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不是藥神》,一方面被程勇身上這種偉大的人格所折服,另一方面我又感到十分遺憾:他明明只想當個普通人,卻被逼成了神!
如果能選擇,「我不要當個神,只想做個普通人」,恐怕才是程勇內心最真切的呼喚。這或許也是影片被命名為《我不是藥神》的原因。
01病人都想他當「藥神」,沒人在乎「他只是個人」
迫於壓力,程勇決定將仿製藥的銷售渠道,全盤轉給張長林。當他當眾宣布這個決定後,不解、失望、甚至是憤怒,寫滿了眾人的臉龐。
老呂跳樓自殺後,程勇前去拜祭,老呂的老婆只是冰冷地說了一句「你走吧」。當他決定重操舊業後,邀請黃毛加入,黃毛毫不留情地下了逐客令:「躲開」。
彷佛程勇就該理所當然地成為他們心中的「神」,他們忘了他只是個普通人。他還有自己未完的責任。他不過是個局外人。
賣假藥判多少年?你不知道嗎?我是個賣神油的,我管得了那麼多人嗎?我上有老下有小。我被抓進去,他們怎麼辦?再說了,還不是我拼死把藥帶回來的。你們能有今天,全得謝謝我。我又不是白血病人。」
當張長林把藥價提升到2萬一瓶後,當張長林被警察通緝,仿製藥停止銷售後,為什麼沒有一個病人家屬站出來,願意頭戴「藥神」的光環,走上「神壇」?為何他們只是一心祈禱:程勇再次出山?「說白了,不還是怕被抓」,理由也就是這麼簡單。
已所欲,尚且慎施於人。已所不欲,又何忍強施於人?
也許到最後,程勇這個「藥神」當得心甘情願,但回到他封神的起點,是不是有那麼一點點心不甘,情不願?是否有一絲絲道德綁架的成分在裡面?
李宗盛的《凡人歌》唱得好: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
02病人都想讓他來渡人,誰又想過誰人可渡「神」?
銷售仿製藥是無奈之舉,但毫無疑問也損害了藥廠的合法權益。警察對仿製藥的收繳是職責所在,藥廠的侵權訴訟也無可厚非。
被抓,只是個時間問題。坐牢,是預料之中的事情。這是一出註定沒有好結局的劇本,卻從沒人憂心主角的未來。病人們都期盼程勇能擔起這個重任,可誰又想過誰對他和他的家庭負責呢?
儘管輿論都站在他這一邊,可他終究還是要面臨5年的牢獄之災。病人送別的深情,固然感人,可這畢竟只是精神上的肯定。現實的困難,又有誰來幫他分擔?
每賣一瓶藥,他就要虧1500元,他的紡織廠又能支撐多久?斷了生活來源,他父親的看病錢,又由誰來負擔?兒子還能不能留在他身邊?
他挽回了一個個瀕臨破碎的家庭,拯救一個個行將荒廢和湮滅的人生。在病人需要他時,他勇敢地站出來渡人。可當他遭遇困境,誰又渡他呢?
世上本無神,也許是造化捉弄人,也許是善心促使人。可無論如何,我們都只是個普通人,不該被逼扮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