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湖南不斷加強紅色文化建設,強「根」塑「魂」,打造社會經濟發展的紅色引擎。在湖湘這塊紅色文化的沃土上,29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158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同記錄著時代的故事。
為進一步發揮好湖南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斷實現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弘揚社會正能量,紅網時刻新聞推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系列報導,帶讀者走近偉人故地,拂下文物藏品的歲月灰塵,用文字講述背後的故事。
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全景。
紅網時刻記者 楊斌 劉慧婷 通訊員 郭金宏 益陽報導
益陽南縣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是以歷史事件為主題的國防教育基地,展示了侵華日軍廠窖大屠殺的件件鐵證。陳展內容分「罪侵中華,禍殃洞庭」「瘋狂屠戮,慘絕人寰」「英勇不屈,奮起反抗」「鐵證如山,不容篡改」「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五個部分。共有圖片350餘幅、文物160餘件、繪畫作品9幅和大型場景3處,設立了電子沙盤、視頻、空中翻書系統和一個能夠容納90人的放映廳。
自2015年提質改造以來,前來紀念館憑弔、參觀的學生和開展黨性教育活動的黨員群眾越來越多。2018年接待遊客100.8萬人次,2019年上半年接待遊客53.6萬人次,其中接待開展黨性教育活動的團隊就有300多個,總人數達到5萬人次以上。
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展示的白骨坑出土的軍用皮帶扣。
1943年,益陽廠窖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慘案——廠窖慘案。1943年5月,侵華日軍於9日至11日共屠殺我同胞30000餘人,傷殘我同胞3000餘人,強姦婦女2000餘人,燒毀民房3000餘間,焚毀船隻2500餘艘,製造了繼「南京大屠殺」之後,又一震驚中外的「廠窖慘案」。
1965年、1972年、1983年、1989年,湖南曾先後由省、地、縣各有關部門組成調查組,派出專人進行調查取證,並整理出大量調查史料。1972年,廠窖公社黨委組織有關人員發掘廠窖慘案白骨坑遺址,發掘面積12平方米,起走屍骨4具作「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陳列展覽之用。1972年,廠窖公社在遺址區樹立「千人坑」教育碑,1974年,《廠窖慘案血淚史》出版發行。
為教育後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1985年廠窖利用舊房在距現紀念碑約20米處設立了簡易的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館舍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將收集的部分文物和由當地農民畫家創作的反映廠窖慘案場景的美術作品進行了布展,並先後建起了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警鐘亭等設施。
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展示的白骨坑出土的腳釧。
1995年,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將「廠窖慘案遺址」列入首批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將其公布為湖南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
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新館於2008年開始興建,園區佔地67.82畝,館內陳列布展面積800平方米,總投資1600萬元。2010年8月15日,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紀念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2012年,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級紅色旅遊景區,同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3年「廠窖慘案」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9月1日,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和紀念館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2017年3月,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紀念館自2010年對外免費開放以來,通過不斷完善,現在已形成集鄉村旅遊、紅色旅遊於一體的旅遊勝地。近年來,為了拓展研學旅行功能,加大研學旅行基地建設,積極申報全國研學旅行示範基地。紀念館聯手德昌公園發展紅色旅遊和生態旅遊,形成了以紀念館為龍頭,紅色和生態旅遊主題於一體研學旅行基地。2018年,湖南省教育廳認定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為「湖南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