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在關鍵的時間節點回望歷史,是擁抱未來的最好姿態。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75年前,中山雖然還是一個邊陲小城,但這裡卻發生了許多抗日故事。中山英雄兒女在群峰莽莽五桂山、阡陌水鄉河湧間充分利用地理環境,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抗日詩篇。
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近期記者再次重走革命先烈們浴血奮戰的抗戰歷史線路,深入挖掘紅色史料,探尋中山紅色革命遺蹟遺址最新變化,讓大家不忘革命先烈的奮鬥歷史,弘揚抗戰精神,激發奮進的力量。
中山市五桂山南橋檳榔山村的古氏宗祠,距今已有近200年歷史,這裡曾經是珠江縱隊司令部所在地,也是共產黨領導珠江三角洲抗日遊擊戰爭的指揮中心。記者在古氏宗祠,看見三三兩兩的工人拿著工具,在宗祠前的空地上安裝更換消防設施。南橋村黨支部書記甘少光表示,近年來,他們通過修繕、派專人管理等措施,加強保護革命先烈奮戰的舊址,以鼓舞年輕一代學習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有女勿嫁珊洲坑,石仔零仃路難行,過完一坑又一坑……」一首民謠唱出了珊洲村曾經的貧窮與落後。如今,昔日的貧困小山村珊洲徹底變了樣——珊洲生態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珊洲紅色小道一個個紅色景點串珠成鏈,讓原本已經搬出珊洲村的許多村民又重新回來修繕舊房,在這裡享受田園風光,重新做回「山裡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于濤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于濤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