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連日來,全國民政系統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熱潮持續升溫。部分省(區、市)民政廳局長就貫徹落實全會有關民政工作決策部署談感想、講體會。今天,我們一起來聽浙江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劍侯的學習體會。
科學謀劃 高位推進
打造民生幸福標杆
浙江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王劍侯
近年來,浙江省民政系統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民政部的精心指導下,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總體要求,持續有力推進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精準保障、和諧自治、幸福頤養、暖心服務「四個標杆區」。
有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落地落實。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風險挑戰,浙江省民政系統以更強的決心、更大的力度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到實處。一是頂格推進民政工作。在去年召開全省民政會議、出臺浙江「民政30條」基礎上,省委、省政府把民政工作列為2020年重點工作7個專項督查之一,目前11個市和90個縣(市、區)全部召開民政會議、出臺貫徹落實意見,全省形成大抓民政「比、學、趕、超」的良好態勢。二是慎終如始抓好民政領域疫情防控。率先開展養老機構封閉管理,全省民政服務機構實現「零感染」,全省15萬社區工作者、3.4萬家社會組織和280萬名志願者參與防控,全力築牢社區第一防線。慈善捐贈資金30.3億元,捐贈款物總量除湖北外居全國第一。三是加快推進康養體系建設。省委、省政府出臺加快康養體系建設政策,完成6700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覆蓋66%的鄉鎮街道。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接受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得到代表一致好評。四是社會救助信息平臺迭代升級。經濟狀況核對類信息涵蓋11個部門21類,覆蓋全省所有73家銀行,6個部門共享10大類救助信息。困難群眾憑一張身份證即可辦理救助事項。省內救助申請實現異地辦理。五是率先全國開展新一輪村社組織換屆工作。修訂村民自治兩個地方性法規和社區居委會選舉工作規程,精心組織試點和面上鋪開,預計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六是率先實現婚姻登記全省通辦。完成1870萬個婚姻登記電子證照。七是提請省人大出臺了推進和規範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決定。八是推進「兒童之家」建設,在26個加快發展縣實現應建盡建。
紮實部署推進「四個一批」工程。2021年,浙江省民政系統將著重部署推進「四個一批」工程。一是出臺一批重大政策。科學編制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養老服務、社會救助、兒童福利等4個專項規劃,推進《浙江省社會工作促進條例》立法,研究出臺深化殯葬改革、養老服務補貼、慈善組織信息公開等政策意見。二是打造一批重大平臺。加快民政各領域數位化轉型,推進養老機構開辦、收養登記、群眾身後等「一件事」。加快「浙裡養」平臺建設,推廣「一床一碼一人」,建立「養老雲」資料庫。完善村(社區)基層組織信息管理系統,推廣「社區微腦」建設,組織好民政部省級地名信息庫建設試點。三是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實施100個康養聯合體建設試點,開展2萬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實現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建成100個省級公益性節地生態安葬示範點,到2022年每個鄉鎮設置一處公益性安葬設施。加快推進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縣級大救助服務中心、示範型兒童之家、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等建設。四是抓好一批重點工作。全省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到9000元以上,特困人員供養標準達到低保標準1.3倍以上。推進設區市主城區和5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編制養老機構布局規劃,加強縣級社會組織示範園建設。
科學謀劃「十四五」努力實現新突破。浙江省民政系統「十四五」發展主要思路:堅決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更加注重民政事業發展的政治性、時代性、群眾性、協同性,重點謀劃推進八個方面工作。一是打造精準高效、全面兜底、全民普惠的社會救助體系。準確把握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四個全面」布局變化,聚焦後脫貧時代社會救助功能定位,找準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銜接的切入點,健全完善「1+8+X」新時代社會救助體系,高度關注零就業家庭、支出型貧困,最大限度減少因病、因學、因殘、因疫致貧或返貧現象。二是打造事業產業協調、機構社區居家融合、醫養康養結合的幸福頤養標杆區。準確把握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和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窗口機遇,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積極培育老年消費市場,打通醫養康養結合堵點,打造省、市、縣、鄉不同層級、定位清晰、職責明確、上下聯通、轉接有序的康養聯合體。三是打造「黨組織掌舵、眾人齊划槳」的社區治理共同體。準確把握從「事」到「制」到「治」的治理新路徑,突出「精密智治」和「和諧自治」關鍵,推進未來社區、田園社區等建設,增強社區治理和服務功能,做好「一肩挑」後村級權力監管和制度建設。推進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建設,構建樞紐型、立體型、綜合型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平臺載體。四是打造活力迸發、有為有位的社會組織發展高地。準確把握民政事業職能聚焦、領域拓展、服務擴面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協同作用。全面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壓實社會組織監管和培育的雙重責任,深化行業協會商會脫鉤「後半篇文章」,大力培育發展樞紐型、支持型社區社會組織,引導和支持其有序參與社會治理、提供公共服務、承擔社會責任。五是打造全社會崇善行善,慈善事業蓬勃發展的示範先行地。準確把握全網絡時代公益慈善自主發展的良好態勢,推進「網際網路+慈善」,創新慈善組織和慈善信託的發展與監管,發揮好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實現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銜接,在扶危濟困、守望相助上展現「重要窗口」的奉獻與擔當。六是打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的溫暖之省。準確把握民政服務涉及人民群眾全生命周期的特點,圍繞「幼有優育、弱有眾扶、殘有善助、婚有和諧、老有頤養、逝有所安」,在全域服務中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把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聚焦放大,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七是打造綜合集成、迭代升級、場景應用、即時感知的民政智慧服務體系。準確把握民政數位化轉型從經驗型向智慧型轉型的發展規律,樹立「數字賦能、智慧應用、整體智治、高效協同」理念,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推動民生事項「網上辦」「掌上辦」「碼上辦」,做到一個平臺管全省、一組數據看態勢、一張地圖找點位、一部手機辦事項。八是打造一支永葆忠誠、竭誠為民、務實奉獻、創新擔當、清正廉潔的民政幹部隊伍。按照民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新要求,加強黨對民政事業的全面領導,不斷增強民政幹部職工「七種能力」,提升幹事創業精氣神,為全面高質量完成「十四五」發展目標任務提供組織保證。
相關閱讀
來源:《中國民政》雜誌
原標題:《民政廳局長談體會丨王劍侯:科學謀劃 高位推進 打造民生幸福標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