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中的神性與人性:爛人成聖,地獄無門

2021-01-09 不畏青年

34歲的陸勇靠昂貴藥物維持生命,偶然機會下找到於印度購買仿製藥的渠道,並將此藥推介給病友們,被全國的主流媒體稱之為「藥俠」。

他因「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被捕,在看守所裡關了135天。在白血病患者眼中,他是盜火者普羅米修斯,是藥俠,是英雄。1002名癌症患者在聯名信上簽字,說他「使更多的患者獲得了自救路徑,從而逐步走出人生災難深淵」。一年後,檢方宣布不予起訴。

電影《我不是藥神》修改了主人公的設定,把他變成了一個沒得病的人。電影方面說,這種改動既是為了過審,也是為了增強戲劇衝突。

但是在我看來,事情絕非這麼簡單。

在最開始,《我不是藥神》的定位是文藝片,目的是從某種切面透視社會中的現實問題,激發人們內心的波瀾和探討。在導演文牧野的強烈要求下,它增加了商業片的元素。而最正統的商業片套路,就是一個簡單的詞:屌絲逆襲。

而《我不是藥神》的野心更甚,它不止要完成屌絲的逆襲,它還要完成「爛人成聖」、「凡人成神」這個壯舉。

在影片中,導演的野心早已在細節處「昭然若揭」:

因為牧師老劉英文好,程勇決定請他作為自己的翻譯,用以聯絡印度廠商。而在一行四人拜訪老劉時,他正在禱告的內容是: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阿門!」

這段話來源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的9:35,更關鍵的是,它還有一個題目,叫《耶穌召四徒》。

耶穌+四徒,五人「公司」成立。

電影的內核,是造神。

和菜頭在《<我不是藥神>觀後》中發問:一個主人公從利己轉變到利他,這個轉變如果要能說服觀眾,最為合理的人物設置應該是什麼?

人物設置不能是病人,因為病人不夠「爛」,也做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無私」。越卑微就越偉大,越自私就越無私,越是低到塵埃裡,就越是擁有成神的可能性。

所以不選身患疾病的陸勇,而是「普通人」程勇、「爛人」程勇,只有你,才能承受成神的業力。

程勇,等待你的不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降臨你身的,也不止是生命的獻祭。

你終將覺悟,你要等!

影片最開始的程勇,妻離子將散,老父病重,前小舅子瞧不起,賣印度神油賣不出去,交不起房租,滿屋子色情小卡片,有家暴史,毆打前妻及律師,進了句子又立馬慫成了一灘爛泥。

爛到骨子裡。

再重複一下剛剛那句話:

越卑微就越偉大,越自私就越無私,越是低到塵埃裡,就越是擁有成神的可能性。

為什麼?

老父病重,缺錢。急需用錢!

「錢從哪來?」

「命就是錢!」

白血病人呂受益送來了救命稻草:有大批跟我一樣的病人,需要印度的仿製藥,你能搞到,穩賺。

「好,但是你要先付錢。」

「行!」

呂受益為了命賭上了信任,程勇為了錢賭上了未知。一架飛機騰空而起,百瓶藥物拔地而來。

你賭上性命選擇相信我,謝謝你。雖然我是個爛人,我是為了錢。但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被人相信。

呂受益,我能救你,也能幫你賺錢,你就是我的第一個信徒。

「勇哥,我認識個姑娘,她是群主,能幫我們宣傳!」「拉她入夥!」「勇哥,我認識個牧師,他英語好,能幫我們聯絡!」「忽悠他!」「勇哥,這黃毛小子挺講義氣,把搶的藥都分了!」「留下幹活還錢!」

「你們一個個的戴什麼口罩,給我摘了!」

命就是錢,我要賺錢,神操縱命,藥能救命,藥在我手,我是藥神。

「勇哥,他們怕感染。」

程勇默默地把煙掐滅,他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對了。

程勇已成為五人「公司」甚至是全市地下販藥渠道中的神,有神,就自然有魔。

程勇經歷了兩重魔。

第一重魔,叫「欲望」。

公司團建,勇哥替思慧排憂解難:

「今天你是客人,讓他跳!」

決絕、憤恨、解氣、釋懷,都在思慧的眼中綻放。

緊接著,劇情急轉而下:

「來來來,我送你回家!」

暗淡、無奈、落寞、卑微,思慧的眼神讓人心疼。

我能給你錢,能給你女兒命,睡你,天經地義。

直到小女孩出現,程勇看到了她的眼睛。

「要不,算了吧。」

眼中那束光,除去心魔。

對思慧,推己及人,善念留存,是為「仁」;對黃毛,留他做事,照發工資,是為「義」;對老呂,一諾之情,百瓶藥來,是為「信」;對老劉,誠意說服,為你而戰,是為「勇」。

仁、義、信、勇。程勇,你已不是爛人,而是好人。

第二重魔,叫「恐懼」。

有人問我,這部電影的反派是誰,甚至有公眾號做過投票統計:藥廠、代表、警察、張長林、程勇、廣大病人、其他……

我選了「其他」,不是我認為沒有反派,有的。

反派是,每個人心中的惡念。

一念成魔。

而此時的張長林,就是此時程勇內心惡念的投射:

「你救不了窮病。」「你未來是要蹲監獄的,你上有老下有小,你不害怕嗎?」「我給你兩百萬,你把代理權給我。」「你放心,你的那些朋友,我還按低價賣,不傷感情。」

神念通達,人卻有心魔,心魔滋生,程勇收手了。

恐懼!

黃毛:「義」?勇哥,祝你發財,摔杯斷絕,算我瞎眼;思慧:「仁」?勇哥,謝謝你,我體諒你,我還要回去賣身養女兒,再見;老劉:「勇」?我本以為上帝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還是希望,God bless you;老呂:「信」?勇哥,是不是都喝多了?

「滾!」

不仁、不義、不勇、不信。程勇,你不是爛人,你是凡人。

和菜頭在《<我不是藥神>觀後》中問了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許多電影裡,利己到利他的轉變經常要伴隨著某個角色的死亡?如果一部電影裡,為了達成人物的轉變,需要許多角色血流成河,又說明了什麼?歷史上有什麼神作需要用如此之多的人命進行獻祭,只是為了說服觀眾,主人公有必要完成這種轉變?

第一次除去「欲望」之魔,是思慧女兒的眼睛;第二次除去「恐懼」之魔,卻是老呂的命。

2003年,「非典」橫行,第一次我為錢而去,這一次,我搭上自己的命,也要救你的命。

求求你,不要死。

晚了,程勇,你在印度消毒劑的煙霾中看到那兩尊佛像了嗎?

與梵天和毗溼奴並稱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的毀滅之神---溼婆,還有溼婆的妻子---帕爾瓦蒂。

傳說有一天,三界中出現了一個法力強大的惡魔。這隻惡魔法力高強,它每滴一滴血在地上,地上就會出現一千隻和他一樣厲害的化身去遺禍人間。三大神之一溼婆大神的妻子---雪山神女帕爾瓦蒂得知消息後大怒,就化身迦梨女神去消滅這頭惡魔。迦梨女神怕這頭惡魔會在決鬥的時候把自己的血滴在地上,使其出現一千隻法力同樣高強的惡魔化身,就先把它的血吸乾,一滴不剩。後來,迦梨終把這惡魔消滅,可是卻因為過於憤怒而不能自制,她的雙腳不由自主地大力踐踏土地,令三界眾生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其伴侶溼婆為減輕眾生的苦痛,就躺在迦梨的腳下,任其踐踏以洩恨。這也是在印度教畫像或雕塑中,溼婆總是躺在迦梨腳下的原因。

踏在毀滅之上,重生。

呂受益,你是第一個信任我的人,也是我的第一個信徒。雖然弟妹讓我走,但我不會走。

我要繼續戰鬥!

「思慧,外省的病友能聯繫到嗎?」

成本價、倒貼錢,我都在所不惜。

欲望消磨,恐懼盡除,心魔已去,內心通達,渡人渡己。

為什麼每個病人守護著不說出程勇的名字?

為什麼黃毛為了勇哥可以豁出命來?

為什麼曹警官在情與法之間選擇了放棄自己的前途?

為什麼程勇服刑前,十裡長巷、口罩盡褪?

兩條鮮活的人命驟然而逝,成千上萬的病人淚眼婆娑,他們造就的,不是藥神。

他不是藥神,他是神!

而這時,他自己卻說:

「我也是凡人。」

相關焦點

  • 真實版「我不是藥神」:生來平凡,誠勇無懼,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導讀:「四萬塊一瓶,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為了買藥,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我不想死,我想活著。」2018年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由文牧野執導,徐崢,譚卓主演的劇情片。今天我們不聊電影,我們聊電影中故事背後那段真實傳奇的故事。人生來平凡,誠勇無懼,為了救人一命而犯法的陸勇不是神。電影中的程勇由徐崢所飾演,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父親患有慢性白血病,而妻子因感情不合和他鬧離婚,家裡還有一個8歲乖巧的兒子。
  • 《我不是藥神》經典臺詞,句句讓人潸然淚下!
    徐崢、王傳君、周一圍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在去年上映!影片講述了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程勇從印度帶回了天價藥的仿製藥「印度格列寧」,並私自販賣,引起警方調查。《我不是藥神》以喜劇題材開頭,講述的卻是一個最扎心的故事,不僅演員演技炸裂,劇情滿分,就連臺詞也直戳心窩。徐崢《我不是藥神》最經典的四句臺詞,句句直白卻一句比一句催人淚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 看《我不是藥神》是如何把複雜的情感主題表現出來的
    在《我不是藥神》中,文牧野再次通過對社會現實細緻入微的體察與觀照並且將以往的鏡語敘事策略一以貫之,使得電影通過流暢的小景別和自然的運動感的有機結合構成了整部影片光影敘事與鏡像感知的基礎,同時也構築起了電影的現實主義美學風格,實現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慨嘆。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晃動式的鏡頭成為其鏡語風格的一大特色。
  • 凸顯社會問題的深度電影,《我不是藥神》到底揭露了哪些當下信息
    在電影中,主角程勇化身為正義英雄。公眾亦渴望出現這樣一個具備神性的英雄,這樣的需求與現實生活中患者的生存困境不謀而合。此外,電影也反應了內地看病貴看病難、抗癌藥納入醫保、國外創新藥引進等問題。綜合以上因素,《我不是藥神》的背後其實是全民心中的痼疾,借著電影上映而來一次大爆發。
  • 基督教中的神性和人性是如何發生聯繫的?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基督教中的神性和人性是如何發生聯繫的?上帝是無形的,神性的,他通過把自己的道植於耶穌的體內,使其在人性和神性間擁有一個轉承的媒介,耶穌因此也成為人與上帝溝通,獲得其福音的橋梁,這是基督教「三一論」的核心,因此,如果否定這個道理,整個信仰體系也就崩塌了。
  • 2021展望:品牌的神性、人性與獸性
    所謂神性,指的就是品牌塑造的「神話信譽」,也是東方傳統經營中「吊起來賣」的商道思維。每一個品牌的傳說和故事,都是在為品牌增加一絲「神性」的光環,把它從平淡無奇的產物變成妙手偶得的珍寶,把它從獨立研發的技術變成世界革命的象徵。這一切神性的打造,核心就是兩個字:溢價!所謂人性,指的就是品牌塑造的「功用價值」,也就是消費忠誠度的體現。
  • 基層的勝利,人民電影,電影《我不是藥神》要理解
    與徐崢的尷尬系列相比,《我不是藥神》由新任導演文木葉執導,徐崢主演,這個故事延續了徐崢電影通常的表達方式。誇張黑色幽默是最荒謬和有趣的事情。可以說,電影開頭的主角設置源於逆襲之旅,由徐崢和程勇扮演,即「藥神」,他選擇去印度買藥,成為印度藥的中國代理人。人為財富而死,鳥為食物而死。他們將討論「人性」這個詞。
  • 《我不是藥神》裡神像那段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其作用有三點:1.呼應電影主題。「我不是藥神」有一個「神」字,我們知道,除了慢粒性白血病病人和病人家屬以外的人,包括主人公自己,都沒有覺得自己是什麼「藥神」。但是在病人面前,在死亡面前,在求生意識面前,在貧窮與病痛面前,販便宜假藥的主人公程勇就是拯救他們的「神」,是讓他們生命得以延續的「神」。
  • 劍來:陳平安神性與人性的分別
    不管是驪珠洞天的建立還是周密開天,神性和人性的爭端一直都在。陳平安被眾多大佬關注的原因就是雖是人,但神性極重,以人性壓制神性,自己於自己周旋,寧做我。關於陳平安是不是天庭共主這一問題,我認為不是。不管是已經出現火神還是水神,他們本是都帶有神的記憶,他們只是披著人的皮囊,渡紅塵而已。
  • 電影《半條棉被》:迷霧泥濘困境中的人性與神性
    在大地的考驗中人類的人性得到升華,具有神性的光芒。 董秀雲三人和徐解秀的交往故事中蘊含的人世邏輯是普通中國人的倫理道德規範,這也是中國大地子民的倫理規範,是質樸、勤勞、堅韌、真誠、善良的中國農民的行為準則。
  • 《劍來》:剝離人性只剩神性的阮秀,還有機會回來嗎?
    《劍來》,陳平安的心湖中有一口井,井裡住著一隻惡蛟,這惡蛟就是神性陳平安。不久前,在大驪京城,神性陳平安被地支小隊不小心勾動出來,白衣風流,卻冷酷無情。一直在想,神性究竟是什麼?簡單說,與人性相對的就是神性,可人性那麼複雜,神性要怎麼定義?
  • 《我不是藥神》五天票房15億!Python分析告訴你《藥神》神在哪?
    要說近期最紅的一部電影,非《我不是藥神》莫屬。網上滿是讚譽之詞,上映5天,票房已經飆到15億。《我不是藥神》甚至成為豆瓣上多年來僅有的六部9.0評分以上的華語電影之一。豆瓣9.0以上的電影基本可以「封神」了,數據顯示,多數觀眾都為這部影片打了5星滿分!
  • 《我不是藥神》憑什麼奪下豆瓣評分9.0?
    《我不是藥神》憑什麼奪下豆瓣評分9.0?我不是藥神,我做過菩薩,我想過做神,但我終究是一個普通人。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期待已久的口碑之作,自播出之後更是燃爆朋友圈,奪下豆瓣9.0的高分,掀起暑期檔的浪潮!那麼,相比於其他電影,他究竟為什麼猶如猛虎下山之勢,乘風破浪呢?《我不是藥神》改編自一個來自陸某某的真實故事。
  • 「劍來了」吞天皇帝周密,人性中的神性
    人性中的神性這位周密,我們的吞天皇帝,是喚醒人性中神性的最好例子。主張叢林定律的極端存在。人們認為天地之間的資源應該由強者控制。他試圖實現的是一個真正由強者控制的世界。惡魔祖先和周密更像是同一類人,一萬年後,我堅信世界上的所有資源都應該掌握在強者手中,他們可能不會魯莽行事,惡魔祖先可以自由開啟託月山下的黑暗通道,與天空外的原始神達成共識,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足夠強大,你可以成為我的盟友。因此惡魔祖先和周密可以說比「人性」更神聖,「人」。
  • 我不是藥神成為現象級電影,兩個超級諷刺的片段讓人無語感傷
    文牧野導演,徐崢、王傳君、周一圍、譚卓等主演的《我不是藥神》15天近27億,大有超《紅海行動》和《戰狼2》的勁頭。醫患關係和高額醫藥費一直就是國人苦不堪言、且事實存在的現象。而《我不是藥神》也恰好在國產抗癌藥研製成功,有關部門要求降價的情況下播出了,電影拍得的確不錯,忽然發現國內不差好劇本、好導演和好演員,差的是和電影有關的那幾個部門蓋下去的「章」。《我不是藥神》的成功無異於是灰色幽默下的悲劇。
  • 《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想活著
    今天小編想要給大家說說《我不是藥神》這部國產佳作。小編個人覺得這是目前為止將文藝片和商業片結合得最好的一部國產片了,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而且十分感人!尤其是電影中一位老婆婆的話:「我們只是想活著。」簡直太好哭了吧!這部電影在拍攝上獨具特色,它首先使用的是手持槓的鏡頭拍攝,擁有非常少的固定鏡頭,畫面運動豐富,具有非常強的張力。
  • 《我不是藥神》:我不要當「藥神」,只想做個普通人!
    看了《我不是藥神》,一方面被程勇身上這種偉大的人格所折服,另一方面我又感到十分遺憾:他明明只想當個普通人,卻被逼成了神!如果能選擇,「我不要當個神,只想做個普通人」,恐怕才是程勇內心最真切的呼喚。這或許也是影片被命名為《我不是藥神》的原因。
  • 我們所知的人是什麼?人是獸性、人性和神性的結合
    當我們面對自己的私慾和野性的時候,我們會因為我們的信仰和社會的道德而克制,但當我們面對災難,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原本的獸性便會湧現出來,這就是人,一個由獸性,人性,神性相結合的矛盾體。我是曲辰,今天也想花幾分鐘和你慢享時光。在我還小的時候,一部畫面驚豔無比的電影把我帶入了電影世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羅大佑的電影觀後感厲害了,看完我不是藥神直接寫了一首歌
    由文牧野導演,徐崢、王傳君等人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自7月5日上映以來,票房相當火爆。正式上映前的點映票房就已經破億,上映首日總票房破3億,三天總票房破10億,《我不是藥神》深受觀眾歡迎,吸金能力也就十分強大了。
  • 人性和神性互為本體的表達
    就像他 常常坐在大豆桔上,抽離自身 讀評 昊易金波: 人性和神性互為本體的表達。 讓這一切處在一個特殊的年齡段上,處在一個肉體接近靈魂的臨界點上,他的生命似乎處在人神穿插的生命空間裡,一些生命裡難於觸摸的異度感知,在"居民的房子上,他種下/塵世往來的證據「時,從難於解讀的四維變成了三維,並可以觸摸和玩味!並在玩味中品出許多生命的浩嘆。 老農的孤獨,老無所依是當今社會發展的社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