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國有魏蜀吳,其實還有個燕國

2020-12-24 地圖帝

我們都知道三國是魏蜀吳,但較真的話,三國演義應該改成四國演義,當時有魏蜀吳還有燕國。這個燕國存在了48年,比蜀漢還多六年(不包括劉備入蜀後稱帝之前)。

圖-魏蜀吳三國鼎立局勢圖

燕國在哪呢?就在現在的遼寧省。燕國的國君叫公孫度,在董卓霸京師的時候,公元190年,公孫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牽制河北軍閥劉虞和袁紹。公孫度不是大族出身,遼東的官油子們根本不用正眼瞧他。公孫度的本家公孫昭任襄平令,公孫度前腳剛到遼東,公孫昭就給公孫度來個下馬威,讓公孫度把兒子公孫康送去服役。公孫度知道公孫昭這是給自己穿小鞋,不立威還能管別人?

公孫度手段夠狠,當場抓捕公孫昭,亂棍打死。那些瞧不起公孫度的遼東官油子和地主老財,被公孫度打死了一百多個。這下再也沒人敢不服公孫度了。

圖-東漢初平二年(191年)局勢圖

當時中原混戰,也沒人管遼東,公孫度利用這個難得的戰略空閒期,向東徵伐高句麗,向西擊敗烏桓,不但控制了遼東半島,還把隔海相望的膠東半島劃到自己的帳戶上。公孫度是個聰明人,他知道以他的這點實力,是不夠逐鹿中原的,能守住遼東就可以了。

曹操要和袁紹決戰,想拉攏公孫度,給公孫度送來了永寧侯的印綬,讓他出兵從背後攻擊袁紹。公孫度不想摻和袁曹決戰,把印綬扔到倉庫裡。不過,公孫度也打算等到曹袁兩敗俱傷的時候,他出兵偷襲許昌。可他還沒來及行動就掛掉了,時間是公元204年。

圖-東漢建安十一年(206年)局勢圖,公孫康控制遼東

公孫度死了,兒子公孫康繼位。公孫康在歷史上也沒幹什麼大事,但《三國演義》卻有他的篇幅。袁紹戰敗後,兩個兒子袁熙、袁尚投靠公孫康,企圖滅公孫康佔據遼東。公孫康不傻,知道二袁想幹什麼。二袁剛到,就被公孫康斬首,人頭送給曹操當見面禮。曹操當時的重點是平定南方,就暫時放公孫康一馬。

公孫康死後,因為兒子年齡小,遼東太守由弟弟公孫恭接替。公孫恭身體不好,不能生孩子,好容易撐到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侄子公孫淵長大了,就踢掉叔叔,統治遼東。

圖-公元223年局勢圖,公孫恭控制遼東

公孫淵知道遼東實力弱,靠自己很難對付魏國,就跨海向東吳孫權稱臣。孫權是個老糊塗,公孫淵來認乾爹,自然高興的不得了,派人送大批財寶去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可公孫淵覺得東吳和遼東隔著大海,自己真有事,孫權能幫上忙?公孫淵翻臉不認人,殺了東吳使者,又向魏國稱臣。氣得孫權大罵公孫淵,要起東吳之兵坐船殺向遼東,被陸遜給勸住了。

圖-遼東地形示意圖

作為三國最強大的魏國,背後有個上躥下跳的公孫淵,不是很安全。但魏國的主要精力被蜀吳牽制,實在沒有太多的精力管公孫淵。魏明帝曹叡也曾在公元237年,派幽州刺史毋丘儉進攻燕國,被公孫淵揍得鼻青臉腫。公孫淵認為自己有實力和魏國掰腕子,開始翹尾巴了,自稱燕王,設置百官,改元紹漢。更可笑的是,公孫淵聯繫了鮮卑單于,約好夾擊曹魏。

圖-三國時期遼東地圖

公孫淵是狂到沒邊的那種人,等到蜀漢丞相諸葛亮去世,蜀漢和魏國戰爭減少,魏國的南線壓力減輕,曹叡就可以對公孫淵動手了。這一次,曹叡派出司馬懿出戰。諸葛亮這麼牛的人,都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更不要說公孫淵了。司馬懿老謀深算,帶兵進入遼東後,佯攻遼隧,吸引燕軍主力,然後轉軍突襲燕國都城襄平(遼寧遼陽),燕軍回援又被司馬懿埋伏擊潰。此時又連續下了一個多月的大雨,遼河暴漲,魏軍船隻從遼河口直抵襄平城下。

圍困一個多月後,城內彈盡糧絕,燕軍將領楊祚開城投降。公孫淵極其狼狽的和兒子公孫脩(修)帶著幾百個騎兵向東南方向突圍,結果沒跑多遠就被抓了回來,人頭落地,送到洛陽展覽,燕國滅亡。本文地圖出自下方《中國歷史地圖集》,含300多幅地圖哦。

相關焦點

  • 東漢末年四國鼎立,為何羅貫中卻只寫了魏蜀吳,被抹去的是哪國?
    很多朋友都知道東漢末年出現了三個國家,即魏蜀吳三國鼎立。但是在三國爭雄天下時還有一國,即東漢末年是四國鼎立。第四國就是遼東的燕國,一個被忽略的政權。 東漢末年既然是四國鼎立,為何羅貫中卻只寫了魏蜀吳,難道燕國不值一提嗎? 東漢末年,燕國首先割據一方。
  • 東漢末年其實是四國鼎立,三國演義只寫魏蜀吳,被抹去的是哪個?
    比如他為了突出劉備的形象,在很多情節上有所保留,還有將諸葛亮描寫的近乎神人,這其實和歷史多少都是有出入的。而他為了著重刻畫魏蜀吳的鬥爭,將另一個政權抹去了,那就是燕國,當權者公孫度,所以嚴格來說三國,其實應該是四國。我們先說一下這個公孫度。他按今天的劃分是地道的東北人,祖上為襄平人,也就是今天的遼陽地區。最初他就是一個割據在遼東的小軍閥,慢慢的趁著天下大亂迅速的壯大了勢力。
  • 《天龍八部》中慕容復傾盡一生恢復的燕國到底是哪個燕國?
    歷史上的燕國除了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三國時期公孫氏燕國,還有一個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氏在北方建立的多個燕國。既然慕容氏的燕國和慕容復屬同一個姓氏,那麼,用腳趾頭都想得到,慕容復要恢復的燕國,當然就是這個燕國囉。
  • 無雙魏蜀吳
    新派策略卡牌,三國手遊巨作《無雙魏蜀吳》攜【最強福利】震撼登場!三國X卡牌千萬粉推年度最受期待手遊,玩家好評如潮。畫風呆萌玩法魔性,最強三國名將獨家養成,排兵布陣盡顯華麗陣容,真人實時PK巔峰對決,紅顏相伴一統江山,眾多樂趣無法言語只能親身體會!《無雙魏蜀吳》全都「魏」你而來!
  • 歷史上的「燕國」消失後「燕國公」登場,此後「燕系書法」堪稱蔚為...
    燕國雖然最終為秦國所滅,但「燕國」的歷史並沒有完全終止。歷史上以「燕」為國號的還有兩個典型時期。一是楚漢燕國。秦末天下大亂,原燕國貴族立韓廣為燕王。公元前202年,項羽分天下為十八路諸侯,其中劉邦為漢王,立韓广部將臧荼為燕王,建都在薊。十年後,臧投降劉邦。再二年,與人共擁劉邦稱帝。後來劉邦以謀反之名親徵燕國,活捉臧荼。「燕國」就此消失。臧荼孫女臧兒,後來成了漢武帝的外祖母,真是「無巧不成書」。
  • 燕侯克的「百家姓」,他們臣服了燕國,燕國成就了他們!
    魯國控制了菴國舊民,晉國控制了懷姓九族,而燕國人也控制了六個民族,史載「羌,馬,摣、雩、馭、髟「六族。那麼,這些部族是什麼樣的族群呢? ,就是包括黃河中遊及以下和長江中遊及以下的呈南北扁形的廣闊範圍之內,也就是說周人的所謂羌人,更多可能是來自這個區域。
  • 戰國時期:最該死的國家——燕國,秦國統一六國的大功臣
    理由是:燕國與秦國各偏一隅,一個在最西邊,一個在最東邊,兵戎相見的情況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可就是這樣,與秦國無仇無怨的燕國依舊被秦國滅亡了。其實燕國的滅亡人們不應該感到惋惜,對於當時被秦國殲滅的六國而言,燕國早就該死了。如果沒有燕國,秦始皇嬴政都不一定能夠統一六國,統一六國的歷史進程還得延長。
  • 燕國全盛時期,地盤到底有多大?
    眾所周知,戰國七王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的長期霸權戰爭,周王朝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國鼎立後,趙國,魏國、韓國加入強國之列,田氏取代齊,戰國七雄格局正式形成。他們是:秦國,楚國,齊,燕國,趙國,魏國和韓國在戰國七雄中,燕國在許多人眼裡是一個相對弱小的附庸國。然而,由於它可以被列為七個戰國之一,燕國也不是沒有它的頂峰。公元前1044年,滅商後,封其弟為。公元前284年,作為七大諸侯國中較為古老的一個,燕國軍隊先後佔領了齊70多個城市,導致了齊,這個強大國家的崩潰。
  • 燕國是戰國七雄中唯一的八百年諸侯國,為何後期屢戰屢敗?
    荊軻刺秦是燕國針對強秦之最後的反擊。此次反擊,可以說是燕國所做的最悲壯、最無奈、最悽涼、最「愚蠢」的一次反擊。燕太子丹,在犧牲了田光、樊於期之後,又失去了荊軻。這一次的反擊雖然成就了荊軻千古刺客的美名,但也給了秦始皇滅燕的口實。荊軻刺秦固然悲壯,但其愚蠢程度其實遠大於此次行為的悲壯。
  • 才能突出的蘇秦,為什麼選擇最弱的燕國?最後,他又為什麼而死?
    選擇燕國,是為了報答燕王的知遇之恩其實要說起蘇秦的人生經歷,簡直可以用一個「慘」字來形容。蘇秦小的時候,就曾經暗暗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後來學成歸來,他卻一事無成。回到老家的他,被人處處嫌棄。
  • 玩《三國志11》戰報237,魏蜀吳三國勢力綜合國力一覽數據分析!
    玩《三國志11》戰報237,魏蜀吳三國勢力狀態,戰力,軍備,外交,國庫糧草一覽。截至公元269年1月1日,魏蜀吳三國勢力狀態一覽:東吳政權國號為吳國,吳國皇帝是吳大帝孫權之子吳帝孫和,軍師是吳國丞相陸抗兼任;曹魏政權國號為魏國,魏國皇帝是魏明帝曹睿之子魏帝曹芳,軍師是魏國丞相鄧艾兼任;西蜀政權國號為蜀國,蜀國皇帝是漢昭烈帝劉備的兒子蜀帝劉禪,軍師是蜀國大都督姜維兼任。諸葛緒勢力並沒有稱帝,只是稱王了。諸葛緒自立為襄陽王。
  • 周朝初期強大的燕國,為何在整個春秋戰國卻缺乏存在感?
    從表面上看,諸侯國按爵位被劃分成公、侯、伯、子、男五個級別;然而實際上,爵位雖然和領土大小息息相關,但是卻並不足以決定諸侯國的重要性。 在這些諸侯國中,有三個最重要的諸侯國,分別是燕國、齊國和魯國,可以稱得上是諸侯之首。尤其是燕國和魯國,更是周武王極其信賴的親兄弟周公和召公的封地,這兩國由於國君的關係享受到了巨大福利,影響力十分巨大。
  • 秦武王嬴蕩殞命後趙國和燕國為什麼要保護嬴稷回秦繼位?
    雙方各自扶持不同的人:惠文后支持公子壯,樗裡疾、魏冉支持公子市,頓時朝堂上劍拔弩張,雙方都拿不出足夠的理由來立自己所支持的人為秦國王位的繼承人。內戰即將爆發,正值此時傳來了嬴稷回國的消息。嬴稷回國並非只有自己孤身一人,還有趙國與燕國的軍隊。朝堂上頓時爆發了大混戰,樗裡疾、魏冉紛紛轉頭支持公子稷,然惠文后認為公子稷勾結外兵。
  • 自蘇秦開始,燕國已經埋下滅亡的種子,子之篡國,內亂外患終亡國
    但是在他的輔政下,雖然讓燕國有過一段時間的輝煌,但是卻為燕國埋下了一顆滅國的「種子」。以至於隨後被人謀朝篡位,最後導致滅國。雖然不能說這都是蘇秦的過失,但是他還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那麼這顆「種子」到底是什麼?
  • 三國志11風起雲湧:英雄集結劇本大變樣,魏蜀吳三國分九家
    虛擬劇本風起雲湧裡面一共有39個勢力,比原版要多兩個,基本勢力陣容和原版大體相容,袁紹、劉焉、袁術等重要的諸侯都在,但刪除了孔伷、雍凱、嚴白虎這三個小勢力,另外還刪了一個原版重要勢力鄧艾。刪除舊勢力自然是要給新勢力騰位置,那麼虛擬劇本風起雲湧增加了哪些新勢力呢?其實準確來講應該是原來劇本裡三大勢力魏蜀吳被拆分了,而且拆分得蠻徹底,各自都被一分為三。
  • 北方有山其名為燕,其野有國以燕為名;我國歷史上的兩個燕國
    歷史上曾多次遷都,並建有五座都城,燕國最早定都於燕地(今北京市房山琉璃河鎮東北董家林古城),公元前7世紀時,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在吞併薊國後,遷都於薊城(今北京市);更是在昭王時形成了三都體制,即薊城(上都)、中都(今房山區竇店)和下都武陽城。
  • 大秦賦提到「千金買骨」,500金買一堆骨頭,為何能讓燕國強大?
    最近播出的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中,也提到了「千金買骨」,本文筆者就給大家說一說什麼是「千金買骨」,以及它背後的故事。在《大秦賦》中,韓王派水工鄭國幫秦國修渠,韓王打算用修渠來達到「疲秦」的目的,而鄭國則想借修渠來實現人生抱負。
  • 戰國時期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分別在哪裡?
    揭秘戰國時期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分別在哪裡?戰國七雄分別是:按東西南北中的順序排列依次為:齊、楚、秦、燕、趙、魏、韓。戰國時期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分別在哪裡?本文介紹的是中國戰國時代的諸侯國.春秋戰國時期七國是現在的哪裡?
  • 如何評價燕國在戰國時期的歷史地位?
    這時候,你再掂量一下燕國和趙國存在的意義。 司馬遷《史記》沒有盡到責任啊,只說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卻沒有說自西周立國以來,燕國為華夏文明擋了多少刀;自三家分晉之後,趙國為華夏文明擋了多少刀。 如果燕國趙國是兩位壯士的話,脫下衣服,前胸後背大腿,必然是處處是傷疤。
  • 麒麟蜀夢戰報47,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情況,蜀漢姜維當權!
    玩《三國志11》之麒麟蜀夢假想劇本戰報47,截至公元268年4月,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大數據情況分析。截至公元268年4月,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大數據情況,曹魏政權數據如下:曹魏文職:丞相羊祜、中書令裴秀、御史中丞荀勖、執金吾邵悌、少府王祥、秘書令張華、侍中辛憲英、留府長史張緝、太學博士賈充、謁者僕射王韜、黃門侍郎辛敞、太史令王業;曹魏武職:鎮東將軍王濬、安東將軍唐彬、安南將軍怎樣文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