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艦:是運輸船改的水上飛機母艦,網上稱其為航母有些勉為其難

2021-01-11 騰訊網

嚴格來說,中國最早的航空母艦,就是引進自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建造的完工90%的「瓦良格」號重型載機巡洋艦,由於烏克蘭無力再完成此工程。

就被有軍方背景的澳門創律公司,以2000萬美元競標獲得,包括隨艦而來的20餘噸圖紙,歷盡千辛萬苦,用數艘大功率拖船,讓喪失動力的「瓦良格」號拖拉到中船重工集團大連造船廠。

此後,船廠拆除了艦上飛行甲板下12具巨大的反艦飛彈發射裝置,以前艦上其他的防空飛彈發射架和反潛火箭發射器的,改正了一艘滑躍起飛的真正的航空母艦,於2012年9月25日,正式服役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被重新命名為「遼寧」 。

舷號17的這艘航母,最初,只是一艘供科研性質的航母,用來培育培養艦載機飛行員,與其他驅逐艦、護衛艦、綜合補給艦等艦艇,組成以「遼寧」號為核心的航母編隊,或稱航母作戰群。

2018年5月31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答記者問表示,遼寧艦入列以來,按照計劃有序組織了包括遠海作戰運用演練在內的一系列綜合演練,有效檢驗了航母編隊綜合攻防體系的建立和保持,已經初步形成了體系作戰能力。

關於中國最早的航空母艦,應該是以正式進入海軍服役,具備實戰能力為標準,其他採購引進的「墨爾本」、「基輔」、「明斯克」號航母,或供我國船舶製造科研人員研究、或已被拆解成廢銅爛鐵、或改造成航母酒店、或改成航母主題公園成海上遊樂設施,都不是中國海軍真正意義上的航母。

那麼毫無疑問,中國最早的航空母艦就是烏克蘭製造的「瓦良格」號重型載機巡洋艦,並且由中船重工集團大連造船廠改造成舷號17且被重新命名為「遼寧」號的航空母艦。

其他,網絡上關於中國最早航空母艦的由奉系軍閥張作霖期間,採購了8架水上飛機,將鎮海艦改成了水上飛機母艦,與航空母艦仍然是有嚴格區別的,頂多算作航空母艦最早的雛形,稱其為航空母艦真的有些勉為其難。

鎮海艦,原為德國海軍2708噸運輸船,滿載排水量只有2700噸,航速僅為12節,一戰後被改為商船,1923年時,被奉系軍閥張作霖麾下的東北海軍買下,初「鎮海」艦僅作為練習艦。

1926年3月,東北海軍「水面飛機隊」於秦皇島成立,在葫蘆島設立了陸上場地,擁有8架法制水上飛機,同時「鎮海」艦被改造為水上飛機母艦,儘管也可以視作中國航空母艦的鼻祖,但和真正能夠起艦載戰鬥機航母,仍然相距有太大的距離。

鎮海艦,這艘水上飛機母艦,在抗戰時期,為阻止日本海軍利用航道進攻,與「永翔」、「江利」、「楚豫」、「定海」、「同安」等艦沉塞於青島小港碼頭,默默地捐軀在阻塞之線。

相關焦點

  • 餃子航母:二戰中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母艦
    她們的短小身材,也與通常理解中的航母相差甚遠。但通過縝密的設計改造,卡薩布蘭卡級還是能搭載27架飛機,並且使用其中的大部分作戰。普通水兵則因為這些軍艦的外貌和無裝甲防護缺陷,形象的將之戲稱為「嬰兒車航母」。
  • 臺灣海軍「民國範」計劃:自造2艘航母、20艘神盾艦
    據香港《亞洲周刊》稱,臺灣2014年制定了未來15年發展計劃,在自造軍艦方面竟赫然列出了近20艘「神盾」驅護艦和2艘平直甲板兩棲攻擊艦/輕型航母。常聽人說「民國傳統在臺灣」,這次的臺灣海軍造艦計劃頗有1945年中華民國海軍部長陳紹寬至今令人「震撼」不已的12艘航母大海軍方案的風採。
  • 不光是航母,潛艇也能搭載艦載機,多國都曾打造這種奇葩武器
    上述兩艘日艦先是被改裝成袖珍潛艇母艦,後來又被改裝成飛機母艦。這 是因為在戰爭期間,水上飛機除了執行海上偵察探測和引導海軍艦炮火力攻擊之 外,其他方面的作戰價值非常低,在進行海上收放時操作難度極大,與航空母艦 艦載機相比,處於明顯的劣勢。 曾經有3個國家的海軍嘗試發展可搭載飛機作戰的潛艇。
  • 一艦四用空勞碌,炮下絕戶無人知,日本海軍千代田號航空母艦
    本來千歲級名氣就不大,而她與首艦千歲號幾乎同時竣工、同時改裝,又在同一天戰沉,在戰爭中的經歷又沒千歲號豐富,所以一般都是在介紹千歲級或千歲號的時候順帶說一下。不過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千代田號實際上頗有可說。首先是她一艦四用,先是承擔了水上飛機母艦、燃油補給艦、潛艇運載艦三種功能,後來又被改造為航空母艦。
  • 出雲號改航母,一部日本航母史就是一部「改改改」的歷史 | 京釀館
    12月18日,日本內閣通過了新版《防衛計劃大綱》和未來五年《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首次公開、明確提及要把現役的「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改造為「多用途母艦」。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第一槍是由日本航母打響,此次是二戰結束後日本第一次宣布將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航母。
  • 日軍最著名的「航母」之一,僅搭載一架飛機,只當運輸艦用
    然而,「秋津洲」號在服役後卻沒有多少機會發揮所長,倒是和其他水上飛機母艦一樣經常客串運輸艦的角色,在服役後期曾改裝為工作艦,於1944年9月被擊沉。因此日本海軍認為應該建造一種類似於水上飛機母艦的輔助艦船,它能夠在大洋上為飛行艇提供燃料、彈藥補給,為飛行艇乘員提供食宿和休息場所,還能從事飛行艇的維修和救援任務,充當移動航空基地,這就是飛行艇母艦,簡稱「艇母」。
  • 為兩棲艦隊補充力量,解放軍用民船改直升機母艦受關注
    美國《福布斯》網站22日稱,這次演練表明解放軍可能在學習美軍海上預置艦隊的做法,戰時將把商用貨船改裝成直升機母艦,作為兩棲艦隊補充力量。該演習顯示,解放軍陸軍的直-8運輸直升機和直-19偵察直升機從「振華28」號民用半潛船的甲板上完成起降。報導稱,「這艘半潛船似乎臨時加裝了直升機飛行甲板,目前尚不清楚在民船上加裝飛行甲板需要多長時間,相關的工作周期決定了它被改裝為海上基地艦的時間」。
  • 如今全球不過20來艘航母,為何二戰時美國有150艘,日本也有29艘?
    曾經一艘軍船能待在上百士兵就已是不錯,如今卻有著航母拉著好幾千人移動,艦上還能帶著那麼多裝備。雖然航母的概念從一戰時期就有了,但真正能將其發揚光大還得從二戰說起。發展至今,可謂是各國都想著能有美國海軍那般作用十幾艘核動力航母「稱霸」世界。但現實和理想之間往往都有著差距,如今全球也不過20來艘航母,我國歷經這麼久也才2艘航母而已。
  • 今日海上強國也曾因陋就簡,用民用商船改裝航母,實戰效果卻不錯
    1942年6月,英國開始對首批2艘彈射式飛機母艦進行改裝,它們的前身是 穀物船——「麥克比恩帝國」號和「麥克安德魯帝國」號。截至同年10月,英國 人手中已經擁有了10艘此類飛機母艦。其 中,第一艘船「莫麥克梅爾」號曾經是一艘乾貨船,美國海軍將其交到造船廠, 立即改裝成為一艘航空母艦。 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要求該艘護航航空母艦的改裝工作必須在3個月內完 成,這與此前英國人搞的彈射式飛機母艦相比,工期大幅度縮短。之所以如此, 是因為這種C3型商船實際上屬於一種「一次性」船隻,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原 型船,可以使用大量的預製設備和標準化模塊,從而大大縮短了工期。
  • 編外航母:遊走海洋的致命「毒針」,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但是和航母最大的不同是,兩棲攻擊艦通常設計有塢艙,可以搭載各種登陸艇,並且其搭載飛機以直升機為主,甲板上也沒有彈射器或者攔阻索這類航母必備的裝備。那麼兩棲攻擊艦是如何誕生的,它在現代海戰中又有什麼重要的戰術價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兩棲攻擊艦。源自航空母艦,由英國人最先應用兩棲攻擊艦實際上是源自二戰時期的航空母艦。
  • 人類第一次航母大戰中,美軍擊沉兩艘航母,其中一艘是自己的
    航空母艦這一海戰利器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就已經問世,但其地位和作用長期未受到重視,海戰的主力依然是戰列艦、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艇及其裝備的大口徑火炮。這種情況一致持續到英國海軍利用艦載機襲擊義大利塔蘭託軍港;日本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後才開始改變。
  • 打造我軍的預置艦隊,大型民船改裝輕型航母,戰時可迅速增強戰力
    有美國媒體稱,解放軍這樣的做法是在模仿美國的預置艦隊,在戰爭發生的時候,將一些民用船舶改裝成直升機母艦,作為兩棲艦隊的補充力量,那麼將大型的民用船舶改裝成輕型航母或者是直升機母艦的話,這種方式是否真的可行呢?在戰爭中又有著怎樣的戰術作用呢?根據媒體的報導,在當天的演習中,解放軍陸航部隊的直升機從振華集團的一艘民用船舶上起飛。
  • 二戰兵器全集,應用廣泛的美國寇蒂斯SOC「海鷗」水上飛機
    美國寇蒂斯SOC「海鷗」水上偵察/觀察機在服役高峰期時,幾乎配備了美國海軍所有戰列艦、巡洋艦、航空母艦、驅逐艦、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和兩條炮艇,還裝備了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該機經過競標戰勝了道格拉斯XO2D-1和沃特XO5U-1,於1935年投產。同年11月12日,首架「海鷗」登上了輕巡洋艦「馬布爾黑德號」。
  • 第二次東所羅門海戰,美日航母再次對決,這次日本又被擊沉航母
    在某個意義上講,他們的任務還是進行傳統的炮擊作戰,在南雲忠一消滅了美軍的航母后,他們就會一擁而上消滅美軍其餘戰艦。而另一邊,弗萊徹的艦隊就簡單了許多,他本人仍舊指揮自己的航母艦隊。而弗萊徹作為一個老練的航母指揮官,也派出了大量的偵察機和水上飛機試圖找尋對方的位置。
  • 二戰最好看的航母,直接擊沉德國最強軍艦,不是美國製造
    如今,只要說起航母,大家都會立馬想到美國。這麼多年來,美國一直都是軍事強國。一般的國家能夠擁有1艘航母已經十分厲害,而美國的現役航母高達11艘。不僅如此,這11艘核航母的排水量全部超過10萬噸,作戰能力自然不用多說。其實,當年最早研究航母的國家並不是美國,而是英國和日本。
  • 除了瓦良格號,中國還買過幾艘航母
    1914年9月5日,日本水上飛機母艦若宮號參加了對德國佔領的青島膠州灣的攻擊行動,其搭載的水上飛機擔負了通信和指揮工作,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遭到來自海上的空襲。中國人也第一次見證了航母這一全新艦種。1928年,中國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華甲號投入使用,打造這艘軍艦的是奉系軍閥張作霖。雖然船體是原奧匈帝國的商船「中國」號,艦載的水上飛機也來自於法國,但它代表了中國發展海軍的渴望。在之後的幾十年,雖然也有提中國人出自己的航母發展計劃。比如曾任民國海軍總長的陳紹寬就曾在1928年、抗戰中期和抗戰勝利後三次提出航母發展計劃,但最終都不了了之。
  • 一戰時期造航母,從戰列艦上起飛飛機,二戰前英國航母的探索之路
    在1912年,英國人查爾斯—薩姆森做了一次非常偉大的嘗試,他從錨泊的"非洲號"戰列艦上駕駛肖特S.27雙翼飛機起飛,"跑道"是一條臨時鋪設的甲板。在4個月後,在英國韋茅斯舉行的海軍檢閱式中,薩姆森再次駕駛雙翼飛機,從航行中的"海伯尼亞"號戰列艦的前甲板起飛,航速為15節。在場觀看的軍官無不震驚,這便是後來英國航母的開端。
  • 二戰老照片: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自帶雷達,美國生產了2000架
    【圖為在空中飛行的「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是二戰時期最為著名的水上飛機。這款由美國聯合飛機公司研製的水陸兩用型號的水上飛機,在二戰史上,它在水上飛機領域裡的地位無可挑戰,它是產量最高、作戰性能出色的水上飛機。
  • 美軍航母搭載百架戰機,一個超級中隊竟佔七成,擁有73架飛機
    ■1935年時正在進行艦載機降落訓練的"薩拉託加"號航母,當時該艦的載機量為78架,二戰時增至90架。到戰爭後期,隨著航母艦隊規模的擴大,美軍又建立了一套字母和機身特殊圖案相結合的飛機識別系統,用於在戰場上區分不同航母的艦載機部隊。■1939年4月時的"企業"號航空母艦,甲板上停滿了飛機,該艦正在執行飛機運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