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啟盈門
早在10年前,我的頭髮就開始陸續脫落。在我們單位一個年會上,攝影師拍下一張照片,我頭頂光禿禿一片「白熾燈」,成為C位,被同事們競相P圖。
「毛老師,你禿頂了,要不要去植髮?」
當時,並不在意。我總會這樣反駁,「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心靈」。作為一個媒體人,寫好稿子自然就會產生影響力,沒有必要在乎頭上有沒有頭髮,反正自己也看不到。
隨著採訪活動不斷增加,在公眾場合露面的機會也越來越頻繁,看著高清畫面中自己的頭頂,越來越顯得不自然。更要命的是,4G、5G時代到來,視頻、直播越來越普及。自己卻越來越不願意視頻直播。
於是,在家人的勸說下,成功地進行了植髮。今天,當家人和同行不在為我的頭髮而指指點點之時,不自在的現象消失了,更願意參加一些公眾活動和視頻直播。
自此,我得出一個結論:醫學美容不僅是為了自己,更多是為家庭生活更為美好,社會更為和諧。
12月19日,在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上,新氧科技提出的「中國醫美美學論」,更是引發了行業的共鳴。
那麼,什麼是「醫美美學論」?對新興的中國醫美行業有何實際參考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呢?
01
5G移動網際網路改變醫美市場
公開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醫美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醫療美容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2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只有298億元,而2018年國內醫美服務機構正規市場規模達878億元,同比增速46.4%。由此可見中國醫美服務市場規模正迅猛發展。
中國醫學美容行業之所以蓬勃發展,主要得益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開始注重生活品質和質量。
幾個月前,新氧公益救助的33歲女孩羅莉,先天唇顎裂,甚至有調皮的男生向她吐口水。身心受到了傷害,通過手術之後,能和明星們一起走上紅毯,大方面對鏡頭。
醫美不僅是植髮、雙眼皮、隆鼻、豐胸這範圍,抗衰老這樣命題也列入了其中。據市場調研公司 Zion Market Research報告顯示,全球抗衰老市場規模在2021 年將達到2160億美元。福布斯數據統計指出,中國抗衰老市場已經達到45億元的規模,但仍有1000億元的發展空間。90後們主動加入抗衰陣營,「抗初老」促使抗衰市場增量場持續擴大,且增速明顯。
艾瑞調查顯示,目前,30+女性在調整面部同時開始進行身體塑形,且伴隨消費能力提升更加關注手術類項目。此外,女性多在35歲時消費金額達到峰值約到6500元左右。40+的女性,多希望通過醫美緩解面部衰老,投入到醫美項目中的花費逐年穩定。
第二、網紅經濟、顏值經濟時代到來,醫美與當地經濟狀況相匹配。
在以前,人們最為熟悉就是明星為了演藝生涯而整形,為的是留住青春。而今天,隨著視頻直播的到來,醫美與經濟產生共振。根據新氧數據顏究院數據顯示,在經濟發達、顏值文化盛行以及願意為美付費的地域,主要集中在一線與新一線城市,如廣州、深圳、北京、上海、成都、武漢、長沙等地。
第三、移動網際網路高科技的發展讓行業越來越健康。一談醫美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會想到「韓國整容」的段子,聯想到網上流傳的一張圖片:一群小姑娘困守機場,臉部變形,人臉識別失敗。
據艾瑞諮詢發布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具備醫美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而非法經營的醫美店鋪數量超過8萬家。新氧通過對50000用戶的調查問卷發現,57%的用戶擔心線下面診出行成本高、價格不透明,82%的用戶願意嘗試視頻面診功能。如此大的市場,僅依靠監管層來規範不現實。而網際網路高科技是市場透明化的最大驅動力。2013成立的新氧科技,作為一家醫美網際網路平臺,其獨特的「媒體+電商+社交「模式,構建了獨一無二的生態。除了通過覆蓋面廣、高效、親民的醫生直播,打造醫生IP;還用新媒體、直播等科普醫美知識,引導健康消費。
02
醫學與美學融合是中國醫美市場趨勢
醫療美容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鼻再造術,我國《晉書》魏泳之傳中也描述了類似唇顎裂修補手術。現代整形手術起始於1929年。
如今,醫美市場是消費熱點。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醫美行業的年輕化趨勢。數據稱,中國醫療美容市場25歲以下女性佔比53%,26歲-35歲的女性佔比43%。近年來男性對醫療美容的消費也呈現逐年增強的趨勢,未來也將成為醫療美容市場的重要消費主體之一。
中國醫療美容行業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步。當時整個產業主要以美容基礎保養為主。而如今早已延申到醫學範疇。
如今,醫美群體劃分為兩級:一種是年輕人為了個性去美,而另一種則是為了身心健康去美。這就把醫美這個概念延申到了審美高度。醫學美容並不是孤立的醫學或者美容,其背後是不可或缺的美學品位。
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指出,「中國醫美用戶的平均年齡比美國年輕10歲,審美觀和消費觀不很成熟,應當理性整形、安全變美、內外兼修,不宜過度沉迷於其中。」
出自《莊子·天運》「東施效顰」,往往用於人們諷刺盲目模仿對象。但是,換句話說,東施長相醜陋也是天生的,東施也有愛美的權力,若當時醫美像如今這般,或許她不會成為人們的笑柄也未可知。
所以,美學醫生應具備審美情趣。儘管不必藝術家那樣具有過度外化,別出心裁的裝扮,但必須有醫學美學的魅力與形象。
著名演員、新氧體驗官「美齒導師」王智說,「讓一個女生無價的,不只是長得漂亮,更是活得精彩!讓一個行業無價的,不只是高速發展,更是醫美向善!」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說過,「世間並沒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經過心靈的創造。」
一家機構對行業發出這樣的倡導:美學醫生有自覺的人文關懷情結和骨子裡的人文情懷,不把求美者看作單純的顧客或病人。此外還會將求美者看作自己的作品,欣賞求美者,而不是像醫生看病一樣的挑毛病。美學醫生應具有軟硬兼顧的素質。硬功夫是治療與手術技巧,是醫美科學的基本功。軟功夫就是藝術與人文關懷素養。美學醫生「硬」的應該更加堅實,「軟」的應該更加豐滿。
新氧提出的「醫美美學論」,不僅僅是一個美學理論,更多則是讓美學落實在醫學上。
首先,要讓求美者和醫生對美的認知達成一致。在沒有網際網路平臺條件下,醫生和美容機構、美容者互相隔離,諸多用戶根據價格來衡量,談不上自我設計或者醫生設計。因此,最終可能導致互相「扯皮」。新氧科技運用5G、AI等技術,通過視頻面診工具,以便捷的面診模式、高效的溝通方式,讓用戶足不出戶就能實現與機構和醫生溝通,求美者術前、術中、術後各個關鍵性內容和信息透明,沒有進行美容手術之前,求美者可能就會知道最終效果。
其次, 針對醫生和機構魚目混珠的環境,新氧採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直播形式,憑藉著「技術流」直播風格,塑造了一批大醫生IP。這讓行業專業化、規範化發展,促使醫美真正回歸醫療本質。
數據顯示,2019年新氧平臺GMV過百萬的醫生數量為423人,較2018年增長70%。通過這種扶持的模式,通過「中國醫美飛翔獎」重金獎勵,讓很多有才華的醫生脫穎而出。
在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上,新氧科技副總裁劉蓉認為,2021年醫美經營有五大趨勢:「任何時代都是多元審美,但存在審美趨同,以技術審美為核心切小眾人群所構建的個人IP價值更高;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從單一/單點整形訴求,向以效果為導向的綜合需求轉變;緊緻抗衰成今年爆品,但品相單一,缺乏新品及聯合治療方案,以組合品拉高客單,是下一趨勢;較明顯的身材焦慮,尋求更有確定性的改變方式,吸脂/冷凍溶脂高速增長,價格下滑,復購是重點;祛眼袋、祛斑、女性私密 成需求高潛品,存在市場供給不足,自有流量,存較大利潤空間。」
綜上所述,作為最大網際網路醫美垂直平臺,新氧被市場關注,獲得業界認可,在金星看來,最根本的原因是對規則的改變。其實,在啟盈門看來,這種改變的本質並非「規則」那麼簡單,而是要醫美重新回歸到醫學美容的本質,也就說,通過網際網路AI渠道,讓整個社會對審美達成共識,然後通過醫學等高科技手段讓其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