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晚清日常生活場景,電視上看不到的真實歷史畫面

2020-12-19 小歷史

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再現晚清社會生活。從達官貴人到市井小民,我們都可以從中看到他們的真實形象。大家和電視劇呈現出來的人物比一比,兩者有多大的區別?

正在打牌的滿族貴婦。

清朝時期,相比於漢族婦女,滿族婦女生活上更為奔放,受封建禮教束縛較少。

手持抬槍的清軍士兵(或地方團練)。

抬槍是清軍特有的一種裝備,長度超過2米,重30多斤,一般需要兩個人操作才能射擊。在清朝中期算得上先進武器,但隨著西方快槍的傳入,抬槍的劣勢越來越明顯。甲午戰後,因抬槍過於笨重且射擊精度差,逐步被淘汰。

一個官員與家人合影。

拍照時人物的站位經過了精心安排,男主人站在最突出的位置,形象特別高大。他的妻子、子女在後面,處於從屬的地位。這張照片就是封建時代以夫權、父權為中心的家庭結構的真實寫照。

廣東一個風月場所的情景。

一群男男女女分別抽著旱菸、水煙和鴉片煙,尤以在煙榻上吸食鴉片的小腳女子最為引人注意。奇怪的是,他們身後掛著孔子畫像。你們在孔聖人面前幹這種事,讓他老人家情何以堪?

監牢裡被懲罰的囚犯。

清朝地方官「創造」了數不清的刑罰,讓犯人望而生畏。這種把雙臂綁起來,雙膝跪在鐵鏈上的整人方式,又是什麼花樣?他前額的頭髮已經遮眼,可見被囚禁了很長時間。

即將被處以極刑的犯人。

他正要被吊到木架子上,現場將十分殘酷。晚清官府繼續以不人道的方式行刑,與世界潮流脫節。直到1900年之後朝廷才對刑事體系進行改造,還沒改好,大清王朝就崩潰了。

在稻田勞作一天的母女(或婆媳)。

這張照片的看點在於,她們沒有裹「三寸金蓮」,可以幹農活。清朝纏足之風非常盛行,但還是有很多婦女有幸躲過這種陋習。南方不纏足的婦女比北方更多。

明十三陵內的清軍士兵。

這名士兵背著步槍,腰挎軍刀,在神道石駱駝的襯託下,顯得有點瘦小。

正在幹活的鞋匠。

清朝普通百姓大多生活拮据,做一雙或買一雙鞋都不容易,所以穿舊了不會隨便扔掉,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相比之下,現在街頭鞋匠少見。

孩子在罌粟田收集鴉片原料。

晚清上上下下,從朝廷到家庭,從王公大臣到平頭百姓,普遍受到鴉片的毒害。但是,朝廷並沒有大力禁毒,不僅阻止不了進口,反而默許了農民種植罌粟,對國運造成了深入骨髓的傷害。

相關焦點

  • 老照片再現真實的晚清日常生活,別把電視劇當正史
    普通大眾往往從電視劇裡認識過去的時光,還有人把劇中主角的衣著打扮和生活環境視為歷史真實。這就跑偏了。今天小編發一組晚清老照片,展示100多年前人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形象,日常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晚清一群收割莊稼的孩童。這一組10張晚清老照片,拍攝的對象有收割莊稼的孩童,有恩愛甜蜜的夫妻,有獨自發呆的男人,有吞雲吐霧的菸鬼……他們共同拼湊了晚清社會生活的片段。
  • 晚清老照片,原來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是這樣的
    我們從清朝題材的影視劇中看到過百姓的日常生活場景,但那畢竟不是真實的還原,甚至對觀眾產生了很大的誤導。本文選取晚清來華傳教士威廉姆·班尼斯特收藏的照片,來展現晚清真實的社會生活。
  • 晚清真實的老照片:騎自行車的「三寸金蓮」,圖五公主的長相和電視...
    晚清真實的老照片:騎自行車的「三寸金蓮」,圖五公主的長相和電視中不一樣 霍元甲是晚清著名愛國武術家,他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由於武功高超,大商人都求他保鏢,但霍元甲只鏢窮苦百姓、清白之人,對貪官汙吏決不保鏢。
  • 老照片:別被電視騙了,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清朝人
    這一組老照片拍攝於1880年代的天津,展現了各類人物形象。清朝離我們越來越遠,相關的文字記述也很少有人去翻閱,那時候的人物形象、社會面貌越來越模糊。好在晚清有了照相機,為我們留下了最直觀的史料。
  • 老照片:晚清人物肖像和生活場景,婦女又看孩子又洗衣
    本文選取的老照片是英國人威廉·桑德斯的作品。桑德斯1860年以工程師的身份來到中國,1861年在天津有過攝影活動,1862年到上海開設攝影工作室。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業攝影師,專攻肖像,也拍攝日常生活、建築、風景等場景。
  • 13張晚清的老照片,這才是真實的大清社會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組黑白老照片,拍攝和反映了100多年前的大清朝社會的真實樣子,通過照片我們了解一個真實的清朝社會,珍惜當下美好的生活!
  • 清宮戲都是騙人的,這才是真實的晚清老照片,圖9公主的長相和電視中...
    清宮戲都是騙人的,這才是真實的晚清老照片,圖9公主的長相和電視中不一樣 平時我見到的清末戴枷照,除開擺拍的,真實的那種,主角無不有著焦慮。但你看看他,躺在泥土地上,睡得多香啊。再看枷鎖下面,還立著塊石頭,頂住枷板,免得妨礙睡眠。
  • 晚清罕見真實老照片:乞丐衣衫襤褸、官員威風凜凜、富人妾妻成群
    晚清(1840年—1912年),是清朝統治的晚期,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開啟了晚清時期,清朝統治力量開始衰落,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籤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得清朝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
  • 晚清罕見真實老照片:圖4十分恐怖、圖6讓人憤怒、圖10非常殘忍
    晚清罕見真實老照片:圖為晚清,福建的一首盲人學校裡的女老師和女舍監。 晚清罕見真實老照片:圖為晚清兩個纏了小腳的女人。
  • 晚清老照片:朝廷大臣腦滿腸肥,新娘頭頂籮筐上花轎
    100多年的時長在歷史上不過彈指一揮間,對個體而言卻是幾代人的繁衍。我們後人認識前輩的生活,除了文字記載和口耳相傳的故事,還有真實可感的老照片。今天,我們就看一組晚清老照片,了解皇帝統治下的社會。那桐曾任戶部尚書、外務部尚書、總理衙門大臣、軍機大臣、內閣協理大臣、九門提督等要職,但並沒有留下什麼值得歷史書寫的成績。他最「出眾」之處,是食量巨大,朝野皆知。有一則掌故說道:「那體肥碩,麵團團而白皙,都人戲呼為天官臉兒。其一日三餐,每餐例食饅頭首十枚、紅燉豬肉或牛羊肉一碗,自謂食量宏為永年之徵。」看照片可知,這個人腦滿腸肥,胖到看不出脖子。
  • 攝影師拍下的晚清老照片:圖二洋人坐龍椅,圖四大戶人家妻妾成群
    攝影師拍下的晚清老照片:圖二洋人坐龍椅,圖四大戶人家妻妾成群。真實的清朝護衛,看起來有點瘦,都沒什麼精神。 清朝時期,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幾百年的宮殿裡第一次有了洋人的軍隊,他們還坐在了龍椅上,被視為奇恥大辱。
  • 晚清老照片:李鴻章的兒孫清俊帥氣,青樓女子美麗驚豔!
    圖為一組拍攝於晚清時期的珍貴人物舊照,其中不但有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兒孫清俊帥氣的留影,而且亦是可以一窺百年前青樓女子是何等的美麗驚豔。世人都說歷史如驚鴻穿雲過,而歷史影像舊照,卻能將曾經的過往時光,一一呈現在後人面前。
  • 晚清鴉片館的真實場景:男子骨瘦如柴,女子拋棄貞潔,任人擺布
    加上鴉片本身對人體的損害,因此在清朝老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在煙館裡骨瘦如柴的男人。男人倒還稍微好一點,畢竟男人身體天生就要更加強壯,加上在封建社會中又是以男權為上,具備勞動力的男人到底還有些機會能夠靠著吸鴉片苟延殘喘。
  • 晚清真實老照片,第五張慈禧光緒兩宮迴鑾,第七張袁世凱的五姨太
    晚清吸旱菸的老者,從老照片可看出,老者的指甲很有特色,只因他是一個老中醫,長指甲說明他無需參加體力勞作,生活過得很是恣意,也是當時的一個現象所在。 晚清小腳婦人的留影,穿著華服,娃娃臉看著很是喜感,只是三寸金蓮看著都疼,只是在當時所處的環境來看,這是美的象徵,也是對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枷鎖。
  • 晚清末年的中國女子老照片:秀麗端莊娉婷步,青布素衣容顏美!
    圖為一組晚清末年時期的中國女子老照片,彼時正是晚清1910年,這組老照片不但讓人一窺晚清末年秀麗端莊容顏秀美的女子模樣,亦是可以看看她們青布素衣的生活狀態。 這是晚清末年杭州一帶大戶人家的後院女眷老照片,照片中的四位女子皆都貌美秀麗,再加上穿著的服飾華貴端莊
  • 晚清老照片:鳳冠霞帔的美麗新娘,穿盔甲的旗人女子!
    圖為一組拍攝於晚清時期1880年的珍貴人物老照片,彼時正是晚清慈禧太后統治期間的最後20年的光景。 這是晚清時期一位穿著盔甲留影的旗人女子舊照,眾所周知晚清時期的旗人女子比漢人女子較為自由奔放。因此在許多罕見的晚清老照片經常可以看到旗人女子們女扮男裝的留影。
  • 陳先樞用外國人的老照片還原舊時光中的長沙市井風貌和生活狀態
    晚清時期,嶽陽、長沙先後開埠,「鐵門之城」頓開,引來了一批批形形色色的金髮碧眼人,他們中有外交官、商人、建築師、工程師、攝影師、傳教士、醫生、教師、記者、作家和旅行家等。他們帶來了當時被稱為新生事物的照相機和攝影技術。外國遊歷者便成為記錄、拍攝中國社會、風光、民俗等類照片最早的人群。
  • 清末人民生活老照片:江邊漁民訓練水獺捕魚,都把駱駝當成寶
    清末人民生活老照片:江邊漁民訓練水獺捕魚,都把駱駝當成寶這是一組描繪晚清社會生活的老照片顯示。顯示當年的人物和周圍環境都很遙遠,但相機留下了一片片碎片。我們可以把它組合起來,把整個歷史放在一起。人們在田野裡笑。
  • 晚清老照片:關在站籠裡的犯人,老爺八個小妾如花似玉
    晚清老照片:一個正在受刑的清朝囚犯被關在站籠子裡,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酷刑工具!晚清老照片:晚清,財主老爺會嫁許多小妾。小妾一般沒有什麼地位,生活水平跟正妻要低。除非是極受老爺寵愛或者是為老爺生下男丁的,才能被人重視。圖中老爺八個小妾的如花似玉,坐在圓桌前聊天。
  • 老照片:影視劇騙了你,這才是清朝人物真實的穿著打扮
    這一組老照片拍攝於1880年代的天津,展現了各類人物形象。清朝離我們越來越遠,相關的文字記述也很少有人去翻閱,那時候的人物形象、社會面貌越來越模糊。好在晚清有了照相機,為我們留下了最直觀的史料。一位穿襖褲的年輕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