報47,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情況,蜀漢姜維當權!
    玩《三國志11》之麒麟蜀夢假想劇本戰報47,截至公元268年4月,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大數據情況分析。截至公元268年4月,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大數據情況,曹魏政權數據如下:曹魏文職:丞相羊祜、中書令裴秀、御史中丞荀勖、執金吾邵悌、少府王祥、秘書令張華、侍中辛憲英、留府長史張緝、太學博士賈充、謁者僕射王韜、黃門侍郎辛敞、太史令王業;曹魏武職:鎮東將軍王濬、安東將軍唐彬、安南將軍怎樣文鴦
  • 三國終結後劉備子孫幾乎被殺盡,曹操子孫卻享受榮華富貴200多年
    魏蜀吳三國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龍爭虎鬥,終於陸續走到盡頭。公元263年,魏國權臣司馬昭派遣大將鍾會鄧艾掛帥,帶領20萬人馬大舉討伐蜀國。蜀國雖有姜維這樣的名將,但怎奈後主劉禪是個平庸無能之人,面對魏國的進攻,喪失了抵抗意志,率先投降。凝聚了劉備和諸葛亮半生心血的蜀漢就此退出歷史舞臺。然而僅僅3年之後,三國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魏國,也走到了窮途末路。
  • 無雙魏蜀吳
    新派策略卡牌,三國手遊巨作《無雙魏蜀吳》攜【最強福利】震撼登場!三國X卡牌千萬粉推年度最受期待手遊,玩家好評如潮。畫風呆萌玩法魔性,最強三國名將獨家養成,排兵布陣盡顯華麗陣容,真人實時PK巔峰對決,紅顏相伴一統江山,眾多樂趣無法言語只能親身體會!《無雙魏蜀吳》全都「魏」你而來!
  • 玩《三國志11》戰報237,魏蜀吳三國勢力綜合國力一覽數據分析!
    玩《三國志11》戰報237,魏蜀吳三國勢力狀態,戰力,軍備,外交,國庫糧草一覽。截至公元269年1月1日,魏蜀吳三國勢力狀態一覽:東吳政權國號為吳國,吳國皇帝是吳大帝孫權之子吳帝孫和,軍師是吳國丞相陸抗兼任;曹魏政權國號為魏國,魏國皇帝是魏明帝曹睿之子魏帝曹芳,軍師是魏國丞相鄧艾兼任;西蜀政權國號為蜀國,蜀國皇帝是漢昭烈帝劉備的兒子蜀帝劉禪,軍師是蜀國大都督姜維兼任。諸葛緒勢力並沒有稱帝,只是稱王了。諸葛緒自立為襄陽王。
  • 三國時期,大將軍、大司馬、太尉,究竟哪個官職更大?
    在漢末三國時期,曹操、孫權、劉備等群雄逐鹿中原,自然為武將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大舞臺,也即對於魏蜀吳三國,都非常重視武將這一群體。在武將立下戰功之後,各個諸侯需要對其加官進爵,以此達到激烈的效果。其中,就進爵來說,指的是爵位上的提升,比如由關內侯進封為亭侯、鄉侯、縣侯等。
  • 《真三國無雙8》可動手辦曝光 魏蜀吳三國武將在線比帥
    《真三國無雙8》可動手辦曝光 魏蜀吳三國武將在線比帥 日前Ringtoys在推特上曬出了正在監修中的《真三國無雙
  • 魏蜀吳三國群星齊登場
    今日(9月3日),曾執導過《銀魂》《我是大哥大》的鬼才導演福田雄一的新片《新解釋·三國志》(三國志新解)發布全新預告,魏蜀吳三國名將齊登場,還有關羽戰呂布以及赤壁大戰等名場面。
  • 都說三國有魏蜀吳,其實還有個燕國
    我們都知道三國是魏蜀吳,但較真的話,三國演義應該改成四國演義,當時有魏蜀吳還有燕國。這個燕國存在了48年,比蜀漢還多六年(不包括劉備入蜀後稱帝之前)。圖-魏蜀吳三國鼎立局勢圖燕國在哪呢?袁紹戰敗後,兩個兒子袁熙、袁尚投靠公孫康,企圖滅公孫康佔據遼東。公孫康不傻,知道二袁想幹什麼。二袁剛到,就被公孫康斬首,人頭送給曹操當見面禮。曹操當時的重點是平定南方,就暫時放公孫康一馬。公孫康死後,因為兒子年齡小,遼東太守由弟弟公孫恭接替。公孫恭身體不好,不能生孩子,好容易撐到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侄子公孫淵長大了,就踢掉叔叔,統治遼東。
  • 魏蜀吳時期三國皇帝如何起名字?|百家故事
    名字趣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皇帝如何起名字?而古人則不同,對起名非常講究和嚴謹,名和字的組合富有韻味,寓意深刻;並且因為既有名還有字,有的還有號,因而重複機率很低,非常科學。由於每個人的名字大多由父母起名,大多包含了對子女的殷切期望和美好希冀,有的還抒發了自己的遠大抱負和理想,因而古人的名字琢磨起來非常有意思,有的蔚然成趣,可以作為飯前茶後的談資。
  • 三國魏蜀吳誰才是正統?為什麼陳壽三國志對於曹操多是褒獎?
    中原日久,而晉承其禪當時中原人士知有魏,不知很少有人為蜀,吳爭正統,後主劉禪樂不思蜀,枉談為蜀。「西晉君臣眼中只有魏而已。」蜀,吳既已滅亡,某些歷史地方自然由晉人規定。爭正統,舊臣自不待言。朝偽就成為西晉君臣習慣的政治用語。 晉武帝曾下詔稱吳國舊臣陸喜為「偽尚書」。
  • 滅蜀鄧艾功勞最大,那麼幫助司馬炎掃除東吳,功勞最大的又是誰
    魏蜀吳三方鼎立的格局,由蜀吳聯合對魏的赤壁之戰後確立。除了這三方勢力外東漢末年其他盤踞各地的諸侯基本退出歷史舞臺,魏蜀吳三國開始了相互制衡的戰鬥。三國三足鼎立時期的結束由司馬昭率軍犯蜀,公元二六三年蜀國退出歷史舞臺,17年後東吳也被剛建立的西晉消滅。魏伐蜀的過程中,由鍾會牽制住了以姜維為將的蜀國主力部隊,隨後由鄧艾偷渡到陰平,成功兵臨蜀國城下。今天想說說西晉滅的東吳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角色又是誰?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成功奪權後,發起了向東吳最後的戰爭。
  • 稱帝進行曲:中國古代開國君主的皇權開幕式(三國篇)
    文 | 江隱龍三國天命的書面爭奪戰東漢末年,曹魏、孫吳、蜀漢通過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各自對天命的繼受。然而因為三國最終均未能統一天下,所以這種正統自始至終都缺乏著功業上的呼應。
  • 三國志11風起雲湧:英雄集結劇本大變樣,魏蜀吳三國分九家
    在原版諸多劇本當中,我想大家一定對英雄集結印象深刻,這是一個集合了三國所有勢力,所有武將的劇本,既有曹老闆劉大耳這些的大勢力,也有劉岱、韓玄那種兵微將寡的小勢力,玩家們的選擇非常豐富。在三國志11風起雲湧mod中,裡面也有一個集合了全勢力全武將的虛擬劇本,這個劇本名字也叫風起雲湧。
  • 三家分晉到三國歸晉
    咱們都背過朝,代表夏、商、周、秦、漢三國,咱們就串一期,來看看歷史上它到底有沒有輪迴。話說公元前二零七零年至公元前一千六百年,是我國的第一個朝代,夏朝開國領袖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但實際上家天下的夏王朝是由大禹的兒子下棋開始的。而夏王朝最後一位君主是誰呀?對。
  • 三國時,蜀國滅亡後,關羽一家真的被龐會滅門了嗎
    1有一個問題在網上很熱,三國時,蜀國被滅,當時張飛的家屬沒有被衝擊傷害,關羽卻被滅門。為啥?有人說因為張飛在魏國有人,他媳婦是魏國夏侯家的姑娘,所以張飛家得以保全,關羽殺了龐德和龐家結下了梁子,所以被滅門,真的嗎?
  • 高祖之風:論三國君主的寒門色彩(中)
    從魏蜀吳三國的「宮廷生活」與「君主特質」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寒門色彩。這不僅體現在「重用法、術」的執政方式上,也體現在日常的各個方面。如系列上篇的結構,本文依然按照「婚姻問題」、「個人修養」、「執政方式」等方面進行論述。
  • 三國塔防 - 蜀傳
    ★ iApps - 《三國塔防-蜀傳》立足三國時代,融合塔防/RPG/武將/劇情等元素,迅速在塔防類遊戲中掀起一股三國風,玩家不僅能夠原汁原味體會到三國文化,熟悉的場景人物還會讓玩家身入其境,遊戲完美的多元素融合也讓遊戲的可玩性大大提升。★ 泡泡網 - iPhone最純正中式遊戲:三國塔防蜀傳!
  • 日本人對三國有多偏執?不僅拍了各種電視劇,還把三國遊戲玩出花來!
    這也許和日本人曾經奉行的「武士道」精神有關,讓諸葛亮等人上陣也有可能是在情感上對文臣的尊重——不想讓武將成為唯一的主角馳騁沙場,文將一樣可以享受同等出鏡待遇,擁有不輸於武將的戰鬥力。而在《真三國無雙4》的劇情裡,龐統壓根沒死,在《真三國無雙6》中,龐統也不是中流矢而死,而是在眾人眼前非常體面的死去。這種有違歷史的舉動,非但沒有招致批評,反而帶動了銷量。它所說明的問題就是:和中國人更嚴肅對待本國曾經的歷史不一樣,日本人並不在乎要不要還原歷史原貌,少了不少歷史包袱。他們更多持著一種玩樂與浪漫主義態度,魏蜀吳到底誰統一天下並無所謂,哪怕劉關張是三姐妹也沒有什麼要緊。
  • 日本人對三國有多偏執?不僅拍各種電視劇,還把三國遊戲玩出花來
    這也許和日本人曾經奉行的"武士道"精神有關,讓諸葛亮等人上陣也有可能是在情感上對文臣的尊重——不想讓武將成為唯一的主角馳騁沙場,文將一樣可以享受同等出鏡待遇,擁有不輸於武將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