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不休》,不是第二部《藥神》

2020-12-24 陳曦htf

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雖然因為疫情的影響,片單並不比往年,但華人導演趙婷的登頂,給影迷打了一劑強心針。而在華語片方面,也是頗為精彩。

非競賽單元的《第一爐香》製作精良,地平線單元更是爆出了年度華語片大作《不止不休》。

《不止不休》的故事發生在2003年的北京,電影塑造了一個年輕的新聞從業者形象,這個名叫韓東的年輕人,無法忍受家鄉生活的平淡,帶著自己的女友前往北京尋找機會。

高中肄業又沒有背景的他,是一個充滿志氣的青年,他對新聞行業滿懷熱情,希望用筆桿子主持正義。

一次陰差陽錯,他結識了知名記者黃江,並成為了一名實習記者。在他的實習期間,碰上了一個賣血的非法產業鏈案子。

正當他以調查記者的身份潛入之時,卻發現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非法產業鏈背後還有更多的秘密。

是屈從於簡單的善惡觀,為粗暴的系統奔走,還是聽從內心的聲音,為一億被歧視的B肝病毒攜帶者發聲。他在掙扎過後,心裡有了決斷。

這部《不止不休》是80後內地導演王晶的處女作,王晶曾經是賈樟柯的執行導演,在這個新項目裡也得到了賈家班的全力幫助。

當談及賈樟柯對他的影響的時候,王晶導演說:「曾經我是因為受到他的影響而決定做電影的,現在變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他在這部電影為我提供了很多2003年北京的時代記憶,但真到執行層面的時候,卻是基於信任的放手,像黃江和韓東一樣」。

由於《不止不休》關注一億個B肝病毒攜帶者,為他們帶來了人性的關懷,被不少觀影者視為《我不是藥神》的姐妹篇。

談及《藥神》和這部電影的關係,王晶導演表示:「《藥神》上映的時候劇本已經寫到第三版了,思考之後還是沒有因為《藥神》的上映而更改原本的劇本,既然觀眾這麼喜歡現實主義題材,再多一部更好。」

以下是Ifeng電影對王晶導演的獨家專訪。

Ifeng電影:今年的疫情對電影後期製作有什麼影響?

王晶:拜時代技術進步所賜,雖然有影響,但也能克服。

這部電影是在農曆新年前兩周完成的,一月初的時候,我和馬修在北京一起把所有的素材看了一遍之後,我跟他說,過完年回來初七我們北京再見,開始正式剪片子。從那之後,他回臺北,我回海南過年,到現在我們就一直沒見過。

馬修是個技術狂人,他看到好萊塢剪輯師分享了一個遠程剪輯的方式,他就找了一套設備,當時我們想的是,新冠疫情馬上會過去,我沒有覺得遠程剪片子特別重要,因為遠程剪片子沒有辦法直接交流,但是後來發現沒法抗拒這個事情。

不光剪輯,我和作曲也是網際網路的溝通,有些臺詞補錄的工作,都是拿蘋果手機錄的,對於張陽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他做了一輩子,第一次這樣收錄聲音。

Ifeng電影:今年的新冠疫情和故事裡2003年的非典疫情似乎形成了一種巧妙的互文?

王晶:今年疫情是一個很意外的事情,當我們要寫03年的故事時,我都儘可能迴避非典,那是一個突發性的事情,並不是我想探討的關鍵,沒想到電影做完了,又趕上了一次新冠。

疫情期間我每天刷新聞都很焦躁,工作也因此受到了影響。每看到一段新聞我都會發給馬修,和他探討做這件事具體的意義是什麼。

它確實讓我重新思考了這部電影的意義,但我並不想渲染關於疫情的情緒。

Ifeng電影:電影需要重現2003年的北京,而十幾年過去了,北京的城市空間已經變化了很多,你是如何尋找那時北京的感覺的?

王晶:03年是我剛來北京上學的時候,那是我第一次離開家,來到一個新城市,但當我準備開拍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躲開北京。

我知道北京的拍片難度比較大,很多製片朋友也跟我建議,現在的劇組都很少在北京開機,

當時我在華北地區的城市走了一圈,到了石家莊,找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老的樓,我想去周邊看一看社區的環境,當地的朋友直接把我帶到一些老的五六層的廠區裡,都是一些磚樓,這是那座城市的過去。

但北京不一樣,北京二三環上很多大型體制化的居民樓,二十多層,已經存在二十多年了。

直到那個時候,我才發現北京是完全無法替代的,它是一個持續有吸引力的城市,人口會不斷往那裡匯聚,所以當時我決定,要克服困難在北京拍。

北京拍攝有北京的難度,雖然我們能找到還原時代記憶的地點,但是還有很多實際的問題,比如路面、交通、車輛都已經和十幾年以前的北京不同了。

但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在拍攝的時候選擇很多離開地面的空間,比如天橋,也儘量把鏡頭聚焦在人的臉上,用人的精神面貌去復原那個年代。

Ifeng電影:在華語電影裡,以新聞戲去呈現一個社會事件的作品並不多,為什麼最初你們會選擇這個角度?

王晶:其實我們最初並沒有想以新聞戲的角度去拍電影,我們只想描寫一個有精神力量的人,碰巧這個人是一個新聞從業者,那我們不可迴避的是他的職業屬性,所以既然決定要做這個片子,我們就想把它做好。

國外一直以來都有新聞體裁的電影,但國內其實很少,我們要復原到極致,就需要走訪很多報社。

因為報社這個空間,不是常規生活記憶裡的空間,醫院和學校我知道是什麼樣,但報社是平時不會去的,我是個很需要現實基礎的人。

報社也很支持我們,請我們去參觀,我們轉了北京很多家報社,把採集的點點滴滴的東西匯總起來,還原到今天的場景。

包括真的記者應該什麼樣,我們儘量多去走訪記者朋友,很多人都不再做報紙行業了,因為這個行業已經是一個過去的行業了。

但是他們談起來曾經的榮光和理想時,他們還是容光煥發的,我要儘量去還原他們的狀態。

Ifeng電影:這部電影從拍攝到上映,想必遭遇到了重重困難,其中哪個困難讓你感受最深?

王晶:執行層面上來說,最大的困難還是城市的變化,中國的變化真的太快。

我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們本應該在北京郊區的一個城中村取景,八月選好了地點,等到我們真正開拍的時候,那個地方已經煥然一新。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我覺得這種進步是好的,不能因為我們想要製作電影,就不接受城市的這種變化。美術指導也勸我,接受它,這就是它最好的樣子,所以我們就留在那個地方拍攝。

Ifeng電影:從觀眾的反應來看,這部電影的定位非常接近《我不是藥神》?

王晶:這部電影是2017年開始劇本創作的,我們的電影有一半是北漂敘事,另一半是記者職業的敘事。

劇本寫到第一稿完成之後,劉若英導演的《後來的我們》上映,當我們看完之後,發現這部電影和我們完成的劇本有很多細節是相似的,於是我們決定改劇本,把相似的部分改掉。

又寫了半年多的劇本,在完成第三稿的時候,《我不是藥神》上映,反響熱烈,我們又去看了這個電影,大家看完回來,商量要不要改劇本,最後決定不改。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很優秀的電影,文牧野也是很厲害的導演,整部電影從製作,到敘事結構,再到平衡度都非常完美。

但我當時第一個判斷是,這麼好巧不巧地遇到了,從另外的層面去想,這是好事。

並不是只有泛娛樂化的電影才是觀眾喜歡的電影,觀眾願意接受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觀眾願意去審視身邊發生的事情,我覺得這是好事,那我們為什麼不多拍一部這樣的電影呢?

Ifeng電影:你與賈樟柯導演合作多年,你能講一下他對於這部電影的幫助嗎?

王晶:我最早能接觸的藝術電影,或者說是作者電影,是我高中時期開始流行的一種牛皮紙袋的VCD,就是復刻的盜版,最早看到的有作者表達的電影都是通過這個途徑。

我從那裡認識基耶斯洛夫斯基,認識大衛·林奇,認識金基德,也認識了賈樟柯導演。我決定去學電影,做電影,也是受到了他的電影影響。

我們來自同一個地方,我們的文化很接近,他家和我家的距離,開車只要一個小時。

一開始他是我的偶像,後來能跟他一起工作,再之後我們兩個發展出了亦師亦友的關係,人和人需要時間來達成默契和認可。

具體到這部電影,他幫助我還原了2003年北京的圖景。2003年我還在上學,對於社會和時代沒有那麼明確的判斷,他那個時候正巧在北京拍《世界》。

在我第一版劇本的時候,他給了我很多關於2003年北京的記憶,他的記憶比我的宏觀。

而真正到了拍攝過程中,他對我的幫助,更多的是基於信任的放手,有點像黃江和韓東的關係。

Ifeng電影:白客身上什麼氣質吸引你,讓你決定選擇他飾演韓東這個角色?

王晶:寫完劇本我知道這是一個關於普通人的故事,我需要一個普通人的形象,我希望觀眾相信這個人跟我們每個人一樣普通。

但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為了改變所付出的努力,可能是我們很多人不願意去做,或者去思考的東西,我希望這種精神方面的力量能夠帶給大家。

有人覺得這是一個關於平民英雄的電影,他是平民,但我不覺得他是英雄。

韓東做各種事情的時候,並沒有以我要成為英雄作為出發點,他只是選擇了他覺得對的選項,他覺得自洽的選項。

他並不是結果導向的事情,他沒有想過要改變多少人的命運,他的出發點是回到自己內心的,他要做一件對的事情,哪怕會失去已經獲得的一切,這個是勇氣,這個是力量。

當我決定做一個普通人的電影的時候,白客是最好的選擇,王大錘就太普通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之前身邊的朋友也會討論,白客是個活躍於網際網路的喜劇演員出身,可能和角色的設定有一些出入。

但我在想,這麼評價一個演員,不也是一種貼標籤的行為嗎?我們的電影不就是在講一個不應該貼標籤的故事嗎?

Ifeng電影:電影中有筆和報紙飛起來的鏡頭,你為什麼會這麼設計?

王晶:那個段落並沒有出現原本的劇本裡,是我有一次坐在車裡將睡不睡的時候想到的。

我們在講2003年的故事,我也看了很多關於03年的新聞報導,那時對於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非典和神舟五號到達太空。

我覺得國家有國家宏大的敘事,太空一直和夢想相關聯,楊利偉進入太空,是人在挑戰不可能的視線,實現宏大的夢想。

這和我們電影的主題想近,人要實現夢想,韓東想成為一個記者,周圍的人看來,並沒有楊利偉的事情有感染力,但對於韓東自己來說非常重要,我想通過那個場景,把夢想做了連接。

楊利偉成功進入太空,這個國家的、夢想層面的宏大敘事,和韓東個人層面的、想成為一個記者、想實現他的一些理想,我覺得兩者都是應該存在的。而且這不是一個比較或者是對立的關係。

因為我覺得一個國家的進步或者是一個社會的進步,其實是由這樣一個個懷有勇敢的心、懷有理想主義色彩、懷有夢想的人共同組成的,是一個點陣和一個面的關係。

Ifeng電影:電影裡,韓東經歷的第一個事件是礦難事件,第二個事件是B肝事件,有一些觀眾會誤以為還有第三個事件,從而形成一個並列的結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那麼你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筆墨在這個礦難事件上?

王晶:在我完成這部電影之後,我會邀請朋友來看片,看完片我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這是一部關於人的電影,還是關於事件的電影」,大家的反饋都不太一樣。

但我的初衷是想講一個關於人的電影,那麼他的成長過程是必不可少的,他的第一次經歷,他的第一次嘗試,他超越自己的過程,這是漸進的。

煤礦和B肝的事件是有關聯性的,關鍵的點在於,人是如何衡量自己的價值。

Ifeng電影:電影作品在呈現一個社會問題的時候,是希望推動這個社會進步的,然而不時有一些人把這種批判社會的行為當成「家醜外揚」,你怎麼看待這樣的觀點?

王晶:我覺得好和壞是非常粗暴的判斷,無論是電影、生活,還是社會,都要容納多樣性的存在,一件事很難簡單以好壞的二元標準來做出判斷,我們通過電影描述一個社會層面,也無法簡單被定義。

我上電影學院的時候,每周都要交很多作業,為劇本和短片作業絞盡腦汁,而現在這個年代,打開手機都有很多新聞事件的推送。

如果我上大學的時候能有這些,我一點也不擔心寫故事,中國太大了,每天有很多故事在發生,我們只能做到截取、呈現和描述我們生活的環境。

這個過程中我們心裡是向善的就好,這是我們該做的事情。不要帶有目的性地去迎合別人的想法。

相關焦點

  • 專訪《不止不休》導演王晶:這不是第二部《藥神》
    非競賽單元的《第一爐香》製作精良,地平線單元更是爆出了年度華語片大作《不止不休》。由於《不止不休》關注一億個B肝病毒攜帶者,為他們帶來了人性的關懷,被不少觀影者視為《我不是藥神》的姐妹篇。談及《藥神》和這部電影的關係,王晶導演表示:「《藥神》上映的時候劇本已經寫到第三版了,思考之後還是沒有因為《藥神》的上映而更改原本的劇本,既然觀眾這麼喜歡現實主義題材,再多一部更好。」以下是Ifeng電影對王晶導演的獨家專訪。
  • 《不止不休》:給沉默的現實一記重拳,它能成為華語爆款電影嗎?
    又一部《我不是藥神》誕生?同為現實題材,真人真事改編,內容上都跟「病」有關,《不止不休》很容易被拿來和《我不是藥神》比較。更有人稱它為華語電影下一部「藥神」。其實這兩部片子,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不止不休》是一部新聞類電影。
  • 2020版《我不是藥神》即將上映,「王大錘」白客或將奪得影帝!
    在2018年,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引爆了話題,取得了超高的票房,將徐崢捧上了神壇。作為一部商業電影,除了贏得了巨大的商業利益之外,它還為社會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推動了相關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這是一種無比崇高的隱形榮譽。
  • 《第一爐香》《不止不休》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近日,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通過視頻直播正式公布入圍片單,包括黑澤清、米歇爾·弗蘭克、阿莫斯·吉泰、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等導演的新作以及華人導演趙婷的《無依之地》,共18部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另外,由賈樟柯擔任監製,內地青年導演王晶執導的《不止不休》入圍「地平線」單元,導演許鞍華新作《第一爐香》入圍非競賽單元。據悉,《無依之地》由趙婷執導,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主演,講述一個60多歲的女人在經濟大蕭條中失去了一切,她作為一個居住在貨車裡的現代遊牧民,開始了穿越美國西部的旅程。《不止不休》由白客、苗苗、張頌文領銜主演,宋洋特別出演。
  • 《不止不休》提名平遙電影節,從王大錘到韓東,白客經歷了什麼?
    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只有一部華語片入圍競賽單元,是由賈樟柯電影團隊的執行導演王晶執導、白客和苗苗領銜主演、張頌文和宋洋聯合主演的《不止不休》。正在古城平遙舉辦的「平遙電影節」,我們再次看到了《不止不休》的身影,這部電影也入圍此次國際電影展的「藏龍」單元,將與《野馬分鬃》等影片一起競逐這個單元最受歡迎影片。
  • 《我不是藥神》彩蛋你了解多少?
    3電影中老呂多次出場時都拿著橘子,並不是因為他喜歡吃橘子,而是橘子有預防和治療白血病的作用,價格也比較便宜,想活下去的他,才會隨身帶著橘子。5《我不是藥神》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而真實事件中的主人公陸勇在2015年並未被判刑,不得不說,這真是個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 《不止不休》將於日本上映;《不老奇事》定檔;《阿凡達》續集曝光...
    【國內資訊】 -《不止不休》將於日本上映 由賈樟柯監製,內地青年導演王晶執導的電影《不止不休》確定將於2021年在日本上映,中國內地檔期待定。
  • 《蟻人2》險勝《我不是藥神》奪全球票房榜冠軍
    《我不是藥神》在內地狂攬票房,大洋彼岸則有漫威的新作《蟻人2:黃蜂女現身》開畫。果然漫威一出,誰與爭鋒,超人和恐龍都開始「退避三舍」。而《我不是藥神》和《蟻人2》的隔空對話,似乎也是內地市場和北美市場的一次證明交鋒。兩部電影在各自的市場霸榜,所以誰能登頂周末的全球票房榜就十分有懸念了。
  • 《我不是藥神》:我不要當「藥神」,只想做個普通人!
    看了《我不是藥神》,一方面被程勇身上這種偉大的人格所折服,另一方面我又感到十分遺憾:他明明只想當個普通人,卻被逼成了神!如果能選擇,「我不要當個神,只想做個普通人」,恐怕才是程勇內心最真切的呼喚。這或許也是影片被命名為《我不是藥神》的原因。
  • 「藥販」到「藥神」的蛻變,《我不是藥神》平凡之人造就不凡人生
    最近從新回顧了《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再回首觀影的感受卻比當時觀看時感受頗深。《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由文牧野導演執導,由演員徐崢、王傳君、周一圍、譚卓、白宇等演員主演。這是一部2018年上映的喜劇片,這部影片在喜劇的方式揭露如今社會的弊病。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不一定
    《我不是藥神》的導演及編劇文牧野,無疑就是一位極其富有天賦的電影人。和大多數行業需要多年積累才能有所成就不同,太多的電影導演,靠處女作就驚豔了全世界。諾蘭從7歲起就開始用父親的手持DV進行短片拍攝,28歲的處女作《追隨》憑藉出色的劇情和剪輯榮獲舊金山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
  • 《我不是藥神》六大幕後冷知識,神父完全不會英語,全靠死記硬背
    18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風靡影視界,這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讓許多觀眾產生共鳴。該片是寧浩與徐崢繼《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無人區》與《心花路放》後的第五次合作,全片以保健品商販程勇為核心人物,講述被病患封為「藥神」的程勇與多方展開的「救援」拉鋸戰。
  • 豆瓣公布2018年度電影排行榜 《我不是藥神》堪稱年度力作
    豆瓣公布2018年度電影排行榜 《我不是藥神》堪稱年度力作時間:2018-12-22 12:52   來源:3DMGAME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豆瓣公布2018年度電影排行榜 《我不是藥神》堪稱年度力作 2018年只剩下10天了,2019的光芒即將照亮,在此年度交接之際,豆瓣為各位影迷們帶來了2018
  • 觀看《我不是藥神》,淺談中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這就是徐崢主演的影片《我不是藥神》。朋友們把這部影片推薦給我時,我以為又是商業喜劇片。徐崢是國產喜劇片的符號之一,《人在囧途》、《泰囧》、《港囧》等喜劇影片已經深入人心。《我不是藥神》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獨家代理商的故事。
  • 《我不是藥神》五天票房15億!Python分析告訴你《藥神》神在哪?
    要說近期最紅的一部電影,非《我不是藥神》莫屬。網上滿是讚譽之詞,上映5天,票房已經飆到15億。《我不是藥神》甚至成為豆瓣上多年來僅有的六部9.0評分以上的華語電影之一。豆瓣9.0以上的電影基本可以「封神」了,數據顯示,多數觀眾都為這部影片打了5星滿分!
  • 《我不是藥神》導演又出新作?王一博有望出演,搭檔《明偵》的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最經幾年有非常多高質量的電影誕生,比如之前的《流量地球》、《少年的你》等影片口碑炸裂的好電影,有一部是票房冠軍,有一部都是包攬多個獎項,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兩部電影呢?電影《我不是藥神》而除了這部兩部高質量電影之外,其實還有一部非常經典的影片,看過的人要不淚灑電影院要不就陷入深思,而這部電影其實就是《我不是藥神》,而這部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還高達9.0,這個概念可能大家不是太理解,這麼說吧,在國產影片中超過9分的華語電影只有《鬼子來了》和《無間道》。
  • 《我不是藥神》當年到底有多牛?導演&編劇文牧野的天賦與汗水
    在今年的FIRST青年電影展上,當頒獎人《我不是藥神》的導演&編劇——文牧野,念出了一個特別的獎項——"年度面孔榮譽"。頒獎過程中,鏡頭一一掃過全場觀眾,卻沒有在哪位導演身上停留。眾所周知,2020年對於電影行業而言,是艱難的一年。
  •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可以這麼成功
    《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的劇情片,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普通的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程勇,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7月5日在中國上映。
  • 「我不是藥神」原型去印度運口罩援疫 網友:你就是藥神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我不是藥神》原型去印度坐三輪運口罩支援抗疫,網友:你就是藥神【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李東堯】看過電影《我不是藥神》的都知道,影片中,主人公程勇幫助病友從印度購買藥物,而被稱作「藥俠
  • 看《我不是藥神》是如何把複雜的情感主題表現出來的
    在《我不是藥神》中,文牧野再次通過對社會現實細緻入微的體察與觀照並且將以往的鏡語敘事策略一以貫之,使得電影通過流暢的小景別和自然的運動感的有機結合構成了整部影片光影敘事與鏡像感知的基礎,同時也構築起了電影的現實主義美學風格,實現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慨嘆。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晃動式的鏡頭成為其鏡語風格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