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知的人是什麼?人是獸性、人性和神性的結合

2020-12-14 圖說三五事

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去往哪裡,這一直都是我們所追溯的問題,在科學裡,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歷史追隨到類人猿,甚至最初的那個細胞。在不斷的進化歷程裡,我們去除了許多初等而在我們現代文明裡被視為野蠻的本性,也獲得了更加理性,更加感性的道德準則。當我們面對自己的私慾和野性的時候,我們會因為我們的信仰和社會的道德而克制,但當我們面對災難,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原本的獸性便會湧現出來,這就是人,一個由獸性,人性,神性相結合的矛盾體。我是曲辰,今天也想花幾分鐘和你慢享時光。

在我還小的時候,一部畫面驚豔無比的電影把我帶入了電影世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時的我還小,只會跟著班級裡的同學一起驚嘆於電影的華麗畫面,只是感覺電影裡馴服老虎做朋友的主角派很帥氣,擔當今日,長大後的我再次回顧這部電影,我不再只是驚豔於電影裡絢爛的畫面,更多的是思考起男主角的信仰和最後現實裡男主角派講的兩個故事。

電影的主角派是一個同時信仰三個教派的少年,他與信奉科學的父親不同,他始終相信,萬物有靈,世界有神。正因為他的信仰,他從小吃素,而他對世界的信仰的第一次考驗,是當他相信老虎有靈性時,父親讓他眼睜睜看到老虎拖走山羊進食的場面,這讓派開始對自己的信仰有所懷疑。而對於他信仰的考驗卻沒有由此停止,當派的家人帶著動物園的動物乘輪船去往美國時,輪船遇上了暴風雨,沉沒了。一覺醒來他失去了一切,父母,哥哥,和自己最喜歡的姑娘,他一無所有,只能在這條救生船上與僅存的斑馬,母猩猩,豺狼和老虎共同漂流。

但考驗遠不止於此,由於豺狼的本性,它開始攻擊斑馬,派是懦弱的信奉者,因為他的軟弱,他只能眼睜睜看著豺狼咬死了斑馬,接著咬死了母猩猩。當他意識到豺狼的惡毒時,他終於鼓起勇氣開始想要殺死豺狼,而這時,老虎撲了出來,殺死了豺狼。

對於老虎,派十分恐懼,仿佛老虎撕裂山羊的畫面還歷歷在目,他躲避著老虎,放下了救生圈,躲在救生船的後方。後來的日子,派在船艙發現了食物和一些求生書籍。他開始有計劃地安排著食物,開始試著給自己希望,開始想要馴服老虎。

一開始,派開始對老虎進行恐嚇,想要讓老虎屈服,他學著和動物一樣用尿液劃定領土,但在老虎用尿液回復以後宣告失敗。後來派開始智取,他利用船身的抖動,削弱老虎的戰鬥力,然後利用魚肉開始對老虎進行馴服,這次他成功了,他成功把老虎逼回了船艙裡,他獲得了主動權。

但厄運又一次到來了,巨大的海上風暴讓他失去了他的木筏子,失去了他的日記。在風暴裡,以為看到神跡的派高興地叫喊著讓老虎出來一同見證這一奇蹟,但當他撕開船上遮掩布,他看到了原本兇狠無比的老虎被他所說的神跡嚇得開始虛弱時,他開始對他所信仰的神跡咆哮。暴風雨過去了,他抱著奄奄一息的老虎,哭著昏睡了過去。

當他再醒來時,他到了一個希望的島嶼。在這裡他擁有了淡水,食物,老虎也有了食物,比起茫茫的大海,這裡無疑是生存最好的選擇。但他看到這裡夜晚的真實面貌時,他知道,這裡既是希望之地,也是死亡之地。這座白日充滿淡水和食物的島嶼,夜晚卻會化為酸液。他決定離開,帶著老虎,他目前唯一的夥伴一同離開。

過了不知道多久,派終於漂流到了海岸,老虎也在他的目光裡,頭也不回的離去。他終於發現,一直陪伴他的老虎其實一直都沒有把他當作朋友。後來,有人來採訪獲救的派,當他說著這個奇幻的故事時,人們都對此無法相信,希望他給予更加真實而有價值的說法。但當派講述了第二個黑暗的人性故事時,人們選擇相信第一個,派說他們都是有信仰的人。第二個故事講述了太多人的陰暗面,比起相信為了生存的廚子殺了水手和他的母親,他因為復仇殺死了廚子的故事,人們更希望看到世界的光明。

影片裡的點點滴滴其實也都在述說著獸性,人性和神性的鬥爭。因為獸性,派開始和老虎爭奪生存資源,因為人性,他沒有選擇淹死老虎,因為神性,他始終相信希望。人因為有信仰而對生活和未來有希望有探索的心,因為有人性而有底線,但也因為有最本質的獸性會傷害外界。我們對這些本性的控制,才讓我們更好的生存。相信人性是我們對美好的期許,但對於危機面前的獸性還是不可忽視。就如耳熟能詳的「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一樣,我們不能用善良去對待惡人,願我們都活在光芒裡,無所畏懼。

文章內容不代表UC平臺觀點

相關焦點

  • 2021展望:品牌的神性、人性與獸性
    其實,從1981年「品牌」這個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中國,這40年來,東方傳統的經營思想與西方的市場理論交織,在不斷衝突和融合的情況下,早已形成了一套「中國式」的品牌哲學,那就是品牌傳播的神性、人性、獸性的「三位一體」。而在2021年,我們會看到行業超級品牌的誕生,「三位一體」的它將用「叫好又叫座」的表現來引領全場。
  • 神性、人性、獸性以及未定義屬性
    就像電影《華爾街》裡的經典臺詞,「見的人多了,還不如找條狗當朋友。」人心和太陽是不可直視的。就好比那個上演現代版「農民與蛇」的「武漢敲鑼女」,真的不知道讓人怎麼樣去定義這樣的人。一般來說,人的屬性無非是三種:1、神性;2、人性;3、獸性。
  • 劍來:陳平安神性與人性的分別
    不管是驪珠洞天的建立還是周密開天,神性和人性的爭端一直都在。陳平安被眾多大佬關注的原因就是雖是人,但神性極重,以人性壓制神性,自己於自己周旋,寧做我。關於陳平安是不是天庭共主這一問題,我認為不是。不管是已經出現火神還是水神,他們本是都帶有神的記憶,他們只是披著人的皮囊,渡紅塵而已。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殘酷的現實,人性和獸性往往只在一瞬間
    影片的開頭父親給他的關於老虎的教訓就是來告誡派,人和動物是不同的,因為人有思考能力,有信仰,絕對不能和獸性的動物混為一談,父親告訴他,在老虎的眼睛裡,你只能看到自己。父親沒有錯,獸性沒有情感和憐憫,與神性是毫不相容的。
  • 泰戈爾《人的宗教》:神性和人性至高完美地和諧追求與自由吟唱
    他認為宗教是全人類心智的產物,我們信奉的神具有至善的人性,而我們人性中也具有至高的神性。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人性至高的完美,當人性與神性合一,我們便獲得永生的自由與無限的喜悅。他也將追求這種靈性完美的方法告訴了我們。欲理解一個人的作品,必先了解他的思想。所以,真正理解和讀懂泰戈爾美妙的詩篇,我們就必須理解他的哲學思想。
  • 基督教中的神性和人性是如何發生聯繫的?
    基督教中的神性和人性是如何發生聯繫的?一方面,基督徒會十分果斷地承認耶穌的神性,可如果藉此否認他的人性,則一定會遭到大多數信徒的反對,因為這會使上帝之道成就耶穌的肉身的說法無法成立。上帝是無形的,神性的,他通過把自己的道植於耶穌的體內,使其在人性和神性間擁有一個轉承的媒介,耶穌因此也成為人與上帝溝通,獲得其福音的橋梁,這是基督教「三一論」的核心,因此,如果否定這個道理,整個信仰體系也就崩塌了。
  • 從《無限》的「象徵性」,看電影中的「人性」和「獸性」
    所謂「意象」,是指創作中藝術構思所形成的心中想像之物,是作者的「胸中之竹」,約等於「形象」。 簡單來說,「意象」,就是通過某種事物來表達更為深刻和含蓄的思想,「意」與「象」二者之間是以暗示和隱喻來「凝結」思想。
  • 神性造句和解釋_神性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指經過陶冶的人性。 [孫中山《國民應以人格救國》:「古人所謂天人一體,依進化的道理推測起來,人是由動物進化而成,既成人形,當從人形更進化而入於神聖。是故欲造成人格,必當消滅獸性,發生神性,那麼才算是人類進步到了極點。」]
  • 人性和神性互為本體的表達
    就像他 常常坐在大豆桔上,抽離自身 讀評 昊易金波: 人性和神性互為本體的表達。把人性和神性截然的疏離變成互為本體的呈現!這絕對是大伽高手才能把握的題材和技巧! 此詩讓人深感於何老師在表達生命內涵時的舉重若輕,對意象揉合上的梳理手法自然而沉穩,有化繁為簡的高超技巧,在分行韻律上呈現著抑揚的磁性美。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人性與獸性的對決!
    ——在這樣朝不保夕的世道上,究竟應該保持自己的人性還是服從自己的獸性?很多時候我們都必須面對這種艱難的抉擇,一面是墮落的生,一面是決然的死。如果要生存就不能有人性,如果要人性就不能夠生存,中間是被撕扯的不成人形的人。人性是聖潔的光輝,獸性是生存的前提。
  • 禁播四十年的人性禁忌動畫《阿修羅》,人性與獸性的較量
    一部電影可以將人性與獸性表現到何等地步?  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中,派與老虎的一次又一次的鬥爭嗎?還是《無人區》之中,逃脫法律束縛之外獨為利益無休止的廝殺?在我看來都不如這部動畫來的直接,極盡!
  • 火影:神性和人性的矛盾,其實是阿修羅和因陀羅的矛盾
    阿修羅和因陀羅矛盾的原因阿修羅和因陀羅同為六道仙人的人兒子,但是他們兩個還是產生了矛盾,究其根本大概是因為他們所掌握的力量不同吧。因陀羅一開始的時候就有著強大的人實力,在他看來只要有了力量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在六道仙人給他的考核當中他靠著力量就完成了考核。而因陀羅澤則沒有那麼強大的力量,所以他更加的看重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精神,認為只要有愛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而導致他們兩個人產生了認知差距的其實就是自身的人性格,其實可以簡單的用人性和神性來形容。
  • 《劍來》:剝離人性只剩神性的阮秀,還有機會回來嗎?
    《劍來》,陳平安的心湖中有一口井,井裡住著一隻惡蛟,這惡蛟就是神性陳平安。不久前,在大驪京城,神性陳平安被地支小隊不小心勾動出來,白衣風流,卻冷酷無情。一直在想,神性究竟是什麼?簡單說,與人性相對的就是神性,可人性那麼複雜,神性要怎麼定義?
  • 人也需要有獸性,豆瓣8.0的冷門佳片,奧斯卡影帝影后出演
    之前和朋友聊到獸性和人性這個問題,人不單需要有人性也需要有獸性。我覺得人性是一種理智和克制,是人作為人在社會中必要的一種約束,如果失去人性,人就不再是人,而是猛獸。而人也需要有獸性,這是人骨子裡的血性,代表著一種最原始的反抗和衝動,失去了獸性,人會懦弱會膽小。
  • 為什麼成功的人都是「反人性」的?
    朋友聽到之後跟我說,你這也太反人性了吧。聽到這句話之後,不禁在想,怎麼樣就是反人性呢?人性是什麼?反人性又是什麼呢?當然不是,很多人在電腦前坐了一個小時,但是怎麼也想不出來一個新穎的選題。這時候,自然而然的放棄就是我們的本性,但是所謂的」反人性「就是克制本性,不想做什麼的時候,偏去堅持做什麼。當大腦的潛意識告訴你,別去寫了,這時堅持去寫,你就會發現你所寫的內容高度甚至超出於你之前思考的範圍。
  • 人面「狼」君鮑毓明:人皮面具下的獸性
    2019年4月9日,煙臺市芝罘區發生一起「未成年人性侵案」,報警人同時也是受害者時年17歲的李星星,由此揭開了一場長達三年的「性侵養女案」黑幕,一同被揭露的還有人性的醜惡――「養父」鮑某明的獸性。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四年前。
  • 《行屍走肉》第十季:人物分析,人性與獸性的角逐
    《行屍走肉》第十季即將迎來本季的劇終,很多人說劇情走向越來越拖沓、灌水,但對我這樣足足追了十季的人來說,卻覺得每一集都很有份量,劇中人物已然有了他們獨立而鮮明的靈魂,讓人不由自主地被他們吸引。阿爾法,一個愛女至深的女人,在殘酷的末世下,她用暴力和冷血打造了她的低語者王國,為的是給女兒莉迪亞一個安全的港灣,卻不在乎這個港灣是否為女兒所願;後來與弩哥打鬥、身受重傷,女兒選擇救治弩哥而不是她,她殘存的希望也沒有了,把責任歸咎於奪走女兒心的亞歷山大社區一眾人身上,誓要通過大屠殺來復仇(之前殺死卡媽的養子等人也是洩憤);最終竟然想把女兒殺死變成喪屍,好留在她的身邊
  • 關於人性,我們還能再說點什麼?
    男主角是一位為了錢和證書進入這所監獄的人。他來的時候帶了一本書《堂吉訶德》。而男主角的室友是一個老人。這個老人進來的時候帶來了一把刀。這類關於「人性本惡」的電影、短片,一直頗受觀眾和評委的喜歡。因為他們能以最簡單的劇情,帶來最大的反轉與震撼。所以有很多人說這代表了「人性本惡」。
  • 「劍來了」吞天皇帝周密,人性中的神性
    人性中的神性這位周密,我們的吞天皇帝,是喚醒人性中神性的最好例子。主張叢林定律的極端存在。人們認為天地之間的資源應該由強者控制。他試圖實現的是一個真正由強者控制的世界。惡魔祖先和周密更像是同一類人,一萬年後,我堅信世界上的所有資源都應該掌握在強者手中,他們可能不會魯莽行事,惡魔祖先可以自由開啟託月山下的黑暗通道,與天空外的原始神達成共識,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足夠強大,你可以成為我的盟友。因此惡魔祖先和周密可以說比「人性」更神聖,「人」。
  • 武漢疫情形形色色的報導,才明白:人是神性和動物性的總和是何意
    有不顧自身安危奔赴前線的醫護人員和解放軍帶來的感動;有甩鍋不明所以的當職之人帶來的憤慨;有高價買賣必需品和買賣假冒偽劣醫護產品帶來的憤怒;還有不斷增加感染、去世人數的焦慮!各種情緒不斷糾結,不得不感慨:生而為人,總是有些不配為人的生物存在!直接面對人性的善與惡,都是赤裸裸的溫暖和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