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將抗戰遺址打造成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2020-12-22 大洋網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在關鍵的時間節點回望歷史,是擁抱未來的最好姿態。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75年前,中山雖然還是一個邊陲小城,但這裡卻發生了許多抗日故事。中山英雄兒女在群峰莽莽五桂山、阡陌水鄉河湧間充分利用地理環境,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抗日詩篇。

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近期記者再次重走革命先烈們浴血奮戰的抗戰歷史線路,深入挖掘紅色史料,探尋中山紅色革命遺蹟遺址最新變化,讓大家不忘革命先烈的奮鬥歷史,弘揚抗戰精神,激發奮進的力量。

 

中山市五桂山南橋檳榔山村的古氏宗祠,距今已有近200年歷史,這裡曾經是珠江縱隊司令部所在地,也是共產黨領導珠江三角洲抗日遊擊戰爭的指揮中心。記者在古氏宗祠,看見三三兩兩的工人拿著工具,在宗祠前的空地上安裝更換消防設施。南橋村黨支部書記甘少光表示,近年來,他們通過修繕、派專人管理等措施,加強保護革命先烈奮戰的舊址,以鼓舞年輕一代學習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有女勿嫁珊洲坑,石仔零仃路難行,過完一坑又一坑……」一首民謠唱出了珊洲村曾經的貧窮與落後。如今,昔日的貧困小山村珊洲徹底變了樣——珊洲生態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珊洲紅色小道一個個紅色景點串珠成鏈,讓原本已經搬出珊洲村的許多村民又重新回來修繕舊房,在這裡享受田園風光,重新做回「山裡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于濤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于濤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

相關焦點

  • 融入血脈的紅色文化—威海馬石山紅色教育基地開放五周年(上)
    五年來,乳山市委、市政府圍繞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不斷強化基地建設,加強基地管理,使基地成為紅色乳山的靚麗名片、紅色膠東的一面旗幟、紅色山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基因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5月份,從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傳來喜訊,威海馬石山紅色教育基地被命名為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 中山有個「小崗村」 將開展市級黨員教育主題基地認定
    近日,中山市制定並下發了《關於開展中山市黨員教育主題基地認定工作的通知》,組織各鎮區對現有市級黨員教育基地進行全面摸排,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經排查,中山市現有省級黨員教育基地1個,市級黨員教育基地56個。
  • 古氏宗祠「紅色」縈繞
    九月初,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中,位於中山市五桂山街道南橋村檳榔山14號的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珠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古氏宗祠)入選其中。入選後,作為紅色革命基地的古氏宗祠,在主題教育與紅色文化中的意義將被進一步挖掘。中山市五桂山區作為華南地區抗擊日軍的主戰場之一,建立了覆蓋100萬人口、1000平方公裡遊擊區。
  •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鐵軍精神 句容茅山風景區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主題...
    宣講融抗疫故事與紅色文化教育於一體,既有革命抗戰故事,又有普通民眾抗擊疫情的生動事跡,旨在引導轄區青少年學生要銘記歷史、不怕困難,堅定理想信念。紅色實踐銘記初心為傳承紅色基因,強化青少年學生和黨員幹部愛國主義教育,近日,茅山風景區組織開展了「走進紅色文化遺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各村校外輔導站老師、志願者以及學生代表熱情參與。
  • 韶關南雄 擦亮紅色文化品牌,助推打造紅色文化高地
    南雄,韶關紅色文化研究的一塊瑰寶,歷史底蘊深厚,紅色教育一脈相承,水口戰役勝利88周年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將進一步擦亮南雄作為中央蘇區縣的紅色文化品牌,助推韶關打造紅色文化高地,讓革命精神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 與王樓中共平陰縣委舊址連片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喚醒紅色基因
    ,是平陰縣一處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地處孔村鎮王樓村,玉帶河源頭,河水穿村而過。「圍繞這幾個村的打造,我們基本上是『一村一品』,未來能夠形成胡坡—安子山—半邊井—王樓這樣一條紅色旅遊線路,讓王樓這一個點從點擴大到面,從而形成一個連片式的西部山區紅色教育基地。」孫士謙說。
  • 河南孟州巖山村 傳承革命精神 打造紅色教育基地
    河南省孟州市革命老區槐樹鄉巖山村開展了系列活動,緬懷革命先烈,並通過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在傳承革命精神的同時,激活鄉村振興的「紅色密碼」。  上午9時,巖山村村委會議室便擠滿了人,大家懷著崇敬的心情,集中觀看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實況直播,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寄託無限的哀思和敬仰。
  • 瓜州:紅色文化教育潤初心
    、緬懷革命先烈、重走西徵之路、傳承紅色文化。&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圖為展館講解員向遊客解說西路軍徵戰歷程 朱靜/攝&nbsp&nbsp&nbsp&nbsp「在做好紀念館日常參觀接待和群眾性紀念活動的同時,大力推進紅色文化培訓教育和體驗研學活動
  •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成果巡禮(十)打造「紅色」文化名片
    」示範點董塘鎮安崗村等項目建設,連續多年舉辦紅色古驛道·迷你微長徵徒步活動,樹立仁化紅色品牌,打造仁化「紅色」文化名片。同時精心規劃了不少紅色旅遊觀光、紅色教育和休閒體驗線路,不一樣的「紅色遊」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遊客到訪。 瞻仰紅色革命遺址尋訪紅色足跡,穿梭在古村巷陌重拾鄉愁,閒坐農家小院品嘗地道的嶺南美味……「紅色遊」線路的打造,是仁化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把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明城市發展優勢的重要舉措,助力群眾增收致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生活需求。
  • 普陀螞蟻島精神紅色教育基地獲評省紅色旅遊教育基地
    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四批省級紅色旅遊教育基地名單,普陀區螞蟻島精神紅色教育基地成功入選。螞蟻島精神紅色教育基地自運行以來,堅持黨建引領、奮力開拓創新、深化提質增效,以紅色教育、幹部教育、廉政教育、艱苦創業教育、海洋意識教育為主要內容,全面打造「一帶一線多點」教育培訓體驗「環線」。
  • 全國首家24小時「鐵軍紅色」電臺上線 用「最強音」激活紅色文化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國革命的火種從這裡點燃;延安是中國革命聖地,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老一輩革命家在銅川照金創建陝甘邊根據地,銅川由此成為西北革命的搖籃;同為革命老區,鹽城共有紅色遺存遺址248處,以烈士命名的鎮村128個,1941年「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鹽城由此成為蘇北蘇中抗戰中心。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丨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在這裡銘記歷史
    編者按:近年來,湖南不斷加強紅色文化建設,強「根」塑「魂」,打造社會經濟發展的紅色引擎。在湖湘這塊紅色文化的沃土上,29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158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同記錄著時代的故事。為進一步發揮好湖南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斷實現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弘揚社會正能量,紅網時刻新聞推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系列報導,帶讀者走近偉人故地,拂下文物藏品的歲月灰塵,用文字講述背後的故事。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全景。
  • 抗戰勝利紀念日 紅色動畫《抗聯密營知多少》首次公開展映
    為加強黑龍江省東北抗聯遺址集中連片保護,鞏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成果,在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之際,東北烈士紀念館精心打造推出紅色動畫《抗聯密營知多少》。「頭道溝,二道溝,抗聯住在哪道溝?密營成為東北抗聯對敵作戰及掩護部隊、後勤補給、安置傷員、培訓幹部等的後方基地。此次,動畫片以生動有趣的對話方式,回答了什麼是抗聯密營、密營分布、密營建立目的、密營建築方式、密營發揮作用和密營的保護與利用等問題。
  • 中山市南朗鎮開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主題活動。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要求,7月26日,中山市南朗鎮舉辦了「重溫南朗革命故事,傳承紅色革命精神」一日遊體驗活動。
  • 感受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今年的國慶假期,不少市民前往紅色革命遺址、市革命紀念館參觀,緬懷革命先輩,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上午,在東海縣安峰鎮的紅色記憶愛國主義教育展館內,偌大的展廳內布滿各式各樣的紀念章、各個時期抗戰歷程,前來參觀的學生和遊客絡繹不絕。
  • 懷柔北部山區將添紅色新地標!
    在發揮革命傳統教育功能方面又增添了新了內涵連日來寶山鎮黨委政府因勢利導依託道德坑冀熱察軍區後方醫院遺址的紅色文化底蘊正在加快天河「初心谷」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工程所以未來它還有另外一面哇~看來咱懷柔北部山區要再添一紅色新地標了
  • 廣東省兩處入選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鄭克斌、記者羅勉報導 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國務院發出通知,公布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退役軍人事務部發出公告,公布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
  • 河北省石家莊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單
    石家莊市,是河北省第一大城市、中國華北地區第三大城市,是人類文明開發較早、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地區。從1937年日本侵略軍佔領石門,到1993年日石家莊地區行政公署與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合併,成立了新的石家莊市人民政府。遺留下來不少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下面紅色傳承小編就位大家介紹一些石家莊市主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單,僅供大家參考。
  • 威海全域打造首個總體國家安全觀國家級教育基地
    立足特有歷史資源,面向黨員幹部、國安幹部、一般群眾、部隊官兵以及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等不同群體,威海瞄準全國一流教育基地和示範教育基地的目標進行規劃和建設,爭取打造首個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主題的國家級教育培訓基地。  從去年開始,威海請來國內權威專家,多次召開研討會,就基地建設的思路框架等達成了共識;同年12月,成立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的基地建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全力推進基地建設。
  • 讓紅色遺址「活」在當下
    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鄧小平、項英、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曾經作戰於此,不僅在當地留下了豐富的紅色遺址,也留下了許多口耳相傳的故事。 近年來,南雄成立紅色革命史料收集工作小組辦公室,加大對歷史遺蹟的發掘,這個過程也是對紅色文化的再發揚和再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