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紅色遺址「活」在當下

2021-01-14 騰訊網

◎《南方》雜誌記者∕楊洋 發自韶關等地

◎本文責編∕李焱鑫

知來路,明前路。

廣東的紅色遺址「惟石能言」,銘刻著百年徵程的崢嶸過往,激發著再啟新程的嚮往。

紅色南粵,有這麼一塊歷史厚重的地區,與江西贛州、湖南郴州並稱為「紅三角」。這裡是近現代中國尋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見證地——韶關。

從長徵鐵流到梅嶺堅守,再到「紅色祖屋」,韶關山山水水和街頭裡巷留下的紅色印記,講述著百年不變的初心,也豐盈著這座古城的文化血脈,形成「新長徵路」上澎湃的精神力量。

在時間的敘事裡,當下連接未來。2021年到來之際,《南方》雜誌記者走讀紅色熱土,走進粵北韶關,循著先輩的足跡,探尋「活」在當下的精神傳承。

新長徵的新精神

「出發!出發!」

深冬季節,南雄市油山鎮上朔村人民會堂,韶關市軍糧供應中心黨支部的黨員,以黨旗為引領,以此為起點重走長徵路,親身體驗當年紅軍經歷的艱難險阻。

「學習革命先輩在極其艱難困苦條件下始終保持樂觀向上、敢於鬥爭的精神,用實際行動扎牢全市軍糧供應保障基礎,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為我市爭當粵北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作出更大貢獻。」黨員曾玉豐說。

這是近年來從上朔村人民會堂「再出發」的諸多「紅軍隊伍」之一。機關幹部、學校師生、企事業單位人員,踏著先輩的足跡,重溫那段光榮的歷史。

粵北地區處於湘粵贛三省要衝,是紅軍長徵向敵軍較薄弱的西南方向突破的必經之路。

1934年10月26日,紅軍從江西信豐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一道封鎖線,紅一軍團前鋒進入南雄油山、界址和烏逕一帶。

原南雄市史志辦副主任李君祥說,1934年10月27日拂曉,紅軍偵察連向正在新田圩附近山坡上挖戰壕的約200名敵人發起攻擊。頃刻,整個新田圩槍聲大作,雙方展開了激戰。戰鬥中,紅軍殲敵20多人,繳獲槍枝彈藥一批,打贏了入粵的第一場勝仗。

南雄是紅軍長徵入粵的第一站。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鄧小平、項英、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曾經作戰於此,不僅在當地留下了豐富的紅色遺址,也留下了許多口耳相傳的故事。

近年來,南雄成立紅色革命史料收集工作小組辦公室,加大對歷史遺蹟的發掘,這個過程也是對紅色文化的再發揚和再傳承。

1935年,項英、陳毅和戰友轉戰梅嶺三年,陳毅一度被困,慮不得脫,寫下《梅嶺三章》,當時群眾冒著被反動派發現的危險,為陳毅的部隊送物資。80多年後,工作組查證到某地有當年陳毅的藏身洞,但地勢險要、密林無徑,當地群眾聽聞後發動起來,當即開闢出一條上山路,方便工作組上山。這讓李君祥非常感動:「我們通過收集史料讓更多人知道英雄的故事,我們南雄人民也是英雄的人民。」

在英雄的南雄人民的努力下,今日之南雄奮力開創振興發展的新局面,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工業穩步發展,國家長徵文化公園的建設已經進入規劃論證階段,靈潭村等一批新農村以紅色旅遊描繪出「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畫卷,梅關古道等紅色遺址經過連片打造成為精品線路……

「南雄把『紅色』寫進了城市名片,在『十四五』階段,將高度重視、緊緊把握重大機遇,強化組織領導、層層壓實責任,嚴格對標對表加強對接,全力爭取各項政策支持,走好老區蘇區振興的新長徵路。」南雄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溫春花在接受《南方》雜誌記者採訪時說。

初心詮釋制勝密碼

從80多年前的長徵路,到現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我黨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一路走來的制勝密碼在哪裡?

在韶關仁化縣的這一個小鎮裡,可以尋得答案。

走進白牆青瓦的城口鎮,一處民房的牆上,還保留著80多年前留下的紅軍標語「消滅地主」「農民起義」。冬日的午後,人們坐在家門口曬曬太陽,一片祥和的氣氛,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會跟孩子們談起小時候聽來的紅軍故事。

1935年10月31日起,紅軍部隊挺進仁化縣境內。當時國民黨在城口鎮至湖南汝城、桂東一帶布下第二道封鎖線。11月2日,槍聲在城口突然響起。紅二師六團奇襲城口,摧毀26座碉堡,俘敵百餘人,在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上撕開了巨大缺口。

「當時紅軍軍紀嚴明,11月寒冷的冬夜裡,就在街兩邊的屋簷下,雙手抱槍,和衣而睡。有的晚上借了群眾的門板躺著睡的,第二天還把門板安好。」城口鎮文化站站長黃本洲指著狹窄的街道說,這就是當年5萬餘紅軍集中休整的地方,「這讓老百姓印象深刻:幾萬人的軍隊對群眾秋毫無犯,這是真心為人民的好軍隊。」

紅軍在城口短短的幾天內籌集了一批軍餉和軍糧,並且都一一打下了借條。當年紅軍進行地下聯絡活動的勝一理髮店,以及毛澤東曾經落腳的廣興棧,如今都被完好地保存下來,並以修舊如舊的方式還原。

在城口鎮東坑村,張堂英老人一家五代,還守護著一個珍貴的紅軍碗。1934年的那個冬天,張堂英家收留了幾位紅軍傷員。其中一名紅軍傷員痊癒離開張堂英家時,為答謝她一家無微不至的照料,特贈送了一個瓷碗作為留念,這個碗一留就留了80多年。

紅軍與人民建立了血肉聯繫,這「人民至上」的初心,就是我黨百年來砥礪前行的制勝密碼。

現在的城口小鎮,坐落著全省唯一一座以長徵為主題的大型紀念館——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相關的紅軍長徵文創產品火爆。銅鼓嶺紅軍烈士陵園則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為民是初心,謀幸福是使命。

展望「十四五」,仁化正進一步推進紅色文化旅遊經濟帶建設,按照「一館(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一山(丹霞山)一線(紅色景觀線)」的布局思路,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帶動紅色產業發展。

紅色賦能新發展

歷史的硝煙已經散去,當下的紅色文化依然煥發著時代的生機。

我們的走讀,也「偶遇」許多同路人,來自不同的背景,探尋著同樣的初心。

在韶關市區五裡亭,中共廣東省委機關舊址,前來參加主題黨日活動的隊伍絡繹不絕。展館用豐富的表現形式,呈現了廣東省委在韶關4年從南雄瑤坑到始興紅圍,再到市區五裡亭,三易其址的鬥爭歷史。「紅色祖屋」成為韶關市區最火爆的紅色旅遊景點之一。

在樂昌,來自粵港澳三地的60名大學生探訪了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重溫抗日戰爭時期華南地區高校遷址粵北、延續教育火種的歷史,深入了解粵港澳三地教育一脈相承的歷史淵源,感受同根同源的深情厚誼。

不僅是韶關紅,整個廣東,南粵紅不僅「活」起來,也在「火」起來。

「一座廣州城,半部近代史」,廣州市越秀區中小學將「紅色立體研學」納入暑假作業;梅州近年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進行了升級改造,並緊鑼密鼓加緊建設三河壩幹部學院;湛江廉江市46個革命老區貧困村,把紅色元素融入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不僅提升了鄉村顏值,更給鄉村紅色旅遊帶來新機遇……

廣東發布了對「十四五」規劃的建議,提出加強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建設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廣東段)。

這是紅色能量的雋永魅力,更是新時代對於豐厚的紅色精神營養的需求。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2021年,我們將站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點上,向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長徵」邁步,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紅色精神的指引,需要紅色文化的賦能。

回到原點,回到建黨之初奮鬥之地,回到紅軍長徵入粵起始之地,回到省委機關的「祖屋」之地,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回歸初心,汲取邁步從頭越的堅實力量,這就是紅色遺址一直鮮活豐盈的生命力所在。

相關焦點

  • 安福用活紅色資源「活教材」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 開展傳統教育 安福用活紅色資源「活教材」吉安新聞網訊(安軒)「1930年9月的一天,毛澤東同志率領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機關和警衛隊二、三百人,戎馬倥惚、風塵僕僕,從袁州出發,經過我縣,就駐紮在這間房內。
  • 讓18萬年前的萬壽巖遺址「活」起來
    新華社福州11月26日電題:讓18萬年前的萬壽巖遺址「活」起來新華社記者許雪毅猿如何進化成人?古人類如何完成中國最早的「室內裝修」工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巖遺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是我國南方典型的洞穴類型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18.5萬年至3萬年,被視為「閩人之源」。21年前,餘生富參加了被稱為「炸藥包下挖寶」的萬壽巖遺址考古發掘工作。他了解萬壽巖人工石鋪地面的價值,以及萬壽巖作為「海峽兩岸的遠古家園」的獨特魅力。
  • 什麼是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這幾個字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聽到。有時候我們生活感到焦慮,情緒低落,我們自己或者朋友就這樣的安慰鼓勵我們「要活在當下!」但是大家真的知道什麼是活在當下嗎?說著是很簡單,但是真的這麼做卻很難,或者說我們不敢去活在當下。
  • 闔閭城遺址博物館內,「星火印跡」展馬山紅色歷史
    闔閭城遺址博物館內,「星火印跡」展馬山紅色歷史   闔閭城遺址博物館  2020年伊始,闔閭城遺址博物館即著手策劃製作「星火印跡——馬山革命史展廳」,展廳的建設得到了無錫市檔案史志館大力支持,並由其進行內容論證。展廳以馬山革命史為主線,旨在保存珍貴歷史記憶,講述馬山抗戰烽火故事,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   「星火印跡——馬山革命史展廳」位於闔閭城遺址博物館內,目前已對外開放。
  • 紅色遺址帶旺鄉村生態旅遊
    鶴山市宅梧鎮紅色旅遊持續升溫,成為2019年一道靚麗的風景。遊客們紛紛走進當年紅色遺址,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精神,同時,紅色旅遊也成為當地發展鄉村休閒生態旅遊的「助推器」,直接帶動當地群眾從事生態農業種植致富。
  • 讓荀派藝術活在當下
    來源:中國藝術報讓荀派藝術活在當下——戲曲界紀念京劇表演藝術家荀慧生誕辰120周年「過去京劇演出劇目多折子戲,而荀先生多使觀眾看到一個完整的故事,如《玉春堂》 《鐵弓緣》《紅娘李小紅認為,後人如何繼承和發揚荀派藝術是當下最被關注的問題。「讓沉睡的傳統戲劇文獻真正『活起來』 ,是當下戲曲人共同面對的問題。 」國家京劇院編劇池浚說,「 《魚藻宮》是荀慧生的『六大悲劇』之一,荀派唯一的一出宮廷戲,在荀派藝術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魚藻宮》多年輟演,成了冷門,恢復這個劇目頗具現實意義。
  • 2020高考作文練習題目:活在當下,活出自己的精彩
    關鍵詞:舍與得生命價值人生態度無私奉獻,方得永恆  可以依據共性和聯繫組合立意,參考角度如:  ①⑤組合:珍視生命活在當下  ④⑥組合: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  ①③⑤組合:惜時進取,成就此生  ①②③組合:居安思危,及時努力  【佳作賞析】活在當下,活出自己的精彩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表示
  • 本溪湖中國近代煤鐵工業遺址園,位於遼寧省,紅色旅遊景區
    歡迎來到百家號有故事的八婆婆,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景點是本溪湖中國近代煤鐵工業遺址園。本溪湖中國近代煤鐵工業遺址園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溪湖區,東鄰太子河,距本溪市中心約10公裡,包括本鋼一鐵廠舊址、本鋼第二發電廠冷卻水塔、大倉喜八郎遺發冢、本溪湖小紅樓和大白樓、本溪煤礦中央大斜井、東山張作霖別墅、本溪湖火車站、彩屯煤礦豎井和肉丘墳共9處工業遺址。
  • 中山市將抗戰遺址打造成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近期記者再次重走革命先烈們浴血奮戰的抗戰歷史線路,深入挖掘紅色史料,探尋中山紅色革命遺蹟遺址最新變化,讓大家不忘革命先烈的奮鬥歷史,弘揚抗戰精神,激發奮進的力量。 南橋村黨支部書記甘少光表示,近年來,他們通過修繕、派專人管理等措施,加強保護革命先烈奮戰的舊址,以鼓舞年輕一代學習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有女勿嫁珊洲坑,石仔零仃路難行,過完一坑又一坑……」一首民謠唱出了珊洲村曾經的貧窮與落後。
  • 維根斯坦說:永生屬於活在當下的人
    文∣閒時翻書君維根斯坦說過一句話:「如果我們把永恆視為無時間感而不是時間的永續,那麼永生屬於活在當下的人。」閒時翻書君:「活在當下」已經不是新鮮的概念,但把這種理念同「永生」聯繫在一起,還是第一次看到,有種難以言喻的震撼感。
  • 放下執念,活在當下?
    放下執念,活在當下!這個冬天很冷,但沒有我的銀行卡餘額冷!我也喜歡暖暖的被窩,但是這個暖被窩已經不屬於你,也不屬於我,它屬於未來,屬於未來的你!雖然是平安夜,坐在車裡,看著螞蟻金服大樓的燈火依舊不滅,看見遠處吉利的大樓還在閃耀,網易的樓前也有進出的人群…這些腳步聲,和街道上的蜂鳴聲,霓虹燈的色彩全部都凝結在空氣裡,作為平安夜的協奏曲。
  • 韶關南雄 擦亮紅色文化品牌,助推打造紅色文化高地
    已籌集資金9000多萬元對19個革命遺址進行搶修保護,正在編撰近150萬字的系列紅色南雄叢書,傾力打造了3條紅色生態旅遊精品線路,全面推進紅色革命遺址活化利用……南雄作為全省為數不多的原中央蘇區縣,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目前認定的革命遺址有94處。一直以來,該市堅持科學規劃、連片打造,構建市鎮村全覆蓋的紅色革命遺址保護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 「活在當下」,一位《盲眼女孩》「一分為二」的哲學世界
    韋莎生來就擁有異於常人的雙眼——左眼為紅色並且可以看到過去,右眼為綠色且可以看到未來,卻永永遠遠無法聚焦現在。這樣的韋莎,與盲人無異,沒有辦法治好她的眼睛,而她也不知該作何選擇……2、《盲眼女孩》,關於人生的「一分為二」式思考故事的開頭,一隻蝴蝶破繭成蝶,荒原上的一棵樹被雷電劈裂,代表著生命孕育的開始和未知的未來。
  • 活在當下,心才可自在
    凡夫眾生總是活在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裏面,所以整天都是胡思亂想、顛倒夢想、自尋煩惱。就像李清照所說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上心頭的是什麼?過去心。很多人都會像她一樣活在過去心裏面,所以就煩惱痛苦。比如,過去的一段讓他很傷心的感情經歷,就會使他久久地不願意再去碰觸跟那個人相關的一切,以免得自己觸景傷情。
  • 人生,活在當下,善待自己
    成長的過程,經歷過風雨坎坷,才悟得: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活得快樂自在。假如覺得生活處處為難你,那換一種全新的方式去應對生活所帶來的挑戰吧!因為以不變應萬變的狀態,未必為之最好。反之,適當做出改變,生活反而會帶給你意外的驚喜。
  • 生命的意義:活在當下,不怨不悔
    日出而作年輕人,快醒醒吧!丟掉眼前的安逸,尋找人生路上的智者,為你的困惑指點迷津。
  • 陳可辛電影《投名狀》中方第一副導劉鑫雨加盟《活在當下》電影
    最新獲得的消息陳可辛執導的電影《投名狀》(李連杰、金城武、劉德華主演)中方第一副導、2011年陳可辛監製、劉偉強執導電影《血滴子》(黃曉明、餘文樂主演)執行製片、17億票房韓寒的《飛馳人生》執行導演劉鑫雨已經正式加盟上海雙滋傳媒總部投資籌備的青春都市正能量電影《活在當下》,擔任項目的高級製片顧問,全面指導、支持《活在當下》電影項目的製片工作。
  • ...多維保護開發紅色作品創作蓬勃發展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何其有幸,我們身邊一條街、一個弄堂,也許就藏著紅色歷史遺址,承載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這本今年8月出版的新書,是「紅色足跡——黨的誕生地·上海革命遺址系列故事創作項目」第二輯,作家們圍繞中共革命鬥爭歷史的軌跡,計劃創作約400篇故事,預計明年7月前推出全部四輯。
  • 安徽有座紅色小鎮,革命遺址遺存高達61處,卻鮮有遊客知道
    這次和朋友一起來到安徽六安市金寨縣的湯家匯小鎮玩,發現這裡是一座非常值得一看的紅色旅遊小鎮。紅色旅遊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喜歡參觀這類型景點的人也不少。如果你是,那湯家匯你肯定是來對這地方了,這裡從街道的路燈開始都充滿了紅色元素。該鎮位於大別山腹地,是金寨縣的西北門戶。雖然處在豫皖兩省的交通要道,但知道這裡的外地遊客並不算多,因此每天到訪的遊客數量也十分有限。
  •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何其有幸,我們身邊一條街、一個弄堂,也許就藏著紅色歷史遺址,承載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這本今年8月出版的新書,是「紅色足跡——黨的誕生地·上海革命遺址系列故事創作項目」第二輯,作家們圍繞中共革命鬥爭歷史的軌跡,計劃創作約400篇故事,預計明年7月前推出全部四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