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記者王天曉報導:美好如期而至,夢想如願以償。
11月20日,沁水正式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殊榮。消息傳回,當地民眾無不歡欣鼓舞、激動振奮。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時刻,交上脫貧攻堅合格答卷的沁水人,又用心血和汗水為自己加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一路豪歌、奮鬥不止,21萬沁水人民在追夢文明城市的徵程中不斷奏響華美樂章。
步履鏗鏘的足音
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是對一個城市經濟、生態、社會等文明成果的全方位檢閱。能夠捧回這個沉甸甸的榮譽,沁水究竟憑什麼?
「我們沁水90%以上國土面積富含優質煤炭、煤層氣資源,是名副其實的資源寶庫,更是富強縣域的標杆。」沁水縣副縣長丁堅強說,近年來,沁水全力聚焦高質量轉型發展,打造千億級清潔能源產業集群,統籌推進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縣域經濟不斷邁上新臺階,綜合實力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在2019年全省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考核中,沁水名列45個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縣域榜首。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8.65%,總面積全省第一;空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穩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十。」掰著手指,晉城市生態環境局沁水分局局長李柒兵如數家珍,「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生態魅力縣」「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今年,又摘得「國家園林縣城」和「國家衛生縣城」兩項重量級榮譽。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科學精準開展汙染防治,捧著「金山銀山」的沁水人不斷刷新「綠水青山」的最美底色。
「我們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集中力量每年辦好10件民生實事。全省首開從幼兒到高中15年義務教育先河,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連續八年進入全省前十;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全縣先後湧現出各級各類精神文明創建先進296個,道德模範、好人158人。」沁水縣縣長任彩虹說,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果,這就是沁水勇創全國文明城市的硬核底氣。
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沁水便邁開了創建文明城市的堅實步伐。2008年入列山西省文明和諧縣城,2014年起蟬聯山西省文明城市稱號。該縣縣委書記原光輝說:「沁水是文明城市創建的受益者,我們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就是要對標更高標準,以此為抓手,帶動補齊短板弱項,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全民素質邁上更高水平,把沁水建設得更加美好!」
胸懷熾熱夢想,2018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接力賽在沁水鳴槍起跑。
萬千匯聚的力量
「這份是這個月各單位測評考核的星級評定,這份是整改通知,而這份則是『紅黑榜』通報文件。」手握3份沁水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指揮部的文件,該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王沁軍向記者詳細介紹。
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沁水縣制定出臺《三年行動方案》、建立起「一線指揮」「部門協作」「全民動員」三大機制13項工作制度。每月一考核、一整改、一通報,首次通報、兩次約談、三次問責,形成了具有沁水特色的閉環運行長效管理機制。
縣城開展網格化管理,單位、社區聯點共建,將責任落實到每一個環節;鄉村開展「星級文明戶」創評,公開公正「評」星、動態調整「管」星、正向激勵「獎」星,全面營造鄉村文明新風。有力的措施、濃厚的氛圍充分調動起全縣各級、各單位的積極性,廣大幹部群眾的主人翁意識被激發出來,一幅全民參與、人人奉獻、爭創文明的生動圖景在全縣上下鋪展開來。
寒風瑟瑟的新建東街路口,56歲的環衛工人侯粉麗和隊友們正不停地巡邏清掃。放眼望去,綠植密集的路上竟難覓些許落葉。「這是咱的職責,大家都為創建文明城市作貢獻,咱更得百倍用心。」帶著「像掃家一般掃街」的熱情,侯粉麗管轄的這條路段被評為「省級保潔示範街道」,而與她一樣的260名沁水「城市美容師」已然將一條條街道打造成了一張張亮麗的名片。
秩序井然的政務大廈路口,30歲的交警輔警馮海洋筆直站立,不停有力地揮舞著臂膀。「現在輕鬆多了,有段時間,我連胳膊都抬不起來。」為治理電動自行車亂停亂放頑疾,馮海洋和隊友們一輛一輛抬、一輛一輛挪,用實際行動感召引導市民。「現在,不僅是亂停亂放越來越少,亂穿馬路、不禮讓行人的現象也幾近絕跡。」馮海洋笑著說,「警民一條心,才換來這個文明的好局面。」
周末午後,沁水樹理廣場上,一群身著紅馬甲的大人、孩子們分外忙碌,撿拾垃圾、擦拭展牌,滿臉認真。7歲的小姑娘柳子璇是其中一員,又一次跟著父親參加「小手牽大手」公益活動,她已然是一名「老」志願者。「創建文明城市以來,我們已經開展了400多次活動。」女孩的父親,活動組織者、沁水「冬日陽光」義工隊負責人柳亞軍興奮地對記者說,「我們的義工隊現在已有上千人,大家參與志願者活動的熱情越來越高,因為我們有同一個目標:為我們的『文明城市』添磚加瓦!」
截至目前,沁水全縣註冊志願者達到3.8萬人,佔總人口的13%,年服務時長超過100萬小時。每個人都是一簇溫暖的星火,當萬千星火匯聚,文明沁水逐漸散發出耀眼光芒。
美好生活的序章
創建文明城市依靠人民,創建文明城市為了人民。文明城市的創建帶給沁水百姓的是滿滿的幸福與收穫。
「你瞧這廁所,比家裡的還乾淨。咱沁水啊,現在是真方便、真好。」街頭的公共廁所前,下班路過的煤礦工人孔建華感慨地說。
「走在沁水縣城街頭,不到500米,你就能見到這樣一座公廁,不僅乾淨衛生,而且每一個都配備有無障礙設施。兩年時間裡,我們不僅新建起24座標準化公廁,更完成了4562戶旱廁改造。縣城百姓徹底告別了使用旱廁的歷史。」該縣住建局辦公室主任、環衛隊隊長邵鵬鵬告訴記者。此外,在創建文明城市攻堅戰中,他們還實現了對11條城市道路、792處街巷的改造升級,建起第三水廠、打造再生水利用系統,讓縣城居民喝上了乾淨放心的沁河水,打造出了20萬平方米的水面景觀。
初冬時節的沁水縣城,兩旁高山依然蔥蘢,穿城而過的梅河、杏河、縣河碧波蕩漾。龍崗、龍脖、石樓、碧峰四座森林公園環繞縣城,城市綜合展館、全民健身中心,一座座美輪美奐的現代建築與城市綠道交相輝映,構築起「一城山水半城園」的秀美風光。「清凌凌的水來,藍格瑩瑩的天……」站在河岸,回到老家的賈亮動情地唱起來,「我們家鄉作家趙樹理筆下的美景回來了!」
臨近中午,沁水縣城最大的農貿市場——梅杏市場裡,菜籃子果蔬店的經營者廉冬花忙碌地招呼著顧客。創建文明城市的進程中,這個原來亂糟糟的露天市場經過改造,變身成了一個個整潔規範的「小超市」。「幹這行10多年了,沒想到能這樣體面地賣菜。環境好了,人也多了,營業額比原來高了近一倍。」廉冬花說著,臉上洋溢著笑容。
「你看看我們小區,多整潔,多漂亮!」走進北豐小區,居民們圍著記者爭相述說。原來滿天密麻的線纜不見了,原來亂停的車輛規範了,原來四處亂貼的小廣告變成了一幅幅精美的文明宣傳畫。73歲的老居民張玉峰說:「環境變了,居民們的素質也跟著提高了,生活在這樣的小區裡啊,舒心。」
文明的新風溫暖了縣城,更在廣袤的鄉村散發芬芳。
家裡掛滿喜字,土沃鄉下沃泉村村民孫鎖斌喜氣洋洋地說:「剛給兒子辦完婚禮,總共下來沒花了5000元,由紅白理事會操持,還不用自己忙。」村黨支部副書記、紅白理事會會長廉社社說,這個傳統早就有,現在更規範了:酒不能超30元一瓶,煙不能超10元錢一盒,飯菜也都定下了具體的標準。「大家都謹遵村規民約,不攀比、不浪費。家家爭創文明戶,人人爭做文明人。」
文明風尚同樣也滋養著杏則村。「我們2006年成為『市級文明村』,2016年入選『省級文明村』,今年更榮膺『全國文明村』。」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侯旭輝說,正是在文明程度的不斷晉級中,杏則村實現了從貧窮落後到明星鄉村的飛躍。凝心聚力謀發展,杏則村的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千畝連翹、龍隱山居康養項目如火如荼,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近兩萬元,提前步入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在沒有終點的文明城市創建中,沁水仍在勇毅前行,不斷收穫著新的希望。
原標題:《【文明城市巡禮】星火匯聚,點亮文明沁水》
閱讀原文