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英雄主義」叫文牧野,神作《我不是藥神》光劇本就寫兩年

2020-12-16 娛樂熱門快訊

提到文牧野,大家想到的是什麼?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我不是藥神》的導演,人生首次處女作長片就獲得爆炸性的成功。

《藥神》當年到底有多牛呢?它是當之無愧的"爆款",豆瓣9.0,票房31億,拿下金像、金馬、金雞的"三金"多個獎項。文牧野導演不僅商業成績輝煌,同時還收穫了"金雞""金馬""金像"三個最佳導演大獎。

很多人感嘆於《藥神》裡平凡人的英雄主義,感受著無畏的勇敢,折服於文牧野對於現實的深刻描繪。但文牧野對於現實主義的"拿捏"早就貫穿在之前的學生作品裡了。他之前的四部短片,在題材上,都展現著他一貫的視角——聚焦現實土壤,展現邊緣普通人的困境。

《石頭》是說人與狗在困頓的現實中相互依偎一起生存下來。

《金蘭桂芹》拍兩個總在鬥嘴的老年閨蜜,在空巢生活中互相取暖。

《鬥爭》展現了維族少年在時代的發展下追求自我,想要融入城市的渴望,也展現了與傳統習俗、民族信仰之間的衝突等。

《安魂曲》裡的男人為了救自己的孩子,同意將剛剛死去的妻子與別人"冥婚"。

這幾部電影,雖說是短片,但其實已經能看到文導的才能了。尤其是故事中描繪的草根人民的病痛與,因窮困導致的被動選擇,都能從中看到《藥神》的影子。敘事上也做得不錯,鏡頭講究,氛圍有度,這一切都奠定了後期《藥神》的敘事基調。

文導對於現實的關照,在《藥神》上體現得十分透徹。《藥神》的現實意義不容質疑,在題材的選擇上切入了社會大多數人的痛點,它並未聚焦於個人,而是聚焦於社會,它並未在各種隱喻中徘徊,而是直面問題。

《藥神》故事取材於真實案例,發生在2015年,這也就是說電影的立項籌備幾乎是在事件發生之後就著手開始了。這可以說電影是對於社會事件的回應,是真正的現實主義,並非僅僅只是一個社會事件,所有的具體事件,都只是人類文明和人性的一個入口。

文牧野對於現實主義的刻畫是有天賦的,這是他做出《藥神》這樣的優秀爆款作品的一個前提。而他的天賦在學生時期就有體現。他一直都不避諱自己曾經是"最差的學生",在老師眼中無可救藥。高考時,文牧野的成績也很差,差點沒學上的他,最終成了一個三本學校的編導學生。好在他後來發憤圖強,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師從田壯壯,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中國不缺好導演,甚至這幾年冒出頭的青年導演也很多,但很少有人像文牧野這樣,"天生就應該當導演",一出手就是口碑票房俱佳的作品。天賦加努力,成就了今天的文牧野,希望未來他能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不一定
    《我不是藥神》的導演及編劇文牧野,無疑就是一位極其富有天賦的電影人。和大多數行業需要多年積累才能有所成就不同,太多的電影導演,靠處女作就驚豔了全世界。諾蘭從7歲起就開始用父親的手持DV進行短片拍攝,28歲的處女作《追隨》憑藉出色的劇情和剪輯榮獲舊金山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
  • 高考290分,北影考3年,《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天賦與汗水
    今年First電影節上最讓人感動的,就是《我不是藥神》導演兼編劇文牧野給所有電影從業者頒發年度面孔獎的時刻。為什麼這麼說?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中國電影停擺了176天,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打擊。而文牧野的一番話,無疑是給外界一個信號——全行業的電影人,艱難復出了!
  • 文牧野曾被老師放棄,如今卻成功打造出《我不是藥神》
    前段時間,《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在First影展上的發言,感動了千萬中國影迷。當晚,文牧野頒出了一個特殊的獎項——"年度面孔榮譽",屬於全體熱愛電影的人。彈幕紛紛刷屏,眾人淚崩。為什麼頒獎人是文牧野?因為文牧野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新導演到名滿江湖,正是青年導演的代表。他憑藉處女作《我不是藥神》一部電影,就把金馬、金像、金雞三大獎收入囊中,並收穫31億票房,豆瓣9.0分的佳績。文牧野導演的實力,首先是因為他天賦異稟。
  • 《我不是藥神》文牧野告訴你:真不行!
    縱觀中國影視圈,幾十年來,有太多導演給我們帶來感人肺腑的電影,他們中不乏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也不乏老當益壯的大師導演......如果說,天賦決定導演能不能吃拍電影這碗飯,那麼,努力則關係著他究竟能吃得多美味。
  • 《我不是藥神》當年到底有多牛?導演&編劇文牧野的天賦與汗水
    在今年的FIRST青年電影展上,當頒獎人《我不是藥神》的導演&編劇——文牧野,念出了一個特別的獎項——"年度面孔榮譽"。頒獎過程中,鏡頭一一掃過全場觀眾,卻沒有在哪位導演身上停留。眾所周知,2020年對於電影行業而言,是艱難的一年。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 一段話讓無數電影人淚崩
    在2020這不平凡的一年中,《我不是藥神》的導演&編劇文牧野,在前段時間舉辦的"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頒出了一個特別的獎項——"年度面孔榮譽獎"。他在電影展上將這個獎,頒發給了全體熱愛電影的人。
  • 了不起的《我不是藥神》背後,是年輕的導演、編劇文牧野
    看過一個印象深刻的訪問,有人問過《我不是藥神》的導演兼編劇文牧野,在北影學到的最受益受教的東西有哪些。他是這麼回答的:喚醒和形成自己的電影觀念。而他在電影學院的導師,正是田壯壯,一個第五代導演中的俠隱者。電影技藝上不說,如果僅在做人上得到田壯壯的點化和真傳,就已經受益終身。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勵志神話,用「三金」證明金子總會發光
    說起文牧野,你一定知道他那部轟動全國並幫他斬獲"金雞"、"金像"、"金馬",躋身"三金導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但是你不一定知道他還是這部電影的編劇;你一定知道他還擔當了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中第七個短片《護航》的導演,但你不一定知道他是所有七位導演中最年輕的一位。
  • 《我不是藥神》:一部堪稱「神作」的華語電影
    當然,賣座的電影未必叫好,又賣座又叫好未必是稱得上是「神作」,而稱得上「神作」的華語片更是屈指可數。不過,這裡要講的《我不是藥神》不但賣座、叫好,而且在我看來堪稱神作!01. 2018年度的最佳作品。話又說回來,如果能拋開個人的成見,就會明白《我不是藥神》為什麼能獲得這麼高的票房和口碑,更難得是該片並非只有中國人才會共鳴,廣大國外的觀眾也湧起莫名的感動。03.角色刻畫簡潔有力、很有立體感,情感收放自如。
  • 《藥神》導演文牧野:黃金梅麗號著火,我哭了一下午
    在《我和我的祖國》七個導演中,文牧野是最年輕的一位,他執導的《護航》篇雖然顯得青澀,好評不如《奪冠》篇、《北京你好》篇多,但能夠在如此大的壓力下,合格完成這個大製作,也是值得肯定的。沒錯,雖然文牧野之前拍出了豆瓣9.0的年度神片《我不是藥神》,但他面對獻禮片和數位行業前輩,緊張感與壓力也是一點不小的。
  • 看《我不是藥神》是如何把複雜的情感主題表現出來的
    在《我不是藥神》中,文牧野再次通過對社會現實細緻入微的體察與觀照並且將以往的鏡語敘事策略一以貫之,使得電影通過流暢的小景別和自然的運動感的有機結合構成了整部影片光影敘事與鏡像感知的基礎,同時也構築起了電影的現實主義美學風格,實現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慨嘆。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晃動式的鏡頭成為其鏡語風格的一大特色。
  • 有天賦還努力的人是什麼樣的?看看《我不是藥神》導演就知道了
    2018年7月5日,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了。該片在超前點映期間就收穫好評不斷,不少國內影迷表示"電影能做的好,這部電影都做到了",並被評為國產劇情電影的標杆。這部電影有多成功,不必贅述。憑藉此片,文牧野成為了內地第一位,靠一部影片收割金馬、金雞、金像的"三金"導演。而鮮少有人注意到,他還是這部電影的編劇。他對電影的天賦,也由此可見一斑。今年5月,《藥神》在B站上映。文牧野特地參加了線上交流會,有影迷問他,如何走上的導演之路。他給的答案言簡意賅:愛,和堅持。
  • 《我不是藥神》導演又出新作?王一博有望出演,搭檔《明偵》的他
    電影《我不是藥神》而除了這部兩部高質量電影之外,其實還有一部非常經典的影片,看過的人要不淚灑電影院要不就陷入深思,而這部電影其實就是《我不是藥神》,而這部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還高達9.0,這個概念可能大家不是太理解,這麼說吧,在國產影片中超過9分的華語電影只有《鬼子來了》和《無間道》。
  • 《我不是藥神》曝分鏡稿 分鏡師王浚賀浮出水面
    分鏡師王浚賀(左二)與《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認真探討電影中網易娛樂7月13日報導 作為暑期檔的「重頭炮」《我不是藥神》在7月拉開帷幕,影片收穫超高口碑的同時,更斬獲了超高票房。本片的幕後故事同樣引人期待,不論是從導演創作、拍攝技巧還是劇本寫作、分鏡設計等領域,《我不是藥神》可謂字字珠璣、幕幕戳心。目前,《我不是藥神》票房已突破累計達20億,勢頭還在持續爆發中。本片的珍貴分鏡稿於近日曝光,一格格畫面的展現讓我們看到分鏡師在其中的精心設計和全情投入。
  • 在山爭哥哥《我不是藥神》刷爆朋友圈之前,你需要看一下這篇文章
    讓山爭哥哥一夜之間ace出道的電影就是這部 ↓《我不是藥神》。電影上周末兩天點映之後口碑爆棚,網上開始討論《藥神》上映後票房能到多少,有吃瓜群眾突然問,徐崢觀眾緣這麼好,怎麼超話籤到才22個?同去的醫生朋友說,生過病的、家裡有病人的,都該看一看這部電影,或許會對我們所在的中國多一個層次的理解。這麼高的評價並非虛名,我們不劇透,請大家放心往下看。電影叫《我不是藥神》,很多人也覺得它是中國版《達拉斯買家俱樂部》,是一部人物傳記片,所以「人」的刻畫很值得說一說。
  • 為什麼說四川野馬勝訴有一種《我不是藥神》的悲哀?
    要說現在最火的電影當屬《我不是藥神》,電影中誰也沒有錯的結局刻畫出現實世界的無奈。其實在汽車圈,這樣的無奈也正在上演,比如近期非常熱的四川野馬勝訴的事。作為今年目前為止做好的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相信大家都被刷屏了,小編在上周也前去觀看,裡面的故事真實卻讓人無奈。
  • 《我不是藥神》:我不要當「藥神」,只想做個普通人!
    看了《我不是藥神》,一方面被程勇身上這種偉大的人格所折服,另一方面我又感到十分遺憾:他明明只想當個普通人,卻被逼成了神!如果能選擇,「我不要當個神,只想做個普通人」,恐怕才是程勇內心最真切的呼喚。這或許也是影片被命名為《我不是藥神》的原因。
  • 凸顯社會問題的深度電影,《我不是藥神》到底揭露了哪些當下信息
    《我不是藥神》以十分親民的敘事手法,講述中國醫療資源分配與貧富差距的議題,成功在商業與獎項上取得好成績,電影道出了中國社會小人物最無盡的悲苦,以及在那官僚制度的抹煞下,有著無比的黑暗和無奈。這在現今多講究用特效場面取勝的商業電影市場,確實是非常難得可貴。社會人民的困境《我不是藥神》的人物原型是內地一名叫陸勇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
  • 每個人都是一種動物!揭秘《我不是藥神》美術幕後!(設計稿分享)
    代表作:《我不是藥神》、《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左耳》《誤殺》《嫌疑人X的獻身》等。 電影的視聽語言是通過模擬人的視聽感知經驗,傳達超越普通生活的感受體驗。空間作為電影視聽語言中重要的一種手段,承擔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 《我不是藥神》中的神性與人性:爛人成聖,地獄無門
    電影《我不是藥神》修改了主人公的設定,把他變成了一個沒得病的人。電影方面說,這種改動既是為了過審,也是為了增強戲劇衝突。但是在我看來,事情絕非這麼簡單。在最開始,《我不是藥神》的定位是文藝片,目的是從某種切面透視社會中的現實問題,激發人們內心的波瀾和探討。在導演文牧野的強烈要求下,它增加了商業片的元素。而最正統的商業片套路,就是一個簡單的詞:屌絲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