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朝廷大臣腦滿腸肥,新娘頭頂籮筐上花轎

2020-12-24 小歷史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100多年的時長在歷史上不過彈指一揮間,對個體而言卻是幾代人的繁衍。我們後人認識前輩的生活,除了文字記載和口耳相傳的故事,還有真實可感的老照片。今天,我們就看一組晚清老照片,了解皇帝統治下的社會。

直隸農務學堂的師生在試驗田忙碌。

1902年,直隸總督袁世凱奏請朝廷,在保定創辦了直隸農務學堂。學堂設農業、蠶桑兩科,學生上學不僅無須交納學費,還包吃包住。1904年,學堂更名為直隸高等農業學堂,增設高等林科和農業教員講習科,並開始招收自費生。

位高權重的大臣那桐。

那桐曾任戶部尚書、外務部尚書、總理衙門大臣、軍機大臣、內閣協理大臣、九門提督等要職,但並沒有留下什麼值得歷史書寫的成績。他最「出眾」之處,是食量巨大,朝野皆知。有一則掌故說道:「那體肥碩,麵團團而白皙,都人戲呼為天官臉兒。其一日三餐,每餐例食饅頭首十枚、紅燉豬肉或牛羊肉一碗,自謂食量宏為永年之徵。」看照片可知,這個人腦滿腸肥,胖到看不出脖子。

婦女向外國人展示小腳。

由於從小纏足,這位婦女的腳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形狀,她所承受的痛苦難以想像。

疍民在河灘搭建的木棚。

這種居住方式稱「四腳樓」或「提腳房」。疍民不屬於士農工商「四民」中的任何一個階層,而是屬於不入籍的「賤民」,倍受歧視。他們世代居住在船上或在河邊搭棚居住,條件艱苦、處境悽涼,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不與陸上居民通婚。

在家裡紡線的婦女。

紡線織布是農業社會家庭手工業的重要部分,主要是自產自銷,如有剩餘則拿到集市上交換。各位來說說,你見過這種紡車嗎?我估計年齡在40歲以上的網友都應該見過。

1890年代,福建興化的婚禮。

興化即今天的莆田。這場婚禮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充分體現在新娘的頭飾。她頭上類似籮筐一樣的東西,名為「新婦罩」。以前莆田女子出嫁,上花轎時要戴上「新婦罩」,此罩以篾編成小簍,用紙裱糊,上紅油,入洞房後由新郎揭開。

位於天津的戶部造幣總廠。

1902年,清廷原議在北京興建國家造幣廠,但因自然和地理條件不夠理想,遂改在天津選址。造幣廠於1903年開工建設,1905年竣工投產。在清朝滅亡之前,該廠9年間生產了33種銅元和6種銀元(每種均有多個面值)。

1893年製造的清宮腰牌實物。

腰牌,顧名思義就是系在腰間的牌子,是一種身份憑證,在出入宮廷大內時使用。守衛宮廷的護軍、皇帝身邊的侍衛等對出入禁門的人員嚴密稽查,核對無誤方準放行。

內務府頒發的通行證。

這份特別通行證不同於木製的腰牌,具有臨時性質,上面寫著:「內務府因有特別差務員役進神武門,發給此執照,以便稽查。」

晚清拍照的場景。

攝影術傳入中國,很多人持抵制態度,害怕被「攝魂」,也有一些人比較開明、有見識,接納並迷戀上攝影。照片中的男子請人拍照,擺好了Pose,鄭重其事。其實,那個年代想拍一張照片並不容易,照相機非常罕見。

相關焦點

  • 晚清老照片:鳳冠霞帔的美麗新娘,穿盔甲的旗人女子!
    圖為一組拍攝於晚清時期1880年的珍貴人物老照片,彼時正是晚清慈禧太后統治期間的最後20年的光景。其中不但有晚清時期穿著鳳冠霞帔的美麗新娘出嫁時留影舊照,而且亦是可以一窺百年前旗人女子穿盔甲的霸氣模樣!
  • 老照片:晚清日常生活場景,電視上看不到的真實歷史畫面
    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再現晚清社會生活。從達官貴人到市井小民,我們都可以從中看到他們的真實形象。大家和電視劇呈現出來的人物比一比,兩者有多大的區別?一群男男女女分別抽著旱菸、水煙和鴉片煙,尤以在煙榻上吸食鴉片的小腳女子最為引人注意。奇怪的是,他們身後掛著孔子畫像。你們在孔聖人面前幹這種事,讓他老人家情何以堪?
  • 晚清罕見老照片:圖4的朝廷命婦盛裝打扮,圖6男人的行為讓人唾棄
    晚清時期的杭州。雖然很多人都認為晚清社會衰敗,但是在沿海地區卻經常是一片繁榮的景象。晚清罕見老照片:圖4的朝廷命婦盛裝打扮,圖6男人的行為讓人唾棄晚清時期的戲班子。無論是京城還是偏遠小城,總會有一些靠賣藝討生活的人,圖中便是晚清時期的一個雜耍戲班子。
  • 晚清慈禧太后68歲老照片:眉目清秀氣場強,錦衣華服不怒自威!
    圖為一組晚清朝廷掌權人慈禧太后在68歲時候的留影老照片,彼時的慈禧太后雖然已經是年過半百的餘暮歲數,但是平日裡精於保養的她依舊有著一副眉目清秀的美麗模樣,再加上她喜奢侈穿華服
  • 晚清老照片:婦女脫鞋展示三寸金蓮,袁世凱在豪華庭院裝扮漁夫
    展示三寸金蓮的年輕女子。老袁身穿短衣、頭戴草帽,站在小船上,如同一個漁夫。但他不是在江邊海邊,而是在自家堆了假山、建了涼亭的豪華庭院裡。1909年,攝政王載灃解除了袁世凱的官職,袁回到彰德洹上村,過起了賦閒垂釣的生活。他寫了一首詩,其中說道:「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意思是說我要遠離政壇,隱居天涯。實際上,他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朝廷政局的關注,隨時準備東山再起。
  • 老照片:晚清人物肖像和生活場景,婦女又看孩子又洗衣
    本文選取的老照片是英國人威廉·桑德斯的作品。桑德斯1860年以工程師的身份來到中國,1861年在天津有過攝影活動,1862年到上海開設攝影工作室。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業攝影師,專攻肖像,也拍攝日常生活、建築、風景等場景。
  • 晚清老照片:兩男子行作揖禮,中國第一輛火車頭長這樣
    今天咱們瀏覽一組晚清老照片,感受一下100多年前的生活。當初無意間拍攝的照片,穿過歷史時空被我們看到,照片中的這些先人若是泉下有知,肯定會發出驚嘆。晚清時期,上海建起了一批採用先進設備的棉紗廠,既有官辦也有民營,以抵擋西方企業的紡織品在中國傾銷。
  • 晚清老照片:李鴻章的兒孫清俊帥氣,青樓女子美麗驚豔!
    圖為一組拍攝於晚清時期的珍貴人物舊照,其中不但有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兒孫清俊帥氣的留影,而且亦是可以一窺百年前青樓女子是何等的美麗驚豔。世人都說歷史如驚鴻穿雲過,而歷史影像舊照,卻能將曾經的過往時光,一一呈現在後人面前。
  • 晚清老照片:身高2.4米巨人與妻子合影,張愛玲祖母漂亮有氣質
    晚清歷史早已消散如煙,我們難以得知當時社會生活的所有細節。好在它還留下了大量的碎片,略加拼湊足以勾勒出歷史輪廓。今天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直觀呈現100多年前的社會面貌。趙小蓮身穿補服,顯然託丈夫的福,已被朝廷封為誥命夫人。李菊藕漂亮、有氣質,22歲那年嫁給左副都御史張佩綸做了繼配夫人,她本人對歷史沒什麼影響,但有一個名揚四海的孫女,即著名作家張愛玲。不過,李菊藕1912年去世,張愛玲1920年出生,二人並沒有見過面。
  • 百年前的老照片:帶你見識一下晚清誥命夫人,個個氣度不凡
    誥命夫人只有朝廷冊封的頭銜,沒有實權。圖為晚清時期一位美國人拍攝的一位誥命夫人,她的年紀已經非常大了,但這一身打扮非常有氣勢,想她在年輕的時候也是非常有作為。 這是晚清年間的朝廷重臣李鴻章的第二任夫人趙小蓮的老照片,趙小蓮雖然是李鴻章的繼室,而且身材較胖,但是婚後的趙小蓮與李鴻章感情非常要好,即便後來李鴻章接連納妾,但是始終尊趙小蓮為正室首妻
  • 清朝老照片: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合影,京城裡的馴鷹人!
    渭城輕雨馬蹄歸,紙上筆墨映歡顏。百年清秋修史記,故城皆是陌路人。圖為一組由英國記者莫理循在清朝末年拍攝的百姓生活舊照,這組珍貴的清朝老照片中不但有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們的合影老照片,而且亦是可以一窺清朝時期京城裡的馴鷹人是何等的霸氣瀟灑。
  • 13張晚清的老照片,這才是真實的大清社會
    晚清的老照片,走街串巷賣東西的小商販。 晚清的老照片,富人家裡的客廳。
  • 老照片:晚清的皇族,真實的公主、格格與福晉
    晚清時期,美國駐華公使的夫人蘇珊·康格與皇宮裡包括慈禧太后在內的女眷有較多交往,她將自己的這些經歷寫成書於1909年出版,並在書中刊發了一批記錄晚清皇族形象的照片,彌足珍貴。小編做了整理,今天分享給大家,見識一下公主、王爺、福晉、格格等人物的真實面貌。
  • 晚清罕見真實老照片:乞丐衣衫襤褸、官員威風凜凜、富人妾妻成群
    晚清(1840年—1912年),是清朝統治的晚期,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開啟了晚清時期,清朝統治力量開始衰落,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籤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得清朝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
  • 晚清老照片:關在站籠裡的犯人,老爺八個小妾如花似玉
    晚清老照片:一個正在受刑的清朝囚犯被關在站籠子裡,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酷刑工具!晚清老照片:晚清,財主老爺會嫁許多小妾。小妾一般沒有什麼地位,生活水平跟正妻要低。除非是極受老爺寵愛或者是為老爺生下男丁的,才能被人重視。圖中老爺八個小妾的如花似玉,坐在圓桌前聊天。
  • 若電視劇《上錯花轎嫁對郎》,沒有上錯花轎,雙方會不會更幸福?
    雨停後便匆忙蓋上了自己的紅蓋頭,由於她們所穿衣服一樣,進來的迎親隊伍中的丫環與媒婆們便沒分清哪位是自家的新娘,攙扶著新娘上錯了花轎,此劇——《上錯花轎嫁對郎》的劇情便由此展開了……新娘杜冰雁齊三公子聰明腹黑,為了躲過敵人的陷害多年來一直裝病,然而這樣的生活狀態卻很壓抑。
  • 晚清末年的中國女子老照片:秀麗端莊娉婷步,青布素衣容顏美!
    圖為一組晚清末年時期的中國女子老照片,彼時正是晚清1910年,這組老照片不但讓人一窺晚清末年秀麗端莊容顏秀美的女子模樣,亦是可以看看她們青布素衣的生活狀態。 這是晚清末年杭州一帶大戶人家的後院女眷老照片,照片中的四位女子皆都貌美秀麗,再加上穿著的服飾華貴端莊
  • 晚清真實的老照片:騎自行車的「三寸金蓮」,圖五公主的長相和電視...
    晚清真實的老照片:騎自行車的「三寸金蓮」,圖五公主的長相和電視中不一樣 霍元甲是晚清著名愛國武術家,他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由於武功高超,大商人都求他保鏢,但霍元甲只鏢窮苦百姓、清白之人,對貪官汙吏決不保鏢。
  • 晚清罕見真實老照片:圖4十分恐怖、圖6讓人憤怒、圖10非常殘忍
    晚清罕見真實老照片:圖為晚清,福建的一首盲人學校裡的女老師和女舍監。 晚清罕見真實老照片:圖為晚清兩個纏了小腳的女人。
  • 晚清老照片:這就是傳說中的「三寸金蓮」,站不穩、走不動
    晚清的小腳女子。攝影師展示小腳。晚清時期,渡海來華的外國人對纏足習俗深感不解,他們提出了「天足」的問題,呼籲廣大女性甩掉又臭又長的裹腳布,解放自己。比如,1874 年,英國人麥嘉湖在廈門組織了一個反纏足團體「天足會」,20年時間裡吸引800多人加入,取得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