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值仁化喜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之際,為全面展示仁化文明城市創建成效,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引導幹部群眾持續開展文明活動,進一步擦亮「全國文明城市」色彩,縣融媒體中心推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成果巡禮》專欄,通過文字、圖片、小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現24萬仁化人民用心血和汗水澆開的文明之花和千年人文古邑煥發出的全新魅力,今天推出第十期。
近年來,仁化縣把紅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活化與紅色精神弘揚傳承相結合,完成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園、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城口紅色小鎮、省定黨建示範工程第一批「紅色村」示範點董塘鎮安崗村等項目建設,連續多年舉辦紅色古驛道·迷你微長徵徒步活動,樹立仁化紅色品牌,打造仁化「紅色」文化名片。同時精心規劃了不少紅色旅遊觀光、紅色教育和休閒體驗線路,不一樣的「紅色遊」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遊客到訪。
瞻仰紅色革命遺址尋訪紅色足跡,穿梭在古村巷陌重拾鄉愁,閒坐農家小院品嘗地道的嶺南美味……「紅色遊」線路的打造,是仁化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把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明城市發展優勢的重要舉措,助力群眾增收致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生活需求。
紅色旅遊品牌知名度得到明顯提高
隨著2019年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正式開放,農家樂、民宿、溫泉度假項目等圍繞著城口紅色小鎮遍地開花。去年以來,城口紅色小鎮接待各地遊客逾12萬人次,新增了餐飲個體戶16家,生態農業類個體戶5家,引進丹霞豐源溫泉項目帶動就業約500人,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
遊客參觀城口紅色小鎮的地下交通聯絡站理髮店。黃本洲攝
「紅色遊」熱潮的興起,是仁化縣以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落戶城口為契機,深入挖掘好、保護好、利用好紅色文化及紅色革命遺址遺蹟的成果。
仁化縣保護性修繕了城口紅軍街、董塘安崗村思詒堂、石塘雙峰寨等遺址,成功打造了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城口紅色小鎮、石塘紅色酒香古鎮、安崗紅色村等紅色「拳頭產品」,輻射帶動發展城口恩村古村、上寨古村等紅色景點,精心推出丹霞紅色文化旅遊線路「丹霞山瑤塘新村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園恩村古村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紅軍街」及紅色文化鄉村旅遊線路「董塘安崗紅色村雙峰寨石塘古村」,將丹霞山、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革命遺址遺蹟、古村落和環丹美麗鄉村等串珠成鏈,把「一小時瞻仰」變成「一天紅色文化體驗旅遊」,讓遊客引得來、留得住、玩得好,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享受到紅色文化旅遊發展帶來的實惠。
紅色文化資源得到充分保護、
開發和利用
嘯仙園。龍全明 攝
仁化縣收集整理紅色歷史史志材料500餘份,挖掘紅色革命遺址82處,讓紅色革命遺址得到全面系統有效地保護與利用。
編纂出版《革命老區仁化》《紅色仁化》《唱響紅色主旋律,打造絢美大丹霞——紅色仁化》等紅色刊物,廣泛宣傳紅色仁化。
修繕後的蔡卓文舊居。
邀請市級以上「紅色」專家為全縣政務講解員進行專題培訓,依託紅色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紅色革命講解員、黨史專家、黨校教師、文化志願者等開展紅色文化宣講活動1122場次。
紅色基因得到傳承發展
傳承紅色基因,從娃娃抓起!仁化縣緊密結合時代特徵,豐富教育內容,拓展教育途徑,開展未成年人紅色文化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給未成年人提供可觀、可學、可觸、可玩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於青少年成長的全過程和各環節,讓孩子們可以全面感受紅色精神的魅力。
紅色小鎮--城口鎮新面貌。吳瑋 攝
仁化縣全力抓好紅色文化旅遊經濟帶建設,以城口溫泉度假產業、安崗特色花卉種植產業和石塘堆花米酒等產業為中心,輻射帶動沿線老區鎮村農家樂、民宿和農特產品發展,催生了一批農文旅融合的美麗經濟,逐步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高度競爭力的紅色文化旅遊經濟帶。
如今,到仁化縣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遊客與日俱增,各紅色文化旅遊路線、紅色景點人氣高漲,老區群眾紛紛踏上了增收致富快車道。
圖文:縣融媒體中心、縣創文辦
校對:鄧金梅 編輯:陳家偉
責編:蔡權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